导读:本文包含了苯唑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收率,工艺,指示剂,废水处理,高效,中间体,废水。
苯唑醇论文文献综述
施先义[1](2010)在《从生产叁唑磷的废水中回收苯唑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提出在生产叁唑磷过程中,利用合成关键中间体苯唑醇的酸性废水中和合成叁唑磷的碱性废水,外加盐酸或硫酸调节pH至小于3,回收未反应完全的苯唑醇。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分析了酸度、时间、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实践表明,利用回收的苯唑醇用于生产叁唑磷得到合格产品,减少了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0年03期)
苏新[2](2010)在《苯唑醇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唑磷是一种高效、中毒、广谱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并具有一定的杀线虫作用,是高毒农药的理想替代品种之一。苯唑醇是合成叁唑磷重要的中间体,进一步优化其合成工艺条件,有助于提高叁唑磷的生产技术水平。本论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对苯唑醇的合成进行研究,第一种方法为两步法合成苯唑醇,研究了主要原料的摩尔比、主物料与催化剂的摩尔比、溶剂量、反应时间对1-苯基氨基脲和苯唑醇的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摸索出的两步法合成苯唑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缩合阶段:n(盐酸苯肼): n(尿素): n(浓硫酸): n(水)=1(mol): 2.5(mol): 0.3(mol):28(mo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合环阶段:n(1-苯基氨基脲): n(甲酸): n(浓硫酸): n(水)=1(mol): 2.5(mol): 0.3(mol):28(mol),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第二种方法为一锅法合成苯唑醇,援引两步法的合成条件,摸索出的一锅法合成苯唑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缩合阶段:n(盐酸苯肼): n(尿素): n(浓硫酸): n (水)=1(mol): 1.2(mol): 0.2(mol): 28(mol);合环阶段:n(盐酸苯肼): n(甲酸): n(浓硫酸): n (水)=1(mol): 2.4(mol): 0.2(mol): 11(mol),收率可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0-03-01)
张舜祥[3](2007)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中间体苯唑醇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中间体苯唑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柱,以甲醇-水(25:75,水用磷酸调PH=2.5)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1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60nm进行测定。结果:苯唑醇在其质量浓度为10μg/mL~100μg/mL时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99,方法检测限为2ng/mL;回收率为99.07~101.89,相对标准偏差为0.3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苯唑醇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07年07期)
杨始刚[4](2004)在《非水滴定法测定苯唑醇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农药中间体苯唑醇的分析方法,用指示剂法和电位法对苯唑醇进行了非水滴定的研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0.20%。(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04年10期)
叶必华,陈金龙,张全兴[5](2003)在《Fenton试剂和氨吹脱法处理苯唑醇废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和氨吹脱法对苯唑醇生产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对废水的CODCr和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3 .5 %和 95 %以上。处理后废水的BOD5 CODCr>0 .45 ,其可生化性良好。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3年02期)
郑志明,李立新,俞汗兵,张旭华[6](2001)在《苯唑醇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苯唑醇的合成路线 ,选择特殊的催化剂 ,以低含量的硫酸苯肼为原料 ,同尿素、甲酸反应 ,得到高纯度的苯唑醇 ,含量达到 98% ,收率达到 89%以上 ,并适合于工业生产(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01年03期)
高光标,王正明,罗世锋,程常斌,王东伟[7](1998)在《农药中间体苯唑醇合成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苯唑醇合成工艺改进,主要探讨了催化剂助剂Ⅲ对其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湖北化工》期刊1998年S1期)
苯唑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唑磷是一种高效、中毒、广谱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并具有一定的杀线虫作用,是高毒农药的理想替代品种之一。苯唑醇是合成叁唑磷重要的中间体,进一步优化其合成工艺条件,有助于提高叁唑磷的生产技术水平。本论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对苯唑醇的合成进行研究,第一种方法为两步法合成苯唑醇,研究了主要原料的摩尔比、主物料与催化剂的摩尔比、溶剂量、反应时间对1-苯基氨基脲和苯唑醇的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摸索出的两步法合成苯唑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缩合阶段:n(盐酸苯肼): n(尿素): n(浓硫酸): n(水)=1(mol): 2.5(mol): 0.3(mol):28(mo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合环阶段:n(1-苯基氨基脲): n(甲酸): n(浓硫酸): n(水)=1(mol): 2.5(mol): 0.3(mol):28(mol),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第二种方法为一锅法合成苯唑醇,援引两步法的合成条件,摸索出的一锅法合成苯唑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缩合阶段:n(盐酸苯肼): n(尿素): n(浓硫酸): n (水)=1(mol): 1.2(mol): 0.2(mol): 28(mol);合环阶段:n(盐酸苯肼): n(甲酸): n(浓硫酸): n (水)=1(mol): 2.4(mol): 0.2(mol): 11(mol),收率可达9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唑醇论文参考文献
[1].施先义.从生产叁唑磷的废水中回收苯唑醇[J].广东化工.2010
[2].苏新.苯唑醇合成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张舜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中间体苯唑醇含量[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
[4].杨始刚.非水滴定法测定苯唑醇含量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
[5].叶必华,陈金龙,张全兴.Fenton试剂和氨吹脱法处理苯唑醇废水的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
[6].郑志明,李立新,俞汗兵,张旭华.苯唑醇的合成研究[J].山东化工.2001
[7].高光标,王正明,罗世锋,程常斌,王东伟.农药中间体苯唑醇合成工艺改进[J].湖北化工.1998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