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传播途径分析、分类鉴定、有效利用及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通过DPS 7.05计算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筛选获得的20条ISSR引物对129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23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9.14%,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1.60条条带。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637,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05。野生种与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688、0.4618和0.4643;而在124份栽培种中,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2024),引进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167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可将野生种与栽培种完全区分开;5份野生种在遗传距离为0.3200时又被划分为4个类别;124份栽培种在遗传距离为0.2000时可划分为6个类别,其中,新种花、福菜薯18号和黄皮9号3个品种各自单独组成一个类群(第Ⅰ、Ⅱ和Ⅴ类),金山57、豫薯8号和瑞薯1号组成第Ⅲ类;第Ⅳ类包含93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第Ⅵ类由25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结论】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地的甘薯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以野生种与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而栽培种间又以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间差异较大,即地方品种资源在我国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利用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I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甘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分子标记。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甘薯基因组DNA提取
  •     1.2.2 ISSR引物筛选
  •     1.2.3 PCR扩增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ISSR引物筛选及扩增结果
  •   2.2 聚类分析结果
  •   2.3 遗传距离分析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中华,林志坚,李华伟,许泳清,李国良,邱永祥,邱思鑫,汤浩

    关键词: 甘薯,种质资源,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作物

    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薯类科学观测试验站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0-B14),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7NZ000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项目(A2017-8)

    分类号: S531

    页码: 2392-2400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3955K

    下载量: 11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