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增韧补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陶瓷,刀具,微观,补强,力学性能,碳纤维,氧化钇。
增韧补强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芝,刘秀军,张庆印,张萌[1](2019)在《超细粉ZrO_2增韧补强3D打印光敏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化的偶联剂A151对超细粉ZrO_2进行表面处理,并将其作为增强相改性3D打印双酚A环氧丙烯酸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ZrO_2成功接枝上含双键的有机链。在保证打印精度和打印速度的前提下,考察了ZrO_2的用量对树脂力学性能和收缩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面形貌作了分析。结果表明,ZrO_2的存在使断面裂纹发生偏转并沿不同平面传播,表现为韧性增加。当ZrO_2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6.64 MPa,弯曲强度为147.85 MPa,分别较纯树脂基体提高了82.02%和31.2%,同时收缩率降低了72.62%,且制备的树脂的粘度为363 mPa·s,满足3D打印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9年06期)
王花,杨玉婷,易春旺[2](2018)在《铝酸酯偶联剂改性重钙和SEBS对回收PS材料的增韧补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收聚苯乙烯(PS)材料(以废旧一次性牙刷为例)性脆且耐热性差,需改性再生才能使用.通过铝酸酯偶联剂改性重质碳酸钙制备粒径均匀的亚微米改性重钙,并将改性重钙和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SEBS)用于PS的增韧补强改性.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重钙表面在改性过程中与铝酸酯偶联剂的亲无机端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偏光显微镜(POM)下,改性重钙的粒径和未改性重钙相比明显减小,且分散更为均匀;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当铝酸酯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7%时,改性重钙的粒径最小且分布最集中;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SEBS加入PS基体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由光滑变为粗糙,材料最终实现了脆韧转变.绝大多数改性重钙颗粒均匀分散在PS树脂基体中,普通重钙颗粒则明显团聚;相应地,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增韧剂SEBS可以有效提高PS复合材料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性重钙对PS的增韧补强效果均优于普通重钙.(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安晶[3](2018)在《TiB_2基增韧补强型陶瓷刀具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刀具在干切削过程中表现出高硬度、高红硬性和耐磨性等优异的切削性能,适合于高温镍基合金、合金结构钢以及淬硬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TiB_2基陶瓷刀具存在材料成分体系不明确、制备难度大、硬度较高但抗弯强度低、断裂韧度差、切削加工性能不理想等问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5326),以研制高性能TiB_2基陶瓷刀具为目标,依据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设计原则,将HfC、TiC和TiN作为增强相,以Ni、Co、(Ni,Mo)和(Ni,Co)为金属粘结相,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出叁种新型TiB_2基陶瓷刀具TiB_2-20 wt.%HfC(TH20NC3)、TiB_2-20 wt.%HfC-32 wt.%TiC(TH20C32NC)和TiB_2-20 wt.%HfC-24 wt%Ti N(TH20N24NC),并对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增韧补强机理、摩擦磨损机理、切削性能及失效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刀具制备工艺的研究。研究材料组分和烧结参数对新型TiB_2基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力学性能为衡量指标,采用模糊向量单值化法对材料组分和烧结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刀具材料制备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出有高抗弯强度、较高断裂韧度和硬度的TH20NC3、TH20C32NC和TH20N24NC叁种新型Ti B_2基陶瓷刀具,实现切削刀具硬度和韧性的合理匹配。2)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刀具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建立“芯-壳”结构和HfC颗粒弥散协同作用的增韧补强模型和裂纹扩展模型,揭示协同作用下的“芯-壳”结构与颗粒弥散的共存耦合结构对陶瓷刀具材料产生了增韧补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TiB_2-HfC和TiB_2-HfC-TiN陶瓷刀具材料内部存在“芯-壳”结构和HfC颗粒弥散共存的耦合结构,其中“芯”由TiB_2晶粒组成,“壳”由基体相、增强相和金属相形成的复杂固溶体组成,TH20NC3和TH20C32NC刀具的增韧补强机理是“芯-壳”结构、HfC颗粒弥散;TH20N24NC刀具的增韧补强机理是HfC颗粒弥散;陶瓷刀具的断裂模式为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共存。3)刀具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针对316奥氏体不锈钢、TA2钛合金和YG6X硬质合金叁种典型难加工材料,开展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叁种刀具与叁种典型材料间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呈现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摩擦系数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磨损率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TH20NC3刀具材料与316奥氏体不锈钢和YG6X硬质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TH20C32NC刀具材料与TA2钛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叁种刀具与316奥氏体不锈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和氧化腐蚀磨损,与TA2钛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与YG6X硬质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4)刀具的切削性能研究。基于速度递减法设计叁种材料的湿、干切削正交实验,研究叁种刀具分别连续切削316奥氏体不锈钢、Cr12Mo V淬硬模具钢和38CrMoAlA合金结构钢时的切削性能和失效机理,获得最佳的切削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湿切削条件下连续切削316奥氏体不锈钢时,TH20NC3刀具展现出良好的切削性能,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达0.4μm;干切削条件下连续切削Cr12MoV淬硬模具钢时,TH20NC3刀具表现出良好的切削性能,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达0.95μm;干切削条件下连续切削38CrMoAlA合金结构钢时,TH20C32NC刀具表现出良好的切削性能,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达0.27μm。此外,叁种刀具失效形式主要是粘着磨损。并通过叁种刀具与商用刀具切削性能对比实验得知,TH20NC3刀具干切削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切削性能。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向量单值化、速度递减和正交实验法,可实现刀具材料在真空热压烧结过程中的“芯-壳”结构和HfC颗粒弥散共存的耦合结构,获得具有高抗弯强度、较高韧性和硬度的TiB_2基增韧补强型陶瓷刀具,较好地解决了Ti B_2基陶瓷刀具制备困难、抗弯强度低和断裂韧度差等问题,为新型刀具的生产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姜龙凯[4](2018)在《碳纤维增韧补强TiC基陶瓷刀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TiC基陶瓷刀具脆性大的缺点,以提高其力学性能为目标,研究了短切碳纤维含量、保温时间、金属粘结剂含量和烧结温度对TiC基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增韧补强机理;研究其与难加工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揭示其磨损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依据陶瓷刀具材料的设计原则和本课题研究目标,确定了TiC基陶瓷刀具材料的增强相为TaC和短切碳纤维,金属相为Ni和Co,并分析了其物理化学相容性和润湿性,同时制定了其烧结工艺和实验方案,阐述了其测试方法。实验研究了短切碳纤维含量、保温时间、金属Ni含量和烧结温度对TiC-TaC-C_(sf)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含量从1wt.%增加到4wt.%,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逐渐降低,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先升后降;保温时间从30min延长到75min,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先升后降;金属Ni含量从6wt.%增加到20wt.%,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先升后降;烧结温度从1450℃增加到1600℃,陶瓷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先升后降。当烧结温度为1500℃、保温时间为45min、烧结压力为20MPa、短切碳纤维含量为2wt.%、Ni含量为10wt.%时,所制备的TiC-TaC-C_(sf)陶瓷刀具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硬度达到了18.26GPa,抗弯强度达到了955.7MPa,断裂韧性达到了13.51MPa·m1/2;其增韧机理是碳纤维的拔断、碳纤维的桥联、裂纹的桥联和裂纹的偏转;其断裂模式是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共存的断裂模式。实验研究了TiC-TaC-C_(sf)陶瓷刀具材料与典型难加工材料201不锈钢材料、TC4钛合金材料、YN6硬质合金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201不锈钢材料对磨,在相同载荷的条件下,摩擦系数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加不断减少,而磨损率不断增大;在相同滑移速度下,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不断减少,磨损率不断增大;对磨过程中主要的磨损机理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与TC4钛合金材料对磨,相同载荷下,摩擦系数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加不断减少,磨损率不断增加;相同滑移速度下,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不断减少,磨损率不断增加;对磨过程中主要的磨损机理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与YN6硬质合金材料对磨,相同载荷下,摩擦系数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加不断减少,磨损率不断增加;相同滑移速度下,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不断减少,磨损率不断增加;主要的磨损机理是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高杰[5](2018)在《碳纤维增韧补强TiB_2-TiN基陶瓷刀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提高Ti B2-Ti N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尤其是提高其断裂韧度为目标,研究了碳纤维含量、金属粘结剂、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Ti B2-Ti N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Csf增韧补强Ti B2-Ti N陶瓷材料的机理;研究其与典型难加工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揭示了其磨损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根据陶瓷刀具材料的设计原则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了Ti B2基陶瓷刀具材料的增强相为Ti N和Csf,金属相为Ni,分析了其物理化学相容性和润湿性,并制订了其烧结工艺和实验方案,阐述了其测试方法。实验研究了Csf含量、Ni含量和烧结工艺参数对Ti B2-Ti N基陶瓷刀具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sf含量的增大,Ti B2-Ti N陶瓷材料的硬度逐渐降低,而断裂韧度和抗弯强度先升后降;随着Ni含量的上升,Ti B2-Ti N陶瓷刀具材料的相对密度一直上升,而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一直下降;随着烧结温度的上升,Ti B2-Ti N陶瓷刀具材料的断裂韧性一直下降,而材料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先上升后下降;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大,Ti B2-Ti N陶瓷刀具材料的维氏硬度一直上升而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先升后降。得出当Csf含量为1.5wt.%时、Ni含量为10%、烧结温度为1600℃、烧结压力为20MPa和保温时间为40min时,Ti B2-Ti N-Csf陶瓷刀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各项力学性能搭配最优,其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9.92GPa、933.12MPa、10.81MPa·m1/2;Ti B2-Ti N陶瓷刀具材料的增韧补强机理主要是裂纹桥联,纤维增韧、裂纹偏转和晶粒拔出。实验研究了Ti B2-Ti N陶瓷刀具材料与典型难加工材料316L奥氏体不锈钢、YG6硬质合金和TC4钛合金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Ti B2-Ti N陶瓷刀具材料与316L奥氏体钢球干摩擦过程中,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65N的固定载荷下,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15m/s的固定滑移速度下,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大均逐渐增加。(2)Ti B2-Ti N基陶瓷材料与YG6硬质合金球摩擦磨损过程中,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在65N的固定载荷下,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大均逐渐减小;在15m/s的固定滑移速度下,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大逐渐减小,而材料的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大逐渐增加。(3)Ti B2-Ti N基陶瓷材料与TC4钛合金球摩擦磨损过程中,磨损机理主要是氧化磨损、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在65N的固定载荷下,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而材料的磨损率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大逐渐增加;在15m/s的固定滑移速度下,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大逐渐减小,而材料的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大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诚[6](2017)在《碳纤维编织物增韧补强WC-TiC层状陶瓷刀具的制备与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切削技术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较高,在机械加工领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高速切削技术对切削刀具的性能要求较高。目前,常用于高速切削加工的刀具有硬质合金刀具、金属陶瓷刀具、金刚石刀具、陶瓷刀具等,其中陶瓷刀具以其优越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陶瓷刀具韧性较低这一缺点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本文针对其缺点设计制备了碳纤维编织物增韧补强WC-TiC层状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研究了TiC含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碳纤维编织物增韧补强WC-Ti C层状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其增韧补强机理;研究了陶瓷刀具与难加工材料间的摩擦磨损性能。本课题提出了碳纤维编织物增韧WC-TiC层状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设计原则,并根据这一设计原则分别选择纳米WC和TiC作为基体相与添加相;确定了粘结剂的成分为Ni,并对其润湿性做了分析;对材料间化学相容性以及物理相容性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本课题选择的材料符合层状复合陶瓷刀具的设计原则。实验研究了TiC含量、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碳纤维编织物增韧补强WC-Ti C层状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1500℃、烧结压力为20MPa、TiC含量为10wt.%时,保温30min的CWT11号陶瓷刀具的抗弯强度最高,达到905.30MPa,同样的烧结温度和TiC含量下,保温45min的陶瓷刀具CWT31的维氏硬度和断裂韧度最高,分别达到了20.21GPa和12.55MPa·m1/2。实验分析了烧结温度、TiC的质量分数和烧结过程中的保温时间对碳纤维编织物增韧补强WC-TiC层状陶瓷刀具微观组织的影响及刀具本身的增韧补强机理。结果表明,随着TiC含量、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升高,材料的晶粒尺寸与气孔率不断增大,从而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可知,材料的主要增韧方式有裂纹的偏转、桥联、分叉以及纤维增韧、层状复合增韧等。刀具同时存在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两种断裂方式。最后,实验研究了刀具样品与316 L奥氏体不锈钢、GCr15轴承钢、TC4钛合金间的干摩擦磨损性能。通过对不同滑动速度与载荷下的材料间摩擦因数与磨损率的测试,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TiC含量、保温时间对刀具样品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影响,同时得到了不同滑动速度与载荷对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周后明,曾国章,刘景文,张高峰,周友行[7](2016)在《稀土氧化物La_2O_3/Y_2O_3增韧补强ZTA陶瓷材料及其耐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一相ZrO_2增韧Al_2O_3(ZTA)陶瓷在提高韧性的同时不能合理兼顾其耐磨性能,利用稀土氧化物能促进复合陶瓷材料热压烧结的工艺特点,将La_2O_3/Y_2O_3添加到ZTA陶瓷材料中,XRD衍射图谱表明:La_2O_3/Y_2O_3的添加可以有效阻碍ZrO_2不稳态晶型相变,促进介稳态t-ZrO_2的形成。当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时,烧结后晶粒分布最为均匀,致密程度高,其维氏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比相应未添加稀土氧化物的ZTA材料提高了8%、21%、33%,且La_2O_3与Al_2O_3会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片状LaAl_(11)O_(18),这种片晶不仅可以阻碍Al_2O_3、ZrO_2颗粒长大,还可通过晶粒拔出等增韧机制提高材料韧性。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的添加能提高ZTA陶瓷材料的耐磨性能,添加量为4%时其磨损率最低。(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12期)
贾孝伟,冯益华,石鹏辉,李福盟,黄海霞[8](2014)在《陶瓷材料增韧补强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这导致陶瓷材料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这种物化性能的优越使得陶瓷刀具在高速切削难加工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陶瓷材料在具有硬度高和耐磨性高的优点的同时也有其自身脆性高的缺点,这导致了陶瓷材料产品功能的不稳定和不一致。本文综述了陶瓷材料主要的增韧补强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纤维增韧、颗粒弥散增韧、自增韧、氧化锆增韧、纳米陶瓷增韧和纳米复合增韧。(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毛俊波,张凤林,周玉梅[9](2014)在《超硬磨具陶瓷结合剂增韧补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陶瓷结合剂超硬磨具优异的耐热、耐腐蚀和自锐能力,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传统材料及难加工材料的磨削加工。但由于结合剂的脆性及低抗拉强度,陶瓷结合剂超硬磨具在高速和超高速磨削加工领域的应用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针对陶瓷结合剂的增韧补强是研究和开发高速磨削用超硬材料磨具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针对超硬磨具用的陶瓷结合剂增韧补强的研究进展,对陶瓷结合剂的微晶化增韧、第二相复合增韧和表面强化增韧的方法及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4年02期)
何玉鑫,华苏东,姚晓,诸华军[10](2012)在《纤维增韧补强磷石膏基胶凝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磷石膏-矿渣基胶凝材料中加入纤维对胶凝材料增韧补强。用不同龄期样品的抗冲击功、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孔隙率和受压样品外貌及断口形貌分析等表征纤维对胶凝材料的增韧补强效果。结果表明:BF型化纤可显着对磷石膏基胶凝材料增韧,BM型玻纤可显着对磷石膏基胶凝材料补强。在20℃(湿度大于90%)条件下,BF型化纤掺量为0.7%时,样品28 d的抗冲击功和抗折强度分别较净浆提高了389.5%和50.4%;BM型玻纤掺量在1.0%时28 d抗压强度较同龄期的净浆提高了10.4%;BF型化纤穿插于硬化体内部,具有桥联搭接作用;BM型玻纤降低孔隙率。(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2年01期)
增韧补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回收聚苯乙烯(PS)材料(以废旧一次性牙刷为例)性脆且耐热性差,需改性再生才能使用.通过铝酸酯偶联剂改性重质碳酸钙制备粒径均匀的亚微米改性重钙,并将改性重钙和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SEBS)用于PS的增韧补强改性.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重钙表面在改性过程中与铝酸酯偶联剂的亲无机端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偏光显微镜(POM)下,改性重钙的粒径和未改性重钙相比明显减小,且分散更为均匀;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当铝酸酯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7%时,改性重钙的粒径最小且分布最集中;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SEBS加入PS基体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由光滑变为粗糙,材料最终实现了脆韧转变.绝大多数改性重钙颗粒均匀分散在PS树脂基体中,普通重钙颗粒则明显团聚;相应地,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增韧剂SEBS可以有效提高PS复合材料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性重钙对PS的增韧补强效果均优于普通重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韧补强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凤芝,刘秀军,张庆印,张萌.超细粉ZrO_2增韧补强3D打印光敏树脂[J].热固性树脂.2019
[2].王花,杨玉婷,易春旺.铝酸酯偶联剂改性重钙和SEBS对回收PS材料的增韧补强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
[3].安晶.TiB_2基增韧补强型陶瓷刀具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4].姜龙凯.碳纤维增韧补强TiC基陶瓷刀具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5].高杰.碳纤维增韧补强TiB_2-TiN基陶瓷刀具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6].张诚.碳纤维编织物增韧补强WC-TiC层状陶瓷刀具的制备与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7].周后明,曾国章,刘景文,张高峰,周友行.稀土氧化物La_2O_3/Y_2O_3增韧补强ZTA陶瓷材料及其耐磨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6
[8].贾孝伟,冯益华,石鹏辉,李福盟,黄海霞.陶瓷材料增韧补强方法的研究[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毛俊波,张凤林,周玉梅.超硬磨具陶瓷结合剂增韧补强的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2014
[10].何玉鑫,华苏东,姚晓,诸华军.纤维增韧补强磷石膏基胶凝材料[J].非金属矿.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