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学,环境,生态,生活环境,社会,秸秆,环境治理。
环境社会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瀚罡[1](2019)在《环境社会学视角下农村秸秆焚烧的原因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生活环境主义"范式下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原因及对策,选取山东某村庄作为研究现场,根据调查问卷数据,通过SPSS19分析软件对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假设为:秸秆作为燃料利用率低、秸秆作为饲料利用率低、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低。根据分析结果,第一个假设和第二个假设被证实,第叁个假设被证伪。最后,提出了解决秸秆焚烧的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卢春天,刘萌,李一飞[2](2019)在《美丽中国与环境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六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环境社会学自创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的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第六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美丽中国与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召开,参会者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理论视角,从不同层次和维度探讨了绿色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呈现机制、环境公正、环境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会者的研究成果既有扎根本土的分析,又有全球的理论视野,体现了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凸显了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政策应用性,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提供了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顾辉[3](2018)在《环境社会学视野下涉环保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构建与分析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也遇到了瓶颈,因此需要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更加科学和成熟。环境社会学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社会内部关系出发,以风险感知、风险行动和风险沟通为核心内容,构建了分工协作、责权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的涉环保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模型,对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10期)
潘玥斐[4](2018)在《深化环境社会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社会学关注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围绕环境社会学研究,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中国环境社会学发展迅速环境社会学的具体研究领域涵盖政府、企业和组织对环境问题的反应,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9-07)
胡启阳[5](2018)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希望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现代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生态现代化推进面临较大的风险,也因此造成较多的环境问题。下面主要以环境社会学视角展开对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的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6期)
吴金芳[6](2018)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的推动下,环境社会课程教学改革任务紧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对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进行综合改革十分必要。紧扣国情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做到田野与课堂相结合,扩延教学对象,拓展社会服务。对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进行综合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范叶超[7](2018)在《环境流动:全球化时代的环境社会学议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在驱动社会现实基础发生一系列广泛且深刻转变的同时,也重构了工业化以来的环境与社会关系。通过借鉴全球网络和流动社会学的主要观点,西方环境社会学界新兴的环境流动理论范式将全球网络化引起的解域化物质性流动作为核心分析单位,对全球化的环境后果及其治理给予了充分关注。该范式的引入不仅有助于消弥中国主流社会学与环境社会学的长期隔阂,也提醒国内研究者们注意将一种全球化或网络化思维纳入新时期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学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大卫·佩罗,霍莉·布雷姆,柴玲[8](2017)在《理论与范式:面向21世纪的环境社会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学中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本文回顾了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界定了环境社会学的核心与边界议题,阐述了环境社会学中的争议和未被解决的问题。环境社会学有两个核心特征:(1)人类与非人类的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2)权力和社会不公正在形塑着人类与非人类环境的互动。根据对近年来经典社会学文献的回顾,环境社会学这两个特征也揭示了环境社会学与社会学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由此可以认为,21世纪的环境社会学将会朝着更为稳健、更具跨学科特征和批评性的研究方向迈进。(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高新宇,曹泽远,王名哲[9](2016)在《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环境社会学阐释——基于H村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村为例,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阐释农村秸秆焚烧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与政府禁烧政策的失灵。借鉴日本环境社会学"生活环境主义"视角理解传统时期村庄生活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生活者的生活世界,秸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原料;2)建构社区伦理与地方知识。新时期,科学知识所遭遇的"本土化困境"、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以及市场的悖论使得秸秆渐次沦为无用之物。政府"恩威并施"的禁烧策略(经济补贴与项目扶持、"严防死守"与"宣传动员"、严厉的"规训")效果甚微。在案例分析中折射出我国农村环境领域的诸多问题。(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09期)
马文超[10](2016)在《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资源约束决定了环境资源管理,企业将结合环境资源状况进行预算和业绩报告。因此,环境报表的设计尤其关键,它揭示了企业的环境资源状况,从财务层面明确了企业管理控制的重点。在环境报表的设计中,基于环境社会学理论"认定"环境资产、负债和权益,考察诸要素在核算流程中的表现,明确"会计等式"的价值内涵,将决定环境资产负债表内生于"环境社会"的"合法性"。(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6年15期)
环境社会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环境社会学自创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的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第六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美丽中国与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召开,参会者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理论视角,从不同层次和维度探讨了绿色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呈现机制、环境公正、环境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会者的研究成果既有扎根本土的分析,又有全球的理论视野,体现了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凸显了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政策应用性,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提供了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瀚罡.环境社会学视角下农村秸秆焚烧的原因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9
[2].卢春天,刘萌,李一飞.美丽中国与环境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六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顾辉.环境社会学视野下涉环保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构建与分析路径[J].理论月刊.2018
[4].潘玥斐.深化环境社会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5].胡启阳.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J].中国新通信.2018
[6].吴金芳.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8
[7].范叶超.环境流动:全球化时代的环境社会学议程[J].社会学评论.2018
[8].大卫·佩罗,霍莉·布雷姆,柴玲.理论与范式:面向21世纪的环境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2017
[9].高新宇,曹泽远,王名哲.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环境社会学阐释——基于H村的田野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
[10].马文超.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J].会计之友.2016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