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托克维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维尔,托克,德性,大革命,路易,膘肥体壮,精神。
托克维尔论文文献综述
蔡非[1](2019)在《托克维尔之问:福利制度真的在帮助穷人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政治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曾经风靡一时,但他的另一本着作却不怎么有名,那就是《济贫法报告》。1834年托克维尔访问了英国,在两年时间里,他了解了英国的贫困问题和济贫法,之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济贫法这样的福利制度到底是在减少贫(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11-11)
田未来[2](2019)在《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及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作者是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此书蕴含着作者对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旧制度、法国大革命和当时时政的深刻见解,具有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以及论据新颖、充实的鲜明特色。面对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些传统观点,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大可参考托克维尔提供的新视角和新观点,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5期)
曹冬英[3](2019)在《改革开放:中国实践对“托克维尔悖论”的回击》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克维尔悖论"源于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清末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也可视为这一悖论的实例。与这几次改革相反: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由好的政府推动、政府稳定性不断增强、最危险的时刻出现于改革之前且改革获得成功,由此可以说,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力地回击了"托克维尔悖论"。究其原因,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以下特点:改革目标是增加国家利益而非统治集团利益;改革由凝聚力极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级政府具体推进;以渐进举措推进改革;基于经济改革的成功推进政治改革;改革的领导者、推进者极为廉洁。老挝和越南的"革新开放"是复制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实例,基于这两个实例的分析能够发现:一些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国改革开放回击"托克维尔悖论"经验的普适性。(本文来源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潘骏立[4](2019)在《自由的德性之基:重审托克维尔的政治自由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感于大革命后民主时代的诸多问题,托克维尔意识到在无限追逐平等的后革命时代,人性本质中的自由保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由等级政治过渡到民主政治,形态上的变化与超越为自由的存续带来了新的难题。从卓越人性的追求出发,托克维尔以精神、生活和权利叁个面相审视了现代民主政治所亟需的自由之本和德性之基。换言之,现代民主政治需要自由去协调,但此种自由在消极意义之外更具德性内涵。他坚持以政治德性作为民主人实现自由的基础,展现了其对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激进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深刻批评,表达了他对现代民主人精神贫瘠、公德丧失,人格最终走向矮化与衰败的忧虑。(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丁竑睿[5](2019)在《法国大革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克维尔这本写于163年前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无疑是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经典着作,在书中托克维尔提出了许多深刻独到的观点,同时它对当今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凭借这本小书穿透历史的迷雾,以史为鉴,通过反思曾经的法国社会所暴露出来的各种弊端,来不断地提醒我们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使科学社会主义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16期)
张飘飘[6](2019)在《历久弥新:论托克维尔对民主危机的思考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思想的一大核心。民主时代是以平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状态,平等激情是民主人最为普遍的激情。托克维尔关于民主危机思想的论述,对于思考平等激情背后隐藏的困境意义重大。平等的激情却能引发两种不同的遭遇:专制和自由。平等及平等的激情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似乎也带来了诸多的危机,即平等的激情背后可能会引发个体的焦虑和社会的世俗化倾向以及整个社会走向一种平庸化和均质化。面对民主危机,托克维尔阐述的化解之道于宗教和自由精神等重要力量仍有价值,为此,基于现实和传统两方面进行建构,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状况进行超越和转化,对民主时代下中国的社会危机化解进行思考。(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毛文杰[7](2019)在《浅谈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的培育——以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论述的美国社会治理中的"个人主义"与"公共精神"关系。解析了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自治""结社运动""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等一系列公共原则的论述。认为它对我国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培育的启示是:构建全民参与公共活动平台,扩大公共空间;营造培育公共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8期)
张旭[8](2019)在《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公民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民德性问题上,托克维尔与之前的思想家颇为不同,他不再看重德性之美,而是因应民主时代的人们对于利益的诉求,强调德性的功用。在托克维尔那里,"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是理解公民德性的起点,这一原则有助于克服个人主义的时代弊病。但是,对"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的践行本身并不就是公民德性,而只是达致公民德性的途径。因为公民德性依然是一种情感,在托克维尔看来,这种情感由对"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的践行经过长久坚持转化而来,是一种习惯性的、本能式的热爱。在此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性与情感、对个人利益的肯认与对超越性的期待之间复杂的纠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余宜斌[9](2019)在《罗伯特·达尔对托克维尔的反驳》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长期为托克维尔问题所困扰,所谓的托克维尔问题,即民主政体下会出现的多数派对少数派实施专制的问题。依据达尔的观点,托克维尔的民主导致专制有两种解释:一是"多数人专制",即多数人依据民主的正当程序侵犯了少数人的权利或自由;二是长期的民主实践之后,公民对于平等的无休止的追求会导致道路品质的堕落与平庸化,进而支持一个仁慈的专制者建立专制政体。达尔从理论与经验两个方面对托克维尔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达尔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一群公民建立民主政体之后,又把少数派的自由剥夺了,这在逻辑上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从历史经验来看,民主政体对于少数派的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要比一切其他政体都好得多。另外,达尔认为,汉娜·阿伦特等人把20世纪早期魏玛德国的民主政体被纳粹专制政体取代的原因归为公民的平庸化与原子化的观点也是不符合事实的。魏玛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民主政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主制度刚建立不久,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有力支持,崩溃是由于民主制度的脆弱,而不是像托克维尔所说的公民长期追求平等导致平庸化与原子化的结果。事实上,公民不仅不是原子化的,反而是高度组织化的。(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2期)
杨虎涛,刘方[10](2019)在《从体制性吸纳到建制性协商——从托克维尔悖论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社会稳定性维持往往通过体制性吸纳来实现,将原体制外的精英吸纳到现体制下以达到政治体制权力扩大的目的。但是体制性吸纳可能会由于体制庞大而成本升高,以至于体制性吸纳能力丧失,进而导致政治转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政治生态的发展迫切需要体制内的精英与体制外的精英之间的吸纳和协商,即建制性协商,从而更好地维持体制的稳定性,推动现代社会政治的良性发展。通过"托克维尔悖论"探讨精英行为与政治转型,并分析体制性吸纳与政治转型的关系,明确从体制性吸纳到建制性协商的客观性、必然性以及迫切性。(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托克维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作者是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此书蕴含着作者对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旧制度、法国大革命和当时时政的深刻见解,具有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以及论据新颖、充实的鲜明特色。面对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些传统观点,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大可参考托克维尔提供的新视角和新观点,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托克维尔论文参考文献
[1].蔡非.托克维尔之问:福利制度真的在帮助穷人吗?[N].证券时报.2019
[2].田未来.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及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曹冬英.改革开放:中国实践对“托克维尔悖论”的回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
[4].潘骏立.自由的德性之基:重审托克维尔的政治自由观[J].浙江学刊.2019
[5].丁竑睿.法国大革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有感[J].祖国.2019
[6].张飘飘.历久弥新:论托克维尔对民主危机的思考及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19
[7].毛文杰.浅谈社会治理中公共精神的培育——以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为例[J].新西部.2019
[8].张旭.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公民德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余宜斌.罗伯特·达尔对托克维尔的反驳[J].知与行.2019
[10].杨虎涛,刘方.从体制性吸纳到建制性协商——从托克维尔悖论谈起[J].宁夏社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