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娟(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152519)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246-02
【摘要】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9%,成人平均血量5L左右,其中血浆约占55%,血细胞约占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呼吸、运输、防御、调节体液渗透量和酸碱平衡等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各器官组织的病变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血液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血液溶血性检验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M)检测常用方法有联苯胺法和分光光度法,可作为溶血性疾病的确诊试验。标本采用血清或EDTA、肝素抗凝血浆。
[参考范围]
10~40mg/L
[异常分析]
升高见于溶血性疾病、ABO血型不配合输血、创伤性溶血、延迟性输血反应、灼伤、恶性疟疾、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或机械性溶血如体外循环等,有时也见于血管外溶血的某些疾病。轻度增加见于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
(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尿含铁血黄素测定方法采用普鲁士蓝反应,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高铁。取晨间第一次尿或随机尿5~10ml进行测定。
[参考范围]
阴性
[异常分析]
慢性血管内溶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超过血结合球蛋白结合能力时,血红蛋白由肾小球滤过,部分被肾小管上皮吸收并转变成含铁血黄素。此类上皮细胞脱落出现在尿沉渣中,呈现阳性普鲁士蓝反应。急性溶血,或血红蛋白尚未转变成含铁血黄素,或含铁血黄素上皮细胞尚未脱落时,可为阴性。含铁血黄素阳性而不伴有血红蛋白尿.见于慢性溶血、PNH、血色病、多次输血以及其他情况,如铁在肾实质中沉着等。轻度溶血、急性溶血发作的血红蛋白尿,本试验不能证明。慢性溶血阳性结果可持续2~3周。
(三)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在低渗盐水溶液中,水分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逐渐胀大破坏而溶血。本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水中,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的界限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厚度越大,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抵抗力越小,越易溶血,称为渗透脆性增加。反之,厚度越小,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抵抗力越大,越不易溶血,称为渗透脆性减低。
[正常值]
开始溶血:71.8~78.6mmol/LNaCl
完全溶血:54.7~58.1mmol/LNaCl
[异常分析]
1.脆性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渗透脆性也略有增加。
2.脆性减低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阻塞性黄疸等。
(四)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本试验是测定患者血液在37℃孵育24~48h后,自发产生的溶血程度,并分别加入供能物质葡萄糖或ATP后观察溶血改善情况,有助于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可鉴别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正常值]
48h正常轻微溶血(<2%),加葡萄糖或加ATP溶血减轻(<1%)。
[异常分析]
1.自身溶血试验溶血率增加见于球形、椭圆形、口形和棘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加入葡萄糖和ATP,溶血均被纠正。
2.镰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I型虽也呈阳性,但溶血率较低,加入葡萄糖溶血可被纠正;镰形红细胞浓血性贫血II型溶血率显著增加,加入葡萄糖不被纠正,但加入ATP后溶血则被纠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率也增高,但不被葡萄糖和ATP纠正。
参考文献
[1]张晨光;吴子钊;王亚荣;庞桂芝;贺志安;孔玉凤.ABO新生儿溶血病与O型孕妇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含量的相关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01期.
[2]陈忠,张莉尼.溶血性输血反应与非ABO新生儿溶血病不规则抗体的综合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1年06期.
[3]李津婴,许燕群.红细胞形态学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意义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9卷03期.
[4]沈爱文,苏金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在溶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广州医药2010年41卷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