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功能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功能,主义,欧洲,东亚,战略,区域,两岸关系。
新功能主义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淇淇[1](2019)在《新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传媒与性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传媒在人们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作用,是人们社会化的重要社会主体,也是建构社会性别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新功能主义理论的视角下分析传媒与性别的关系。传媒是表达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建构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从而形成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而传媒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其是被特定社会中的人们所构建。其实质是建构与被建构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2期)
张继焦[2](2018)在《新功能主义: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历史性难题,具体表现为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的紧张关系问题。笔者强调指出,不能使用"传统—现代"二分法来分析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因为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之间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还包括了"并存"、"联结"等多元的关系。笔者对"文化保守主义"既批评又继承,试图基于马氏静态的、古典的"文化功能论"和费氏的"文化开发利用观",提出一种动态的、新古典的"新功能主义"观点,即把老字号、老商街视为文化遗产,从其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角度,探索文化遗产的新功能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老字号、老商街既是城市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显示:老字号、老商街作为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体现出来了几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新功能。在城市复兴的经济社会转型中,文化遗产必须要有新功能,才能够有存在和发展的新价值。(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王菲易[3](2016)在《中国海关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研究:“新功能主义”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海关国际合作是保障。中国海关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实施机构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中国海关国际合作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会对"一带一路"海关合作的内容、重点以及机制等产生深刻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应以怎样的合作架构来发挥其功能并实现其战略目标,是中国海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所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框架符合"新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在单一领域内开展的"功能性合作"有可能逐渐外溢至其他相关领域,并上升到制度性合作的层面。本文基于"新功能主义"的视角,考察中国海关正在或即将采取的具体举措,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风险因应之策。(本文来源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潇怡[4](2016)在《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欧洲铁路一体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得铁路一体化成为该地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现实出发点,试图就“区域铁路一体化”这个问题,从已经相对成熟的欧洲铁路一体化中寻找答案和经验。总体而言,本篇论文主要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宏观角度)区域铁路一体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区域一体化产生作用?第二、(中观层面)如何实现区域铁路一体化。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本文主要采取新功能主义外溢理论这个工具,通过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欧洲铁路一体化进程置于欧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进而分析了欧洲铁路一体化实现的各种内在动力。通过这个过程,新功能主义外溢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检验,但是同时新功能主义外溢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鉴于欧洲,欧洲铁路一体化本身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本文超越新功能主义,进一步阐述了欧洲铁路一体化进程中的阻碍因素。基于以上几点分析,本文整理出欧盟在实现欧洲铁路一体化中所有可以得到的经验和工具,最终得到两点启示:其一,通过归纳分析法,从欧洲铁路一体化之于欧洲一体化的作用中发现铁路的政治经济作用,以及铁路一体化之于区域一体化有巨大推动作用。尽管铁路一体化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政治合作和互信作为前提,区域内大国之间的关系会对铁路一体化产生影响。但是根据新功能主义理论的描述,一体化是自我发展,自我推动的,一旦一个部门一体化展开,它对其他部门一体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外溢”时间滞后,区域一体化在长期内依然有着不可逆的前进动力。因此,只要坚持不懈推动区域铁路一体化的展开,虽然过程波折,但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实现。其二,本文归纳欧洲铁路一体化的经验,将一个完整的区域铁路一体化分为五个方面的一体化系统:统一的政策和法律的指导、规划建设一体化、运营一体化、市场准入以及技术一体化。然后再结合欧洲铁路一体化进程,即整个实现过程,逐一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关于欧盟实现欧洲铁路一体化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管理、工具、步骤和方法的有效经验。(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3)
蒋利龙[5](2016)在《新功能主义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功能主义是学者在继承和发展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总结欧洲一体化经验而形成的有关一体化的理论。该理论是以"外溢"和"超国家性"为核心概念展开理论建构的。学者在考察欧洲一体化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外溢"这一核心概念分析了欧洲一体化由功能性领域经向政治性领域扩展的过程。新功能主义经历了由哈斯提出"外溢"概念,到施密特提出"外溢"的四种类型,再到约瑟夫·奈创立了一个以"过程机制"和"一体化潜力"为基础的新功能主义叁个主要发展阶段。该理论在分析了新功能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指导意义的同时,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曲折发展指出在区域合作中"外溢"过程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东亚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具有加强区域合作的现实需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起到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的新功能主义对东亚区域合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6年03期)
蔡彤娟[6](2016)在《新功能主义视野下的中日韩FTA:战略重塑、机制设计与推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治理机制重塑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趋势和主流。在东亚地区目前错综复杂的合作机制网络中,我国应该将中日韩FTA放在最优先位置。而对于叁国目前面临的历史、政治、领土纷争、经济竞争以及美国干扰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借鉴欧洲一体化中的新功能主义思想,首先坚持"经济先行":先经济、后政治,逐步推动中日韩FTA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经济领域内贸易、投资、金融各个领域的良性溢出以及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的外溢效应;引进超国家机制观念,建立"中日韩经济联盟"并保持其职能的一贯性;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精英的才能,推动一体化建设取得成功。本文还在机制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推进策略。(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期刊2016年02期)
蒋利龙[7](2016)在《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功能主义是学者在继承和发展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总结欧洲一体化经验而形成的有关一体化的理论。该理论在欧洲一体化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指引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东亚的区域合作在一些领域取得较快的发展,但还是困难重重。本文将通过分析指导欧洲一体化的新功能主义,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6年02期)
赵虹[8](2015)在《新功能主义路径下的欧盟科技政策一体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一体化理论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解释,但伴随着欧洲一体化实践的不断发展,新功能主义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溢”的概念,并成为欧洲一体化全新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新功能主义的两个重要观点“外溢”和“一体化条件论”为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层面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新功能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外溢是否可以自动从一个方面“溢出”到另一个方面或是自动从一个区域“溢出”到另一个区域,是否可以自动从经济领域“溢出”到社会发展领域,是否可以自动从低政治领域“溢出”到高政治领域等。回顾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并没有看到这样自然的过渡。欧洲一体化进程在1975年前后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使得新功能主义的权威性下降并受到了质疑和批评。1980年后,欧洲科技的发展进步逐渐渗入欧洲共同体,科技政策一体化的影响逐步外溢,成为推进一体化发展和欧盟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欧盟委员会从2010年开始先后颁布了“欧洲2020”战略和“地平线2020”科学技术研究规划,将欧盟未来20年的发展重点放在科技开发研究上的重大举措更进一步显示了科技政策一体化的外溢效果。欧盟不单单关注科技的开发研究本身,同时密切关注科技研发同扩大、深化和拓展欧洲一体化的紧密联系,进而进一步服务于一体化的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目标。与此同时,欧盟科技研发及其政策一体化也对中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进而对中欧未来科技合作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形成中欧关系新的、更大的增长点和推动力量。(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罗曼[9](2015)在《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教育管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功能主义理论重视理论研究,重视当个行动和环境的互动性,为我们在教育管理学方法论、教育管理个体和组织研究、政策制定和执行、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对教育管理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孙云,王秀萍[10](2015)在《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效应”在两岸关系中之检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体化理论,新功能主义认为,市场化带来的相互依赖,推动了功能领域的合作不断"外溢",从而使最初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外溢"为政治一体化。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间经贸往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不过,两岸迄今在政治议题方面的对话与协商仍未开启,"外溢"效应在两岸关系中的表现似乎并不明显。本文通过运用哈斯-施密特架构对两岸关系的分析发现,实体大小、多元程度、联盟权力这叁个因素不利于两岸进一步整合,而合作前后的交流频率与促进整合成高度相关,政治精英对整合的态度则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新功能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历史性难题,具体表现为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的紧张关系问题。笔者强调指出,不能使用"传统—现代"二分法来分析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因为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之间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还包括了"并存"、"联结"等多元的关系。笔者对"文化保守主义"既批评又继承,试图基于马氏静态的、古典的"文化功能论"和费氏的"文化开发利用观",提出一种动态的、新古典的"新功能主义"观点,即把老字号、老商街视为文化遗产,从其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角度,探索文化遗产的新功能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老字号、老商街既是城市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显示:老字号、老商街作为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体现出来了几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新功能。在城市复兴的经济社会转型中,文化遗产必须要有新功能,才能够有存在和发展的新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功能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陈淇淇.新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传媒与性别[J].大众文艺.2019
[2].张继焦.新功能主义: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J].青海民族研究.2018
[3].王菲易.中国海关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研究:“新功能主义”的视角[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
[4].王潇怡.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欧洲铁路一体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蒋利龙.新功能主义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启示[J].知与行.2016
[6].蔡彤娟.新功能主义视野下的中日韩FTA:战略重塑、机制设计与推进策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
[7].蒋利龙.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区域合作[J].理论观察.2016
[8].赵虹.新功能主义路径下的欧盟科技政策一体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5
[9].罗曼.新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教育管理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0].孙云,王秀萍.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效应”在两岸关系中之检视[J].台湾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