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侧链液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晶,聚合物,凝胶,间隔,树脂,效应,缠结。
侧链液晶论文文献综述
王爽[1](2019)在《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严重贫水的国家,而工业发展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稀有或者有毒的金属离子,由于螯合树脂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及吸附率高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以环氧环己烷和环氧氯丙烷为单体,通过开环聚合法得到共聚醚,以聚醚为主链通过wilianmson成醚法接枝介晶基元对羟基联苯,并对聚合物进行Blanc氯甲基化,最终以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为螯合基团,合成了一种侧链液晶聚醚型螯合树脂,通过EDTA滴定法,研究了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开环聚合反应,以环氧环己烷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BF_3·OEt_2(叁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EG)乙二醇为起始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合成了分子量为1100,氯含量为22.2%的共聚醚主链。FTIR表明所合成的透明粘稠的聚合物为目标产物。通过改变加入两种单体的比例、调整聚合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探索了起始剂用量、原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与共聚醚产物分子量之间的规律,且分别在起始剂用量为原料量的2%、环氧环己烷与环氧氯丙烷比例为2:3、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5.5 h时聚醚分子量最大。(2)分别以甲苯和水作为溶剂,对羟基联苯、NaOH为原料,碱法制备对羟基联苯酚钠盐,对比在不同温度下两种溶剂与对羟基联苯酚钠盐产率之间的规律,发现随温度升高,以水为溶剂产率先升高后降低,以甲苯为溶剂产率逐渐升高。水和甲苯作为溶剂在各自的最佳温度条件下最高产率分别为93.4%和88.6%。(3)以自制的共聚醚和对羟基联苯酚钠盐为原料,利用wiliamson成醚法在聚醚上接枝介晶基团,接枝率为70.8%,利用FTIR确定了聚合物的结构为目标产物结构。探究了溶剂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发现随着溶剂量的的增加,接枝率逐渐降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高接枝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反应时间的增长接枝率先增大后不变。(4)分别利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和Blanc氯甲基化对接枝接枝介晶基元的聚合物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后聚合物的氯含量分别为10.1%和13.9%。氯甲基化后的聚合物以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为原料接枝螯合基团最终得到螯合树脂。通过FTIR、TG、DSC对螯合树脂的结构性能和热力学稳定进行了分析,确定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热稳定性良好,热失重残余量为46.5%,通过DSC曲线可以看出:树脂在升温过程中分别在86.8℃进入液晶相,在230℃从液晶态进入各向同性态,且在较长的区间温度内具有稳定的液晶性能。(5)利用EDTA滴定法探究了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树脂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18.67 mmol/g,在pH=6,温度为60℃,时间为4 h,初始浓度为0.15mol/L时,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19.72 mmol/g,21.68 mmol/g,20.3 mmol/g,22.0 mmol/L。同时,对螯合树脂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研究表明,螯合树脂对Cu~(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考察了树脂对Cu~(2+)的吸附再生性能,经过5次吸附、解吸实验,吸附容量降低了14.7%,表明螯合树最具有良好的吸附再生性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叱干津,陈卫星,朱生勃,罗春燕,牛小玲[2](2019)在《聚硅氧烷侧链胆固醇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一种烯丙氧基联苯甲酸胆固醇酯液晶单体(V1OBEG),并通过巯基-乙烯基点击加成反应,将其接枝到聚(3-巯丙基甲基硅氧烷)(PMMS)上,得到一种新型的以聚硅氧烷为主链的侧链高分子液晶(PMMS-V1OBEG)。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对液晶单体和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液晶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液晶单体的熔点和清亮点分别为189.37℃和277.99℃,在升温过程中先后出现胆甾相的玫红色油丝织构和蓝色油丝织构,继续升温时呈指纹织构,降温过程中出现焦锥织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清亮点分别为103.71℃和278.16℃,在升温过程中出现胆甾相液晶,降温过程中无液晶相。(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高丽君,孙全文,崔静,方少明,周立明[3](2018)在《侧链型液晶聚氨酯的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侧链型液晶聚氨酯(Side chain liquid crystal polyurethane,SCLCPU)是指液晶基元位于侧链中的一类聚氨酯材料。液晶聚氨酯因兼具聚酰胺和聚酯的优点,使它在纺丝、涂料、反应注射成型、弹性体、数据存储材料、光电显示材料、形状记忆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1,2]。本实验通过分子设计和功能键合设计合成一类新型偶氮苯侧链型液晶聚氨酯。首先,通过重氮偶合方法制备出一种单羟基偶氮苯酚,再引入柔性链段,从而合成液晶基元;然后将液晶基元与甲基丙烯酸β-异氰酸基乙酯反应,合成有聚合能力的侧链型大单体M6;最后M6通过自由基溶液法聚合,合成侧链型液晶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对液晶基元、单体M6以及SCLCPU的结构进行表征确认目标产物SCLCPU的合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偏光显微镜(POM)表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并合成的SCLCPU呈现出近晶型液晶织构液晶性,其熔点和清亮点分别为99.3 oC和114.1oC(如图1所示)。(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9-28)
梁政勇,王爽,谢君[4](2018)在《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传统聚醚螯合树脂,侧链液晶聚醚型螯合树脂由于刚性介晶基元的引入,赋于了聚醚分子更好的使用性能,具有热稳定性好、吸附容量大、离子选择性高、易于设计与合成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树脂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现状。最后依据对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机械性能、吸附选择性、再生性能以及环保性能的使用要求,对其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及新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赵瑞颖,蒋旭强,郑军峰,刘小青,徐艳双[5](2018)在《基于“多链超分子柱”的侧链液晶高分子柱状相》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具有伸展构象的侧链液晶高分子,如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或树枝化高分子,可以经由分子链的平行排列而呈现柱状液晶相.一般认为,该类柱状相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单根高分子链所形成的超分子柱.而以几根链组装形成的超分子柱,即"多链超分子柱",也可作为侧链液晶高分子柱状相的基本结构单元,但多年以来这一现象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近期,我们以hemiphasmid型侧链液晶高分子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多链超分子柱"是侧链液晶高分子柱状相微相分离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hemiphasmid型侧链液晶高分子的柱状相结构分析、化学结构对"多链超分子柱"的影响、"多链超分子柱"模型的理论分析与预测、"多链超分子柱"的"柱内缠结"以及hemiphasmid型侧链液晶聚降冰片烯的功能性等若干方面,对基于"多链超分子柱"的侧链液晶高分子柱状相进行了介绍.我们认为,深入研究"多链超分子柱"性质,将拓展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应用领域,加深对高分子物理基本问题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磊[6](2018)在《侧链型液晶聚合物有机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凝胶作为一类新型的软物质材料,因为其在人工智能,药物释放,分子器件,智能材料以及环境响应材料等领域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被许多科研工作者关注。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人们针对小分子凝胶因子做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了许多结构的小分子凝胶因子,但是鲜有对于侧链型液晶聚合物作为凝胶因子的报道。侧链型液晶聚合物作为凝胶因子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具有可调控性以及其制备的有机凝胶热稳定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因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侧链型液晶聚合物作为有机溶剂的凝胶因子,通过加热-冷却法制备出一系列高性能的有机凝胶,研究了侧链型液晶聚合物凝胶因子结构与凝胶性能的关系,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包括一下的几个方面:1.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氧基尾链侧链型液晶单体6-((4'-烷氧基)-联苯氧基)-4-甲基丙烯酸己酯(M6BiCm)(m = 1,2,4,6,8,10,12.14,16,18),并且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合成出了一系列烷氧基尾链长度不同的有柔性间隔基侧链型液晶聚合物聚6-((4'-烷氧基)-联苯氧基)-4-甲基丙烯酸己酯(PM6BiCm),并将单体以及聚合物与多种有机溶剂共混,成功的制备出了有机凝胶材料。通过试管法测试发现,M6BiCm作为凝胶因子时,当烷氧基尾链长度m=1,2,4,6,8,10,12时,单体的凝胶能力很弱,只能使醇类有机溶剂凝胶,在其他溶剂中均无法形成凝胶;m= 14,16,18时,单体的凝胶能力明显增强,能够使大部分有机溶剂凝胶。PM6BiCm作为凝胶因子时,当m = 1,2,4时,在加热过程中,在有机溶剂中无法溶解;当m = 6,8时,能够使个别的有机溶剂凝胶;当m =10,12,14,16,18时,其凝胶能力大大增强,能够使多数有机溶剂凝胶。研究发现,单体是通过烷氧基尾链的结晶形成物理交联点从而自组装成叁维网络结构形成凝胶的,因此,单体的凝胶能力以及其凝胶的热稳定性能均随着烷氧基尾链的增加而增加:聚合物是通过侧链基团的非共价键作用自组装形成网络结构,溶剂分子通过尾链吸附于网络结构上,因此,聚合物的凝胶能力能够随着烷氧基尾链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烷氧基尾链的增加会导致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相容性增加,因此其凝胶的热稳定性能下降。2.设计合成出一系列烷氧基尾链长度不同的无柔性间隔基侧链型液晶单体4'-烷氧基-4-联苯酚甲基丙烯酸酯MBiCm(m=1,2,4,6,8,10,12,14,16,18)。随后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相应的无柔性间隔基侧链型液晶聚合物PMBiCm。并将其与多种有机溶剂复合成功的制备出了有机凝胶材料。试管法测试结果发现,在单体MBiCm当中,烷氧基尾链长度较短时,对于有机溶剂的凝胶能力较弱;当m>10时能使多种有机溶剂凝胶;聚合物PMBiCm(m = 1,2,4,6,8,10)的凝胶能力很弱,凝胶因子可以凝胶的有机溶剂的种类很少,当m= 12,14,16,18时,聚合物凝胶能力显着提高,能使多种有机溶剂凝胶。研究发现,无论是单体还是聚合物其凝胶能力都随着烷氧基尾链的增长而增强。单体凝胶的热稳定性随着烷氧基尾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聚合物凝胶的热稳定性随着烷氧基尾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其原因与前一章一致。进一步对比PM6BiCm形成的凝胶发现PMBiCm形成的凝胶热稳性能更好,说明后者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凝胶结构。3.通过自由基聚合的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系列丙烯酸主链的无柔性间隔基侧链型液晶聚合物聚(4,4'-烷氧联苯基)丙烯酸甲酯(PBiCm)(m= 14,16,18)。将其与有机溶剂共混制备出有机凝胶。通过试管法测试发现,丙烯酸主链结构的无柔性侧链型液晶聚合物可以在多数极性溶剂中凝胶,例如:苯,甲苯,氯苯等。并且聚合物的凝胶能力以及其形成凝胶的热稳定性能明显高于之前甲基丙烯酸主链结构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4.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窄分布无柔性间隔基侧链型液晶聚合物PMBiC18,详细了研究了分子量对于凝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分子量对于聚合物凝胶能力有较大影响,当Mn<4×104gmol-1时,凝胶能力较弱且其形成的凝胶热稳定性能较差,随着分子量增加凝胶能力增强且凝胶热稳定性能增强,当Mn>4×104gmol-1时,聚合物的凝胶能力且其形成的凝胶热稳定性能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1)
宫敏清[7](2018)在《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自组装及纳米粒子表面的聚合物修饰的理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自组装是纳米、微米或更大尺度的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发生协同效应产生的集体行为。自组装形成的有序的超分子结构能够给材料带来光学、电学、磁学等特殊的性质,可应用于特殊材料的制备。因此,可以说分子自组装是下一代新材料产生的摇篮。分子自组装在自然界中很常见,因此探索分子自组装行为及基本粒子的构造对如何有效地调控分子自组装行为获得新一代高性能材料和理解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苯并菲的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和纳米粒子表面的聚合物修饰。基于苯并菲的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SDLCPs)兼具高分子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液晶的各向异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光电太阳能电池以及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但是如何调控盘状液晶聚合物以获得有序的介观相使其可以应用于光电器件中仍是一个挑战。实验者通过研究具有不同聚合度和间隔基长度的以苯并菲为侧链液晶基元的聚丙烯酸酯的相结构和相转变,得出了分子量效应并提出了间隔基的正耦合效应;间隔基的正耦合效应与侧链棒状液晶聚合中经典的间隔基去耦合效应相反。此外,在现有的表征手段中很难对主链的构象进行表征,而理论模拟工作除了能够通过构建一般性的模型来研究各影响因素对其自组装行为的影响;还可以直接观察到主链以及液晶基元的构象,检验和完善研究者提出的自组装行为。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构建粗粒化的模型,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基于苯并菲的SDLCPs的自组装行为。通过改变液晶基元与其取代基的相互作用,聚合物分子量,主链链节、间隔基以及尾链的长度,我们得到了包括六方柱状相和向列柱状相在内的八个相形态,并观察到了各形态的单个分子的构象,验证了柱间分离柱状堆积模型。单个分子首先形成分离的亚柱状结构,沿盘的法向看可以看到整个分子同时出现在2-4个超柱状结构里,主链呈无规构象分布于柱间;而双柱状相的自组装与分离柱状堆积模型稍有不同,其主链微相分离分布于柱间。当盘状液晶基元与间隔基相互作用参数大于40时能自组装成柱状结构。当聚合度n= 20时相转变温度增大,具有明显的分子量效应;而间隔基较短时分子量效应较强,间隔基较长时分子量效应很弱或不存在。间隔基表现出正耦合效应,即较长的间隔基更有利于有序柱状相的形成。随机六方密堆积球状相中的单个球由来自相邻的两个分子的部分液晶基元组成。同时,通过研究单个分子构象我们发现尾链增长会增加液晶基元的移动能力;太短的尾链不能消除主链对液晶基元堆积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液晶基元,短的主链链节,合适长度的间隔基和尾链都有利于有序柱状结构的形成,对于侧链型盘状液晶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面特定位点修饰的各向异性胶体粒子是自组装的一种基本粒子。近些年来,从化学、物理、生物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汲取的方法得到了大小、形态、以及化学功能或物理性质各异的各向异性胶体粒子。各向异性粒子与“分子”和“原子”的行为类似,能够定向地结合,从而形成精细结构。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来调控聚合物的聚集形态不失为一种构造各向异性粒子的便捷方法。我们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纳米粒子尺寸、聚合物链长和数目对聚合物修饰的纳米粒子自组装的影响。通过调节以上参数得到了多种类型的修饰类型,根据聚合物链的分布和聚集情况,分为了五类:核壳型、crew-cut、中间相、补丁型和紧密核-壳结构。其中补丁型根据补丁数目分为单补丁型、双补丁型、叁补丁型、四补丁型、多补丁型(补丁数大于四)。这些有确定补丁数的胶体粒子会作为自组装的基本粒子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自组装,如何对这个自组装过程进行调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1)
袁勇杰,黎金娣,李叶,张海良[8](2017)在《柔性间隔基的长度对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柔性间隔基长度的侧链型液晶高分子聚(4-十八烷氧基氰基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PCnDPAC18,n表示柔性间隔基的长度,n=0,2,4,6,8,10,12)。通过核磁氢谱(~(1)HNMR)对单体及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分子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聚合物的相结构与相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聚合物都具有液晶性,且聚合物的清亮点(Ti)随着柔性间隔基的增长而降低。通过荧光光谱(PL)对该系列聚合物的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聚合物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即在溶液中聚合物的发光强度较弱,而在聚集态时聚合物荧光发射强度增加,且随着侧链型液晶聚合物柔性间隔基长度的增加,聚合物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逐渐增强,聚集态的荧光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慕斌,陈坚,李谦,李翛,陈科扬[9](2017)在《高载流子迁移率的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融合盘状液晶的光电性能与聚合物的成膜加工性及柔韧性特点,是一类极具前景的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近几年我们课题组在朝向高载流子迁移率目标的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可控制备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进展。首先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成功实现了结构明确、分子量可设计且窄分布的苯并菲聚丙烯酸酯的合成,构建制备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平台。提出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分立短柱堆积(DCS)模型合理解释始于聚合度20左右的显着分子量效应及对应的柱状相结构转变,特别是首次揭示和提出短间隔基正耦合效应(PCE)理论,与侧链棒状液晶聚合物经典的柔性长间隔基去耦合理论形成鲜明对照,补充了缺失的理论短板。尤其设计合成的短间隔基的丁氧基取代苯并菲聚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经飞行时间谱(TOF)测试,表现出比已报道文献值高一到二个数量级的载流子迁移率,将加速推进这类液晶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在先进有机聚合物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陈坚,谌东中[10](2017)在《苝酰亚胺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及液晶相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AFT聚合可控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间隔基(C4、C10、TEG)的侧链苝酰亚胺盘状液晶聚合物(PPBI),并对比考察其液晶相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叁类PPBI均表现出包括室温在内的较宽温区液晶相。与通常采用的烷基取代基相比,我们设计合成的叁甘醇甲基醚燕尾链取代的PPBI由于其更好的微分相驱动,形成更有序的组装结构。其中,十碳间隔基的PPBI-C10呈现斜方柱状相结构(a=3.09 nm,b=2.29 nm,γ=83?),而四碳间隔基的PPBI-C4和叁甘醇醚间隔基的PPBI-TEG均呈现典型的层状相(层间距分别为4.45 nm和4.79 nm)。在70°C下退火72 h后,PPBI-C10由斜方柱状相转变为层柱相结构,层间距为4.21 nm。结果表明,长烃链间隔基和叁甘醇甲基醚燕尾链的同时引入,显着促进侧链苝酰亚胺盘状分子的堆积有序性,对今后高性能含苝侧链有机半导体的设计与合成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侧链液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合成了一种烯丙氧基联苯甲酸胆固醇酯液晶单体(V1OBEG),并通过巯基-乙烯基点击加成反应,将其接枝到聚(3-巯丙基甲基硅氧烷)(PMMS)上,得到一种新型的以聚硅氧烷为主链的侧链高分子液晶(PMMS-V1OBEG)。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对液晶单体和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液晶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液晶单体的熔点和清亮点分别为189.37℃和277.99℃,在升温过程中先后出现胆甾相的玫红色油丝织构和蓝色油丝织构,继续升温时呈指纹织构,降温过程中出现焦锥织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清亮点分别为103.71℃和278.16℃,在升温过程中出现胆甾相液晶,降温过程中无液晶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链液晶论文参考文献
[1].王爽.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叱干津,陈卫星,朱生勃,罗春燕,牛小玲.聚硅氧烷侧链胆固醇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9
[3].高丽君,孙全文,崔静,方少明,周立明.侧链型液晶聚氨酯的设计与合成[C].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
[4].梁政勇,王爽,谢君.侧链液晶聚醚螯合树脂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8
[5].赵瑞颖,蒋旭强,郑军峰,刘小青,徐艳双.基于“多链超分子柱”的侧链液晶高分子柱状相[J].高分子学报.2018
[6].陈磊.侧链型液晶聚合物有机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
[7].宫敏清.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自组装及纳米粒子表面的聚合物修饰的理论模拟[D].南京大学.2018
[8].袁勇杰,黎金娣,李叶,张海良.柔性间隔基的长度对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性能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9].慕斌,陈坚,李谦,李翛,陈科扬.高载流子迁移率的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10].陈坚,谌东中.苝酰亚胺侧链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及液晶相行为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