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身免疫耐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免疫,自身免疫,免疫性,实验性,抗原,性疾病。
自身免疫耐受论文文献综述
林志,任禹珂,吕建军,屈哲,霍桂桃[1](2019)在《关于自身免疫耐受中miRNA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正常的免疫耐受受损密切相关。在中枢免疫耐受,胸腺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调节点就是依赖于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的信号通路。在周围免疫耐受中,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T细胞的清除依赖于恰当的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存活因子、转录因子以及效应细胞分化的表观调控等。此外,Treg细胞稳态平衡和功能对于限制成熟B细胞以及效应T细胞(如Th1、Th2或Th17)的激活至关重要。所有这些耐受机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级联表达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郑配国,马攀红,符含笑,董锐,杨潇[2](2018)在《可溶性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耐受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溶性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将EAE小鼠随机分为MOG肽治疗组、卵清蛋白(OVA)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于EAE诱导的第6~16天腹腔注射MOG肽、OVA肽和同等剂量的PBS,通过比较各组小鼠临床评分,脾脏(SP)大小,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脑和脊髓浸润淋巴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表型及其功能,探讨T细胞迁移在可溶性MOG肽诱导的EAE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NS浸润CD11b+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成熟,免疫荧光技术分析成熟APC与效应性CD4+T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成熟APC在T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结果腹腔注射可溶性MOG肽可抑制脾脏内的效应性T细胞向CNS迁移,并诱导脾脏APC成熟,抑制CNS浸润APC成熟;MOG肽诱导的成熟APC可与MOG反应性CD4+T细胞相互作用并聚集在一起,进而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迁移。结论可溶性MOG肽通过诱导脾脏APC成熟,成熟APC与MOG-T细胞相互作用,抑制脾脏MOG-T细胞向CNS迁移,诱导EAE免疫耐受。(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升校[3](2018)在《小剂量IL-2选择性促进Treg细胞生长诱导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耐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比较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R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2.对比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治疗方法与小剂量IL-2疗法对R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3.分析传统DMARDS联合小剂量IL-2治疗RRA患者的有效性。4.评价DMARDS联合小剂量IL-2治疗RRA患者的安全性。方法:1.选取41例RRA患者和40例健康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并收集RRA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收集患者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关节肿胀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疾病活动指标。2.将41例RRA患者,随机分成年龄、性别、病程和疾病活动情况都相匹配的2组,一组(n=15)接受传统的DMARDS治疗;另一组(n=26)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连续5天皮下注射50WIU单位的重组人IL-2。3.检测传统治疗组和小剂量IL-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的总T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reg细胞;同时比较传统DMARDS联合小剂量IL-2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4.比较传统治疗组和小剂量IL-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评分、TJC、SJC、ESR、CRP等疾病活动指标。5.对比传统治疗组和小剂量IL-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同时记录分析小剂量IL-2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RRA的平均年龄为55.1±13.83岁,女性占比为68.3%,与正常人的50.9±9.49岁和67.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正常人相比,RRA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B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低于正常人(P<0.05),Treg细胞计数也明显降低(P<0.001),Th17/Treg比值较正常人相比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治疗前相比,接受小剂量IL-2治疗的RRA患者的总T、B、CD4+T细胞、Th17和Treg细胞等诸多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均明显增加(P<0.05),但由于Treg细胞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Th17细胞,至使Th17与Treg的比值有所回降至正常(P<0.05)。4.传统治疗组与小剂量IL-2治疗组的RRA患者在治疗前的疾病活动状况相当(P>0.05),治疗后IL-2治疗组患者的DAS28评分、TJC、SJC等疾病活动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5.给予小剂量IL-2治疗后,2例患者皮下注射者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疼痛,1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乏力。小剂量IL-2治疗组患者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血常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RRA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的紊乱主要表现为Treg等免疫细胞减少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2.小剂量IL-2可促进患者诸多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其可相对特异地刺激Treg细胞的生长,重塑以Th17/Treg为主的淋巴细胞平衡。3.小剂量IL-2在诱导和恢复RRA患者自身免疫耐受、快速改善其临床症状的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3-10)
焦国慧[4](2017)在《PD-1调节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后免疫耐受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发病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AIH肝硬化患者预后差,由于存在诸多禁忌症而不能使用免疫抑制进行有效的治疗。AIH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治疗后可以有效缓解门静脉高压症状。我们以往的研究证实了脾切除可以减少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症状,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本研究将在AIH肝硬化患者体内研究脾切除对其免疫细胞分化和免疫环境的影响,从而阐明其影响AIH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本研究将在AIH肝硬化患者和动物模型中,进一步研究脾切除对其免疫细胞分化和免疫环境产生影响的通路,寻找可干预的潜在靶点。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从2005年1月份至2016年12月份,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和普通外科经过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20例,脾切除后8例患者,另外慢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脾切除后15例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和免疫学指标;检测外周血中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进一步研究与免疫耐受相关的巨噬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利用刀豆蛋白(Con A)建立模型,研究脾切除对于CD8+T细胞表面PD-1(Programmed death-1)等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于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和关键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讨论T细胞耗竭与AIH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AIH肝硬化患者切脾随访6个月后其临床和生化指标显着改善,脾功能亢进相关症状好转。脾切除可以抑制免疫趋化因子CXCL9和IP-10的表达,抑制CD4+T细胞的过度活化,增加外周血CD8+T细胞的比例。和对照组患者相比,AIH肝硬化患者以M1型巨噬细胞活化为主,脾切除促进免疫耐受相关的CD14+CD16+CD206+CD163+M2c型巨噬细胞增多,促使AIH肝硬化患者中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可能与促进组织的修复,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破坏有关。进一步我们发现,AIH肝硬化患者肝脏内CD8+T细胞增多,利用外周血进一步分析,脾切除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达PD-1上调,同时伴随CD160上调和4-1BB表达抑制,而且,与激素调节有关的GITR信号也在脾切除后患者的外周血中上调。进一步研究与控制上述分子表达的核内转录因子NF-κB的二聚体组分,发现脾切除可以促进p50-p50二聚体的DNA结合活性,这有助于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研究结论:脾切除可以改善AIH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生化指标,脾功能亢进的缓解有助于增加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机会。脾切除不仅可以增加免疫抑制相关的M2c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还可以促进CD8+T细胞表达PD-1分子上调,诱导T细胞耗竭表型表达,为AIH肝硬化患者未来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刘冠楠,轩辕铮铮,徐海津,白艳玲,张秀明[5](2016)在《ptsH基因过表达对乳酸乳球菌N8自身免疫耐受性及其生理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HPr蛋白编码基因ptsH在乳链菌肽(nisin)高产野生乳酸乳球菌株N8中的表达,揭示ptsH基因与乳酸乳球菌乳链菌肽耐受性等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构建ptsH过表达质粒pLEV16-ptsH并转化至N8,使其ptsH基因过量表达,进而对比分析ptsH过表达菌株与野生菌株在生长曲线、乳链菌肽耐受性、效价、Biolog等方面的差异。结果:N8-ptsH过表达菌株与N8菌株在菌落形态、大小、表面湿滑程度及生长曲线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tsH基因过表达使N8菌株的乳链菌肽耐受性提高了8.3%,2个乳链菌肽耐受性相关基因nisI和nisF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5.45倍和近45倍;ptsH基因过表达略微减缓了N8菌株中乳链菌肽的产生,但乳链菌肽的最终产量略有提高;ptsH基因过表达菌株中PTS系统糖苷和磷酸化糖类的利用率比原始菌株显着提高。结论:ptsH基因主要与乳酸乳球菌的乳链菌肽耐受性有关。(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6年05期)
郭轶先,夏长青[6](2015)在《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机制破坏,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的免疫性损伤。目前,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策略仍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其主要问题是缺乏免疫抑制的特异性,长期使用可抑制正常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导致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需要特异性的、低毒性和更加长效的治疗手段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5年16期)
李秀华,李晓丽,段瑞生,朱梅佳,曹莉莉[7](2015)在《1,25(OH)_2D_3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耐受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产生免疫耐受以及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大鼠来源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R97-116)免疫Lewis大鼠制备EAMG模型,随机分为1,25(OH)2D3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测量体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MNC表型(CD80、CD86、MHC-II)和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采用CCK-8法测定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结单核细胞(MNC)培养液中IL-4、IFN-γ、IL-17含量和血清中抗R97-116 IgG水平。结果从首次免疫后28 d开始,实验组临床症状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从首次免疫后35 d开始,实验组体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淋巴结MNC表面CD80、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淋巴结MNC中CD4+CD25+T细胞和CD4+FoxP3+T细胞的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P<0.05)。实验组淋巴结MNC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实验组淋巴结S期细胞的百分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S期和G2/M期细胞的百分比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R97-116肽激活的淋巴细胞MNC上清液中IL-4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IFN-γ和IL-17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血清中抗R97-116 IgG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OH)2D3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显着地改善EAMG大鼠的临床症状,其免疫耐受机制与降低MN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上调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Foxp3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改变淋巴细胞周期、Th1/Th17型细胞反应向Th2型细胞反应的转化及降低抗R97-116 IgG抗体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8期)
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8](2015)在《无能B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能B细胞是通过克隆无能达到免疫耐受的B淋巴细胞亚群。无能B细胞通过BCR表达水平下降、BCR信号通路改变、寿命缩短等方式维持免疫耐受,其功能受辅助性T细胞、Treg细胞、固有免疫、催乳素等因素调节。但无能B细胞的免疫耐受状态具有可逆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无能B细胞在SLE、RA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5年03期)
李志清,刘书逊[9](2014)在《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借助于ATF7ip-MBD1抑制复合体来诱导免疫耐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autoimmune regulator,AIRE)是一种转录因子。Aire发生变异可导致人类出现APECED(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 candidiasis ectodermal dystrophy)疾病,患者表现为多种内分泌器官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破坏,另外还有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外胚层退行性病变等。AIRE-/-小鼠具有与APECED患者相似的自身免疫缺陷。2002年,Mark Anderson教授第一次明确了AIRE可以调节多种组织特异性抗原(TSA)在胸腺髓质上皮细胞(mTECs)的转录,从而启动阴性选择,维持T细胞的中枢耐受,解释了单一基因的突变却导致了多器官的免疫性损伤。AIRE是怎样特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张玲玲,魏伟[10](2012)在《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病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耐受是机体预防炎症免疫应答的一个关键机制,RA、SLE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过多的自身抗原、大量的抗原递呈细胞、正向免疫调节细胞和负性免疫调节细胞之间失平衡密切相关。从而导致自身免疫耐受被破坏,机体抗原识别紊乱,出现了针对自身抗原的炎症应答反应及免疫调节异常等。机体免疫系统不仅存在正性调节性免疫细胞,参与上调机体炎症免疫应答,也存在负性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即狭义上的调节性免疫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调节性免疫细胞在免疫耐受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早期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自身免疫病中控制炎症应答、抑制效应T细胞功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性树突细胞(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DCreg)又称为耐受性树突细胞(tolerogenicdendritic cells,TDC),在维持免疫中枢和外周耐受中有重要作用。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cell,Breg)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负性调控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过程等。因此利用免疫耐受机制及体内外免疫诱导技术,诱导产生调节性免疫细胞,对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实现免疫细胞多靶点和多环节的调控,而达到"一次用药,终身受益"的目的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省药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9-21)
自身免疫耐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将EAE小鼠随机分为MOG肽治疗组、卵清蛋白(OVA)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于EAE诱导的第6~16天腹腔注射MOG肽、OVA肽和同等剂量的PBS,通过比较各组小鼠临床评分,脾脏(SP)大小,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脑和脊髓浸润淋巴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表型及其功能,探讨T细胞迁移在可溶性MOG肽诱导的EAE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NS浸润CD11b+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成熟,免疫荧光技术分析成熟APC与效应性CD4+T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成熟APC在T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结果腹腔注射可溶性MOG肽可抑制脾脏内的效应性T细胞向CNS迁移,并诱导脾脏APC成熟,抑制CNS浸润APC成熟;MOG肽诱导的成熟APC可与MOG反应性CD4+T细胞相互作用并聚集在一起,进而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迁移。结论可溶性MOG肽通过诱导脾脏APC成熟,成熟APC与MOG-T细胞相互作用,抑制脾脏MOG-T细胞向CNS迁移,诱导EAE免疫耐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身免疫耐受论文参考文献
[1].林志,任禹珂,吕建军,屈哲,霍桂桃.关于自身免疫耐受中miRNA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2].郑配国,马攀红,符含笑,董锐,杨潇.可溶性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免疫耐受的机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
[3].张升校.小剂量IL-2选择性促进Treg细胞生长诱导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耐受[D].山西医科大学.2018
[4].焦国慧.PD-1调节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后免疫耐受功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
[5].刘冠楠,轩辕铮铮,徐海津,白艳玲,张秀明.ptsH基因过表达对乳酸乳球菌N8自身免疫耐受性及其生理代谢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16
[6].郭轶先,夏长青.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5
[7].李秀华,李晓丽,段瑞生,朱梅佳,曹莉莉.1,25(OH)_2D_3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耐受的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8].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无能B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J].现代免疫学.2015
[9].李志清,刘书逊.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借助于ATF7ip-MBD1抑制复合体来诱导免疫耐受[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4
[10].张玲玲,魏伟.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病治疗[C].安徽省药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