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岭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夹带,晶格,伊犁,伊利石,铀矿,铝土矿,回收率。
高岭石论文文献综述
汤琪,甄博文,王明浩,郭虎,朱文凤[1](2019)在《改性高岭石稳定W/O/W双重Pickering乳液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重乳液是一种能满足对亲水亲油特性不同的两种药物同时进行输送的载体系统,但传统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给环境造成的重危害问题使乳液的应用受到限制。以卵磷脂改性的高岭石为乳化剂制备W/O/W双重Pickering乳液,主要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高岭石特征、乳液体系的油水比等对双重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接触角为130°的改性高岭石稳定的内相(W1/O),以接触角为88°的改性高岭石稳定外相(O/W2),获得了可以对两种不同亲水性特征药物同时进行包封的W1/O/W2双重Pickering乳液。(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吴艳,潘晓林,韩月娇,于海燕[2](2019)在《富高岭石型铝土矿化学脱硅新工艺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富高岭石型铝土矿,首次提出了采用化学脱硅的工艺路线.研究了二氧化硅平衡溶解度与氧化铝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碱液浓度、温度和脱硅时间对矿石预脱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_2O质量浓度为230 g·L-1的碱溶液中,90℃化学脱硅90 min,脱硅率可达70%,铝土矿的铝硅比由4. 97提高到8. 5以上;矿石预脱硅过程有钠硅渣的生成,导致了矿石脱硅率的降低和碱的损失;矿石中高岭石转变成钠硅渣并不会降低脱硅精矿的有效铝硅比.(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宋玉鑫,丁述理,李百福,杨瑞,田元[3](2019)在《高岭石插层工艺及对其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岭石是一种1∶1型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因其层间缺乏可与插层剂交换的阳离子,以及层间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存在,导致插层剂很难进入其层间,因此有关高岭石插层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固相、液相、协助和聚合插层法及插层分子进入高岭石层间对其微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高岭石插层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11期)
陈思芮,曲希玉,王冠民,王清斌,曹英权[4](2019)在《渤中凹陷CFD18-2油田高岭石胶结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次生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借助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镜下分析,并结合储层物性等数据,对渤中凹陷附近沙垒田凸起东南部CFD18-2油田东叁段高岭石的特征、类型、成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高岭石为有机酸溶蚀长石形成的自生高岭石,呈现典型的"手风琴状"及"蠕虫状",常充填于粒间孔、长石次生溶孔及碳酸盐胶结物溶孔中并形成良好的晶间孔隙。2)研究区主要发育两期高岭石,第一期主要充填于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孔中,呈微小"蠕虫状";第二期充填于铁方解石与铁白云石胶结物溶孔中,部分高岭石具碱性溶蚀特征,且第二期高岭石与晚期伊利石共生。3)研究区东叁段储层具备一定的渗流能力,使长石溶蚀形成的"副产物"被流体带走;但在破坏性成岩作用下,储层渗流能力会逐渐变差,最终使得"副产物"堆积于孔隙,降低储层物性。4)高岭石及同期硅质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当高岭石及硅质的体积分数低于6.81%时,长石溶蚀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当高岭石及硅质的体积分数高于6.81%时,则不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杜作勇,冷阳春,卫纯纯,赵玉婷,李东瑞[5](2019)在《伊利石和高岭石对U(Ⅵ)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对U(Ⅵ)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吸附剂质量、pH、温度、离子种类、腐殖酸等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伊利石和高岭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伊利石和高岭石对U(Ⅵ)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10 h、铀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吸附剂质量为0.04 g、pH=5的条件下,伊利石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好;在12 h、铀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吸附剂质量为0.01 g、pH=5的条件下,高岭石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好;随着温度的升高,伊利石和高岭石对U(Ⅵ)的吸附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伊利石;溶液中Mg~(2+)、CO■、HCO~-_3显着降低了伊利石和高岭石对U(Ⅵ)的吸附效果;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加,伊利石对U(Ⅵ)的吸附能力提高,高岭石对U(Ⅵ)的吸附能力降低。(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丁波,刘红旭,李平,蒋宏,张虎军[6](2019)在《伊犁蒙其古尔铀矿床含矿层砂岩中高岭石形成机制及与铀成矿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为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虽然前人对该矿床含矿层砂岩中高岭石含量、成因及与铀成矿关系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对高岭石及其共生矿物形成机制、高岭石与铀成矿关系等方面研究依然较为薄弱。本文为了研究蒙其古尔铀矿床含矿层砂岩中高岭石形成机制及与铀成矿关系,综合的应用了偏光显微镜、X-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含矿层中高岭石含量、形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高岭石H-O同位素与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含矿层普遍发育有强烈的高岭石化,其占黏土总量的58.0%~93.0%,并以弱氧化带砂岩中高岭石含量最高;②高岭石主要呈泥晶状、层片状与蠕虫状的形式分布于砂岩粒间孔隙和长石溶蚀空隙中,共生矿物为自生石英、石膏、黄铁矿、铀矿物等;③高岭石DV-SMOW为-119.4‰~-48.3‰,~(18)O_(V-SMOW)为10.9‰~13.7‰,碳酸盐胶结物δ~(13) C_(V-PDB)为-10.9~-7.2‰,δ~(18)O_(V-SMOW)为17.6‰~24.9‰,表明高岭石是由富含CO2大气降水(无机)和煤系地层有机质脱羧基及热降解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及CH4等还原性气体(煤层气)(有机)与砂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并认为高岭石及其共生矿物是在含矿层埋藏成岩过程中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④高岭石与铀矿化除了存在直接吸附、间接还原关系,还存在成因上的联系,即高岭石和铀成矿皆是有机-无机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珂,刘基,侯东来,曹振宁[7](2019)在《浮选过程中高岭石夹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浮选过程中高岭石的夹带规律,通过设计高岭石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高岭石粒度、矿浆质量浓度、起泡剂用量和捕收剂用量对浮选过程中高岭石回收率、水回收率和高岭石夹带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岭石的粒度与起泡剂仲辛醇的用量是影响高岭石夹带行为的主要因素,高岭石粒度越小,起泡剂用量越大,高岭石的夹带率就越大;矿浆中高岭石的质量浓度对高岭石的夹带率影响不大,随着高岭石质量浓度的增大,其夹带率基本保持不变,只会增大水回收率;随着捕收剂煤油用量的增大,高岭石回收率的增加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郭发扬,荣兴民,黄巧云[8](2019)在《草甘膦在高岭石及其腐殖酸复合体表面的吸附: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作为一种在全球广泛使用的农药,草甘膦在陆地环境的吸附、迁移、降解及生物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高岭石广泛存在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土壤,腐殖酸也是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固相组分之一,草甘膦通常和这类矿物或腐殖酸(HA)相互作用,从分子尺度揭示其吸附机制是深入了解草甘膦环境化学行为的基础。[方法]采用批吸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等实验技术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草甘膦在高岭石和高岭石-腐殖酸复合体的微界面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岭石-腐殖酸复合体对草甘膦的吸附量显着大于高岭石,草甘膦与高岭石/高岭石-腐殖酸复合体间存在静电排斥作用,与这两种固相表面的吸附是一个由焓驱动的热力学自发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从分子尺度获得了草甘膦与高岭石和高岭石-HA相互作用的吸附构型,吸附能和原子分布信息。[结论]理论和实验结果证明草甘膦主要通过羧基和膦酰基与铝羟基之间的氢键平行吸附于高岭石和高岭石-腐殖酸复合体。腐殖酸通过羧基、氨基和羰基吸附于高岭石表面,并形成高岭石-腐殖酸复合体,腐殖酸的羧基与草甘膦的膦酰基和氨基形成氢键网络从而促进草甘膦的吸附,增强吸附稳定性。这一工作为深入理解草甘膦-土壤固相界面互作机理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和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陈军,闵凡飞,刘令云[9](2019)在《煤泥水中微细煤与高岭石颗粒间微观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和高岭石是高泥化煤泥水中的主要微细颗粒,对煤泥水沉降有着显着的影响。本工作构建了水分子及四种不同煤结构单元的结构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分别对单一水分子/不同煤结构单元在高岭石表面吸附及煤结构单元与水分子在高岭石表面的竞争吸附进行模拟计算,并初步探讨了煤泥水中微细煤与高岭石颗粒间的微观作用机理。DFT计算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煤结构单元均能够通过氢键作用及静电引力作用稳定吸附在高岭石表面,且吸附能都低于单一水分子在高岭石相应表面的吸附能;当水分子参与竞争吸附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结构单元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同时煤结构单元能够排开周围水分子以摆脱其占位影响,并与高岭石表面发生稳定吸附;煤泥水中微细煤与高岭石颗粒间的微观作用主要是煤结构单元中含氧官能团与高岭石表面形成的氢键作用和煤结构单元中苯环与高岭石表面间的静电引力作用,其中以苯环与高岭石表面间的静电引力作用为主导。(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刘令云,闵凡飞,陈军,张明旭,陆芳琴[10](2019)在《不同价态Fe在煤系高岭石中晶格取代的DF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不同价态Fe在高岭石中晶格取代的形式及其对高岭石界面结构性质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不同价态Fe在高岭石晶体中的晶格取代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晶格取代能计算分析Fe元素的3种晶格取代的难易程度,并通过计算能带结构和前线轨道,分析了Fe元素的3种晶格取代对高岭石界面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价态Fe在高岭石晶体中的晶格取代形式主要有Fe~(2+)取代铝氧八面体中的Al~(3+)(Fe~(2+)→Al~(3+))、Fe~(3+)取代铝氧八面体中的Al~(3+)(Fe~(3+)→Al~(3+))及Fe~(3+)取代硅氧四面体中的Si~(4+)(Fe~(3+)→Si~(4+))3种,其取代程度由易到难为:Fe~(2+)→Al~(3+)> Fe~(3+)→Si~(4+)> Fe~(3+)→Al~(3+);高岭石经过不同价态Fe元素取代后,将导致高岭石晶格的能带带隙减小,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占有分子轨道(LUMO)的反应活性发生改变.通过穆斯堡尔(M?ssbauer)谱仪对淮北矿区煤系高岭石中的铁占位进行了分析,淮北矿区煤系高岭石中的Fe占位主要为六配位Fe~(2+)和四配位Fe~(3+),及极少量的六配位Fe~(3+),3种Fe的含量从大到小为:六配位Fe~(2+)>四配位Fe~(3+)>六配位Fe~(3+);同时,M?ssbauer谱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DFT计算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岭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富高岭石型铝土矿,首次提出了采用化学脱硅的工艺路线.研究了二氧化硅平衡溶解度与氧化铝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碱液浓度、温度和脱硅时间对矿石预脱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_2O质量浓度为230 g·L-1的碱溶液中,90℃化学脱硅90 min,脱硅率可达70%,铝土矿的铝硅比由4. 97提高到8. 5以上;矿石预脱硅过程有钠硅渣的生成,导致了矿石脱硅率的降低和碱的损失;矿石中高岭石转变成钠硅渣并不会降低脱硅精矿的有效铝硅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岭石论文参考文献
[1].汤琪,甄博文,王明浩,郭虎,朱文凤.改性高岭石稳定W/O/W双重Pickering乳液的制备[J].当代化工.2019
[2].吴艳,潘晓林,韩月娇,于海燕.富高岭石型铝土矿化学脱硅新工艺及其机理[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宋玉鑫,丁述理,李百福,杨瑞,田元.高岭石插层工艺及对其微结构的影响[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4].陈思芮,曲希玉,王冠民,王清斌,曹英权.渤中凹陷CFD18-2油田高岭石胶结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5].杜作勇,冷阳春,卫纯纯,赵玉婷,李东瑞.伊利石和高岭石对U(Ⅵ)的吸附[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6].丁波,刘红旭,李平,蒋宏,张虎军.伊犁蒙其古尔铀矿床含矿层砂岩中高岭石形成机制及与铀成矿关系[J].地质学报.2019
[7].张珂,刘基,侯东来,曹振宁.浮选过程中高岭石夹带行为研究[J].煤炭技术.2019
[8].郭发扬,荣兴民,黄巧云.草甘膦在高岭石及其腐殖酸复合体表面的吸附: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9].陈军,闵凡飞,刘令云.煤泥水中微细煤与高岭石颗粒间微观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J].材料导报.2019
[10].刘令云,闵凡飞,陈军,张明旭,陆芳琴.不同价态Fe在煤系高岭石中晶格取代的DFT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