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冲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聚合物,弹性,微结构,棘轮,水泥,特性。
耐冲击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继鑫,赵宇雷,徐德山[1](2019)在《出口机车司机室耐冲击性分析校核》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路机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车的被动安全性已成为当今铁路机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司机室作为司乘人员操作的空间,其安全性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以某出口机车为研究对象,介绍司机室结构设计,并对司机室耐冲击性进行分析校核。(本文来源于《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2](2019)在《英国开发椰枣纤维-聚己内酯复材拉伸强度耐冲击性进一步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生物复合材料,利用椰枣纤维生产一些非结构部件,例如汽车保险杠和门内衬板。该团队成员还包括英国剑桥大学、法国南布列塔尼大学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这种生物复合材料以椰枣纤维和聚己内酯为原料复合而成,可降解、回收、再生,是一种与玻(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9年01期)
潘明明,田省伟,沈彦亭,王小桐[3](2018)在《磷化膜质量不佳导致电泳漆膜耐冲击性差的解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了汽车用镀锌板上电泳漆膜在冲击试验后出现爆裂的原因,发现通过提高磷化液的Ni~(2+)和Mn~(2+)含量,适当增加表调液总浓度,降低磷化液的流速等方法,可以提高磷化膜中Ni和Mn的含量,细化结晶,从而解决了问题。(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8年20期)
马晓宇[4](2018)在《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复合材料车身板件的耐冲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车身板件对冲击较为敏感,容易发生分层、基体开裂、纤维断裂等损伤,导致强度降低。超弹性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 Shape Memory Alloy,简称Ni-Ti SMA)具有迟滞阻尼、抗冲击、超弹性等特性。在加载过程中,当应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相变、晶格切变等现象,从而吸收冲击能量;在卸载过程中发生逆相变,将部分内能转化为热量散失,从而耗散部分冲击能量,而且无残余应变。Ni-Ti SMA的上述特性为提升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超弹性Ni-Ti SMA丝作为附加的增强纤维铺设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中,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复合材料板的冲击响应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超弹性Ni-Ti SMA丝进行准静态拉伸实验,获得Ni-Ti SMA丝的基本力学参数,为Ni-Ti SMA丝的有限元模型提供材料属性。根据Ni-Ti SMA丝的应力-应变曲线构建分段线性化模型,进行耗能密度、吸能密度公式的推导,为Ni-Ti SMA能量密度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应变幅值、应变速率、循环加-卸载对Ni-Ti SMA丝能量密度的影响。对Ni-Ti SMA丝进行准静态拉伸的有限元仿真,将吸能密度、耗能密度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小于10%,验证仿真结果的有效性。(2)采用接触成型方法,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进行制备,通过拉伸实验、切变实验、电测实验分别测得复合材料板的弹性模量、切变模量、泊松比等各项材料参数,为在ANSYS/LS-DYNA中建立复合材料板的有限模型提供材料属性。(3)制备含Ni-Ti SMA丝与不含Ni-Ti SMA丝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对两种复合材料板进行冲击仿真,分析Ni-Ti SMA丝对复合材料板的冲击响应(板中心挠度及其峰值、冲击力及其峰值、吸能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入Ni-Ti SMA丝后,Ni-Ti SMA丝的迟滞环效应使部分冲击能量耗散,从而复合材料板的剩余吸能量提升,验证了 Ni-Ti SMA丝参与冲击能量的吸收和耗散,复合材料板的挠度峰值、冲击时间降低,冲击响应改善。(4)仿真研究Ni-Ti SMA丝的铺设密度、铺设位置对复合材料板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铺设密度增加、铺层位置降低,复合材料板的刚度提升,Ni-Ti SMA丝吸收的冲击能量增加,复合材料板所承担的冲击能量、挠度峰值和冲击时间降低。(5)基于Vic-3D-v7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和DH5922N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设计和搭建复合材料板的冲击实验台,对含超弹性Ni-Ti SMA丝的复合材料板进行冲击实验,对比相同冲击工况下的实验与仿真结果,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吻合度较高,验证有限元仿真结论的有效性。(6)对含不同材质金属丝的复合材料板进行冲击实验。研究表明,与普通金属丝相比,Ni-Ti SMA丝能更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板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挠度峰值、冲击时间、剩余挠度降低,抑制了材料损伤的扩展。(7)对含Ni-Ti SMA丝与不含Ni-Ti SMA丝的复合材料板进行冲击响应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Ni-Ti SMA丝使复合材料板的挠度峰值降低了 37%,冲击时间减少2.92ms,剩余挠度降低为Omm,复合材料返还给冲头的能量增加3.18J,使得用于损伤的能量减少,有效地降低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8)分别对含Ni-Ti SMA丝与不含Ni-Ti SMA丝的复合材料板进行两次冲击,对比两次冲击响应,含Ni-Ti SMA丝的复合材料板的各响应曲线无明显变化,背面无明显损伤,而不含Ni-Ti SMA丝的复合材料板冲击力曲线震荡剧烈,挠度峰值进一步增加,出现严重损伤,验证了 Ni-Ti SMA丝对复合材料板的耐冲击性的提升。(9)对含不同直径的Ni-Ti SMA丝的复合材料板进行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Ni-Ti SMA丝直径的增加,可承受的冲击力峰值增大,挠度峰值、冲击时间降低,当直径超过0.4mm后,损伤的抑制效果稳定。(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校云鹏,赵媛莉,胡利明[5](2016)在《不同聚合物乳液对水泥耐冲击性改性效果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绝和密封性能,因此可将其应用于金属腐蚀防护,但在此之前必须确保其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论文将叁种不同的聚合物乳液与水泥混合涂覆至打磨光滑的马口铁板上制成样板,并对样板进行了耐冲击性试验,对比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这叁种乳液对水泥耐冲击性的改性效果。比较叁种样板涂层的耐冲击性能曲线,得出纯丙乳液对水泥物理性能良好的改性效果,同时得出性能拐点的乳液添加比例,为其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6 6th E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orts and Social Sciences(ESE-SSS 2016)》期刊2016-06-08)
郭智臣[6](2016)在《东丽开发出耐冲击性翻倍的射出成型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丽2016年1月20日宣布,开发出了耐冲击性更强的射出成型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CFRTP)。新材料在添加碳纤维(CF)之外还混合了有机纤维(异种纤维),保持了原有的强度及刚性。其母材为聚丙烯(PP),成型品的耐冲击性达到该公司以往产品的2(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6年02期)
唐伟文[7](2015)在《穿山甲鳞片宏-微观力学性能表征及其耐冲击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穿山甲作为一种古老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而完好的生存,其鳞片在穿山打洞和抵御外敌等方面表现出了十分突出性能,因而有必要对穿山甲鳞片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了解其力学特征,并为仿生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宏观MTS测试、纳米压痕测试得到了中华穿山甲鳞片的基本力学性能,并对不同方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分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利用扫描电镜和3D激光显微镜等显微设备获取了鳞片的微结构特征,揭示了宏观力学行为;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穿山甲鳞片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响应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以下结论:1.穿山甲鳞片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伸性能,泡水后鳞片的弹性模量和强度极限有所降低,延伸率大大增加,鳞片在横纵方向上的宏观力学性能相差不大;2.泡水前后的穿山甲鳞片是一种典型的粘弹塑性材料,在拉伸-卸载循环应力作用下均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棘轮效应,泡水后棘轮效应更为明显;3.穿山甲鳞片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的不同分层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纳米尺度下的弹性模量高于宏观尺度下获得的弹性模量;4.穿山甲鳞片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结构,同时具有微米尺度的薄片重迭和堆垛而形成的角蛋白层状结构,该结构有助于鳞片的增韧;5.穿山甲鳞片受到正面冲击载荷作用时,其抵御冲击的能力相比于其他厚度和其他冲击角度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水平,双层迭放的穿山甲鳞片抵御冲击的能力大大优于单层穿山甲鳞片。(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8](2014)在《耐冲击性为聚乳酸的26倍日立造船等开发出生物高分子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立造船及大阪大学等产学协作团体在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项目下,利用非可食性生物质——木本植物杜仲(杜仲生物质)制造的生物反式聚异戊二烯,开发出了耐冲击性生物聚合物。与代表性生物材料——聚乳酸(标准品)相比,此次开发的生物聚合物作为单体具备约26倍的耐冲击性。有望应用于汽车、福祉(看护)用具及体育用品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4年11期)
邱昂[9](2014)在《海工复合材料及防撞结构耐冲击性多尺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960年,因其具有质量轻、比刚度和比强度高、抗疲劳性优异以及耐腐蚀等特性,使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从此成为一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时至今日,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建筑、交通、航空以及军事等领域,其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中的重要材料,如船体、上层建筑、复合材料螺旋桨以及海上风力发电叶片等。因其在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复合材料在船舶和海洋结构物中的应用也是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但是复合材料也有冲击敏感性等缺点,为了确保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物能够在复杂海洋环境中安全使用,必须考虑其耐冲击性。本文试图结合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相关原理,探究运用细观力学分析复合材料本构特性的方法,进而基于损伤力学,考虑复合材料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层缺陷,计算其横向拉伸强度并与实验值作比较,并讨论应变率对计算的影响。接着运用复合材料宏观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相关原理,讨论复合材料的耐冲击属性以及纤维方向,迭层顺序,层合板试件形状,冲头形状以及冲击能量等参数对复合材料低速冲击试验的影响并得出一般性规律。在讨论复合材料本构特性以后,进而着眼于工程应用,以防撞结构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方法定性分析防撞结构的防撞机理,并校核现有钢质防撞结构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校核结果,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和材料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5-23)
朱坤佳[10](2014)在《外粘AFRP布加固RC梁的耐冲击性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频发的地震及由此引起的山体落石等次生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损伤。以往针对FRP加固结构在静荷载条件下的相关研究,已不能准确解决目前的动载荷问题,满足不了现行工程的需求和设计理论的更新。本论文在全面了解FRP加固研究基础上,在重锤冲击加载下,进行外粘AFRP(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英文名称:Aramid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AFRP)布加固RC梁的耐冲击性试验分析。根据试验方案,本论文共制作11根混凝土梁,其中3根未加固,作为对比梁,4根采用A415加固,4根采用A830加固。首先,在静力加载方式下通过分析叁种试验梁的荷载-挠度、AFRP应力应变来研究它们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受力主筋的屈服荷载,并比较它们的损伤形态。试验表明,与未加固梁相比,两种加固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和主筋屈服荷载均有明显提高,且经过外粘AFRP布加固后,梁体损伤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未加固梁在跨中位置出现了明显的弯折角,裂缝集中分布在跨中区域,加固梁因具有较高的弯曲弹性而表现出良好的弯曲变形,裂缝在纯弯段内呈对称形态均匀分布。然后,通过重锤冲击加载方式分析试验梁的重锤加载变量、挠度变形、塑性变形、AFRP应力应变以及梁体损伤形态。进一步研究每种试验梁在不同冲击高度下的耐冲击性能。比较不同冲击高度下叁种梁体的损伤形态和裂缝分布规律,从而得出冲击高度、AFRP类型与梁体损伤形态的相关性,根据试验研究得出每种梁体的冲击损伤机理和耐冲击性影响因素。试验表明,经过外粘AFRP布加固后,混凝土梁体的挠度变形及塑性变形均得到有效抑制,同时这种加固措施还可以延缓梁体裂纹开裂,限制裂缝开裂宽度,减轻重锤冲击加载对梁体造成的冲击损伤。AFRP布类型和冲击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梁体的损伤形态。(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耐冲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生物复合材料,利用椰枣纤维生产一些非结构部件,例如汽车保险杠和门内衬板。该团队成员还包括英国剑桥大学、法国南布列塔尼大学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这种生物复合材料以椰枣纤维和聚己内酯为原料复合而成,可降解、回收、再生,是一种与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冲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继鑫,赵宇雷,徐德山.出口机车司机室耐冲击性分析校核[J].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9
[2]..英国开发椰枣纤维-聚己内酯复材拉伸强度耐冲击性进一步提升[J].热固性树脂.2019
[3].潘明明,田省伟,沈彦亭,王小桐.磷化膜质量不佳导致电泳漆膜耐冲击性差的解决方法[J].电镀与涂饰.2018
[4].马晓宇.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复合材料车身板件的耐冲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校云鹏,赵媛莉,胡利明.不同聚合物乳液对水泥耐冲击性改性效果对比研究[C].Proceedingsof20166thES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portsandSocialSciences(ESE-SSS2016).2016
[6].郭智臣.东丽开发出耐冲击性翻倍的射出成型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6
[7].唐伟文.穿山甲鳞片宏-微观力学性能表征及其耐冲击性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5
[8]..耐冲击性为聚乳酸的26倍日立造船等开发出生物高分子材料[J].塑料科技.2014
[9].邱昂.海工复合材料及防撞结构耐冲击性多尺度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朱坤佳.外粘AFRP布加固RC梁的耐冲击性试验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