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传感器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感器,生物,芯片,纳米,滤膜,基因芯片,核苷酸。
生物传感器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刘江涛,洪昕[1](2018)在《基于微流控芯片SERS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超高灵敏度无标记指纹的高级痕量分析技术,与微流控芯片相结合用于光流体检测可以实现快速、无损伤检测分析。稳定、重现、高强度、高灵敏度的SERS信号是获取有效生物传感信息的首要条件。大量研究表明,可控性金属纳米粒子聚集体或纳米颗粒阵列对产生上述SERS信号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利用电场、磁场形成可控性金属纳米粒子聚集体、固体SERS活性基底对高灵敏度SERS信号的增强和重现作用,固态SERS活性基底对其体表面积的增加作用,以及SERS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免疫测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金属纳米结构对SERS信号的增强、重现机制,特别是SERS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通过优化设计固态SERS活性基底进而实现便携、智能的SERS生物传感器系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王倩倩[2](2018)在《基于免泵式微流控芯片的即时检测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为提前预防、及早发现疾病的发生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传统医院大型检验设备价格高,耗样多,流程繁,不适合家庭个人保健或社区医院常规检测。近年来,为满足基层和个性化诊疗使用需求,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发展迅猛。本文在这一背景下,设计了一种免泵式微流控芯片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POCT,基于生物免疫识别原理对全球常见中老年男性群体易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实现定量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作为生物传感器检测平台的免泵式微流控芯片;通过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改性处理,利用微米级通道内毛细作用力实现微流控芯片流体驱动,解决传统需要蠕动泵等机械外力的问题,达到免泵效果;2、设计基于Arduino微控制器的便携式恒电位仪系统;控制电位范围在-2.046至2.046V之间,输出电压分辨率为5mV,最低电流检测信号为10nA;3、基于appcan开发平台,设计针对安卓智能手机的配套手机软件;通过蓝牙模块实现恒电位仪与智能手机软件的通信,手机端功能包括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并显示;4、基于双抗体免疫夹心原理对前列腺癌标志物的快速检测;通过电聚合吡咯包埋捕捉抗体,固定在金电极上制成免疫识别层。检测抗体带有辣根过氧化氢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当PSA被检测抗体识别后,HRP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产生氧化还原电流信号。全过程仅需两步加样,实验结果对PSA浓度0-200ng/mL浓度电流响应成比例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1ng/mL。本体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未来有望在这一平台上使用不同识别元件实现对多种生物分子的快速智能POCT检测。(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胡伟文[3](2016)在《硅基芯片和磁纳米粒子表面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NA检测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凝胶电泳法劳动强度大,消耗时间长。在这种情况下,以碱基配对为基础的DNA生物传感器应运而生。其中,DNA荧光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度、低成本及简便性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我们构建了四种DNA荧光传感器。第一种是将共价连接到硅基芯片表面的吗啉寡核苷酸作为捕获探针,与DNA片段杂交后,利用锆离子的配位作用,将罗丹明B连接到DNA骨架上,通过荧光成像分析的方法实现DNA片段的检测。第二种是将共价连接到磁纳米粒子表面的吗啉寡核苷酸作为捕获探针,与较长链的待测DNA片段杂交后,待测DNA的未杂交段再与生物素酰化的信号探针DNA杂交,利用亲和素-生物素相互作用,将碱性磷酸酶结合到信号探针DNA末端,碱性磷酸酶催化L-抗坏血酸2-磷酸盐生成L-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再还原刃天青形成强荧光的试卤灵,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的方法实现DNA片段的检测。第叁种是将吗啉寡核苷酸固定到磁纳米粒子表面,与目标DNA片段杂交后,利用锆离子的配位作用,将1-芘丁酸连接到DNA骨架上,再利用金丝桃素与1-芘丁酸之间的π-堆积作用引入荧光较强的金丝桃素。第四种是将捕获DNA的3’端固定到磁纳米粒子表面,与目标DNA片段杂交后,末端转移酶对目标DNA的3’端进行加尾,生成聚胸腺嘧啶,铜离子可以与聚胸腺嘧啶相互作用,抗坏血酸钠将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一价铜再歧化形成荧光铜纳米粒子附着在DNA模板上,以上几种体系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可应用于分子识别、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范晓云,贾春平,李刚,丛辉,茅国新[4](2015)在《一种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制作了基于过滤方式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生物传感器芯片。该生物传感器芯片为叁层结构的微流控芯片,主要包括上层进样腔室、过滤膜及下层废液腔室。肺癌肿瘤细胞株H446悬液和临床肺癌病人血液样本为测试样本,对芯片检测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过滤方式的检测芯片对于循环肿瘤细胞有着高速高效的检测能力,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优于传统方法,表明该芯片为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高效的实用工具。(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5年11期)
刘蓬勃[5](2015)在《提高微流芯片生物传感器检测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其特点是把化学、生物学领域所涉及的样品分离、制备、反应、检测和信息处理等操作单元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具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以及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微流控光学检测技术和纳米材料检测技术是微流控芯片中检测技术的分支,以实现简化检测步骤和提高检测效果。其中,折射率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实时检测和无标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纳米线生物传感器,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灵敏度,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于应用在微流控芯片中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限是衡量其检测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表示传感器对于样品检测的最小分辨能力。本论文以提高微流控芯片中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限为目标,围绕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生物传感器和纳米线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开展了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工作,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创新性地将绝缘衬底上的硅(Silicon-On-Insulator, SOI)衬底引入到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的设计当中,并以此制备了高度光滑和平行的反射镜。在制作时,腐蚀液在SiO2层自动停止,保证了良好的光滑度和平行度。在此基础上,将Ta205和SiO2交替沉积在谐振腔表面,构成布拉格反射镜,制备出具有高品质因数Q的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经实验测试,该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100±121nm/RIU,品质因数Q为861,检测限为1.1×10-5RIU。这一检测限值高于其它目前报道的关于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的数值。2.针对系统噪声,设计制作了双腔结构的差分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由集成在一起的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并与具有双探头的光差分探测器,构成了光学差分系统。该光学差分探测系统,有效地抑制了激光器的功率误差和频率漂移误差以及温度的影响;此外,还可以有效地将差分信号从相对较大的背景功率中提取出来,使有效的小信号获得足够的放大空间。经实验测试,差分法布里-珀罗光学谐振腔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限可达到5.5×10-8RIU,该数值是目前已报道的微流控光学传感器在实验中所能得到的最好成果之一3.为提高纳米线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限,在InAs/InP纳米线器件中采用了3.3nm的InP包层厚度;对SiO2层厚度和Au/Ti电极进行了优化;采用锥形纳米线中的应力诱导作用,产生轴向加速漂移压电场效应,提高了纳米线场效应管载流子迁移率。经试验测定,其电子迁移率达22,300 cm2/Vs,该数值是目前纳米线器件在室温下所得到的最好成果之一。4.发现了由于应变所产生的带隙差以及通过位错应变来调节带隙差的方法,使锥形InAs/InP芯包层纳米线具有二极管特性。在此纳米线中,沿轴向分布的位错应变可以由包层的厚度以及锥形的梯度进行调节。当InP包层厚度为6.5 nm时,沿轴向由位错应变而产生的带隙差可达到0.21 eV,在这一带隙差的作用下,纳米线器件的I-V曲线呈现出典型的二极管特性。为设计新型的纳米线器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12)
康观养,肖建民,黄健中,姚服德,陈就好[6](2015)在《应用新型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氯吡格雷耐药相关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氯吡格雷耐药相关的CYP2C19基因4种多态性情况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筛选人类基因组CYP2C19*2,CYP2C19*3,CYP2C19*4,CYP2C19*5共4种DNA序列,设计制备了氯吡格雷耐药相关的CYP2C19无功能性基因多态性分型的基因检测芯片,并对其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该芯片可以对白细胞数不低于5×102个/m L的人类血标本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120份质粒及110例临床标本的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应用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新型基因芯片进行氯吡格雷耐药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准确且易判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指导。(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张从晓[7](2015)在《DNA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论疾病的有效预防抑或治疗,都迫切需要便捷低廉、灵敏快速的人体医学检测手段;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恐怖袭击等带来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对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病毒细菌等目标的现场检测,也需要微型便携、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分析设备。因此,便携便捷、低耗低廉、灵敏快速的生物学、化学检测分析手段是医学、环境、食品、反恐等多个社会领域的热点需求。生物传感器是以生物材料或其衍生物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分析器件,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分析过程简便等优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是在数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构建的具有混合、分离、反应、检测等实验室操作综合功能的一体化平台,具有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试剂能源低耗化等优势。本文旨在通过DNA生物传感器的方式,利用纳米技术、核酸适配体技术,实现对病毒基因、细菌细胞的快速检测,通过“非标记检测”、“完整细胞检测”等理念的实现,简化检测过程,提高检测效率;进一步地,分别将纳米DNA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DNA生物传感器与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技术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以期实现便携便捷、低耗低廉、灵敏快速的分析检测目标。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包括纳米DNA生物传感器与核酸适配体DNA生物传感器在内的两类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结合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应用。一方面,以基于碱基特异识别功能的DNA分子为分子识别元件,以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为换能元件,共同组成纳米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病毒基因的特异性检测;在此基础上,将纳米生物传感器作为检测模块,耦合到微流控芯片上,结合微流控芯片的进样、混合等模块,实现对病毒基因的低耗、快速检测。另一方面,以DNA分子空间立体识别功能为基础,建立Whole-cell SELEX的方法,筛选获得细菌细胞核酸适配体,实现对细菌完整细胞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识别;在此基础上,将核酸适配体固载到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对细菌细胞的选择性捕获与检测。一、研究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纳米DNA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病毒基因的快速检测。以目标基因的互补DNA分子荧光探针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以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作为换能元件,共同组成纳米生物传感器。氧化石墨烯能够吸附单链分子荧光探针并发生FRET效应导致荧光猝灭,当目标基因存在时,与分子荧光探针发生特异的碱基配对,形成双链复合物并从氧化石墨烯表面脱落,从而使荧光恢复。整个过程无需对目标分子进行标记,实现Analyte Label-Free (ALF)检测模式。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浓度对分子探针荧光猝灭的依赖关系,确定了纳米生物传感器构建过程中二者的最优组成为50μg/mL:20nM。纳米传感器构建完成后,分别对目标基因和具有错配碱基的对照基因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纳米传感器对目标基因的检测具有特异性;通过对梯度浓度目标基因的检测信号的研究,表明纳米传感器对目标基因的检测具有定量能力,并取得基因浓度与检测信号的定量数学公式。更进一步,利用多聚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优化提升了纳米生物传感器对基因分子的检测能力,检测限从62.35nM降低到1.56nM,降低近50倍。此外,还通过研究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目标基因的反应动力学,推测了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基因分子时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机制。二、将纳米生物传感器耦合到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实现对病毒基因的快速检测。发挥纳米生物传感器对病毒基因的特异性、非标记的快速检测优势,作为分子识别检测模块耦合到微流控芯片上,结合微流控芯片的进样、混合等功能模块,实现对病毒基因的低耗、快速检测。建立了多层叁维精细结构光胶芯片的制作工艺,研究了芯片制作过程中镀铬载体、接触式光刻、复印式曝光、压力紫外联合键合等多项关键技术,保证了多层叁维精细结构的成功构建,并实现了芯片加工制作的高效性和高成品率。芯片构建了进样、混合、检测、出样等不同功能区,其中在混合区设计制作了被动式Zigzag与Chaotic耦合微混合器,实现微流控芯片样品试剂的自动混合。芯片面积微小,仅有5.40cm2,并设有多个平行单元,能够完成多组样品的同时检测。将样品与检测液同时加入到微流控芯片中,完成进样、混合、检测、出样等实验流程,实现对病毒基因的快速检测。研究了在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中氧化石墨烯浓度与分子探针荧光猝灭效率的相关性,确定了纳米生物传感器构建过程中氧化石墨烯与荧光分子探针的最优组成为300μg/mL:1μM。微流控芯片实现对目标基因、碱基错配基因、对照样品等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基于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微流控芯片对目标基因检测具有特异性;通过对梯度浓度目标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基于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微流控芯片对目标基因检测具有一定的定量能力。叁、通过建立Whole-cell SELEX方法,完成大肠杆菌活细胞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表征。Whole-cell SELEX方法直接以自然状态下的活细胞为目标,通过多轮进化式筛选,从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富集得到对细菌表面分子有高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核酸适配体。在Whole-cell SELEX核酸适配体筛选过程中,通过对竞争分子数量的调节,不断提高筛选进化的压力,使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增强;同时在每一轮筛选完成后,对富集得到的核酸适配体文库进行质量监测和亲和力监测,保证SELEX的效果。Whole-cellSELEX筛选进行了八轮,对核酸适配体文库与大肠杆菌的亲和力监测显示,亲和力随筛选轮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到第六轮时到达峰值64.7%。将亲和力最高的第六轮筛选富集到的核酸适配体库进行克隆与测序,最终获得40条理想的核酸适配体序列。通过模拟的方法对核酸适配体的序列和高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核酸适配体形成了茎环类及G-四链体的立体结构,推测核酸适配体可能通过茎环、G-四链体或复合结构与细菌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发生特异性识别与结合。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了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力与特异性,表明核酸适配体对目标细菌普遍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最高到达62.3%,而且相比于其他细菌,核酸适配体对目标细菌具有更强的亲和力,这表明了核酸适配体对目标细菌的识别结合具备相当的特异性。此外,通过测定梯度浓度的核酸适配体对目标细菌的亲和力,拟合计算出核酸适配体与大肠杆菌结合的解离常数为24.8±2.7nM,定量反映了核酸适配体对目标细菌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四、将核酸适配体耦合到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实现对细菌细胞的选择性捕获与检测。发挥核酸适配体对细菌细胞特异性识别与结合的优势,作为细胞识别捕获元件固载到微流控芯片上,结合微流控芯片的优势,实现对细菌细胞的选择性捕获与检测。整个过程直接以自然状态下细菌的整细胞为检测目标,无需复杂的分离提纯过程,有助于检测过程的简化和效率的提高。建立了PDMS-Glass杂合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工艺,研究了芯片制作过程中等离子氧化处理的时间及高深宽比条件下微通道宽度对芯片键合的影响。研究了通过生物素-亲和素高亲和力固载核酸适配体的方法,考察了核酸适配体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固载效果,实验证实了核酸适配体固载数量与浓度的相关性。通过微流控芯片、进样装置、检测装置等的组装,完成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构建。然后通过模式蛋白的检测,对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微流控芯片进行了性能测试,验证了装置的可行性。完成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微流控芯片对细菌细胞的选择性捕获与检测,结果显示目标细菌细胞在微流控芯片上被捕获的数目比对照细胞高2个近数量级,表明固载有大肠杆菌核酸适配体的微流控芯片能够选择性地捕获大肠杆菌,实现对大肠杆菌的选择性捕获与检测;通过对梯度浓度的目标细菌检测的研究,表明微流控芯片对目标细菌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定量能力,并取得细菌与检测信号的定量数学公式。总之,基于FRET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大肠杆菌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将有助于从基因水平、细胞水平对目标物的快速、灵敏、特异检测;而纳米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结合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技术的研究,将助于实现便携便捷、低耗低廉、灵敏快速的分析检测手段,在医学诊断、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反恐检测等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于劲松,徐斐,曹慧,袁敏[8](2014)在《基于微机电加工技术芯片的量热式生物传感器的测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鸡肝酯酶作为生物敏感元件,以基于微机电加工技术制作的NCM9924微量热芯片作为换能器,建立了用于农药的残留量测定的量热式生物传感器试验系统。应用此系统进行了量热芯片灵敏度、酶促反应放热和农药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量为0.5mL·min-1的情况下,换能器的温度灵敏度不低于1.184mV·K-1;本系统对同一酶活水平的放热量响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鸡肝酯酶被2mg·L-1甲胺磷农药抑制后,系统放热曲线的峰高降低了50%。(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4年11期)
谭瑞芬,马雪梅[9](2014)在《生物传感器芯片抗体固定的方法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体是生物传感器中主要的检测探针,因此抗体的固定对传感器性能有重要影响。高效固定抗体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抗体的活性,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生物传感器中常用的抗体固定方法有共价偶联法、直接吸附法、生物素-亲和素法、金属螯合法和A蛋白法等。共价偶联法固定抗体有较高的稳定性、重现性与较低的非特异性结合率,是抗体固定中最常用方法之一。利用蛋白质工程在抗体分子的恒定区引入功能蛋白,有利于抗体的定向固定。(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范英伟[10](2014)在《微流控芯片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微流控芯片新型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以建立一种新的快速、高效、高灵敏度和强抗基体干扰的DNA分析方法用于临床诊断。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了一种新的非标记型微流控芯片生物传感器。所构建的微流控芯片生物传感器集合了微流控芯片、电驱动的进样模式、纳米磁性粒子和“叁明治”杂交策略的优点,可用于对目标DNA进行非标记检测。所构建的DNA生物传感器不但具有快速、简单、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和抗基体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且还具有更好的单碱基错配识别能力,对单碱基错配DNA的识别因子达到3.58-4.54。利用此传感器,我们成功地检测了人工唾液样品和人工血清样品中与口腔癌有关的DNA序列,检测限为56 pM,6次测定信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为92-106%。(2),结合在线场放大的进样模式构建了一种可同时检测两种不同DNA序列的新型高灵敏度微流控芯片DNA生物传感器。所构建的微流控芯片DNA生物传感器不但可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DNA序列(与人体免疫病毒和口腔癌有关的DNA序列),而且由于采用了在线场放大的进样模式,使得DNA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45倍,检测限分别达到2.2×10-12 M和1.8×10-12 M。利用所构建的微流控芯片DNA生物传感器,我们成功地检测了人工模拟唾液和血清样品中的两种靶标DNA序列(与人体免疫病毒和口腔癌有关的DNA序列),回收率为80-112%,5次测定信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生物传感器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为提前预防、及早发现疾病的发生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传统医院大型检验设备价格高,耗样多,流程繁,不适合家庭个人保健或社区医院常规检测。近年来,为满足基层和个性化诊疗使用需求,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发展迅猛。本文在这一背景下,设计了一种免泵式微流控芯片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POCT,基于生物免疫识别原理对全球常见中老年男性群体易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实现定量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作为生物传感器检测平台的免泵式微流控芯片;通过对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改性处理,利用微米级通道内毛细作用力实现微流控芯片流体驱动,解决传统需要蠕动泵等机械外力的问题,达到免泵效果;2、设计基于Arduino微控制器的便携式恒电位仪系统;控制电位范围在-2.046至2.046V之间,输出电压分辨率为5mV,最低电流检测信号为10nA;3、基于appcan开发平台,设计针对安卓智能手机的配套手机软件;通过蓝牙模块实现恒电位仪与智能手机软件的通信,手机端功能包括发送指令和接收数据并显示;4、基于双抗体免疫夹心原理对前列腺癌标志物的快速检测;通过电聚合吡咯包埋捕捉抗体,固定在金电极上制成免疫识别层。检测抗体带有辣根过氧化氢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当PSA被检测抗体识别后,HRP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产生氧化还原电流信号。全过程仅需两步加样,实验结果对PSA浓度0-200ng/mL浓度电流响应成比例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1ng/mL。本体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未来有望在这一平台上使用不同识别元件实现对多种生物分子的快速智能POCT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传感器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江涛,洪昕.基于微流控芯片SERS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
[2].王倩倩.基于免泵式微流控芯片的即时检测生物传感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3].胡伟文.硅基芯片和磁纳米粒子表面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6
[4].范晓云,贾春平,李刚,丛辉,茅国新.一种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芯片[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
[5].刘蓬勃.提高微流芯片生物传感器检测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6].康观养,肖建民,黄健中,姚服德,陈就好.应用新型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氯吡格雷耐药相关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
[7].张从晓.DNA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8].于劲松,徐斐,曹慧,袁敏.基于微机电加工技术芯片的量热式生物传感器的测热性能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
[9].谭瑞芬,马雪梅.生物传感器芯片抗体固定的方法研究现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
[10].范英伟.微流控芯片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