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包括由物端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S1、第二透镜组S2、第三透镜组S3和第四透镜组S4,第一透镜组S1的组合焦距为fS1;第二透镜组S2的组合焦距为fS2;第三透镜组S3的组合焦距为fS3;第四透镜组S4的组合焦距为fS4,分别满足关系式:0.4<\\|fS2\/fS1\\|<0.7,0.15<\\|fS3\/fS1\\|<0.4,0.8<\\|fS4\/fS1\\|<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透镜组与光阑的作用,实现了镜头高低倍率之间的转换,而且镜头切换后的光学畸变很小,能满足不同视野的检测要求,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物端到像面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S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S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S3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S4,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S1和所述第三透镜组S3均为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透镜组S2和所述第四透镜组S4均为移动设置,当镜头由低倍率变为高倍率时,所述第二透镜组S2向远离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四透镜组S4也向远离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移动;当镜头由高倍率变为低倍率时,所述第二透镜组S2向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靠近,同时,所述第四透镜组S4也向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S1的组合焦距为fS1;所述第二透镜组S2的组合焦距为fS2;所述第三透镜组S3的组合焦距为fS3;所述第四透镜组S4的组合焦距为fS4,分别满足关系式:0.4<\\|fS2\/fS1\\|<0.7,0.15<\\|fS3\/fS1\\|<0.4,0.8<\\|fS4\/fS1\\|<1.2。
设计方案
1.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物端到像面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S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S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S3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S4,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S1和所述第三透镜组S3均为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透镜组S2和所述第四透镜组S4均为移动设置,当镜头由低倍率变为高倍率时,所述第二透镜组S2向远离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四透镜组S4也向远离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移动;当镜头由高倍率变为低倍率时,所述第二透镜组S2向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靠近,同时,所述第四透镜组S4也向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S1的组合焦距为fS1;所述第二透镜组S2的组合焦距为fS2;所述第三透镜组S3的组合焦距为fS3;所述第四透镜组S4的组合焦距为fS4,分别满足关系式:0.4<|fS2\/fS1|<0.7,0.15<|fS3\/fS1|<0.4,0.8<|fS4\/fS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S1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一透镜G1;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二透镜G2;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三透镜G3;具有正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四透镜G4,其中,所述第一透镜G1和所述第二透镜G2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胶合透镜组U1,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1,并满足关系式:0.6<|fU1\/fS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S2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五透镜G5;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六透镜G6;具有正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七透镜G7,其中,所述第六透镜G6和所述第七透镜G7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胶合透镜组U2,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2,并满足关系式:0.3<|fU2\/fS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S3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八透镜G8;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九透镜G9;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十透镜G10;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十一透镜G11,其中,所述第八透镜G8和所述第九透镜G9胶合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胶合透镜组U3;所述第十透镜G10和所述第十一透镜G11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胶合透镜组U4;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3,所述第四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4,它们分别满足关系式:1<|fU3\/fS3|<1.4、70<|fU4\/fS3|<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组S4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十二透镜G12;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十三透镜G13;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十四透镜G14,其中,所述第十三透镜G13和所述第十四透镜G14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胶合透镜组U5;所述第五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5,并满足关系式:0.3<|fU5\/fS4|<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G1、第二透镜G2、第三透镜G3、第四透镜G4、第五透镜G5、第六透镜G6、第七透镜G7、第八透镜G8、第九透镜G9、第十透镜G10、第十一透镜G11、第十二透镜G12、第十三透镜G13和第十四透镜G14均为球面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1),所述光阑(1)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组S2和所述第三透镜组S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S1与所述第二透镜组S2的空气间隔为D1,所述第二透镜组S2与光阑(1)的空气间隔为D2,所述第三透镜组S3与所述第四透镜组S4的空气间隔为D3,所述第四透镜组S4与像面的空气间隔为D4,它们满足关系式:0.5<|(D1+D2)\/(D3+D4)|<0.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1)的孔径为圆形,所述光阑(1)的位置在镜头变倍的过程中固定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1)的光圈范围为F8.0~F3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
背景技术
远心镜头主要是为纠正传统工业镜头的视差而设计,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围内,使得到的图像放大倍率不变。这种独特的优点使得远心镜头广泛地应用于光学检测设备、工件测量、精密定位等高精密工业需求的场合。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精密检测的精度逐渐提高,对准确性以及操作上的方便性也日益增加。在面对这些要求时,现有的远心镜头,存在以下不足:
1、对于定倍的远心镜头,检测视野单一,只能检测特定尺寸的工件,当应用需求变化时,需要更换不同倍率的远心镜头,并重新矫正,工序繁琐。
2、连续变倍远心镜头,往往因其远心度较差而导致同一位置的测量值与标准值存在偏差,使得检测精度下降。因此,对于连续变倍,高远心度的物方远心镜头的研发十分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该镜头能满足不同视野的检测要求,而且为物方远心设计,具有高远心度,从根本上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包括由物端到像面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S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S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S3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S4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S1和所述第三透镜组S3均为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透镜组S2和所述第四透镜组S4均为移动设置,当镜头由低倍率变为高倍率时,所述第二透镜组S2向远离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第四透镜组S4也向远离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移动;当镜头由高倍率变为低倍率时,所述第二透镜组S2向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靠近,同时,所述第四透镜组S4也向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S1的组合焦距为fS1;所述第二透镜组S2的组合焦距为fS2;所述第三透镜组S3的组合焦距为fS3;所述第四透镜组S4的组合焦距为fS4,分别满足关系式:0.4<|fS2\/fS1|<0.7,0.15<|fS3\/fS1|<0.4,0.8<|fS4\/fS1|<1.2。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透镜组S1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一透镜G1;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二透镜G2;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三透镜G3;具有正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四透镜G4,其中,所述第一透镜G1和所述第二透镜G2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胶合透镜组U1,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1,并满足关系式:0.6<|fU1\/fS1|<1。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透镜组S2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五透镜G5;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六透镜G6;具有正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七透镜G7,其中,所述第六透镜G6和所述第七透镜G7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胶合透镜组U2,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2,并满足关系式:0.3<|fU2\/fS2|<0.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透镜组S3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八透镜G8;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九透镜G9;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10透镜G10;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十一透镜G11,其中,所述第八透镜G8和所述第九透镜G9胶合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胶合透镜组U3;所述第十透镜G10和所述第十一透镜G11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胶合透镜组U4;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3,所述第四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4,它们分别满足关系式:1<|fU3\/fS3|<1.4、70<|fU4\/fS3|<9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第四透镜组S4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十二透镜G12;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十三透镜G13;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十四透镜G14,其中,所述第十三透镜G13和所述第十四透镜G14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胶合透镜组U5;所述第五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5,并满足关系式:0.3<|fU5\/fS4|<0.7。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透镜G1、第二透镜G2、第三透镜G3、第四透镜G4、第五透镜G5、第六透镜G6、第七透镜G7、第八透镜G8、第九透镜G9、第十透镜G10、第十一透镜G11、第十二透镜G12、第十三透镜G13和第十四透镜G14均为球面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组S2和所述第三透镜组S3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透镜组S1与所述第二透镜组S2的空气间隔为D1,所述第二透镜组S2与光阑的空气间隔为D2,所述第三透镜组S3与所述第四透镜组S4的空气间隔为D3,所述第四透镜组S4与像面的空气间隔为D4,它们满足关系式:0.5<|(D1+D2)\/(D3+D4)|<0.8。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光阑的孔径为圆形,所述光阑的位置在镜头变倍的过程中固定不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的一种改进,所述光阑的光圈范围为F8.0~F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透镜组与光阑的作用,实现了镜头高低倍率之间的转换,而且镜头切换后的光学畸变很小,能满足不同视野的检测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镜头由低倍率变化为高倍率的对比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低倍率下的畸变曲线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高倍率下的畸变曲线图;
其中,1-光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5所示,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包括由物端到像面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S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S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S3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S4,其中,第一透镜组S1和第三透镜组S3均为固定设置,第二透镜组S2和第四透镜组S4均为移动设置,当镜头由低倍率变为高倍率时,第二透镜组S2向远离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移动,同时,第四透镜组S4也向远离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移动;当镜头由高倍率变为低倍率时,第二透镜组S2向第一透镜组S1的方向靠近,同时,第四透镜组S4也向第三透镜组S3的方向靠近;第一透镜组S1的组合焦距为fS1;第二透镜组S2的组合焦距为fS2;第三透镜组S3的组合焦距为fS3;第四透镜组S4的组合焦距为fS4,分别满足关系式:0.4<|fS2\/fS1|<0.7,0.15<|fS3\/fS1|<0.4,0.8<|fS4\/fS1|<1.2。
优选的,第一透镜组S1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一透镜G1;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二透镜G2;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三透镜G3;具有正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四透镜G4,其中,第一透镜G1和第二透镜G2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胶合透镜组U1,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1,并满足关系式:0.6<|fU1\/fS1|<1。
优选的,第二透镜组S2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五透镜G5;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六透镜G6;具有正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七透镜G7,其中,第六透镜G6和第七透镜G7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胶合透镜组U2,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2,并满足关系式:0.3<|fU2\/fS2|<0.5。
优选的,第三透镜组S3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八透镜G8;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九透镜G9;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10透镜G10;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十一透镜G11,其中,第八透镜G8和第九透镜G9胶合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胶合透镜组U3;第十透镜G10和第十一透镜G11胶合形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胶合透镜组U4;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3,第四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4,它们分别满足关系式:1<|fU3\/fS3|<1.4、70<|fU4\/fS3|<90。
优选的,第四透镜组S4包括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具有负光焦度、弯月结构的第十二透镜G12;具有负光焦度、双凹结构的第十三透镜G13;具有正光焦度、双凸结构的第十四透镜G14,其中,第十三透镜G13和第十四透镜G14胶合形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胶合透镜组U5;第五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5,并满足关系式:0.3<|fU5\/fS4|<0.7。
优选的,第一透镜G1、第二透镜G2、第三透镜G3、第四透镜G4、第五透镜G5、第六透镜G6、第七透镜G7、第八透镜G8、第九透镜G9、第十透镜G10、第十一透镜G11、第十二透镜G12、第十三透镜G13和第十四透镜G14均为球面镜。
优选的,还包括光阑1,光阑1设置于第二透镜组S2和第三透镜组S3之间。
优选的,第一透镜组S1与第二透镜组S2的空气间隔为D1,第二透镜组S2与光阑1的空气间隔为D2,第三透镜组S3与第四透镜组S4的空气间隔为D3,第四透镜组S4与像面的空气间隔为D4,它们满足关系式:0.5<|(D1+D2)\/(D3+D4)|<0.8。
优选的,光阑1的孔径为圆形,光阑1的位置在镜头变倍的过程中固定不变。
优选的,光阑1的光圈范围为F8.0~F32。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的数据如下:
在本实例中,镜头的光圈为F#=8.0,第一透镜组S1的组合焦距fS1为87.32mm,第二透镜组S2的组合焦距fS2为-56.22mm,第三透镜组S3的组合焦距fS3为29.04mm,第四透镜组S4的组合焦距fS4为88.04mm,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U1=68.55mm,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U2=-24.31mm,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U3=34.59mm,第四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U4=-2476.94mm,第五胶合透镜组的焦距fU5=43.60mm。在低倍率的状态下,第一透镜组S1与第二透镜组S2的空气间隔D1为3.00mm,第二透镜组S2与光阑1的空气间隔D2为23.00mm,第三透镜组S3与第四透镜组S4的空气间隔D3为3.00mm,第四透镜组S4与像面的空气间隔为D4为35.57mm;在高倍率状态下,第一透镜组S1与第二透镜组S2的空气间隔D1为22.58mm,第二透镜组S2与光阑1的空气间隔为D2为3.43mm,第三透镜组S3与第四透镜组S4的空气间隔为D3为23.56mm,第四透镜组S4与像面的空气间隔为D4为15.01mm。
各个关系式:|fS2\/fS1|=0.64;|fS3\/fS1|=0.33;|fS4\/fS1|=1.00;|(D1+D2)\/(D3+D4)|=0.67;|fU1\/fS1|=0.79;|fU2\/fS2|=0.43;|fU3\/fS3|=1.23;|fU4\/fS3|=85.29;|fU5\/fS4|=0.50;均满足关系式:0.4<|fS2\/fS1|<0.7;0.15<|fS3\/fS1|<0.4;0.8<|fS4\/fS1|<1.2;0.5<|(D1+D2)\/(D3+D4)|<0.8;0.6<|fU1\/fS1|<1;0.3<|fU2\/fS2|<0.5;1<|fU3\/fS3|<1.4;70<|fU4\/fS3|<90;0.3<|fU5\/fS4|<0.7。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在低倍率下的光学畸变曲线图,全视场范围内最大光学畸变低于0.025%;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在高倍率下的光学畸变曲线图,全视场范围内最大光学畸变低于0.03%;
由图4与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能适应0.5X的低倍率与1.0X的高倍率,适应性强,同时,光学畸变较小,能满足不同视野的检测需要,而且准确性高,极大地满足了工业的需要。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9423.9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265061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G02B 15/14
专利分类号:G02B15/14;G02B13/22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锦厦社区河南工业区锦升路8号
发明人:曾振煌;林佳敏;卢盛林
第一发明人:曾振煌
当前权利人: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潘俊达
代理机构:12201
代理机构编号: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远心镜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