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通过固定架设置有第一管体,且底座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通过滚珠连接有第三管体,且第三管体内壁的两侧皆设置有减震套筒,所述减震套筒的末端固定有打磨板。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旋转电机通过第一转接辊带动第二转接辊进行转动,第二转接辊带动第三管体进行转动,第三管体内部设置的减震套筒对待打磨的圆管进行固定,第三管体带动打磨板对圆管进行打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打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螺柱在内螺纹与外螺纹下配合的情况下,两组螺柱带动挤压板对圆管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圆管打磨时因为固定不稳导致打磨效果不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通过固定架设置有第一管体(10),且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第二管体(8),所述第二管体(8)的内部通过滚珠(13)连接有第三管体(6),且第三管体(6)内壁的两侧皆设置有减震套筒(14),所述减震套筒(14)的末端固定有打磨板(15),所述第一管体(10)的顶端与底端皆贯穿有螺柱(11),且螺柱(11)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1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2),且旋转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接辊(3),所述第三管体(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接辊(7)。
设计方案
1.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通过固定架设置有第一管体(10),且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第二管体(8),所述第二管体(8)的内部通过滚珠(13)连接有第三管体(6),且第三管体(6)内壁的两侧皆设置有减震套筒(14),所述减震套筒(14)的末端固定有打磨板(15),所述第一管体(10)的顶端与底端皆贯穿有螺柱(11),且螺柱(11)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1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2),且旋转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接辊(3),所述第三管体(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接辊(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辊(3)与第二转接辊(7)的外侧皆设置有限制槽,且第一转接辊(3)与第二转接辊(7)通过皮带(4)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筒(14)的数目为四组,四组所述减震套筒(14)的内部皆设置有复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与螺柱(11)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且螺柱(11)通过轴承(9)与挤压板(1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6)与第二管体(8)的底部皆设置有通孔(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板(15)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所述打磨板(15)的首端皆呈弧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发展逐渐增快,很多小地区城市都在兴建建筑,各个建筑公司都在积极的投标,在建筑工程中铸钢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不锈钢钢管,但是在不锈钢钢管的加工中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打磨,所很多工厂引进了铸钢件打磨装置。
但是现如今的铸钢件打磨装置不能够对不锈钢钢管进行有效的固定,导致打磨时与打磨板相对滑动,影响打磨效率,同时打磨的效果不好,导致打磨完成后的产品表面依然有毛刺现象,影响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如今的铸钢件打磨装置不能够对不锈钢钢管进行有效的固定,导致打磨时与打磨板相对滑动,影响打磨效率,同时打磨的效果不好,导致打磨完成后的产品表面依然有毛刺现象,影响产品的品质的问题,提供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通过固定架设置有第一管体,且底座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通过滚珠连接有第三管体,且第三管体内壁的两侧皆设置有减震套筒,所述减震套筒的末端固定有打磨板,所述第一管体的顶端与底端皆贯穿有螺柱,且螺柱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接辊,所述第三管体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接辊。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辊与第二转接辊的外侧皆设置有限制槽,且第一转接辊与第二转接辊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套筒的数目为四组,四组所述减震套筒的内部皆设置有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与螺柱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且螺柱通过轴承与挤压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底部皆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打磨板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所述打磨板的首端皆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旋转电机通过第一转接辊带动第二转接辊进行转动,第二转接辊带动第三管体进行转动,第三管体内部设置的减震套筒对待打磨的圆管进行固定,第三管体带动打磨板对圆管进行打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打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螺柱在内螺纹与外螺纹下配合的情况下,两组螺柱带动挤压板对圆管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圆管打磨时因为固定不稳导致打磨效果不好,影响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旋转电机;3、第一转接辊;4、皮带;5、通孔;6、第三管体;7、第二转接辊;8、第二管体;9、轴承;10、第一管体;11、螺柱;12、挤压板;13、滚珠;14、减震套筒;15、打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电机(型号为90YYJJ)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
请参阅图1-3,一种铸钢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一侧通过固定架设置有第一管体10,且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通过固定架安装有第二管体8,第二管体8的内部通过滚珠13连接有第三管体6,且第三管体6内壁的两侧皆设置有减震套筒14,减震套筒14的末端固定有打磨板15,第一管体10的顶端与底端皆贯穿有螺柱11,且螺柱11的末端设置有挤压板12,底座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旋转电机2,且旋转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接辊3,第三管体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接辊7。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螺柱11在内螺纹与外螺纹下配合的情况下,两组螺柱11带动挤压板12对圆管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圆管打磨时因为固定不稳导致打磨效果不好,影响产品的品质。
请着重参阅图1,第一转接辊3与第二转接辊7的外侧皆设置有限制槽,且第一转接辊3与第二转接辊7通过皮带4传动连接,。
该种铸钢件打磨装置通过设置的限制槽对皮带4进行限位,进而使得第一转接辊3与第二转接辊7传动更平稳。
请着重参阅图1和3,减震套筒14的数目为四组,四组减震套筒14的内部皆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三管体6与第二管体8的底部皆设置有通孔5。
该种铸钢件打磨装置通过在四组减震套筒14的内部设置复位弹簧,打磨板15可以对不同大小的圆管进行固定打磨,舒蝶打磨效果更好,设置的通孔5便于打磨留下的废渣清理。
请着重参阅图2和3,第一管体10与螺柱11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且螺柱11通过轴承9与挤压板12转动连接,打磨板15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打磨板15的首端皆呈弧形。
该种铸钢件打磨装置通过设置的轴承9使得螺柱11与挤压板12转动连接,可以对圆管进行有效的夹紧固定,挤压板12的首端呈弧形,便于圆管的插入。
工作原理:首先将该装置接通电源,将待加工的圆形管件从第一管体10的一侧插入第三管体6的内部,之后旋转两组螺柱11,在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的作用下,螺柱11打动挤压板12对待加工的圆形管件进行加紧固定,之后旋转电机2带动第一转接辊3进行转动,第一转接辊3通过皮带4带动第二转接辊7进行转动,第二转接辊7带动第三管体6进行转动,在滚珠13与轴承9的作用下,第二管体8与第一管体10保持不动,此时减震套筒14内部的复位弹簧与打磨板15相配合,使得打磨板15与待加工的圆管相贴合,第三管体6带动打磨板15进行转动,打磨板15对待加工的圆管进行旋转打磨,打磨的废料从第三管体6与第二管体8表面的通孔5落在底座的顶部,当结束打磨时停止旋转电机2的工作,拧动螺柱11,使得螺柱11带动挤压板12运动,使得加工完成的圆管松动,此时将加工完成的圆管抽出,反向插入再此插入第一管体10中,重复上述步骤,对待加工的圆管进行打磨,使得圆管两端打磨一样,进而提高打磨产品的品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6140.6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98641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24B5/36
专利分类号:B24B5/36;B24B5/35;B24B41/06;B24B47/12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黄淑芳
第一申请人:黄淑芳
申请人地址:322206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江桥村
发明人:黄淑芳
第一发明人:黄淑芳
当前权利人:黄淑芳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