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态学论文_王俊丽,张忠华,倪健,黄玉清,胡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被,生态学,湿地,喀斯特,漓江,物候,生态。

植被生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丽,张忠华,倪健,黄玉清,胡刚[1](2018)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研究趋势与热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貌上发育形成了独特且多样的植被类型,该类植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国内外学者长期关注喀斯特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管理研究并发表了诸多成果,然而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方面还一直鲜有综述报道,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热点等认识还较为有限。本文采集1990-2017年间Web of Science(Wo S)和CNKI两个数据库中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相关研究的文献信息,运用文献计量统计和可视化方法对年度发文量、引用频次、作者、国家、机构、期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以期解析28年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态势和热点并展望未来研究动向。结果表明,1990-2017年间WoS和CNKI数据库中分别收录喀斯特植被生态学领域文献457篇和1256篇。28年间发文量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在2007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WoS中的文献涉及60个国家,中国的发文量居榜首,并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有合作关系,且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均来自中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生态学报是中文文献的主要载体,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是外文文献的主要载体。由WoS和CNKI的文献关键词分析,表明频度最高的关键词是喀斯特、植被和石漠化等,这一结果符合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综合Wo S和CNKI的文献作者分析结果,表明作者分布较广泛,其中较出色的学者有王克林、喻理飞、曾馥平等。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在喀斯特植被生态学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在国内外期刊均发表了较多高质量论文,掌控着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并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在学术合作方面,建议国内外学者以及机构间加强合作,协同创新并推动该领域高质量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的产出。未来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研究应充分运用3S技术(如激光雷达)、进化与系统发育分析、植被动态模型构建等手段,多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类扰动环境下的喀斯特植被恢复重建、植物多样性时空格局与保护、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等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张健[2](2018)在《两本《植被生态学》评介——兼谈本土案例对生态学教材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生态学是研究地表植物覆盖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van der Maarel&Franklin,2017)。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植被生态学一直是很多高校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自1974年植被生态学的第一本教科书Aims and Methods of Vegetation Ecology(Mueller-Dombios&Ellenberg,1974)出版以来,这个学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林鹏(1986)、王伯荪和彭少麟(1997)以及宋永昌(2001)先后出版了植被生态学的中文教(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8年06期)

梁鸿,许斌,温海洋,余欣繁,黄玉源[3](2017)在《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上篇)——坝光区域陆地植被生态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深圳市大棚新区坝光区域开展了陆地植被的生态学特征研究,在对25个植物群落的研究中,测定植物的高度、冠幅、盖度、胸径、频度等指标,统计分析植物的丰富度、乔木层总平均株高以及平均胸径,各群落不同层次的盖度、总盖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深圳市坝光区域的极大多数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值相当高,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群落的结构良好,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植物发育很好,各层次的盖度及总盖度值很高,许多群落达到450%~600%;而乔木的高度值大,比其他较多地区保护良好的公园和较长期受到保护的自然林的高度值要高,且胸径值普遍高,比许多地区公园里大树的值要高。而且,坝光区域植物群落的典型特点是,在各群落里,大树、老树和古树众多,尤其是100年至200年之间的古树明显多,造型古朴典雅,与其他的大树及灌木、草本植物等组合,构成很茂密、优美的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系统格局。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圳市在建设"坝光国际生物谷"的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景观,使经济运行与生态保护能因地制宜地很好的有机结合建成"生态型经济园区"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在经济园区开发建设方面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原生态,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园区"方面,以及植被生态学研究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7年03期)

张娥[4](2016)在《崩尖子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地处鄂西南山区,中亚热带北缘,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叁级阶梯过渡区,大巴山与武陵山地交汇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研究区复杂植物区系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使其具有东西交汇、南北兼容的特点。本文以崩尖子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科学考察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植物社会学、生物分类学、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和原则、植物地理学及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样方调查、数据整理、区系分析和植被分类研究,为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区系研究及植被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科学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85科791属1957种,其中有蕨类植物27科55属100种;裸子植物6科16属25种;被子植物152科720属1830种。它们分别占湖北省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76.76%、总属数的54.48%、总种数的32.51%;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52.41%、总属数的24.89%、总种数的7.03%。(2)大型科、属缺乏,单种科、属数量众多蕨类植物中含10种以上的大型科仅有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2科,占崩尖子蕨类植物总科数的7.41%,含10种以上的大型属缺乏;单种科有11科,占崩尖子蕨类植物总科数的40.74%,单种属有34属,占崩尖子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1.82%。种子植物中含50种以上的大型科有7科,占崩尖子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43%,含30种以上的大型属缺乏;单种科27科,占崩尖子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7.09%,单种属数量最多,共378属,占崩尖子种子植物总数属的51.36%。(3)研究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兼具过渡性研究区的蕨类植物属于热带分布型的共有23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41.82%;属于温带分布型的有14属,占总属数的25.45%,热带分布型占比较大,蕨类植物是热带成分占主体。但在种子植物中属于热带分布型的有250属,占研究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4.29%;属于温带分布类型的有396属,占总属数的54.32%,温带分布型占比更大,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从属的数量和比例来看,研宄区域的植物区系是以温带性质为主,兼具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4)植物区系具有古老、原始和孑遗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较丰富研究区种子植物中有亚洲特有科9科,中国特有科2科,中国特有属29属,特有成分占有一定比例。保护区分布有许多古老、原始的科和属,有叁迭纪的红豆杉属、松属、叁尖杉属等,有些物种如领春木、珙桐在研究区已形成较大的群落,充分显示出研究区植物区系的古老、原始和孑遗性质。在研究区共发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8种。(5)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崩尖子保护区的植被共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42个群系。他们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有规律的分布在保护区各个角落。从水平方向来看,崩尖子保护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镶嵌有暖性针叶林:从垂直方向上看,海拔由低到高大体可将该地区的植被划分为4个带:1200 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1200-1800 m地段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800-2000 m处的落叶阔叶林带以及2000 m以上的高山灌丛草甸带,垂直分布规律明显。(6)对崩尖子保护区典型植被代表-锐齿槲栎林进行了分析。锐齿槲栎群落是崩尖子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落叶阔叶林,在调查的5个锐齿槲栎群落中共记录75种植物,隶属于43科67属,物种丰富程度中等。该类型群落大多分布于坡度较缓的阳坡的中上部或山脊台地处,群落结构比较简单。植物种类的丰富度、样地间植物种类的相似程度、物种间的距离远近均与海拔有极大的相关性。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且主要分布在中海拔地段,地上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次之,1年生植物种类最少,隐芽植物缺乏。(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6-04-20)

龚苗[5](2015)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Milne-Edward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通过2013年和2014年两次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进行野外样地调查,分析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种子植物区系组成、食源植物状况、物种多样性,并对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进行了排序分类,分析了各个植被类型的组成与群落结构,提出了植被保护的对策与建议。该研究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在调查的127个样方中,共记录植物物种641种,隶属97科293属。其中蕨类植物15科22属26种,裸子植物2科6属8种,被子植物80科265属607种。2、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中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根据吴征镒种子植物区系划分系统,其组成中,科被划为7个分布型和8个变型,属划分为14个分布型和8个分布区亚型。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中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成分丰富。通过对该区种子植物的分布类型分析,可以看出温带性质的属有149个,占总属数的80.50%,热带性质的属有37个,占总属数的15.35%,可见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这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分布地域主要在高海拔区域有关。4、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物种优势度进行聚类分析,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群落进行分类。根据127个调查样方资料,划分为16个群丛和一个群落,即:(1)华山松+米心水青冈-中华绣线菊+金佛山箬竹-湖北老鹳草+日本金星蕨群丛(Ass.Pinus armandii+Fagus engleriana-Spiraea chinensis+Indocalamus nubigenus-Geranium rosthornii+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2)山杨+刺叶栎-金佛山箬竹-牛尾菜群丛(Ass.Populus davidiana+Quercus spinosa-Indocalamus nubigenus-Smilax riparia)(3)锐齿槲栋+刺叶栋-金佛山箸竹+卫矛-叁脉紫菀+淡红忍冬群丛(Ass.Quercusaliena var.acutiserrata+Ouercus spinosa-Indocalamus nubigenus+Euonymus alatus-Aster ageratoides+Lonicera acuminata)(4)红桦+大叶杨-多齿长尾槭+湖北花楸-六叶萚+顶蕊叁角咪群丛(Ass.Betula albosinensis +Populus lasiocarpa-Acer caudatum var.multiserratum+Sorbus hupehensis-Galium asperuloides subsp.hoffimeisteri+Pachysandra terminalis)(5)红桦-宜昌木姜子+湖北蔷薇-日本金星蕨+兴山五味子群丛(Ass.Betula albosinensis-Litseaichangensis+Rosa heruyi-Parathelypteris japonica+Schisandra incarnata)(6)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峨眉蔷薇-深山蟹甲草+抱茎风毛菊群丛(AssAbiesrgesii+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spathacea+Rosa omeiensis-Parasenecio profundorum-+Saussurea chingiana)(7)坚桦+华山松-二翅六道木+秀雅杜鹃-兴山五味子+毒漆藤群丛(Ass.Betula Chinensis+Pinus armandii-Abelia macrotera+Rhododendron concinnum-Schisandr aincamate+Toxicodendron radicans)(8)山杨+华山松-金佛山箬竹+白檀-藏苔草群丛(Ass.Populus davidiana+Pinus armandii-Indocalamus nubigenus+Symplocos paniculata-Carex thibetica)(9)刺叶栋+华山松-拐棍竹-五味子群丛(Ass.Quercus spinosa+Pinus amiarndii-Fargesia robusta-Schisandra chinensis)(10)米心水青冈-叁桠乌药+茶荚莲-翅柄风毛菊群丛(Ass.Fagus engleriana-Lindera obtusiloba+Viburnum setigerum-Saussurea alatipes)(11)华山松-鄂西绣线菊+华中山楂-日本金星蕨群丛(Ass.Pinus armandii-Spiraea veitchii+Crataegus wilsonii-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12)米心水青冈+华山松-湖北花楸+鞘柄薮葜-五味子+叁脉紫菀群丛(Ass.Fagus engleriana+Pinus armandii-Sorbus hupehensis+Smilax stans-Schisandra chinensis+Aster trinervius)(13)华山松+小叶柳-茶荚莲+桦叶荚蓬-淡红忍冬+五味子群丛(Ass.Pinus armandii+Salixhypoleuca-Viburnum setigerum+Viburnum betulifolium-Lonicera acuminate+Schisandra chinensis)(14)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日本金心蕨群丛(AssAbies fargesii+Pinnus armandii-Smilax stans+Spiraea veitchii-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15)铁坚杉-芒齿小檗+尾萼蔷薇-荚果蕨群丛(Ass.Keteleeria davidia-Berberis triacanthophora+Rosa caudate-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16)巴山冷杉+山杨-金佛山箬竹-藁本群丛(AssAbies fargesii+Populus daviidiana-Indocalamus nubigenus-Ligusticum sinense)(17)巴山冷杉-五裂槭+青荚叶-松荫寥群落(Comm.Abies fargesii-Acer oliverianum+Helwingia japonica-Polygonum pinetorurn)5、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在各群丛中,物种多样性显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数最多的为群丛Ⅺ(华山松-鄂西绣线菊+华中山楂-日本金星蕨群丛),有238种;其次是群丛ⅪⅤ(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日本金心蕨群丛)和群丛Ⅰ(华山松+米心水青冈-中华绣线菊+金佛山箬竹-湖北老鹳草+日本金星蕨群丛),分别为234种和217种;上述3个群丛植物种数较多,主要是其在神农架川金丝猴活动区域分布广,而且群丛海拔高度较高,人为干扰较少。群丛Ⅱ(山杨+刺叶栋-金佛山箬竹-牛尾菜群丛)物种数最少,只有71种,是其分布在千家坪的上坡和台地,这片区域灌木层金佛山箬竹盖度超过90%,草本层植物很难生长。群丛Ⅻ(米心水青冈+华山松-湖北花楸+鞘柄菝葜-五味子+叁脉紫菀群丛)中乔木种数占总值物种数比例最大,达到18.5%;其次是群丛ⅩⅢ(华山松+小叶柳-茶荚莲+桦叶荚莲-淡红忍冬+五味子群丛),为17.4%;最少的为群丛Ⅷ(山杨+华山松-金佛山箬竹+白檀-藏苔草群丛),只有 6.9%.6、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红桦+大叶杨(群丛Ⅳ)胸径大于30cm乔木所占比例是各群丛最大的,平均达到了28.6%;其次是米心水青冈+华山松(群丛Ⅻ),比例为24.3%.群丛Ⅳ乔木层平均高度为23m,也是所有群丛中平均高度最高的。锐齿槲栎+刺叶栎(群丛Ⅲ)中乔木层树木胸径小于15cm是所有群丛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43.1%,且平均树高15m也是最低,隐蔽性差,不利于川金丝猴栖息活动。7、调查的127个样方中,海拔主要分布在1800~2700m之间,是川金丝猴主要活动区域。群丛Ⅳ含有样方22个,是所有群丛中含样方数最多的群丛;其次是群丛Ⅰ和群丛ⅩⅣ,分别含有样方19个和16个。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这叁个群丛在川金丝猴栖息地中分布最广。这叁个群丛中乔木层优势种为华山松、巴山冷杉、红桦和米心水青冈,均是川金丝猴主要的食源植物,这叁个群丛是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另外,从调查来看,红桦+大叶杨(群丛Ⅳ)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是各群丛中最大的,并且乔木层平均高度最高,该群丛也是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4-27)

李亭亭[6](2015)在《鄂西北区域植被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北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汉江中游的秦巴山区腹地,具有丰富的生境及生物多样性,是湖北森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湖北省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区域。本论文结合该区域植被保护较好的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五朵峰自然保护区、八卦山自然保护区、南河自然保护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野人谷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资料,对鄂西北区域植物区系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7个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积累的137个植物调查样方,利用Braun—Blanquet学派的群落分类方法以及数量分类(聚类分析)方法,对鄂西北区域植被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确定分类等级,完成鄂西北植被分类系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鄂西北区域植物区系特征:(1)植物种类丰富鄂西北区域共有维管束植物共225科、1173属、3921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科90属281种,裸子植物8科25属50种,被子植物178科1058属3590种(其中137个样方所含植物147科、493属、1054种,包括蕨类植物21科38属72种,种子植物126科455属982种)。维管束植物分别占湖北总科数的93.36%、总属数的80.76%、总种数的65.13%;占全国总科数的63.74%、总属数的36.91%、总种数的14.09%。(2)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多样该区的蕨类植物包含了全部13个分布区类型,其生态类型也较为多样;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型有14类,仅缺温带亚洲和中亚2个类型;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包含了全部15个分布区类型,并且还有许多变型。由此说明了鄂西北区域植被区系成分的复杂多样化。(3)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但具有过渡性特征鄂西北区域蕨类植物属的地理分布类型中,属于热带分布的属占42.22%,属于温带分布的属占28.88%,表明鄂西北区域蕨类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但在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分析中,属于热带分布的共356属,占总属数的34.60%;属于温带分布类型的有544属,占总属数的52.87%,表明鄂西北区域种子植物的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总体看来,鄂西北区域的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但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质。(4)特有成分较多,植物区系具有古老、原始和孑遗的性质鄂西北区域的植物区系中,集中分布着许多古老和原始的科、属:在种子植物186科中,单种科共25科,占总科数的13.44%,其中有不少是古老孑遗类型;我国有14个亚洲特有科,鄂西北区域有10科,占我国亚洲特有科的71.43%,其中,中国特有科有3科,即银杏科、杜仲科、珙桐科。从属的水平来看,中国特有属在该区域共有54属,占总属数的5.25%。反映了该区域植物区系古老性和残遗性的特点。(②鄂西北区域植被类型的分类将鄂西北区域的植被分为7个群团,28个群丛,5个典型群落:(Ⅰ)亚柄苔草群团(Alli.Carex subpefiformis)1.毛黄栌群丛(Ass.Cotinus coggygria var.pubescens)2.短柄袍栎群丛(Ass.Ouercusserratavar.brevipetiolata)(Ⅱ)五裂槭群团(Alli.Acer oliverianum)3.拐棍竹群丛(Ass.Fargesia robusta)4.领春木群丛(Ass.Euptelea pleiosperma)(Ⅲ)四照花群团(Alli.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5.槲栎群丛(Ass.Ouercusaliena)6.多脉青冈栎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7.华山松群丛(Ass.Pinus arandii)8.刺叶栎群丛(Ass.Quercus spinosa)9.丛毛羊胡子草群丛(Ass.Eriophorum comofum)10.红豆杉群丛(Ass.Taxus chinensis)11.茅栗群丛(Ass.Castanea seguinii)(Ⅳ)枫杨群团(Alli.Pterocatya stenoptera)12.枫杨群丛(Ass.Pt rocarya senoptera)(V)金钱槭-大叶金腰群团(Alli.Dipteroniasinensis-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13.金钱槭-大叶金腰群丛(Ass.Dipteronia sinensis-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Ⅵ)野核桃-凤丫蕨群团(Alli.Juglans cathayensis-Coniogramme japonica)14.水丝梨群丛(Ass.Sycopsis sinensis)15.黑壳楠群丛(Ass.Lindera megaphylla)16.蝴蝶花群丛(Ass.Iris japonica)17.青冈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18.湖北枫杨-冷水花群丛(Ass.Pterocarya hupehensis-Pilea notata)19.插田泡群丛(Ass.Rubus coreanus)20.小叶青冈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21.猴樟群丛(Ass.Cinnamomum bodinieri)22.篌竹群丛(Ass.Phyllostachys nidularia)23.岩栎群丛(Ass.Ouercusacrodonta)24.华西枫杨群丛(Ass.Pteroarya insignis)25.檵木群丛(Ass.Loropetalum chinense)26.红豆树群丛(Ass.Omosia hosiei)27.油茶群落(Comm.Camellia oleifera)28.楸树群落(Comm.Catalpa bungeii)29.大叶榉群落(Comm.Zelkova schneideriana)30.香果树群落(Comm.Emmenoptery henryi)31.川榛群落(Comm.Corylus heterophylla)32.银杏群丛(Ass.Ginkgo bilobba)(Ⅶ)米心水青冈-箭竹群团(Alli.Fagus engleriana-Fargesia spathacea)33.米心水青冈-箭竹群丛(Ass.Fagusengleriana-Fargesia spathacea)本研究是首次结合样方调查进行的鄂西北区域的植被研究。这对于鄂西北区域的植被保护与恢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4-27)

缪宁[7](2014)在《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植被生态学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和尝试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纪录片视频片段与课堂融合、教学互动(课堂辩论赛、家乡植被的概况介绍和展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和思维、考核方式的改进、课程中心网站的建设和利用等内容,这些探索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如实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是一种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4年50期)

李昊民,喻庆国,杨宇明[8](2014)在《重复照相法在植被生态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照相法"能可视化地记录区域生态环境变迁,在植被生态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其在景观、群落等不同尺度和气候变化领域等的应用;阐述了"历史照片重拍"和"重复照相监测"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整理了与生态研究相关的部分历史照片来源;就未来其与遥感学、物候学等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基于重复照相法、移动互联网公众平台和WebGIS技术构建"公众参与式重复照相监测平台"的新构想,可为生态学研究和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启迪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郭泽莉[9](2014)在《生态重建应有时间尺度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植被生态学家张新时长期从事我国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近日,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他围绕当前国内生态重建出现的错误观念以及北京山地植被恢复方案,发表了观点和建议。  生态重建不同于生态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4-08-28)

田华丽[10](2014)在《桂林漓江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湿地是一种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河流湿地植被作为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护岸固堤、保持水土、过滤泥沙、保护水质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学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湿地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体现湿地生态环境状态和质量水平。在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环境中生长着与之相适应的植被类型。本文利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漓江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类型、群落特征、群落分布以及湿地植被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分析。1.采用路线踏查及样方法对漓江湿地植被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231个样方。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有关文献编制漓江湿地植被组成植物种类名录,并对组成种类进行区系分析。根据《中国湿地植被》中的分类原则、依据以及分类单位,结合漓江湿地植被状况编制漓江湿地植被分类系统。结合生境特点对主要群落类型特征进行描述;采用样线法,在17个不同河段从河流中心向河岸方向绘制生态序列剖面图,分析其植被生态序列特征。2.组成漓江湿地植被的植物种类有157种,隶属56科125属。其中,乔木9种,灌木23种,草本125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1科120属152种,以禾本科、蓼科、菊科等的种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11.46%、10.19%和7.01%。漓江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复杂,除水生或湿生种类之外,也有一些中生性的种类。漓江湿地植被区系组成中,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有5个类型和2个亚型,属的分布区有12个类型和10个亚型。科、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分布成分为主。3.漓江湿地植被的群落类型较多,可划分为针叶林湿地植被型组、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灌丛湿地植被型组、草丛湿地植被型组、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等5个植被型组,落叶针叶林湿地植被型、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常绿阔叶林湿地植被型、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莎草型湿地植被型、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杂类草湿地植被型、沉水植物型、浮叶植物型、漂浮植物型等10个湿地植被型以及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群系、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群系、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群系等28个群系。4.漓江湿地植被主要分布于漓江浅水区域、河漫滩、江心洲和河岸。浅水区域水生植物群落中以沉水植物群落为主,主要有苦草群系(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群系(Potamogeton wrightii)、黑藻群系(Hydrilla verticillata)、埃格草群系(Egeria densa)、亚洲苦草群系(Vallisneria asiatica);湿生植物群落主要分布于漓江河漫滩和江心洲,主要群落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铺地黍(Panicum repens)等禾草类,水蜈蚣(Kyllinga monocephala)、条穗苔草(Carex nemostachys)等莎草类,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破铜钱(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var. batrachium)等杂草类以及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和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湿生灌丛。半湿生植物群落分布在离水体较远地带,河漫滩、江心洲和河岸均见分布。河漫滩和江心洲半湿生植物群落有青葙群系(Celosia argentea)、苍耳群系(Xanthium sibiricum)、石荠苎群系(Mosla scabra)、牡荆群系(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以及枫杨群系(Pterocarya stenoptera)。河岸多为乔木,但是乔木物种单一,以半湿生的枫杨为主。除此之外,河岸分布的半湿生乔木群落还有香樟群系(Cinnamomum camphora)。5.通过漓江17个不同河流断面的调查,沿水分梯度,漓江湿地植被总体呈现“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半湿生植物”的生态序列,反映漓江湿地植被岸带成带性。主要分类型有:①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植物→半湿生植物;②沉水植物→湿生植物→半湿生植物;③湿生植物→半湿生植物3种生态序列类型。6.漓江湿地植被资源丰富,根据其功能作用,将它们划分为环境保护、经济生产和科研文化价值3大类资源利用类型。包括降污净化植物、水土保持和固堤护岸植物、绿肥植物、指示植物、食用植物、药用植物、饲用植物、纤维植物、能源植物、油脂植物、生态旅游观赏植物、强适应性先锋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13小类。目前漓江湿地植被资源较广泛利用于饲料、肥料、护岸和景观4个方面。7.创新之处:本文以漓江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较全面地调查漓江湿地植被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并首次编制漓江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并通过绘制生态序列图总结漓江湿地植被分布规律,系统地掌握漓江湿地植被的本底资源。以期能够为漓江湿地植被资源的利用、保护、管理,漓江植被的恢复、景观规划等方面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植被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被生态学是研究地表植物覆盖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van der Maarel&Franklin,2017)。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植被生态学一直是很多高校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自1974年植被生态学的第一本教科书Aims and Methods of Vegetation Ecology(Mueller-Dombios&Ellenberg,1974)出版以来,这个学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林鹏(1986)、王伯荪和彭少麟(1997)以及宋永昌(2001)先后出版了植被生态学的中文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丽,张忠华,倪健,黄玉清,胡刚.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喀斯特植被生态学研究趋势与热点[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2].张健.两本《植被生态学》评介——兼谈本土案例对生态学教材的重要性[J].生物多样性.2018

[3].梁鸿,许斌,温海洋,余欣繁,黄玉源.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上篇)——坝光区域陆地植被生态学特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

[4].张娥.崩尖子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6

[5].龚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生态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5

[6].李亭亭.鄂西北区域植被生态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5

[7].缪宁.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

[8].李昊民,喻庆国,杨宇明.重复照相法在植被生态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西部林业科学.2014

[9].郭泽莉.生态重建应有时间尺度观念[N].中国花卉报.2014

[10].田华丽.桂林漓江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基于GIS的计算植被生态学问的研究...周以良年8月—2009年8月叁峡水库水位变...地貌类型图植物群落的环境因子Fig.5.1Environme...大兴安岭山地冻原植被分布与WI关系

标签:;  ;  ;  ;  ;  ;  ;  

植被生态学论文_王俊丽,张忠华,倪健,黄玉清,胡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