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顶叶蝉亚科论文_姚亚林,陈祥盛,杨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顶叶蝉亚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顶叶,亚科,地理分布,布头,江苏省,江苏,木叶。

角顶叶蝉亚科论文文献综述

姚亚林,陈祥盛,杨琳[1](2019)在《取食危害粉单竹的额垠叶蝉属一新种(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额垠叶蝉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采自海南省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取食危害竹子的额垠叶蝉属(Mukaria Distant) 1新种:海南额垠叶蝉(M. hainanensis Yao,Yang&Chen,sp. nov.)。新种与危害慈竹的白斑额垠叶蝉(M. ablinotata Cai&Ge,1996)相似,但新种的前翅为黄褐色;雄虫尾节侧瓣腹面突起长而波曲,腹面观其端部明显外弯;阳茎基部中央分叉处无突起,亚端部内侧突起粗而直。文中详细描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编制了额垠叶蝉属中国种类检索表,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提供了新种的生态照片,以及新种和近缘种白斑额垠叶蝉的整体与局部特征照片。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Naveed,HASSAN,张雅林[2](2018)在《巴基斯坦角顶叶蝉亚科两新纪录属(半翅目:叶蝉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巴基斯坦角顶叶蝉亚科1新纪录属Changwhania Kwon和1新纪录亚属Limotettix(Scleroracus)Van Duzee,并记述2新纪录种Changwhania ceylonensis Baker,1925 n.rec.和Limotettix(Scleroracus)cacheolus n.rec.。(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8年01期)

罗强[3](2017)在《中国额垠叶蝉族(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额垠叶蝉族Mukariini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叶蝉科Cicadellidae,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是角顶叶蝉亚科中的一个较小的类群,全世界已记载12属60余种。额垠叶蝉所有种类专门取食竹类植物,具有较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对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内容包括:比较形态学研究、形态分类、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比较形态学研究对额垠叶蝉属Mukaria Distant的8个中国种类(白斑额垠叶蝉M.albinotata、竹额垠叶蝉M.bambusana、李氏额垠叶蝉M.lii、斑翅额垠叶蝉M.maculata、黑额垠叶蝉M.nigra、白足额垠叶蝉M.pallipes、黄褐额垠叶蝉M.Testacea和沿河额垠叶蝉M.yanheensis)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额垠叶蝉外部形态较相似,但部分特征特别是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差异明显。通过比较,8种额垠叶蝉在体色、体形及斑纹方面存在差异,雄性外生殖器区别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尾节侧瓣(有无突起)、连索(U形或V形)和阳茎(双分枝双性孔或单分枝单性孔)等构造,这些特征均可作为种间识别的分类依据。2.额垠叶蝉属Mukaria中部分种类的分类地位可能存在疑问。例如黄褐额垠叶蝉M.testacea、竹额垠叶蝉M.bambusana、白足额垠叶蝉M.pallipes和沿河额垠叶蝉M.yanheensis等其阳茎单分枝单性孔、连索V形,与本属模式种M.penthimiodides的阳茎构造(双分枝双性孔、连索U形)明显不同。根据阳茎分枝类型、性孔数量及位置、连索形状等形态特征,建议将黄褐额垠叶蝉M.testacea、竹额垠叶蝉M.bambusana、白足额垠叶蝉M.pallipes和沿河额垠叶蝉M.Yanheensis移出本属,另建新属。二、分类研究通过野外采集和馆藏标本整理,获额垠叶蝉昆虫标本1300余号,经解剖、鉴定,共记述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26种(有检视标本25种),其中包括新属1个,新种4个,中国新记录种1个,新组合种4个,雄性外生殖器首次描记种1个。编制了分属、分种检索表,拍摄了25种的数码图像,绘制所有有检视标本种类的特征图。1.新属(1个):类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 gen.nov.2.新种(4个):雅安迹额叶蝉,新种Agrica yaanensis sp.nov.条纹额垠叶蝉,新种Mukaria striola sp.nov.橘红额垠叶蝉,新种Paramukaria tangerine sp.nov.双突新痕叶蝉,新种Neomohunia biprocessa sp.nov.3.新组合(4个):竹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bambusana(Li et Chen,1999)comb.nov.白足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pallipes(Li et Chen,1999)comb.nov.黄褐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testacea(Li et Chen,1999)comb.nov.沿河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yanheensis(Chen,Yang et Li,2012)comb.nov.4.雄性外生殖器首次描记(1个):台湾迹额叶蝉Agrica arisana(Matsumura,1914)5.中国新记录种(1个):红斑痕叶蝉Mohunia splendens Distant,1908叁、区系分析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结果,结合文献资料记载的地理分布信息,初步探讨了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26种的区系特点,结果表明:1.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来看,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属级水平上共有3种分布类型,东洋区属占绝对优势。东洋区特有属7个,占70%;东洋区+古北区+澳洲区共有属2个,占20%;东洋区+古北区共有属1个,占10%。如果将跨区属计算在内,所有属在东洋区均有分布,分布于古北区的共有3属,占30%,其它分布相对较少甚至没有。由此说明我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属级水平上,东洋区属占绝对优势,古北区属次之。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具有很高的地区特有性。2.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种级水平上共有7种分布类型,华中区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26种额垠叶蝉共有7种分布类型,其中华中区特有种与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共有种最多,比重最大,均为7种,占26.92%;华南区次之,有4种,占15.38%;华中区+西南区有3种,占11.54%;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各有2种,均占7.40%;华南区+西南区有1种,占3.85%。如果将跨区种计算在内,分布于华中区的种类有19种,占73.08%,;分布于华南区的有14种,占53.85%;分布于西南区的有13种,占50%。结合跨区分布种类可知,我国额垠叶蝉族昆虫以华中区种类最为丰富,华南区次之。四、系统发育研究选取Cochlorhinus pluto Uhler,1876为外群,选取60个外部形态特征,应用PAUP*4.0系统发育软件,对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25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从属级水平上看,类痕叶蝉属Paramohunia与拟痕叶蝉属Pseudomohunia始终位于树的根部,处于较原始的位置,额垠叶蝉属Mukaria与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位于树的端部,相对较为进化。其次,中国额垠叶蝉族10属始终分为叁个大枝,其中额垠叶蝉类(额垠叶蝉属Mukaria、类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聚为一大枝;痕叶蝉类(痕叶蝉属Mohunia、新痕叶蝉属Neomohunia、类痕叶蝉属Paramohunia、拟痕叶蝉属Pseudomohunia)聚为另一大枝;条背叶蝉属Tiaobeinia为第叁大分枝。2.类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为一单枝,单系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与形态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共有衍征为:体型略扁平,头冠前缘低凹,其后向基方渐次隆起,具缘脊与亚缘脊;额唇基基域隆起饱满,中端部平坦,在隆起与平坦区之间有一微微隆起的小垠,阳茎主干不分叉,单性孔且性孔位于顶端。3.额垠叶蝉属Mukaria与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始终互为姊妹群;新痕叶蝉属Neomohunia和痕叶蝉属Mohunia始终互为姊妹群。额垠叶蝉属Mukaria与竹额垠叶蝉属Paramukaria共有衍征为:体型略扁平,头冠前缘低凹,其后向基方渐次隆起,具缘脊与亚缘脊;前胸背板后缘稍稍凹入,额唇基基域隆起饱满,中端部平坦,在隆起与平坦区之间有一微微隆起的小垠;新痕叶蝉属Neomohunia和痕叶蝉属Mohunia共有衍征为:头冠前缘无脊,与颜面圆弧相交,冠面隆起,头部侧面观端缘几乎平截。。4.从种级水平上看,黑额垠叶蝉M.nigra与斑翅额垠叶蝉M.maculata、黄褐类额垠叶蝉Paramukaria testacea与橘红类额垠叶蝉Paramukaria tangerine sp.nov.相互间亲缘关系较近。黑额垠叶蝉M.nigra与斑翅额垠叶蝉M.maculata体型相似,阳茎主干分叉位置相近,且系统发育结果中始终聚为一支,可知二者亲缘关系较近;黄褐类额垠叶蝉Paramukaria testacea与橘红类额垠叶蝉Paramukaria tangerine sp.nov.在系统发育结果中也始终聚为一支,结合体型体色、头部形状及阳茎构造等外部形态特征,亦可知二者亲缘关系近。(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5-01)

苏梅[4](2014)在《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生殖系统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是动物界最繁盛的类群,强大而有效的生殖能力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昆虫生殖系统是多个器官的结合,能够协同工作从而产生新个体,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态发生显着的多样性变化。进行昆虫生殖系统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昆虫生殖过程和行为,而且有助于阐明进化历史。角顶叶蝉亚科是叶蝉科中最大的亚科,通过吸食汁液和传播植物病毒,造成严重损失。然而,对于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生殖系统结构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对角顶叶蝉亚科叁个族的代表种:条沙叶蝉、槭锥顶叶蝉和甘蔗叶蝉的生殖系统和成熟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做了详细观察,为该类群的生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信息。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生殖系统形态和超微结构与其他头喙亚目叶蝉结构相似。雄性生殖系统由两个精巢、两个输精管、一对贮精囊、两根附腺、两根侧射精管和一根中射精管组成。一对精巢左右对称、由精巢小管组成,各精巢小管聚合并由一根侧输精管连接到贮精囊,贮精囊无外膜包被,下端与侧射精管相连,一对附腺与贮精囊下端和侧射精管顶端相接,一对侧射精管最后汇合形成中射精管。精巢小管由外向内依次为精管膜、肌肉鞘、上皮细胞层、管腔和精细胞;精子发生即在精巢小管中进行,精细胞中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变化:出现副核、前顶体物质、顶体、中心粒、轴丝、细胞核伸长和纤维状染色质凝聚等;贮精囊是一中空囊状结构,包括肌肉鞘、上皮细胞和囊腔叁部分,囊腔内充满了大量头部插入到同质基质中形成精子束;雄性附腺主要由肌肉鞘和上皮细胞层组成,上皮细胞层有许多层状内质网和囊状内质网,分泌颗粒不规则,且聚集成片。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悬带、一对卵巢、两个侧输卵管、一根中输卵管、一根附腺、一个受精囊和一个交尾囊组成。一对卵巢由数目相等的卵巢小管组成,各与一根侧输卵管相连,汇合形成中输卵管,一根附腺与中输卵管基部和交尾囊相接,在中输卵管近下端形成一膨大球状物—受精囊。卵巢小管生殖区包括基膜、包囊干细胞和滋养细胞,而生长区由一圈卵泡细胞围绕一个卵细胞组成;中输卵管由肌肉鞘、上皮细胞和管腔构成,树枝状管腔内有少许精子;肌肉鞘、上皮细胞、囊腔和囊腔内的特殊结构组成了受精囊,腔内有许多游离精子;交尾囊包括肌肉层、上皮细胞和囊腔叁部分,囊腔树枝状,且边缘有角质层,膨大部位内由球形腔组成,内壁充满微绒毛;雌性附腺包括肌肉鞘、分泌细胞层和管腔;分泌细胞层有许多分泌囊泡、层状内质网、囊状内质网和2种分泌颗粒。本研究中甘蔗叶蝉、条沙叶蝉和槭锥顶叶蝉生殖系统存在一些差异。雄性生殖系统中,叁种叶蝉主要在精巢小管数目和形状,贮精囊形状和附腺大小与颜色方面不同。甘蔗叶蝉和条沙叶蝉的精巢小管有6个、梨形、淡黄色,而槭锥顶叶蝉的精巢小管为7个、卵圆形、白色;甘蔗叶蝉与条沙叶蝉贮精囊柱状、黄色,上端部分结合,但槭锥顶叶蝉一对贮精囊乳白色、倒锥形,紧密结合。雌性生殖系统中,甘蔗叶蝉一对卵巢有12个卵巢小管,条沙叶蝉卵巢小管为6个,而槭锥顶叶蝉的卵巢小管有8个。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与叶蝉科其他昆虫结构十分相似,均由含顶体腔的圆柱状顶体,同质深色的纤细状精核,层状中心粒侧体连接精核与鞭毛,长典型的9+9+2微管结构,两个对称的线粒体衍生物,含有规则的外围嵴和一对水滴状的附体组成。精子长度、精核和附体形状、线粒体衍生物亚晶状区域可作为该类群的鉴别特征,精子形态和超微结构为该亚科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段亚妮,张雅林[5](2013)在《中国新记录—铲叶蝉属及多斑铲叶蝉Aconura ochrargentea(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短翅叶蝉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角顶叶蝉亚科中国新记录属铲叶蝉属Aconura,以及1新记录种:多斑铲叶蝉Aconura ochrargentea Emeljanov;之前该种仅在蒙古有记录。重新描述了该属和该种,并提供了该属的种名录。(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3年04期)

张惠宁,戴武,张雅林[6](2013)在《亚草叶蝉属分类订正(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隆脊叶蝉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亚草叶蝉属进行系统研究并首次报道其在中国分布,共记述5种:E. acarifer (Lethierry),E.hilaris (Melichar),E.magnus Mitjaev,E.medius (Mulsant & Rey) 和 E.pratensis Emeljanov,其中 E.hilaris(Melichar) 和 E.medius (Mulsant & Rey) 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并首次记述和提供雌性生殖器特征。(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孙画婳,王丽,孙长海,胡春林[7](2013)在《江苏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种类(半翅目:叶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 Dallas,1870标本的鉴定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得到江苏省角顶叶蝉亚科9族,17属,34种昆虫名录。其中,以江苏为模式产地或根据查到的最早文献仅有江苏分布的有双叉铲头叶蝉Hecalus arcuatus Cai et Wang,2008、菱紫叶蝉Macrosteles purpureta Kuoh,1986和短板松村叶蝉Matsumurella curticauda Anufriev,1971、长尾松村叶蝉Matsumurella longicauda Anufriev,1971等4种。记述了江苏34种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别名、寄主、江苏省及全国和世界的分布。(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吕林,张雅林[8](2013)在《中国新记录——匙头叶蝉亚族记述(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报道匙头叶蝉亚族及其模式属匙头叶蝉属(角顶叶蝉亚科:匙头叶蝉族)在中国分布,描记了采自中国贺兰山的新记录种:匙头叶蝉Eupelix cuspidata(Fabricius,1775),提供了整体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本文来源于《昆虫分类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杨廷廷,王丽,孙长海,胡春林[9](2012)在《江苏省角顶叶蝉亚科(同翅目:叶蝉科)叁新纪录种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近几年采集的江苏省叶蝉昆虫标本的整理与鉴定,发现了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的3个江苏新纪录种,分别为横带叶蝉Scaphoideus festivus Matsumura,1902、白纵带叶蝉Scaphoideus maaiKitbamroong et Freytag,1978、一点木叶蝉Phlogotettix cyclops Mulsant et Rey,1855。记述了这3种叶蝉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戴仁怀,李虎,邢济春[10](2011)在《中国二叉叶蝉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二叉叶蝉属Macrosteles Fieber 1新种,即茎齿二叉叶蝉Macrosteles serrata sp.nov.。新种与Macros-teles variata(Fall.)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本新种个体小(新种个体小于3.0 mm,而相似种个体大于3.5 mm);阳茎干基部边缘和端半部背缘具细齿。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GUGC)。(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角顶叶蝉亚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巴基斯坦角顶叶蝉亚科1新纪录属Changwhania Kwon和1新纪录亚属Limotettix(Scleroracus)Van Duzee,并记述2新纪录种Changwhania ceylonensis Baker,1925 n.rec.和Limotettix(Scleroracus)cacheolus n.rec.。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顶叶蝉亚科论文参考文献

[1].姚亚林,陈祥盛,杨琳.取食危害粉单竹的额垠叶蝉属一新种(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额垠叶蝉族)(英文)[J].林业科学.2019

[2].Naveed,HASSAN,张雅林.巴基斯坦角顶叶蝉亚科两新纪录属(半翅目:叶蝉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8

[3].罗强.中国额垠叶蝉族(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分类研究[D].贵州大学.2017

[4].苏梅.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生殖系统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段亚妮,张雅林.中国新记录—铲叶蝉属及多斑铲叶蝉Aconuraochrargentea(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短翅叶蝉族)(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3

[6].张惠宁,戴武,张雅林.亚草叶蝉属分类订正(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隆脊叶蝉族)(英文)[J].昆虫分类学报.2013

[7].孙画婳,王丽,孙长海,胡春林.江苏角顶叶蝉亚科昆虫种类(半翅目:叶蝉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

[8].吕林,张雅林.中国新记录——匙头叶蝉亚族记述(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英文)[J].昆虫分类学报.2013

[9].杨廷廷,王丽,孙长海,胡春林.江苏省角顶叶蝉亚科(同翅目:叶蝉科)叁新纪录种记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2

[10].戴仁怀,李虎,邢济春.中国二叉叶蝉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2角顶叶蝉亚科1~5龄若虫翅芽的...黄氏柔突叶蝉,新种Abrus huangisp. n...叶蝉触角化感器电镜扫描~9 齿茎异滑叶蝉~17 双斑缘毛叶蝉多斑缘毛叶蝉

标签:;  ;  ;  ;  ;  ;  ;  

角顶叶蝉亚科论文_姚亚林,陈祥盛,杨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