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南大港管理区中学06110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
1.背景。宏观背景: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微观背景: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向何处去?研究性学习课程确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方向。
2.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其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3)学会沟通与合作。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2.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3.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学习内容选择和组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1)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2)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
(3)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4.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差异性。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①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②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③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2.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②调查研究。③初步的交流。
(3)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
3.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板块进行的研究性学习,采取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的较多。
(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