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巯咪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魏云,唐翎[1](2019)在《甲巯咪唑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患者诉12年前发现颈部肿块,至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以甲巯咪唑10 mg·d~(-1)治疗后好转出院。12年期间不规律服用甲巯咪唑10 mg·d~(-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症状反复出现,患者未予重视。患者于2018年5月25日反复气促逐渐加重,并伴有咳嗽,咳有少量白色黏痰,夜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遂入本院内分泌科,入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部感染",完善相关检查示:游离叁碘甲状腺原氨酸(FT3)9.4 pmol·L~(-1),游离甲状腺素(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倩,杜娟,袁鲁晓,乔曼华[2](2019)在《重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患者行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AAGN)患者行肾脏替代疗法(RRT)治疗后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价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RT治疗重症AAGN患者共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是否摆脱RRT分组,其中23例摆脱设为A组,33例未摆脱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并分析未摆脱RRT、全因死亡及治疗相关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正常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比例均显着高于B组(P<0.05);但A组球性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比例均显着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行强化免疫和IA/DFPP治疗比例均显着高于B组(P<0.05);其中A组行MMF治疗比例显着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正常肾小球比例<8%、球性硬化比例≥50%及未行强化免疫治疗是导致AAGN患者未摆脱RRT的高危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出血和白蛋白水平<30 g/L是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白蛋白水平<30 g/L和行IA/DFPP治疗是治疗相关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AAGN患者能否摆脱RRT与正常肾小球比例、球性硬化比例及接受强化免疫治疗是密切相关;而行IA/DFPP治疗和白蛋白水平<30 g/L则是重症AAGN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张治平[3](2019)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对肾损害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对肾损害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10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选择激素治疗,观察组选择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尿素氮、血肌酐、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可获得较好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傅文宁,鲁盈[4](2019)在《鲁盈“从络论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多脏器受累的系统性疾病,由于肾脏血管丰富,成为最常受累的脏器。本病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蛋白尿,常伴发热、乏力、贫血、消瘦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是临床肾脏病之疑难危急重症。1用络病理论阐释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悦华,梁微,凌鑫,张玉婷[5](2019)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排除其他肝炎,其中进展为肝硬化阶段30例、肝癌阶段30例、同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探讨中性粒细胞抗体表达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癌患者ANCA阳性率(16.7%)明显高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10.0%)和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HA、LN、PC、Ⅳ-C的水平均高于阴性组,ANCA阳性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4~+/CD8~+(P=0.01)、ANCA阳性(P=0.04)、肝癌(P=0.03)是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表达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王超[6](2019)在《3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30例ANCA相关性肾炎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免疫功能检查,并进行肾穿刺。治疗方法主要为经激素+环磷酰胺冲击及维持治疗或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总结患者临床表现、诊断结果、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有蛋白尿、血尿,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肌酐升高19例。所有患者都有程度不一的低蛋白血症,贫血20例,血免疫球蛋白(IgE)水平升高18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8例。肾功能检查结果均异常,肾穿刺检查显示免疫复合物均呈阴性, ANCA检查结果均呈阳性。15例误诊为间质性肾炎或间质性肺炎, 1例因咳痰咳嗽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53.33%。16例(53.33%)处于细胞新月体期, 14例(46.67%)处于非细胞新月体期。细胞新月体期患者中75.00%经环磷酰胺+激素治疗有效,非细胞新月体期患者中28.57%经环磷酰胺+激素治疗有效,环磷酰胺+激素治疗对细胞新月体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非细胞新月体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对非细胞新月体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细胞新月体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快,临床应尽早确诊,在细胞新月体期应用激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通常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丁宁,张诏[7](2019)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者,女,75岁,因"咳嗽伴发热7天"入住肺病科,入院症见:咳嗽,痰难咳,活动后易胸闷心慌,周身乏力,24小时尿量400-500 mL,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冠心病病史5年,口服药物控制可。查体:T、P、R在正常范围内,BP130-150/70-8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入(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6期)
云宗金,徐鹏程,宋斌,丁新苑[8](2019)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的临床特点、MRI表现。方法报道1例ANCA相关性HSP患者的临床资料,搜索国内外报道的ANCA相关性HSP患者14例,统计分析该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MRI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该患者以进行性加重的腰痛,双下肢麻木、无力起病,检查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p-ANCA(+),胸椎MRI增强见硬脊膜明显增厚伴强化,背侧明显,脊髓明显受压变性。予以激素治疗症状明显好转。统计分析显示ANCA相关性HSP女性多见,中老年发病,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以局部疼痛、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血炎症指标升高,以p-ANCA(+)为多见。胸段受累最多,受累节段较长,病灶强化明显,多呈条索状,背侧增厚明显。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ANCA相关性HSP主要以进行性加重的颈背腰部疼痛、节段以下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血液炎性指标检测、MRI增强检查有助于诊断,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梁利芳[9](2019)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相关性,同时分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以开封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中的11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对象,对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后进一步分析各病理类型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进行肾脏病理活动性评分,分析结果。结果 110例患者中有1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13.64%,其中Ⅰ型以及Ⅵ型狼疮性肾炎中没有检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Ⅳ型狼疮性肾炎中有10例为阳性,占66.67%;Ⅲ型狼疮性肾炎中有3例为阳性,占20.00%;Ⅱ型狼疮性肾炎中有1例为阳性,占6.67%;Ⅴ型狼疮性肾炎中有1例为阳性,占6.67%;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分型,P<0.05。狼疮性肾炎的半定量评分和病理类型存在对应性,AI评分结果显示Ⅳ型狼疮性肾炎的评分最高,Ⅲ型狼疮性肾炎的评分居后,Ⅳ型狼疮性肾炎的AI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分型的结果,P<0.05。SLEDAI-2000评分结果以Ⅳ型最高,居后的为Ⅵ型评分,和AI结果具备相关性,SLEDAI-2000评分结果中Ⅳ型明显高于其他分型,P<0.05。结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能够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的评估,同时能够对Ⅳ型狼疮性肾炎肾脏病理活动情况进行较为准确评估。(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罗雯斌,殷秋芳,梅佩玉,姚燕珍,鲍舟军[10](2019)在《对770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不同就诊患者中的检出率,其对应荧光核型及靶抗原特点。方法收集7 701例受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欧蒙印迹法(EUROLINE)平行检测ANCA及其靶抗原。分析ANCA及其靶抗原在不同组别中的阳性率、荧光核型及靶抗原的分布。结果在7 701份标本中,ANCA阳性率为5. 05%,其中男性为3. 29%,女性为5. 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50岁以上年龄组中,ANCA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5)。各送检科室中,肾内科ANCA阳性率最高(6. 63%)。在362例ANC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中P-ANCA阳性率最高(80. 94%),靶抗原以MPO为主(53. 04%)。在不同疾病ANCA阳性患者中,原发性血管炎所占比例最高(113例,31. 22%)。结论通过分析ANCA在不同组别中的阳性率,其荧光模型及靶抗原的分布,进一步提高ANCA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AAGN)患者行肾脏替代疗法(RRT)治疗后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价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RT治疗重症AAGN患者共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是否摆脱RRT分组,其中23例摆脱设为A组,33例未摆脱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并分析未摆脱RRT、全因死亡及治疗相关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正常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比例均显着高于B组(P<0.05);但A组球性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比例均显着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行强化免疫和IA/DFPP治疗比例均显着高于B组(P<0.05);其中A组行MMF治疗比例显着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正常肾小球比例<8%、球性硬化比例≥50%及未行强化免疫治疗是导致AAGN患者未摆脱RRT的高危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出血和白蛋白水平<30 g/L是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白蛋白水平<30 g/L和行IA/DFPP治疗是治疗相关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AAGN患者能否摆脱RRT与正常肾小球比例、球性硬化比例及接受强化免疫治疗是密切相关;而行IA/DFPP治疗和白蛋白水平<30 g/L则是重症AAGN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魏云,唐翎.甲巯咪唑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例[J].中南药学.2019
[2].李倩,杜娟,袁鲁晓,乔曼华.重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患者行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9
[3].张治平.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对肾损害的保护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4].傅文宁,鲁盈.鲁盈“从络论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9
[5].王悦华,梁微,凌鑫,张玉婷.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6].王超.3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7].丁宁,张诏.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云宗金,徐鹏程,宋斌,丁新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9].梁利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9
[10].罗雯斌,殷秋芳,梅佩玉,姚燕珍,鲍舟军.对770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标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