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综述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综述

罗红梅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进修班广东深圳518057)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近年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领域,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些方法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

AreviewofthePositivepsychologyapplicationineducation

LuoHongmei

(DepartmentofAppliedpsychology,PekingUniversity,ShenZhen2009,China)

【Abstract】RecentlypositivepsychologydevelopedalotasanewfieldofpsychologyinAmerican,currentlymoreandmorepeopleareinterestedinitandresearchingtoknowmoreaboutit.Thisarticleintroducedsomemethodswhenapplyingpositivepsychologyineducationandsomegoodresults.

【Keywords】positivepsychology,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B8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30-02

1起源与定义

曾经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提出要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的潜能发展,激发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很快,这一理念为世人所关注,并发展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积极心理学。

2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

“积极”是针对传统心理学中的“消极”层面而言的,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传统主流心理学是消极的心理学,因传统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遵循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把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放在了人及人类社会诸如精神疾病、人格问题、暴力、色情、酗酒等消极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心理学应有的其他使命。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门重视人类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重点研究个人针对过去(知足、满意)、现在(欢欣愉快)、未来(乐观、信念)的积极情感体验以及产生机制与获得途径、积极人格(着重研究人格中的积极特质以及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积极社会组织(如何使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场所、媒体等成为有利于个人积极人格形成的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矫正,积极心理学使心理学的功能更加完善,心理学由此变得更加平衡。

3研究领域和方法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积极的品质,其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对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对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如:自我决定性;对积极的组织系统的研究。它主张充分挖掘人类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帮助人们快乐、成功,使人们走向幸福,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生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在群体层面上,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从而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基本与消极心理学类似。但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4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的运用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时有发生,这表明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培养积极心态是当前倍受关注的话题。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美国发起的蔓延西方的一场教育运动。积极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的教育,强化个体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积极品质,以此激励、促进个体和人类的发展。积极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所有人不论年龄和生活状况,都能学习和成功;持续的创造性的方法要能打开一个人的心智;家庭、学校、专业人员、环境和年长的人整合起来为当代和未来的学生提供支持;重视和尊重人的文化遗传、年龄、生活情景、信仰和个人的特点。积极教育的兴起,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支撑。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陆续尝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却常集中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而积极教育与以往仅仅处理“心理问题”相比有很大不同:

4.1更重视自我发展,更强调积极人格特质及组织系统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决定了学校心理教育的方法必须多元化,要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对家庭教育来讲,作为父母应当用欣赏的目光看孩子,应当注重培育孩子积极的品质,特别是培育孩子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营造家庭温馨快乐的氛围。

4.2途径与方法与有所不同。积极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比如:多元智能途径、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都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关注教师的积极心理体验,关助教师的心理健康,将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真实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组织系统,在这个组织系统中有积极的学生之间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当然还包括学校管理者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教学活动,而应该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中。心理教育应尽可能地融合入各门科目的课堂教学工作去,在课堂中教师能充分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积极心理,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能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心理。

4.3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即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健康成长。有效的社会支持包括情感、信息和物质支持三方面。它可以促进个体在未来应对压力与挫折时,更多地采用积极方式,更好地减少或应对压力带来的伤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发展中,他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有时也不可避免,如升学、转学、换班、今后的就业、择业甚至是因各类原因产生的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化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学生未来可能面临的环境变化,那么如何来应对这些变化,就需要来自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有了积极支持系统的提供,学生应对环境变化与挫折时,就更倾向采用积极的看法与应对方式,他们对变化的环境能更好、更快的适应,这对心理健康无疑更为有利。4.4积极心理学强调人可以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具有不断向上积极的成长能力和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可增强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如: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洞察力等等。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更加饱满和丰富。比如学校可以更多学生未来的成长问题,帮助学生开发出自己积极的心理潜能,还可开设一些关于生涯规划的课程,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人生,帮助他们有目标的、积极的生活,进而更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积极人格的,有强烈主观幸福感的个体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2]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3][美]Jerry.M.Burger.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第六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4]付国科.积极心理学介评.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0~23.

[5]郅利聪.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模式的构建.职教研究.2007.5:7~8.

[6]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7~10.

[7]范蔚.我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与人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59~62.

[8]郑红.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中国健康教育.2007.4:312~314.

标签:;  ;  ;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