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月13日刊登学者吕德文的文章说,今天的中国堪称是一个流动的中国,中国社会在流动中融合。
一方面,城市化已经成为最近20年农村发展的主线。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家庭内部都存在二元结构,即年轻人在城市务工,老年人和小孩在农村务农并完成家庭再生产,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说平时的空间隔离让这种二元结构呈现物理隔离,那么,过年这样的特殊时间节点,则让二元结构出现交汇和碰撞。这种交汇,不仅是人口学意义上的,更有社会和文化的复杂内涵。
问题在于,我们对文化冲突的体验,大多只是在过年等极为短暂的时间中有所体验,而在一年四季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是在享受多种文化并存的好处的。即便有女性不上桌吃饭的“民俗”,它或许彰显了男女不平等的传统“价值”,但更多的是生活实践的产物。一旦家庭小型化和男女在家务上的分工趋于模糊化,这种现象就极为少见了。这说明,哪怕是最为“传统”的地方,也终究会适应现代社会。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社会将在人员的迁徙、流动中形成重组和再造,最终必然带来文化大一统。只不过,这种大一统的文化,并不意味着哪一种文化模式的胜利,而是不同地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应。
标签:文化论文; 的是论文; 人口学论文; 中国社会论文; 家庭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理论与当代》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