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双分子层膜论文-汤尚武

支撑双分子层膜论文-汤尚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撑双分子层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LM,SPR,循环伏安法,自组装

支撑双分子层膜论文文献综述

汤尚武[1](2008)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支撑双分子层膜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分子层类脂膜(BLM)是一种体外重构生物膜,其模拟生物细胞膜的双层结构,且易于修饰,因而已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很好的膜体系模型。BLM的修饰成分易于控制,通过在BLM中嵌入某种单一的修饰成分(如抗体、酶等),可以使其对相应配对物质具有类似于细胞膜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因而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物质的识别和检测。BLM作为一种理想的传感器敏感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对不同物质敏感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和开发。在对BLM成膜现象研究时,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研究方法,它可以表征微小面积上膜的覆盖程度。但由于施加的电压可能对BLM本身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是基于物理学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基本原理,采用光检测的新方法来研究支撑BLM本身的性质。然后再将光检测和传统的电化学检测联合起来,共同对BLM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在表面等离子共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自组建了一套可满足本研究所需精度的简易微型SPR系统。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更换核心检测部件——叁棱镜。这十分有利于对比实验研究的开展,有助于对BLM基本性质的研究和探索。同时,利用此光学的SPR系统,可以分析传统电化学检测对BLM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研磨的方式对金属基质的表面进行处理,并利用表面活化剂对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使金属表面的特性得以发挥。此方法提高了金属表面微观状况的一致性,也增强了实验数据的可对比性和再现性。在研究过程中,自行研制了一些实验所需辅助实验装置,包括自制探针辅助设备、研磨工具、微调控制台、流通池等,确保了研究的顺利进行。通过对缓冲液和磷脂成膜液的配制成份加以改进,以期望能改良BLM生成后膜的性能。由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两种溶液配制的改进,使得生成的BLM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对于磷脂分子能在金属新鲜端面自组装成双分子层膜特性,本文利用金属键和原子能量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自组装BLM主要是金属键的断裂和重新建立的过程,以及原子能量由高能态转向低能态的一个稳定过渡过程。(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学院》期刊2008-04-10)

朱宪,孙当如,周建城[2](2005)在《用盐桥支撑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输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盐桥支撑技术制备镶嵌胆固醇的双分子层卵磷脂(脑磷脂)膜,用以模拟细胞膜。用正辛烷做溶剂,对不同卵磷脂(脑磷脂)与胆固醇配比进行制膜,膜的稳定性均超过100h。实验发现,纯脂质体不能输运重金属离子,胆固醇能输运重金属离子。胆固醇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吸附作用,无化学反应。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双分子层脂膜的稳定性、离子通透性、双层膜中胆固醇对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实验制备的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的输运过程,建立了锌离子跨细胞膜的吸附-扩散模型,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朱宪,孙当如,周建城[3](2005)在《用盐桥支撑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输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盐桥支撑技术制备镶嵌胆固醇的双分子层卵磷脂(脑磷脂)膜,对膜配方、双分子层脂膜的稳定性、离子通透性、双层膜中胆固醇对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制膜工艺,并利用实验制备的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的输运过程,建立了锌离子跨细胞膜的吸附扩散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5年06期)

朱宪,孙当如,周建城[4](2004)在《盐桥支撑双分子层脂膜的制备及锌离子跨膜输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很少有人研究,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人体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体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中卵磷脂约占74%,胆固醇约占25%,其余为糖脂),所以本研究采用卵磷脂和脑磷脂作为模拟细胞膜的脂质体部分,采用胆固醇作为模拟细胞膜的蛋白质部分。通过测量模拟膜的电化学性质来确定最终所形成的(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4-11-01)

刘盛平[5](2003)在《基于支撑双分子层膜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基于支撑双分子层膜(s-BLM)电极的修饰及其对典型离子的敏感特性,提出一种新的s-BLM制作工艺和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新制作方法的优点,分析s-BLM生物传感器的敏感机理以及修饰剂的作用机理,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和分析s-BLM体系,进行s-BLM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无线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进行了基于s-BLM的生物传感器系统的开发。初步实现了基于s-BLM的生物传感器数据的无线收发和智能化,构建了无线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框架。具有生物膜结构和生物兼容性的BLM易于修饰,可以方便的通过现有的一些修饰方法将功能分子嵌入到BLM中,实现BLM对不同物质的检测。分析了BLM成膜过程电参数的变化特性;利用CHI600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缬氨霉素、冠醚、I2、C60/C70等修饰剂对s-BLM的修饰及其对相应离子的敏感特性。在研究温度对s-BLM伏安特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膜形成与否的“相变温度判据”。提出了一种新的s-BLM制作工艺方法,初步研究了支撑端面机械特性——支撑端面平整度和面积对s-BLM电特性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对新的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剪切法)进行了比较,并利用循环伏安(CV)法对比研究了支撑端面平整度对BLM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所表现出的CV曲线紊乱的现象。对支撑端面面积对膜电容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从电化学和生物学角度,利用双电层理论分析了s-BLM的敏感机理,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对修饰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性描述,并就海藻糖和胆固醇对膜的稳定作用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电化学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循环伏安法过程中被测物在s-BLM中的扩散过程。通过对电极的深入分析,基于s-BLM等效电路模型,模拟分析了s-BLM的电特性,为s-BLM电参数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根据所提出的无线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的概念,以MCU为控制单元,结合无线收发芯片,初步建立了基于无线技术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及短距离无线传输系统,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为进一步实现环境污染的远程监测、移动(非卧床)病人的监护以及正常人群的健康诊断的实现做了前期基础研究工作。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扩展基于s-BLM的传感器的敏感范围,并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了s-BLM传感器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基本实现了基于s-BLM的智能传感器系统。(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4-28)

程洪艳,胡颖,王燕平,方炎[6](2002)在《C_(60)衍生物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分子层磷脂膜(s-BLM)分子器件的电化学和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配合拉曼光谱技术比较了以不同的C6 0 衍生物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分子层磷脂膜 (s BLM)分子器件体系对I- 的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 ,一些衍生物可使s BLM体系对I- 的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显示了C6 0 衍生物在BLM分子器件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2年03期)

常雷[7](2002)在《ITO导电玻璃支撑的富勒烯修饰双分子层脂膜的光电效应和传感器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尺度的人造双分子层膜(BLM)具有天然有序性、液晶结构和类似液体流动性等特点,可以嵌入其它功能材料(酶、蛋白质、纳米材料等)进行修饰。这种功能修饰的双分子层膜具有氧化还原和光电子特性,在发展为生物传感器和分子电子器件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然而,BLM膜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在于提高膜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延长膜的寿命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的选择。本文制备了一种以ITO导电玻璃支撑的新型BLM膜系统,并采用电化学、光电化学检测手段对ITO/BLM膜系统以及富勒烯修饰的ITO/BLM膜系统进行了研究。 1.论文介绍了ITO/BLM膜系统的制备方法,并将该系统与其它BLM系统作比较。通过实验研究表明,ITO/BLM膜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成膜速度快、寿命较长等许多优点,是一种更适于生物膜功能研究的理想模型。 2.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ITO/C_(60)-BLM膜系统进行了光电特性研究。实验表明,C_(60)是一种良好的电子载体,其修饰的ITO/C_(60)膜系统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在发展为光敏性分子电子器件方面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3.研究表明,C_(70)也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材料,其修饰的ITO/BLM膜系统对Γ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9)M,比C_(60)修饰的BLM膜对Γ的最高检测灵敏度高出10倍。因而,C_(70)与C_(60)一样,也是一种功能独特的高灵敏度材料,具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 4.论文对ITO/BLM膜系统在分子光谱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综合运用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上获得膜系统和脂类分子的相关信息,为分析功能材料分子与膜系统中脂类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程红艳[8](2001)在《C_60及其衍生物在固体支撑双分子层膜(s-BLM)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修饰的人造固体支撑双分子层膜(s-BLM)具有发展成为生物传感器件和分子器件的巨大潜力,而新型材料的选择是s-BLM膜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本论文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对C_(60)及其衍生物在s-BLM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衍生物的结构和C_(60)分子在激光辐射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拉曼光谱研究。 (一)论文中首次将C_(60)衍生物作为s-BLM膜的修饰材料对I~-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衍生物DECM-C_(60)和C_(60)-TCNEO修饰的s-BLM体系对I~-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C_(60)修饰体系的检测灵敏度。这表明可以对C_(60)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到的衍生物作为s-BLM的修饰材料进一步提高体系对I~-的检测灵敏度。 (二)论文采用交流阻抗方法对未修饰的和用C_(60)及其衍生物修饰的s-BLM膜的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主要包括: 1.初步确认s-BLM体系的等效电路; 2.改变成膜液浓度,观察s-BLM膜、膜电阻的变化; 3.研究了在膜的形成过程(即变薄过程)中,膜电阻和膜电容的变化情况; 4.观察改变电解液浓度对膜电特性的影响; 5.对C_(60)及其衍生物修饰的s-BLM膜与未修饰的s-BLM膜的电特性进行比 较; 6.溶液中加入I~-离子后,检测C_(60)及其衍生物修饰的s-BLM(膜)体系的膜 电阻的变化。 (叁)论文对作为s-BLM膜修饰材料的C_(60)衍生物进行了拉曼光谱研究,并从群论的角度进行了定性说明,为这些功能材料在s-BLM膜中的修饰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结构上的根据。(四)C_(60)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兴材料。为了使其更好地进入实际应用,对其进行稳定性的研究使十分必要的。有人进行了C_(60)在压力、温度下稳定性的研究。该论文对C_(60)在激光辐射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激光连续照射下,C_(60)逐渐发生光致聚合和裂解,并给出了上述现象发生时的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间,为C_(60)作为s-BLM膜修饰材料在膜内的光电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1-05-01)

支撑双分子层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盐桥支撑技术制备镶嵌胆固醇的双分子层卵磷脂(脑磷脂)膜,用以模拟细胞膜。用正辛烷做溶剂,对不同卵磷脂(脑磷脂)与胆固醇配比进行制膜,膜的稳定性均超过100h。实验发现,纯脂质体不能输运重金属离子,胆固醇能输运重金属离子。胆固醇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吸附作用,无化学反应。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双分子层脂膜的稳定性、离子通透性、双层膜中胆固醇对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实验制备的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的输运过程,建立了锌离子跨细胞膜的吸附-扩散模型,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撑双分子层膜论文参考文献

[1].汤尚武.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支撑双分子层膜稳定性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8

[2].朱宪,孙当如,周建城.用盐桥支撑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输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

[3].朱宪,孙当如,周建城.用盐桥支撑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输运[J].化学世界.2005

[4].朱宪,孙当如,周建城.盐桥支撑双分子层脂膜的制备及锌离子跨膜输运研究[C].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2004

[5].刘盛平.基于支撑双分子层膜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

[6].程洪艳,胡颖,王燕平,方炎.C_(60)衍生物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分子层磷脂膜(s-BLM)分子器件的电化学和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

[7].常雷.ITO导电玻璃支撑的富勒烯修饰双分子层脂膜的光电效应和传感器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

[8].程红艳.C_60及其衍生物在固体支撑双分子层膜(s-BLM)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

标签:;  ;  ;  ;  

支撑双分子层膜论文-汤尚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