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腐殖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腐殖质,土壤,秸秆,组分,生物,烟土,光化学。
土壤腐殖质论文文献综述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1](2019)在《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提升土壤肥力,基于野外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江苏省黄棕壤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常规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秸秆垫料发酵还田、秸秆炭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垫料发酵还田和秸秆炭化还田处理土壤表层0~5.0 cm全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8.8%、11.0%和11.8%。两种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均增加了胡敏酸E_4/E_6值、胡富比与PQ值。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胡敏酸ΔlgK值无明显影响。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和总有机碳含量无显着影响。说明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尤其是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在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同时提升了腐殖质品质,秸秆炭化还田可提高腐殖质腐殖化程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岳红丽,吴景贵,王蒙[2](2019)在《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区试验,研究玉米秸秆4种还田方式对土体联合态腐殖质的含量及组成影响。采用熊毅—傅积平改进法对土壤进行不同结合态的腐殖质提取,再分别测定有机碳含量、胡敏酸含量及富里酸含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影响显着。总有机碳、松结态、联结态的碳含量和HA、FA的含量以秸秆混合覆盖还田处理最高,玉米秸秆深还田处理总有机碳、FA的含量与松联结合态的HA含量最低,差异显着;稳结态、紧结态的腐殖质碳和HA含量为粉碎混合覆盖处理最高,差异不显着。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各腐殖质形态含量各异。秸秆一年内还田以粉碎秸秆与土混合覆盖还田方式整体表现最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周红,何欢,秋新选,肖蒙,何忠俊[3](2019)在《云南省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10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腐殖质分组测定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种土壤可提取腐殖质碳量(HE)绝对含量变化大小依次为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暗黄棕壤>红壤>赤红壤>黄壤>砖红壤;腐殖质各组分占比中胡敏素占总碳的比例最大;2)10种土壤腐殖化程度依次为: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色针叶林土>酸性紫色土>赤红壤>棕壤>暗黄棕壤>红壤>黄壤>砖红壤,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的PQ值大于0.5外,其他土壤均小于0.5,供试土壤腐质化程度总体偏低;3)不同土壤的总碳分别与腐质酸碳、胡敏酸碳、胡敏素碳、HA/FA、PQ呈线性正相关;4)不同土壤的色调系数均表现为FA>HA,富里酸分子结构比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E_4/E_6值总体变化幅度不大;5)10种土壤HA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相差不大。综上表明:供试土壤总体腐殖化程度较低,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为胡敏酸型土壤外,其它皆为富里酸型土壤;土壤富里酸的芳化度、缩合度、化学稳定性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能力较胡敏酸要高。(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5期)
卫芯宇,杨玉莲,吴福忠,陈子豪,谌亚[4](2019)在《冻融环境下亚高山森林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质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高山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胡敏酸、富里酸等腐殖物质的累积是维持土壤肥力及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它受到土壤基质质量、凋落叶和环境因素的调控.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典型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控制冻融环境和凋落叶添加的方法,研究冻融环境下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环境下针叶林土壤腐殖质含量升高,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腐殖质含量降低,且凋落叶对土壤腐殖质含量无显着影响.培养前期冻融环境下3种林型土壤胡敏酸净累积,净累积量大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富里酸含量下降,下降程度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且凋落叶对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无显着影响.随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林型土壤胡敏酸及富里酸含量均下降.这表明,凋落叶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与土壤基质质量存在密切关系,且受到冬季土壤冻融时间长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白小艳,窦森[5](2019)在《施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炭是黑碳的一部分,与腐殖质碳同为土壤有机碳慢库的组成部分,对土壤固碳、土壤肥力和环境解毒有重要作用。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碳360 d后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有机碳和胡敏素含量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胡敏酸及富里酸含量随生物质炭用量增加而降低,可提取腐殖质中胡敏酸的比例差异不显着。施用生物质炭使土壤胡敏酸的色调系数下降、相对色度提高,H与C物质的量比和O与C物质的量比降低,高温放热与中温放热比值和高温失重与中温失重比值上升,施用生物质炭促使黑土胡敏酸的分子缩合度升高,氧化度下降,热稳定性提高,使胡敏酸分子结构复杂化,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潘根兴,丁元君,陈硕桐,孙景玲,冯潇[6](2019)在《从土壤腐殖质分组到分子有机质组学认识土壤有机质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了与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相联系的,特别是对固碳减排的土壤有机质本质认识的研究进展及路径,探讨了经典腐殖质学说存在的问题,概述了新近的有机质保护稳定学说及腐殖质组学学说,并追溯了生物标志物有机质分子研究,最后从土壤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出发讨论和重新认识土壤有机质的本质及其价值。从形成条件、分离条件和分子鉴定等多方面分析,土壤腐殖质形成和稳定学说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而面向气候变化的碳固定研究可以深入探析土壤有机质的复杂存在状态。越来越认识到土壤有机质是投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经不同程度生物利用或降解的产物残留,只是被土壤不同程度地区隔和封闭,本质上仍是分子量变化极大的生命源有机物的集合。因此,可通过生物标志物分子作为靶标在土壤中提取和识别,该技术的发展将孕育萌生土壤有机质分子组学。后者可以用于判读土壤有机质的结构支撑、反应活性和促生功能等方面的本质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结构及存在状态所决定而不是由有机分子稳定性决定的。从这个概念出发,类似于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土壤有机质的丰度、组成、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可能是土壤有机质本质的核心问题。对这种关系的量化和参数化表征可用以探索土壤有机质永续固定,且可以保持生命活性的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策略及技术,并配合土壤的团聚体理论诠释土壤的本质和生态系统功能服务,这将是未来土壤学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立足点。(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曾丹[7](2019)在《土壤腐殖质介导磺胺嘧啶光降解过程及其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磺胺类药物因抗菌谱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和畜禽养殖业中,其易进入到环境中并产生累积效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潜在危害。土壤腐殖物质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光活性组分,对磺胺类药物的光化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介导作用。本研究以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Z)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水环境及各HA介导下SDZ的光解特性,揭示了HA影响SDZ光降解的主导机理,描述了各控制性组分的贡献,并考察了环境因子对SDZ光降解的影响,为环境体系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黑暗条件下,SDZ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紫外光激发下发生了缓慢降解。纯水环境及各HA介导下,SDZ的光解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纯水环境中,低SDZ浓度条件及中性pH值对SDZ光解具有促进作用,但整体来说降解过程进行得较缓慢,其降解速率仅为0.0069 min~(-1)。与此相似,各HA介导下,SDZ的光解也在低HA浓度(C_(HA)<15 mg/L)及中性pH值(pH=7.1)时进行得最快速。(2)提取自泥炭土、水稻土、凋落物土中的HA及商品HA均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构成。从结构种类上来说,4种HA主要结构单元为脂类、芳香类、氨基酸等化合物以及羧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就结构含量而言,商品HA含有更多的含氮类、芳香类、脂类化合物及含氧官能团。此外,商品HA样品的腐殖化程度高,结构组成最为复杂,而提取的HA结构相对简单。(3)SDZ与各HA主要以结合形态存在,结合方式均为静态淬灭。商品HA与SDZ的结合以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为主,凋落物土HA以氢键作用力为主,而水稻土及泥炭土HA与SDZ可能涉及π-π作用力等其他结合机制。(4)纯水环境中,SDZ的光解涉及直接光解和自敏化光解两个过程,·OH与~1O_2是其光敏化降解过程中的控制性组分,且~1O_2的贡献大于·OH。HA介导下,商品HA与水稻土HA对SDZ的光解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其余两者,·OH及~1O_2仍是促进各体系SDZ光解的主导机制,且~1O_2对SDZ光降解的贡献率(22.67~38.96%)显着大于·OH的贡献率(9.33~26.97%)。此外,各体系中·OH及~1O_2的来源除SDZ自身敏化光解外,还来自于HA样品,HA对SDZ光解反应的介导作用大小与其光生·OH及~1O_2的能力大小相关。(5)纯水体系中SDZ光解的快慢与溶液离子强度大小呈正相关,而HA介导下,较低的离子强度(50 mmol/L)对SDZ的光解有削弱作用,这与卤素离子对体系光生·OH的淬灭作用相关;NO_3~-能够光生·OH,但HA介导下,因HA具有光过滤效应及活性物种淬灭效应,导致SDZ的光解速率低于纯水体系;尽管Fe~(3+)能够光生·OH,但其对纯水环境及HA介导下的SDZ光降解均表现为抑制效应。此外,K~+、Mg~(2+)、Ca~(2+)对SDZ在纯水中的光降解几乎无明显影响,而对HA介导的体系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单价阳离子(K~+)对SDZ光降解的抑制效应较显着,而二价阳离子(Mg~(2+)、Ca~(2+))相对较弱。(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黄莎,申霞,王彬,谌书,曾丹[8](2019)在《土壤腐殖质介导磺胺嘧啶光降解过程及其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因具有抗菌谱广、毒性小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和畜禽养殖业中,这些进入牲畜体内的兽用SAs大部分不能被机体吸收而随尿液或粪便排除,进而参与到环境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从而间接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潜在危害。因此,环境中各种SAs的控制及处理技术亟需给予大量关注。目前,国内外用于处理环境SAs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处理法与非生物处理法。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王程栋,徐宜民,马兴华,刘光亮,曲潇玲[9](2019)在《中国优质烤烟产区耕层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腐殖质含量和组成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中国烤烟种植空间分布广泛,植烟土壤的成土因素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但有关全国尺度的植烟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的研究报道甚少。采集了中国12个优质烟叶产区47个代表性县市425个典型烟田的耕层(0~30 cm)土样,测定和比较分析了土壤腐殖质组分,并进行了聚类分区。结果表明:(1)腐殖质总碳量介于6.04~23.18 g·kg~(-1),平均为13.91g·kg~(-1);腐殖酸碳量、胡敏酸碳量、胡敏素碳量、富里酸碳量以及胡富比的范围分别为3.66~12.23g·kg~(-1)、1.41~6.17 g·kg~(-1)、2.38~10.95 g·kg~(-1)、2.24~6.99 g·kg~(-1)和0.45~1.03,平均分别为8.10 g·kg~(-1)、3.22 g·kg~(-1)、5.81 g·kg~(-1)、4.88 g·kg~(-1)和0.72。(2)腐殖质全碳量南岭山区显着高于其他地区,中原产区与鲁中山区显着低于其他地区;腐殖酸碳量、胡敏酸碳量和胡敏素碳量均以南岭山区为最高,鲁中山区均为最低;胡敏素含量攀西山区较高,但其他组分偏低。(3)依据腐殖质组分(6项指标)将47个县市产区分为四类地区,各类地区之间腐殖质含量和组分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秋香,刘泉,张怡颖,王小国,陈朝镇[10](2019)在《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石灰性紫色土土壤腐殖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中丘陵区石灰性碱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林地、旱地、水田和撂荒地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并探讨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腐殖质含量均为林地最高,其次为旱地、水田、撂荒地.根据我国土壤肥力分级标准,林地、水田、旱地表层(L1)土壤腐殖质含量中等,撂荒地含量偏低;(2)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和亚表层(L2)土壤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素碳相对数量最高,除水田亚表层土壤胡敏酸碳含量高于富里酸碳含量外,其他叁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富里酸碳的相对数量均高于胡敏酸碳相对数量;(3)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H/F值均小于1,表明川中丘陵区碱性紫色土为富里酸型土壤.四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的腐殖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旱地>林地>水田>撂荒地.同种利用方式下,旱地、撂荒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无显着差异.水田、林地亚表层土壤腐殖质腐殖化程度均高于亚表层;(4)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 899、0. 790、0. 682、0. 909,呈线性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土壤腐殖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微区试验,研究玉米秸秆4种还田方式对土体联合态腐殖质的含量及组成影响。采用熊毅—傅积平改进法对土壤进行不同结合态的腐殖质提取,再分别测定有机碳含量、胡敏酸含量及富里酸含量。结果表明,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影响显着。总有机碳、松结态、联结态的碳含量和HA、FA的含量以秸秆混合覆盖还田处理最高,玉米秸秆深还田处理总有机碳、FA的含量与松联结合态的HA含量最低,差异显着;稳结态、紧结态的腐殖质碳和HA含量为粉碎混合覆盖处理最高,差异不显着。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各腐殖质形态含量各异。秸秆一年内还田以粉碎秸秆与土混合覆盖还田方式整体表现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腐殖质论文参考文献
[1].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J].江苏农业学报.2019
[2].岳红丽,吴景贵,王蒙.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周红,何欢,秋新选,肖蒙,何忠俊.云南省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
[4].卫芯宇,杨玉莲,吴福忠,陈子豪,谌亚.冻融环境下亚高山森林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质动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5].白小艳,窦森.施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6].潘根兴,丁元君,陈硕桐,孙景玲,冯潇.从土壤腐殖质分组到分子有机质组学认识土壤有机质本质[J].地球科学进展.2019
[7].曾丹.土壤腐殖质介导磺胺嘧啶光降解过程及其影响机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8].黄莎,申霞,王彬,谌书,曾丹.土壤腐殖质介导磺胺嘧啶光降解过程及其影响机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9].王程栋,徐宜民,马兴华,刘光亮,曲潇玲.中国优质烤烟产区耕层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J].土壤学报.2019
[10].刘秋香,刘泉,张怡颖,王小国,陈朝镇.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石灰性紫色土土壤腐殖质特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