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认识论文_文援朝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理性认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识论,形象思维,能力,理性,理性认识,语感,相似性。

非理性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文援朝[1](2012)在《理性研究下的非理性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者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是张浩先生用心血凝聚的关于非理性认识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一部集非理性认识研究之大成的精品佳作。有幸拜读这部近60万字的专着,受益匪浅。(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2年11期)

崔唯航[2](2012)在《理性与非理性认识交叉互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而言,认识论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以认识论问题为中心和突破口,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才得以摆脱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束缚,开创了新的研究局面。仅就此而言,认识论研究功莫大焉。然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认识论研究逐渐(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2-08-06)

张麦利[3](2010)在《简论语感训练中形象思维的培养——从非理性认识角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象思维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研究形象思维的培养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处理语言文字、训练与培养语感时往往对形象思维的培养也起积极作用,那么,从语感训练这一特定场景中探索的形象思维培养方法就具有了其可行性及特殊性。再者,人的认识是多层次的、立体的、网状的,形象思维的培养也是多角度、多层面的,这里我们注重从非理性认识的角度去探讨。(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张浩[4](2009)在《论非理性认识形成的客观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认识主体方面来说,构成人们进行非理性认识的情感、意志诸因素和直觉、灵感等形式,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从认识客体方面来看,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以及潜意识产生的条件等等,也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因此可以说,非理性认识的形成,有它坚实的客观基础。(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张浩[5](2009)在《试论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社会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他的认识,不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既然非理性认识是一种社会产物,那就必定有它形成的社会基础。我们认为,非理性认识的社会基础主要有:其一,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次,构成非理性认识的要素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体现;其叁,非理性认识中的偏见,也是一种社会认识现象。(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09年02期)

张浩[6](2008)在《非理性认识与内分泌及其他——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意志、信念、人格、行为都与内分泌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分泌系统是人的非理性认识的生物化学基础。这一研究结果使人类认识和调节自身的情绪、情感和意志等精神活动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张浩[7](2005)在《非理性认识与形象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多层次、立体型、网络状的认识。居于最高层次的是宏观的哲学认识,其次是中观的心理层面的认识,再就是微观层面的生理的或本能的认识。由于受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影响,我们以往的认识论只重视研究宏观的理性认识,而忽视中观和微观的非理性认识,这是我们以往在认识和实践中失误的主要的理论根源。认识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弥补以往认识论研究中的缺失,就必须研究非理性认识及其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高文武,张西林[8](2004)在《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对理性和非理性认识的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的两大精神要素。管理理论的人性论假设反映着对这两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度,也制约着管理实践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法。古典管理依据"经济人"假设,突出理性的地位和作用。行为科学管理依据"社会人"假设,主张全面重视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人本管理依据"复合人"假设,认为要真正提升管理的境界,使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得益彰,为创新提供动力,必须突破以往仅仅把被管理者当成实现组织目标工具的狭隘视野,在管理中充分张扬被管理者的个性,认真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吴波[9](2004)在《理性认识能力与非理性认识能力是否存在等级之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人的认识能力,传统形而上学过分强调理性认识能力的地位和作用,现当代西方哲学则更多强调非理性认识能力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综合和辩证地看待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看做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和非理性认识能力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二者并不能相互替代,各自有着不同的功用和任务。(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卢红[10](2000)在《审美意识中的非理性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意识中的审美直觉、审美感性之悟和审美理性之悟叁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融合明显地表现在人类审美观照和非理性体验活动之中。审美直觉是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性之悟是指观照审美对象的外在现象、形式 ,即通过对物体的形状、体积和造型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情感体验 ,达至对蕴涵有生命和活力的形式的感知 ;审美理性之悟是指审美主体从自己内在精神状态出发 ,探求和开掘观照对象所外化的情感价值 ,即将自我感受和体验假托于对象之中 ,并借助感性之悟发生升华 ,使特定的审美体验上升到以形象来表述的哲理之悟(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0年02期)

非理性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而言,认识论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以认识论问题为中心和突破口,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才得以摆脱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束缚,开创了新的研究局面。仅就此而言,认识论研究功莫大焉。然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认识论研究逐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理性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1].文援朝.理性研究下的非理性认识[J].中国图书评论.2012

[2].崔唯航.理性与非理性认识交叉互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3].张麦利.简论语感训练中形象思维的培养——从非理性认识角度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张浩.论非理性认识形成的客观基础[J].河池学院学报.2009

[5].张浩.试论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社会基础[J].江汉论坛.2009

[6].张浩.非理性认识与内分泌及其他——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

[7].张浩.非理性认识与形象思维[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8].高文武,张西林.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对理性和非理性认识的深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

[9].吴波.理性认识能力与非理性认识能力是否存在等级之别[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0].卢红.审美意识中的非理性认识[J].求索.2000

论文知识图

我国西部典型盆地煤系有机质元素组成哲学一般项目(2)哲学一般项目(3)哲学一般项目(1)文化空间组成结构示意图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6)

标签:;  ;  ;  ;  ;  ;  ;  

非理性认识论文_文援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