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小说论文_张佳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市民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市民,小说,老舍,聊斋志异,文化,墨家,晚清。

市民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宇[1](2019)在《论老舍小说中“正派市民”形象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老舍作为一代文化批判大师,始终对现代性问题投以深切的关注。小说中,他通过对"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及"底层贫民"复杂感情的审视,建构了"正派市民"这一理想形象,期望以此来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然而,他笔下的"正派市民"更多地给人一种无力、贫乏之感。(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许海洋[2](2019)在《《激流》险遭“腰斩”事件新探——兼论新文学长篇小说进入市民报纸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巴金长篇小说《激流》在《时报》连载时上海报界生态和时代背景,探析《时报》暂停连载《激流》的原委和始末,可知《激流》作为典型的五四新文学长篇小说,其美学品味和价值指向,与《时报》的办报宗旨和读者群体之间有着明显错位。《时报》并未真正"腰斩"《激流》,新文学长篇小说由此进入市民报纸,推动了新文学通俗化进程,也体现出五四新文学的传播在1930年代已经从青年学生群体逐渐向市民大众阶层拓展延伸,影响逐渐扩大。(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张玉静[3](2019)在《从石印本小说看晚清市民文化——以《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是晚清石印本小说的典型作品之一,也是《聊斋》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版本,体现了晚清特殊的市民文化。首先,论述了《详注》与石印技术的关系;其次,阐述了《详注》中所涉及的晚清市民的阅读需要、文人们的清赏之风以及晚清的文学商品化;最后,提出了石印本小说的出现与晚清时期众多的影响因素具有双向作用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云霏[4](2018)在《现代性焦虑:“新市民”的主体建构及其失败——再议王朔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二十世纪市民小说中的人物多具有完整的、源于民间的个体意识,而王朔笔下的"新市民"在新的时代下,力求寻求自身主体建构的可能性。王朔一面解构传统观念、革命话语和宏大叙事;另一面又探索转折时期"新市民"的主体建构,但均失败。作为"解构者"的"新市民"以"破"为"立"的解构冲动和解构行为不能完成自身新的主体建构,也无法在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有效认同,只能服从于欲望的法则,从而使得"解构者"不具有任何建构性的基点。(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育娴[5](2018)在《叶兆言小说的市民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到现今,叶兆言已走过了叁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历程,发表作品达五百万字之多。纵观叶兆言的创作,不难发现他是个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与创新的作家,其小说创作灵活地往返于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之间,主题内容丰富,叙事风格多样。在叶兆言叁十多年的创作中,对市民故事的书写是其小说创作一以贯之的主题。作家对时代变迁中市民故事的描摹,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关怀与责任意识。本文以叶兆言的市民书写为切入点,分叁个部分对叶氏的小说创作加以研究。第一章概括了市民的生存景观。第一节讨论叶兆言笔下所呈现的时代变迁中的市民故事,力求展现民国和当代两个不同时代市民的生存状态。该节主要抓住了两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来写该时期市民的生存状态。民国是一个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市民处在一种尴尬的文化状态中;当代社会物欲横流,许多市民已沦为物质的奴隶,为了追逐物质,不择手段,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个时期人的欲望急遽膨胀,而道德明显处于一种荒芜状态。叶兆言通过对两个不同时代的市民生存状态的书写来思索传统文化变异及寄托文化情思。第二章分析叶兆言市民书写中的女性形象。叶兆言是描摹女性的高手,他更是以对女性形象的刻画驰誉文坛,该节将女性市民形象分为叁个类型,分别为泼辣型、大家闺秀型和为爱痴狂型。尽管这些女性市民性格不一,但大部分都缺乏自我意识,屈服于男权,甚至为男权辩护。在叶氏的小说中,男性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叶兆言试图通过书写女性对男性伟大而无私的爱,达到拯救日益颓丧的文化的目的。第叁章探讨了叶兆言市民书写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叶兆言以平民视角去书写历史,通过写普通市民的生活来建构更为真实的历史镜像,从而寻找并揭示整个社会的发展动态;其次,叶兆言对人性的探索也达到了一定深度,他既写出了人性中的普遍性与共通性,比如人性中的非理性,同时又不忘对中国问题发言,写出了中国的国民性。第叁,作为一位有责任的作家,叶兆言对人的生命意义进行了追寻。第四章分析和探讨叶兆言小说的叙事策略与语言风格。叶兆言的小说既继承了古典小说的传统,又融合了现代小说叙事技巧。小说语言既古朴、典雅又平白如话,叙事上采用元叙事、反高潮等手法,同时又继承了古典小说的故事性原则。叶兆言融合中西,不断创新,为汉语小说的语言与形式的探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秦琦峰[6](2018)在《尚儒务墨:石点头小说叙事中市民伦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点头》是明末着名的话本小说,其中市民角色往往是传统明清小说研究的盲点,而文章中道德伦理判断会从人物评判给予一定说理导向,从而引向判诗或谶应的出现,以宿命形式进行伦理判断,而披着儒家外衣的伦理判断也多多从墨家伦理进行出发。《石点头》文本对谶应现象的运用,继承了话本小说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的传统。作为话本小说的受众传播效果考量,其所宣扬"交相利"的思想揭橥其市民社会的思想接受主流。也正以如此希图理解其中角色的设置真实性的缘由。(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尤丽洵,王英霞[7](2018)在《论中国当代市民小说中的饮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小说中关于市民文化的书写,真实地反映了普通市民的衣食住行、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其中,饮食文化尤其成为作家表现的重点,从而体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池莉、王安忆、陆文夫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武汉、上海、苏州市民的饮食特色与饮食文化,于日常生活细节中彰显普通市民的饮食追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逄增玉,逄乔[8](2018)在《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反映抗战的扛鼎之作,也是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其中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老派北平市民和一般市民,原本没有民族国家的宏大意识而只有家与家族意识,而这与他们时间和历史意识的短视、空间意识的狭窄密切相关,是传统的老中国文化和北平市民文化与社会导致他们精神动物世界的闭塞与短视。但北平和中国其它城市与地域的次第沦陷,侵略者占领时间的漫长,家族与民族接连不断的灾难,迫使他们不断获知了时间与空间的知识与意义,促使他们睁开了民族之眼,历史辩证法使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之恶,被动地唤醒、延伸了北平市民的时空意识和世界,进而催生出家国同构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认识,批判战争与"感谢"战争的反讽理念,成为小说复调主题和内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丰富和拓展了抗战文学的内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尤丽洵,柴华,刘冰[9](2017)在《论中国当代市民小说中的生存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小说的市民书写始终关注着城市居民的生存景观,透过普通市民的衣食住行,揭示他们面对生存困境的不同态度和方式,或积极、或沉沦、或异化、或游戏人生,从而体现着普通市民的生存哲学。(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7年10期)

陈巧婵[10](2017)在《论老舍小说中理想市民形象的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老舍小说的市民形象系列中,理想市民蕴含着老舍的文化建构思考。这一文化建构思考起始于老舍任教英国时,带有明显的文化比较的成分。《二马》中的马威、李子荣是老舍关于理想国民(市民)的最初思考。其后,这种思考随着时代条件和老舍主观认识的变化而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老舍的小说中。20世纪30年代,它多体现在那些失败的文化英雄身上,如沙子龙、祥子;20世纪40年代后期则体现在钱默吟、祁瑞宣等人物身上。(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市民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考察巴金长篇小说《激流》在《时报》连载时上海报界生态和时代背景,探析《时报》暂停连载《激流》的原委和始末,可知《激流》作为典型的五四新文学长篇小说,其美学品味和价值指向,与《时报》的办报宗旨和读者群体之间有着明显错位。《时报》并未真正"腰斩"《激流》,新文学长篇小说由此进入市民报纸,推动了新文学通俗化进程,也体现出五四新文学的传播在1930年代已经从青年学生群体逐渐向市民大众阶层拓展延伸,影响逐渐扩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民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张佳宇.论老舍小说中“正派市民”形象的建构[J].青年文学家.2019

[2].许海洋.《激流》险遭“腰斩”事件新探——兼论新文学长篇小说进入市民报纸的意义[J].现代中文学刊.2019

[3].张玉静.从石印本小说看晚清市民文化——以《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孙云霏.现代性焦虑:“新市民”的主体建构及其失败——再议王朔小说[J].宜宾学院学报.2018

[5].李育娴.叶兆言小说的市民书写[D].江西师范大学.2018

[6].秦琦峰.尚儒务墨:石点头小说叙事中市民伦理初探[J].北方文学.2018

[7].尤丽洵,王英霞.论中国当代市民小说中的饮食文化[J].北方文学.2018

[8].逄增玉,逄乔.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J].社会科学.2018

[9].尤丽洵,柴华,刘冰.论中国当代市民小说中的生存文化[J].文学教育(下).2017

[10].陈巧婵.论老舍小说中理想市民形象的文化内涵[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步步高无绳电话广告丹阳市文联2006年文联各协会获奖作品(1)丹阳市文联2006年文联各协会获奖作品(2)丹阳市文联2006年文联各协会获奖作品(3)、明崇核青花钱塘梦故事图盘图1文学艺术附表:2003年南京市部分文艺作品获...

标签:;  ;  ;  ;  ;  ;  ;  

市民小说论文_张佳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