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粒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径,颗粒,测量,测量仪,声谱,气溶胶,颗粒物。
颗粒粒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齐永杰,苏明旭[1](2019)在《光阻法颗粒粒径测量验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浓度液体介质中颗粒物的数目和粒径检测问题,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和Mie光散射理论分析,研究光阻法对球形颗粒的检测,采用角散射并结合图像法验证信号测量的一致性。搭建了一套能采用3种方法同步测试的实验系统,通过对实验测得的6种标准颗粒的光阻信号进行标定,对不同标准颗粒脉冲幅值进行统计平均后拟合和优化,通过拟合公式进一步测定了其他颗粒的粒径。结果表明,对于标称为15.0μm和63.6μm标准颗粒的数目中位径与标称值偏差均小于2%,同时对于混合颗粒也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9年05期)
贾楠,田昌,苏明旭[2](2019)在《无水醋酸钠结晶过程中析晶温度和颗粒粒径在线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过程是化工单元操作中一种高效节能的固液分离与提纯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染料等生产过程。结合超声法、图像法和光学浊度法研究了无水醋酸钠的结晶过程,通过超声模型结合最优正则化反演算法求解晶体颗粒粒度分布,在线测量了不同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下的析晶温度、晶体尺寸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较快的降温速率可促进晶体生长,搅拌速率较快初期晶体尺寸较大,但后期由于颗粒磨损致平均尺寸减小;相同条件下光学浊度法较超声法较早测得析出晶体,实验中析晶温度偏差低于15%;图像法直观观察到了晶体生长过程并较好表征了晶粒形貌,与超声法具有接近的晶粒增长趋势,当晶体稳定析出后两者体积中位径偏差在15%以内,均较好地反映了实验条件对结晶晶体尺寸的影响。光学方法可更精细体现结晶初期特征,而在结晶后期超声法仍可对粒径进行有效测量。(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程梦君,蒋宏辉,李青,吴太权,于明州[3](2019)在《超声法测量高浓度悬浮液中颗粒粒径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超声法应用于高浓度悬浮液颗粒粒度测量中,比较两种适用于高浓度悬浮液声衰减预测的理论模型,即耦合相模型和核-壳模型。方法:实验采用体积分数为0.05至0.30的二氧化硅悬浮液,采集超声波通过不同浓度悬浮液后的一次回波幅值,求取声衰减值,将实验值同理论预测值比较,验证高浓度条件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体积分数为0.40以内的悬浮液中,声波波长和粒径比值大于20时,声衰减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结论:通过实验验证和对比研究得出,耦合相模型由于具有更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更适合用于计算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薛墨,傅月芸,蔡润龙,蒋靖坤,郝吉明[4](2019)在《1~3 nm颗粒物在粒径分布测量仪中的通过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甘醇的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DEG-SMPS)是常用的1~3 n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系统.目前对1~3 nm颗粒物在该系统中通过效率的量化不够准确,这给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量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了1~3 nm颗粒物和离子在直管、弯管以及气溶胶中和器等系统组件中的通过效率,并使用等效管长法来量化颗粒物在这些组件单元中的通过效率.研究表明,1~3 nm颗粒物在直管内的通过效率不受颗粒物电性影响,且可以由Gormley-Kennedy (G-K)方程估算.当采样流量为2.5 L·min~(-1)时,DEG-SMPS系统中总等效管长约为433 cm,其中气溶胶中和器的等效管长为160 cm,弯头的等效管长为33 cm.(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晨,张彪,曹丽霞,姚鸿熙,许传龙[5](2019)在《颗粒粒径分布测量反演算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奇异值截断法、奇异值修正法、Tikhonov正则化思想及Chahine迭代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病态问题求解算法来测量颗粒系的粒径分布。结合Backus-Gilbert折中准则与奇异值最小原则确定了奇异截断值,采用L曲线法确定了最优正则化参数,并利用联合迭代反演法(SIRT)实现解的非负约束。模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单、双峰分布的测量误差均小于3%,其抗噪性能、测量准确性、时效性及粒径测量范围相较其他反演算法都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颖,郑宇,何茂刚[6](2018)在《对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和液体黏度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散射技术通过测量悬浮液中布朗运动颗粒的平移扩散系数,得到颗粒流体力学直径或液体黏度.本文由单参数模型入手,建立了低颗粒浓度下,单颗粒平移扩散系数与颗粒集体平移扩散系数和颗粒浓度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并将其引入光散射法中,从而对现有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测量方法可实现纳米尺度球型颗粒标称直径的测量和液体黏度的绝对法测量.以聚苯乙烯颗粒+水和二氧化硅颗粒+乙醇两个分散系为参考样本,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后方法的可行性.此外,还针对上述两个分散系,实验探讨了温度和颗粒浓度对颗粒集体平移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发现聚苯乙烯颗粒+水分散系中,颗粒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二氧化硅颗粒+乙醇分散系中,颗粒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讨论了颗粒集体平移扩散系数随颗粒浓度变化规律与第二渗透维里系数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张凌越,李文杰,杨胜发,肖毅[7](2018)在《利用PTV测量细颗粒泥沙粒径和沉速》一文中研究指出细颗粒泥沙粒径和沉速的测量问题目前仍未完全解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TV技术的细颗粒泥沙粒径和沉速测量方法。通过室内细颗粒泥沙非絮凝沉降试验研究,分析了图像二值化阈值对泥沙颗粒识别的影响,提出直接采用合适的阈值代替传统的最大类间方差法;根据泥沙颗粒级配以及图像分辨率和采样频率对颗粒匹配参数进行了设定;对粒径和沉速可基于Stokes公式互相矫正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总体来看,PTV技术测量细颗粒泥沙粒径和沉速可行,为后续细泥沙絮凝粒径和沉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慧琳,陈志明,黄炯丽,蒋靖坤,张强[8](2017)在《利用3nm~20μ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对南宁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ystem,PSD)对南宁市2016年11月15日—12月4日大气颗粒物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3 nm~20μm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3269个·cm-3,粒径呈双峰分布,主峰值出现在28 nm左右,次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颗粒物数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即早上8:00—10:00和晚上18:00—20:00左右出现浓度高值,这与早晚高峰有关.新粒子一般在16:00~18:00左右开始生成,18:00—20:00左右逐渐长大,并在夜间至凌晨保持较高的浓度.南宁市监测期间新粒子生成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颗粒物质量浓度越大对应的数浓度也相应较高,较大粒径颗粒物对质量浓度贡献较大.降雨和风速加大过程对颗粒物数浓度下降有影响;温度和湿度对颗粒物数浓度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左晨泽[9](2017)在《基于单颗粒光散射法的气溶胶颗粒粒径测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颗粒对人体健康、社会、环境和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测量和分析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超净间和高科技加工车间的评级与污染物控制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单颗粒光散射气溶胶颗粒粒径测量方法是一种气溶胶颗粒粒径测量和颗粒计数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具有原理和结构简单、非接触、测量范围广和实时性好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但从原理上,该方法的测量结果受到颗粒折射率的影响,会导致测量误差。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评价不同采光参数下折射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设计合理的采光参数降低折射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减小测量误差。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Mie散射理论及其数值计算进行了介绍和研究,选择向前递推算法编写了散射光强和光辐射能通量的计算程序,为后续对折射率影响的量化评价与分析奠定了基础。2.全面考察了气溶胶颗粒的成分及其折射率,以大气中常见的13种颗粒成分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采光参数下13种折射率的F-D曲线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基于相对测量误差平均值的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对不同采光参数下13种折射率的F-D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采光参数下折射率对测量结果影响的量化值。结果表明采光结构接收到的光辐射能通量包含前向散射光的条件下,13种颗粒的F-D曲线较为接近,相对测量误差的平均值较小,折射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3.在采光参数为θ=30°,β=29°的条件下,设计了气路部分、光路部分和信号采集部分,搭建了单颗粒光散射法气溶胶颗粒粒径测量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利用标准颗粒对实验系统进行了标定,得到了标定曲线,并利用不同的标准颗粒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标定曲线的准确性。最后编写了基于Lab VIEW的测量软件,对未知颗粒的粒径进行在线实时测量,得到粒径分布,验证了本测量系统实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胡林彦[10](2017)在《采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测量纳米颗粒粒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利用颗粒堆积产生的孔隙大小与颗粒粒径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通过测量纳米颗粒堆积产生的孔隙尺寸,实现了纳米颗粒粒径的测量。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在30~70 nm的纳米颗粒,颗粒堆积产生的介孔尺寸与颗粒粒径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工作曲线可快速获得粒径数值。尤其对于粒径小于100 nm的干燥颗粒,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测量分辨率可达0.2 nm,测量结果具有统计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颗粒粒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晶过程是化工单元操作中一种高效节能的固液分离与提纯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染料等生产过程。结合超声法、图像法和光学浊度法研究了无水醋酸钠的结晶过程,通过超声模型结合最优正则化反演算法求解晶体颗粒粒度分布,在线测量了不同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下的析晶温度、晶体尺寸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较快的降温速率可促进晶体生长,搅拌速率较快初期晶体尺寸较大,但后期由于颗粒磨损致平均尺寸减小;相同条件下光学浊度法较超声法较早测得析出晶体,实验中析晶温度偏差低于15%;图像法直观观察到了晶体生长过程并较好表征了晶粒形貌,与超声法具有接近的晶粒增长趋势,当晶体稳定析出后两者体积中位径偏差在15%以内,均较好地反映了实验条件对结晶晶体尺寸的影响。光学方法可更精细体现结晶初期特征,而在结晶后期超声法仍可对粒径进行有效测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粒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齐永杰,苏明旭.光阻法颗粒粒径测量验证实验[J].光学仪器.2019
[2].贾楠,田昌,苏明旭.无水醋酸钠结晶过程中析晶温度和颗粒粒径在线测量[J].化工学报.2019
[3].程梦君,蒋宏辉,李青,吴太权,于明州.超声法测量高浓度悬浮液中颗粒粒径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9
[4].薛墨,傅月芸,蔡润龙,蒋靖坤,郝吉明.1~3nm颗粒物在粒径分布测量仪中的通过效率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5].王晨,张彪,曹丽霞,姚鸿熙,许传龙.颗粒粒径分布测量反演算法的改进[J].光学学报.2019
[6].张颖,郑宇,何茂刚.对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和液体黏度的改进[J].物理学报.2018
[7].张凌越,李文杰,杨胜发,肖毅.利用PTV测量细颗粒泥沙粒径和沉速[J].水力发电学报.2018
[8].刘慧琳,陈志明,黄炯丽,蒋靖坤,张强.利用3nm~20μ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对南宁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7
[9].左晨泽.基于单颗粒光散射法的气溶胶颗粒粒径测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
[10].胡林彦.采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测量纳米颗粒粒径[J].中国粉体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