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会计信息呈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采纳理论,政府会计信息,呈报格式
会计信息呈报论文文献综述
柳宇燕,刘建英,彭玉旭[1](2018)在《政府会计信息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呈报格式的边缘路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采纳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政府会计信息有用性模型,采用叁因素完全随机分组实验方法获得数据,测试了会计信息内容、知识推荐服务和呈报格式等影响因素对政府会计信息有用性及采纳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会计信息内容和知识推荐服务作为模型的中心路径对政府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及采纳态度具有十分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呈报格式作为边缘路径,只有在信息内容不满足公众需求,且有知识推荐服务的情况下对信息的有用性作用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3期)
魏枫[2](2014)在《公允价值呈报方式对上市物流企业会计信息价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更改公允价值变动呈报方式会对上市物流企业财务报告可读性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影响的问题,综合分析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呈报方式变化的影响,构建了一组价值相关模型和收益相关模型,检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呈报方式对会计信息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在利润表中增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数据能够增强会计信息价值,能够显着提高财务报告的可读性和显着降低投资者估值成本,为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4年13期)
毛洪涛,何熙琼,苏朦[3](2014)在《呈报格式、个人能力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价值:一项定价决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管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中,信息呈报格式对其决策价值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决策者个人能力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讨论了具有不同个人能力水平的决策者在使用不同呈报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时决策绩效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个人能力水平高的决策者使用表格格式比使用图形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时决策效率更高;个人能力水平低的决策者使用图形格式比使用表格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时准确性更高、效率更高。本文的结论表明,为了帮助使用者实现决策绩效最大化,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必须考虑决策者个人能力与信息呈报格式之间的适配。(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4年07期)
唐亚军,吉利,汪丽[4](2014)在《呈报格式多样性、信息交互及管理会计报告决策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信息包括对外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对内的管理会计信息,而后者在呈报格式、决策价值等方面广受争议。文章基于179个问卷样本,研究了管理会计报告在呈报格式的多样性、信息的交互及其决策价值叁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会计报告中运用图、表等多样化的呈报格式将有助于提升决策价值,且图、表等呈报格式的多样性可以有效地提升信息的交互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会计报告的决策价值;验证了信息交互性在利用呈报格式提升决策价值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为企业编制决策有用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黄丽霞[5](2014)在《综合收益呈报方式变化对会计信息价值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收益呈报方式变化后会影响公允价值运用。在介绍综合收益呈报方式的制度变化基础上,本文详细介绍了综合收益观及其对财务报告呈报方式的影响,阐述了财务报告呈报方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现状。从分析综合收益呈报方式对提高投资者认知、完善投资者估值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入手,分别构建了价值相关模型和收益相关模型验证政策变化效果。结果显示,在利润表中增加损益类信息会增强会计信息价值,能够显着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和显着降低投资者估值成本,为会计准则制定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4年15期)
唐亚军,吉利[6](2013)在《呈报格式多样性、信息交互及管理会计报告决策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信息包括涉外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对内的管理会计信息,而后者在报告形式、决策价值等方面广受争议。为探究管理会计报告的决策价值及其作用机理,我们深入企业亲临实务,最后基于179个问卷样本,采用因子分析、调节效应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Sobel检验等统计方法研究了管理会计报告的呈报格式的多样性、信息的交互及其决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会计报告中运用图、表等多样化的呈报格式将有助于决策价值,且图、表等呈报格式的多样性可以有效地提升信息的交互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会计报告的决策价值;验证了信息交互性在利用呈报格式提升决策价值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为企业编制决策有用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7)
毛洪涛,冯华忠[7](2013)在《会计信息呈报格式的决策价值研究述评——基于权变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外近几十年的相关文献,从权变理论的视角出发,应用结构化的程序和方法对图表呈报格式相关研究的内容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评估,展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图表呈报格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实务和行为会计的相关研究提供建议与启示。(本文来源于《会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邵鹏斐[8](2012)在《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呈报格式影响研究——基于图表式和表格式下信息呈报格式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会计报告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由于管理会计报告是一种内部报告,编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的工具。显然,由于形式上的不统一,不同呈报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可能对决策者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以图表式和表格式的管理会计报告相互对比为基础,分别从呈报格式本身、任务特征、决策风格和决策者知识水平四个方面对以往的关于不同呈报格式下管理会计报告的决策做一个综述性的研究,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2年22期)
樊丽梅[9](2011)在《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呈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业务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会计信息随之变得日趋繁多,企业需要呈报的内容相应增多。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群体庞大、需求各异,且对信息的需求呈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在决策驱动下,一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深度和广度更大,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一致性等信息质量特征有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现行会计信息的呈报尚属于传统模式,庞大的会计信息含量使得会计报告形式越来越冗长,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想找到与其相关的信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现行会计信息的呈报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之间呈现的差异日趋加大,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会计信息的呈报亟待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呈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会计信息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将会计信息使用者分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对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了个性化需求分析。研究了会计信息呈报的现状,以及现状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加以分析。其次,基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详细设计了包含两个层次的个性化报表,并采用XBRL、数据库、超链接等技术将其实现。最后,为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查询到与自身决策最相关的信息,针对包含庞大信息量的附注部分加入了个性化设计,并通过XBRL对个性化表外披露进行了实现。结合XBRL能够使会计信息得到标准化统一的特性,设计了改善内部会计信息呈报的方式,从而提高内部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11-01)
叶霖[10](2011)在《非控制性权益会计信息呈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控制性权益又称少数股东权益,是指不直接也不间接归属于母公司的子公司权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资本总额巨大、股权结构复杂的企业集团发展迅速,其中的非控制性权益金额也越来越大。如何提供相关的、可靠的非控制性权益会计信息日渐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重视。理论界关于非控制性权益的性质、金额的观点繁芜丛杂,需要深入的剖析和论证;实务中这方面相关的准则规范几经修改,有待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因此笔者最终选择以非控制性权益会计信息的呈报作为研究的中心议题。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努力突破的问题和局限性。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非控制性权益及其会计信息呈报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一方面从资本市场和股权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非控制权益的内涵,另一方面分析了影响非控制性权益会计呈报的叁个主要因素。第叁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非控制性权益会计信息呈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研究,具体包括是否应该确认非控制性权益,应确认为什么性质的项目,初始计量时采用何种计量属性,后续计量时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处理,以及分析各种股权变动情况,并提出权益性交易的处理原则。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非控制性权益呈报的现状,并分别从报表编制者角度和报表使用者角度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理论上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各种关于非控制性权益性质、金额的不同观点都有理论支持,都有一定合理性,但结合影响非控制性权益呈报的叁个最主要因素,我们依然能得出如下结论:在界定非控制性权益的性质时遵循实体观,将其确认为权益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在确定非控制性权益的计量属性时,采用公允价值的趋势是正确的,但具体操作方法有待斟酌;在处理各种股权变动的情况时,可以将权益性交易原则推广使用。通过对实务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一方面报表编制者在呈报非控制性权益的会计信息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报表使用者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非控制性权益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利用已呈报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1-10-01)
会计信息呈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更改公允价值变动呈报方式会对上市物流企业财务报告可读性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影响的问题,综合分析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呈报方式变化的影响,构建了一组价值相关模型和收益相关模型,检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呈报方式对会计信息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在利润表中增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数据能够增强会计信息价值,能够显着提高财务报告的可读性和显着降低投资者估值成本,为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计信息呈报论文参考文献
[1].柳宇燕,刘建英,彭玉旭.政府会计信息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呈报格式的边缘路径作用[J].经济问题.2018
[2].魏枫.公允价值呈报方式对上市物流企业会计信息价值的影响[J].物流技术.2014
[3].毛洪涛,何熙琼,苏朦.呈报格式、个人能力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价值:一项定价决策的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4
[4].唐亚军,吉利,汪丽.呈报格式多样性、信息交互及管理会计报告决策价值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黄丽霞.综合收益呈报方式变化对会计信息价值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4
[6].唐亚军,吉利.呈报格式多样性、信息交互及管理会计报告决策价值[C].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7].毛洪涛,冯华忠.会计信息呈报格式的决策价值研究述评——基于权变理论的视角[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
[8].邵鹏斐.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呈报格式影响研究——基于图表式和表格式下信息呈报格式的综述[J].会计之友.2012
[9].樊丽梅.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呈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
[10].叶霖.非控制性权益会计信息呈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