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平顺限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道不平顺,SIMPACK,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
不平顺限值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1](2018)在《基于NX_(70)型平车最不利装载工况的轨道复合不平顺安全限值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铁路线路会具有多种形式的轨道不平顺。当在轨道的同一位置同时存在不同方向的不平顺时,构成了轨道复合不平顺,它比单一形式不平顺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危害更大。而我国现行的轨道不平顺幅值管理标准是基于人工设置的单一形式轨道不平顺工况下的实车试验数据制定的,且试验的装载工况和运行工况都比较简单[2]。为保证我国铁路的安全运营,有必要在不利工况下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轨道复合不平顺的安全限值。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分析多种形式轨道不平顺对铁路货车运行安全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货物装载情况、运行线路条件等因素,在不利装载工况下得出我国现行的轨道不平顺管理标准不能满足铁路货车运行安全要求的仿真结论。基于最不利工况下的仿真实验,提出了轨道不平顺幅值安全限值的建议值,为实车验证试验提供技术支持,为轨道复合不平顺幅值管理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介绍了轨道不平顺的类型、波形拟合函数以及各国的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并分析了国内外铁路车辆运行安全评价指标。将我国《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GB5599-1985)》中规定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第一限度作为铁路货车运行安全的评价标准。(2)根据车辆动力学相关原理,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 NX70型平车的仿真模型,实现了轨道不平顺激励。基于实车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3)对仿真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向-水平、方向-高低、轨距-水平、轨距-高低四种轨道复合不平顺以及四种单项轨道不平顺对车辆运行安全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总结出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对不同形式轨道不平顺的敏感程度。(4)设计较不利的货物装载工况和运行工况,通过不利工况下的仿真实验,得出我国现行的轨道不平顺管理标准不能满足铁路货车不利装载工况下的运行安全要求的仿真结论。(5)在最不利装载工况、多个轨道不平顺幅值工况下进行仿真实验,给出了基于仿真分析的水平不平顺、高低不平顺的临时补修标准的建议值,为实车试验验证及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荣鹤,王平,汪鑫,徐井芒[2](2018)在《轨道不平顺作用下动车组安全运行速度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无砟轨道轨向和高低不平顺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态影响,确定各不平顺值下的限速标准,分别建立CRH2A型车和CRH5型车计算模型。通过3σ原理将不平顺样本的10 m弦测值拟合为正态分布,取其μ±3σ的值为该样本不平顺值。计算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程度高低和轨向不平顺值时,两种车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工况下CRH5型车所确定的不平顺限值小于CRH2A型车,说明CRH2A型车动力学性能更优;轨向不平顺主要引起车辆横向扰动,高低不平顺主要引起车辆垂向扰动,说明某方向上的不平顺激励主要对同方向造成扰动;列车对于横向的激励较垂向激励更为敏感,因此轨向不平顺限值通常要小于高低不平顺限值;计算得到各动态不平顺值对应的限制速度,利用轨道动静态几何不平顺之间的关系转化得到各速度等级下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对规范内容有一定的补充。(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10期)
邓永权,凌亮,肖新标,金学松[3](2016)在《嵌入式轨道钢轨焊接不平顺安全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查嵌入式轨道的槽型轨焊接不平顺的安全控制限值及焊接不平顺现代对有轨电车及嵌入式轨道动力作用的影响,建立现代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模型中,现代有轨电车简化为多刚体动力系统,嵌入式槽型轨被视为连续弹性支承基础上的Timoshenko梁,整体道床用叁维实体有限元单元模拟,钢轨填充材料用叁维粘弹性弹簧-阻尼单元模拟,嵌入式道床板底部的致密混凝土底座及路基简化为等效的弹簧-阻尼单元。基于动力学仿真计算,以GB5599-1985规定的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为评定准则,对槽型轨焊接不平顺的安全限值进行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短波波长小于0.2 m的焊接不平顺,1 m范围内槽型轨轨顶面容差的建议控制限值为0.2 mm;对于短波波长大于0.2 m的焊接不平顺,1 m范围内槽型轨轨顶面容差的建议控制限值为0.3 mm。(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田国英,高建敏,翟婉明[4](2015)在《利用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估算不平顺限值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的管理模式,提出利用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进行不同管理等级轨道不平顺限值估算的方法。以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不平顺谱激扰作用下中国典型高速车辆在板式无砟轨道上运行为例,进行350km/h行车速度条件下轨道高低、轨向、水平、轨距不平顺各管理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的估算,并与传统单一谐波(波长为10、40m)激扰作用下计算获得的限值和国内外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标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的限值估算方法,以包含多种波长成分的随机不平顺作为输入激扰,相比单一谐波的计算方式考虑更为全面,可反映轨道不平顺各波长成分对行车品质的共同作用;相比国内外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标准,在本文仿真计算条件下,利用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估算的各管理等级轨道不平顺限值总体居于国内外标准之间。因此,本文利用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进行轨道不平顺限值估算的方法是可行的,为采用动力学仿真手段获取轨道不平顺理论限值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陈睿颖,许玉德,程建平[5](2014)在《重载铁路复合不平顺的仿真计算及安全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轨道几何形位不平顺是车辆振动及轮轨动力作用增大的重要激振源,而其中水平和轨向反向复合不平顺对轨道动力响应和行车安全有着极不利影响。针对重载铁路C80型铝合金敞车,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取水平、轨向最不利波长条件下,对复合不平顺各种幅值组合的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各动力响应指标与列车速度、不平顺幅值的关系,并提出其安全限值,供工务管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高建敏,翟婉明[6](2014)在《高速铁路钢轨焊接区不平顺的动力效应及其安全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仿真分析软件TTISIM,研究了钢轨焊接区低塌不平顺对轮轨动力响应的影响特征,分析了高速行车条件下典型焊接区低塌不平顺波长和幅值对轮轨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钢轨焊接区不平顺幅值的安全限值.分析结果表明:钢轨焊接区不平顺会导致明显的轮轨冲击效应,且该冲击作用由短波不平顺所控制;高速行车条件下,轮轨动力响应随着焊接区不平顺波长的增大而减小,随行车速度和不平顺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轮重减载率指标受不平顺波长和幅值的影响更为显着,为钢轨焊接区不平顺作用下行车安全性的首要控制指标;高速行车条件下,钢轨焊接区不平顺幅值的安全限值随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不平顺波长的增大而增大,迭合形不平顺幅值的安全限值受短波不平顺(波长小于0.2 m)波长和幅值的影响较大;在200~250 km/h行车速度等级,1 m直尺测量矢度条件下,余弦形低塌不平顺幅值的安全限值为0.82 mm,迭合形低塌不平顺在1 m长波幅值为其作业验收限值0.3 mm时,其短波不平顺幅值的最大安全限值为0.2 mm,迭合形不平顺幅值总的安全限值最大为0.5 mm;在250~350 km/h行车速度等级,1 m直尺测量矢度条件下,余弦形低塌不平顺幅值的安全限值为0.62 mm,迭合形低塌不平顺在1 m长波幅值为其作业验收限值0.2 mm时,其短波不平顺幅值的最大安全限值为0.14 mm,钢轨焊接区迭合形低塌不平顺幅值总的安全限值最大为0.34 mm.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钢轨顶面焊接区不平顺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田国英,高建敏,刘鹏飞[7](2013)在《基于乘车舒适性的高速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谱限值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平稳随机过程理论,借助车辆—轨道垂向耦合频域分析模型,以轨道高低不平顺谱为输入激励,提出基于车辆垂向舒适性指标(车体加速度和Sperling指标)估计高低不平顺谱限值的方法。以我国武广客运专线及德国低干扰轨道高低不平顺谱为例,对350 km/h行车速度时的谱限值进行了估计。通过对比时域、频域模型计算结果,对所估计谱限值进行了校核,校核分析结果表明,频域模型计算结果与时域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了所估计谱限值的合理性。分析方法及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3年09期)
张旭久[8](2009)在《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限值及曲线通过关键动力参数取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不平顺对列车高速运行时列车安全性及旅客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其合理限值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工程实用意义。目前,国内外虽对轨道不平顺的限值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针对传统普通铁路及提速线路,时速300km/h以上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限值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在ADAMS/Rail环境下建立了直线线路高速铁路轮轨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西南交通大学计算结果及实测值吻合良好。运用ADAMS/Rail环境下建立的直线线路高速铁路轮轨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各种单一不平顺及复合不平顺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及旅客舒适性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350km/h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限值提出了建议值。曲线半径及超高是高速铁路线路的关键设计参数,曲线半径及曲线半径与超高合理匹配对高速列车高速安全通过曲线线路至关重要。目前,相关设计规范在确定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及曲线半径与超高合理匹配时,大多采用静力设计理念,没有考虑线路随机不平顺对列车动态曲线通过的影响,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在ADAMS/Rail环境下建立了高速铁路曲线通过轮轨耦合动力分析模型,运用ADAMS/Rail环境下建立的高速铁路曲线通过轮轨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在德国低干扰谱线路随机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不同超高、不同曲线半径曲线进行了大量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50km/h高速铁路线路不同曲线半径行车速度建议值,提出了高速铁路曲线线路不同半径曲线超高建议值。(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11-01)
贡照华[9](2002)在《轨道轨向与水平不平顺逆相位复合限值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轨道轨向与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对列车运行平稳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轨道几何尺寸、列车运行速度和机车、车辆自身构造等因素 ,初拟轨道轨向与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静态限值 ,并提出整治该病害的措施。(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2年05期)
蔡成标,翟婉明,王其昌[10](1995)在《轨道几何不平顺安全限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尽快解决轨道的安全管理,本文对至今尚未被确定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安全限值,从车辆-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不平顺限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无砟轨道轨向和高低不平顺对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态影响,确定各不平顺值下的限速标准,分别建立CRH2A型车和CRH5型车计算模型。通过3σ原理将不平顺样本的10 m弦测值拟合为正态分布,取其μ±3σ的值为该样本不平顺值。计算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程度高低和轨向不平顺值时,两种车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工况下CRH5型车所确定的不平顺限值小于CRH2A型车,说明CRH2A型车动力学性能更优;轨向不平顺主要引起车辆横向扰动,高低不平顺主要引起车辆垂向扰动,说明某方向上的不平顺激励主要对同方向造成扰动;列车对于横向的激励较垂向激励更为敏感,因此轨向不平顺限值通常要小于高低不平顺限值;计算得到各动态不平顺值对应的限制速度,利用轨道动静态几何不平顺之间的关系转化得到各速度等级下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对规范内容有一定的补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平顺限值论文参考文献
[1].王力.基于NX_(70)型平车最不利装载工况的轨道复合不平顺安全限值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张荣鹤,王平,汪鑫,徐井芒.轨道不平顺作用下动车组安全运行速度限值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
[3].邓永权,凌亮,肖新标,金学松.嵌入式轨道钢轨焊接不平顺安全限值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
[4].田国英,高建敏,翟婉明.利用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估算不平顺限值的方法[J].铁道学报.2015
[5].陈睿颖,许玉德,程建平.重载铁路复合不平顺的仿真计算及安全限值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
[6].高建敏,翟婉明.高速铁路钢轨焊接区不平顺的动力效应及其安全限值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
[7].田国英,高建敏,刘鹏飞.基于乘车舒适性的高速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谱限值估计方法[J].铁道建筑.2013
[8].张旭久.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限值及曲线通过关键动力参数取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9
[9].贡照华.轨道轨向与水平不平顺逆相位复合限值初探[J].铁道标准设计.2002
[10].蔡成标,翟婉明,王其昌.轨道几何不平顺安全限值的研究[J].铁道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