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儿歌论文-童音

传统儿歌论文-童音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儿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性,创新性

传统儿歌论文文献综述

童音[1](2019)在《转一个身 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当代儿歌题材和语言表达的传统性与创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一直对于儿歌创作何以难有突破进行研究,偶然间,似乎忽然找到症结所在:我们仍然站在老地方看风景——儿歌创作视角,必须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身。题材的视角首先要在题材视角上转身,必须从"你要"转为"我要"。传统儿歌创作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创作动机由外而内。无论是(本文来源于《岭南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马志飞[2](2018)在《浅析淮河流域传统儿歌的音调形态与文化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淮河流域的传统儿歌内容丰富,调式以徵调式为主,呈现出鲜明的徵色彩。音调与中原官话、江淮次方言结合比较紧密。旋律的展开手法以反复为主,核心腔音列以"窄腔音列"为主。常见的曲式结构是上下句结构、起承转合式、"起—平—落"结构及转位。这主要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荆楚文化、徽文化、吴越文化等南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复合性和过渡性。(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幼教)》期刊2018年01期)

唐彩云[3](2017)在《“桐城传统儿歌”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笔者以"桐城儿歌""桐城歌谣"等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共出现十叁篇文章,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桐城歌谣的音乐、历史、民俗、传承现状、桐城儿歌的押韵等方面。"桐城传统儿歌"在地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空白。(本文来源于《教育文汇》期刊2017年01期)

马志飞[4](2016)在《河南传统“儿歌”源流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史籍中,上古时期的河南传统"儿歌"凸显谶纬占验性质,中古时期以反映时政民风为主,近古时期出现由文人编纂的童谣集和歌谣集,至此童谣开始回归儿童生活本质。可见,历史上的河南传统儿歌主要承担着叁种职能,一是借"天命"干预政治和战争;二是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矛盾;叁是反映儿童生活,启发儿童心智,起到启智明志、娱乐身心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音乐传播》期刊2016年03期)

马志飞[5](2016)在《河南传统儿歌的音乐形态与审美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传统儿歌的音乐形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调式体系主要分为徵调体系和宫调体系两类,旋律展开手法主要有宽腔音列、大腔音列和窄腔音列,曲式结构以一段体为主,分为方整性结构和非方整性结构两大类型。河南传统儿歌的美学特征表现在"朴拙知心"、"灵动传情"和"入景达意"叁个方面,在当代儿童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民族化的儿歌创作和学前音乐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6年13期)

吴正阳[6](2016)在《论金波儿童诗对传统儿歌的借鉴和吸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波是中国当代儿童诗诗人代表之一,其儿童诗除在审美意蕴上接续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之外,在形式和情趣上,还自觉借鉴和吸收了传统儿歌的艺术资源。传统儿歌给予金波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性的讲求;特殊形式和技巧的运用;游戏精神的洋溢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李娜[7](2015)在《中原地区传统儿歌童谣的继承与创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历史悠久,上下几千年,流传着数不胜数的儿歌童谣,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的代表,也流传着很多传统儿歌和童谣,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时代的变迁,中原地区的传统儿歌童谣逐渐沉淀下来,经过河南各级文化部门和学者的搜集整理,流传于河南地区的传统儿歌童谣大概有五六千之多,面临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音乐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我们的传统儿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从如何正视传统,学习继承传统,以及结合新思路对传统儿歌童谣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5年22期)

孙国强[8](2015)在《西藏传统儿歌音乐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传统儿歌是西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加强了对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力度,在民间音乐方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也包括了部分儿歌。但是在有关西藏地区儿歌的相关研究方面却大大落后于民歌的研究,尤其是有关西藏地区儿歌教育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我国多项研究表明儿歌在基础教育方面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对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是很需要的。论文的选题以西藏地区的传统儿歌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在搜集原有儿歌的基础上,采录了部分一手资料。对原有的资料和新采录的内容从音乐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其教育特征和教育价值,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论文由绪论和一到四章五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中简要概述了西藏传统儿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章叙述了涉及研究内容的西藏地区的基本情况,介绍了西藏的儿童的生活背景和主要的文化分区及音乐背景文化。本章节中的基本背景,不仅是西藏地区儿童的生活背景,同时也是儿歌产生和生活的背景状况。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西藏儿歌的分类以及分布状况。从其内容将西藏传统儿歌进行了分类,并且其分布状况中简要的介绍了西藏地区儿歌和地区性方言、传统民歌的关系。第叁章分析了西藏传统儿歌的教育特征。由儿歌本体的特征决定,西藏传统儿歌具有娱乐性、愉悦性、艺术性、时代性四个教育特征,在每个教育特征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西藏传统儿歌的教育特征决定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第四章分析了西藏传统儿歌的教育价值。儿歌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围,在儿童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章从西藏传统儿歌的基础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价值叁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5-05-01)

马伶,贺焰[9](2014)在《传统儿歌在幼儿园听说游戏中的推介与运用——以湖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传统儿歌是幼儿园教师开展听说游戏所喜爱的一种媒介,但可用资源并不丰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等方法,阐述了湖南地区幼儿园听说游戏中对传统儿歌的使用情况,在对适用于幼儿园听说游戏的儿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语言发展规律整理出湖南各地区传统儿歌集,并积极探索传统儿歌运用于听说游戏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张素梅[10](2013)在《传统儿歌的收集和整理研究——以潍坊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历代对传统儿歌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传统儿歌收集和整理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对传统儿歌的收集和整理提出了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下旬)》期刊2013年08期)

传统儿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淮河流域的传统儿歌内容丰富,调式以徵调式为主,呈现出鲜明的徵色彩。音调与中原官话、江淮次方言结合比较紧密。旋律的展开手法以反复为主,核心腔音列以"窄腔音列"为主。常见的曲式结构是上下句结构、起承转合式、"起—平—落"结构及转位。这主要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荆楚文化、徽文化、吴越文化等南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复合性和过渡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儿歌论文参考文献

[1].童音.转一个身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当代儿歌题材和语言表达的传统性与创新性[J].岭南音乐.2019

[2].马志飞.浅析淮河流域传统儿歌的音调形态与文化品格[J].河南教育(幼教).2018

[3].唐彩云.“桐城传统儿歌”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文汇.2017

[4].马志飞.河南传统“儿歌”源流考[J].音乐传播.2016

[5].马志飞.河南传统儿歌的音乐形态与审美指向[J].当代音乐.2016

[6].吴正阳.论金波儿童诗对传统儿歌的借鉴和吸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李娜.中原地区传统儿歌童谣的继承与创新初探[J].北方音乐.2015

[8].孙国强.西藏传统儿歌音乐教育研究[D].西藏大学.2015

[9].马伶,贺焰.传统儿歌在幼儿园听说游戏中的推介与运用——以湖南地区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10].张素梅.传统儿歌的收集和整理研究——以潍坊地区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

标签:;  ;  

传统儿歌论文-童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