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香山东省青岛电大胶南分校266400
摘要:整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取之径。建设学校文化,关键在于怎样实现各种文化因素或文化成分的有效整合与升华。进行学校文化整合,要形神兼备,实现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统一;兼容并包,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彰显特色,形成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
关键词:学校文化整合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核心价值观
随着教育的纵深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教育者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学校文化是对社会文化反复提炼整合并融汇学校意志、精神、传统与个性的文化结构。对学校自身传统文化和多元社会文化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学校文化的创新与重构,最终形成新的先进的学校文化体系。整合学校文化建设的必取之径,建设学校文化,关键在于怎样实现各种文化因素或文化成分的有效整合与升华,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现代化特征、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一、形神兼备:实现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统一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反映和表现形式。其中,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神);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保障体系和中层表现形式,学校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则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表层表现形式(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构成学校文化的整体。建设学校文化必须树立文化整体观,坚持文化“神”“形”统一的哲学方法论,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对学校文化诸要素整体建构,做到形神兼备,形成功能整合的学校文化系统。只有形神兼备,实现表层形式与深层内涵的和谐统一,学校文化才能保持其精神价值和生命活力。
在学校文化体系结构中,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对文化系统的发展和传承起着指导和引领作用,主导和决定着其他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因此,进行学校内部文化的整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对学校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整合
这种整合是指构成精神文化的诸元素自身及其之间的一致性。主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学校文化理念、文化战略和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学校核心理念包括核心价值观、学校使命、学校愿景、学校精神、教育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等。学校要依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设计学校发展愿景,提出或明确学校使命以及办学理念、教育理念等等。换言之,学校使命、学校愿景、教育理念要表达学校文化的价值诉求,体现和反映学校核心价值观。二是精神文化诸元素自身的表达与内涵保持一致。学校精神文化元素的表述既应该与其实际状态相符合,又要注意其内在的逻辑系统性。三是精神文化诸元素的表达与其它精神文化元素之间保持一致。精神文化诸元素的表达应该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反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整体一致、浑然一体的关系,体现它们共同具有的一致的精神实质。
2.对四个层面的文化进行整合
这种整合,确切地说是运用精神层面的文化整合其它三个层面的文化,将学校精神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渗透、浸润、内化到其它三个层面的文化之中,使学校的制度、空间环境、物质设施、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等都合理正确地诠释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承载和体现学校价值诉求、思想理念,意蕴和折射学校的精神文化。由此,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才能成为既内化为精神气质又外显为标识、符号和行为方式的整体表征。
二、兼容并包: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学校文化从何处来呢?一是从它所处的社会中不断地选择吸收;二是从它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升华。”[1]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建设与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对社会文化进行提炼整合,“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1.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
“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就是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这是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建设学校文化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牢牢把握文化的主导性和主动性,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确方向。
2.坚持以“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为基本原则
“体现时代特征”就是指学校文化的价值准则和精神追求,应该是积极的、开放的、先进的,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当今人类社会的先进价值取向。为此,必须坚持“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对多元的社会文化,既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又吸纳和融合外来的有益文化,自觉借鉴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是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与共生,建设学校文化的基本原则,也是学校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在全球化广阔的现实背景和深厚民族优秀传统的关照下,积极主动地促进多元文化的互补融合,促成体现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系统的构建。
3.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
“体现学校特色”就是体现学校文化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是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建设学校文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学校特色的形成是通过主体自觉创新实现的,文化创新是形成学校文化特色的动力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被动接受文化价值观念和简单照搬社会文化,而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对复杂的社会文化选择提炼、吸纳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努力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型文化。
三、彰显特色:形成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整体文化的体现。“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应是文化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2]通过文化整合,在保持学校传统文化个性的同时接纳现代性,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一种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新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理性诉求。
学校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历时性上看,学校文化建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要求传承传统,超越传统,孕育未来新文化。从共时性上看,学校文化建构是一个塑造兼容性与独立性文化品质的过程,它要求在对多元文化的兼容中保持、丰富、发展和彰显自身的主体文化。从主体性上看,学校文化的建构是一个增强文化自觉性与创造性的创生过程,它要求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强化文化实践和创新。为此,在学校文化整合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应重视以下几点。
1.在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中丰富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
首先要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居于学校统领地位、被所有成员普遍认同、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学校核心价值观从性质上说不是一种个体的核心价值观,而是一种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它不是学校目标或使命的一部分,而是实现诸多学校目标必须遵循的若干价值原则。”[3]这些价值原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决定着学校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首先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为此,学校要把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其次要深化学校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潜移默化的传统,构建学校文化必须根植于历史,传承传统。首先要加强对学校文化的自我体认,发现、发掘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梳理、反思学校的文化积淀,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培育和彰显学校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其次更应重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吸纳新的元素,构建新的思想内涵,探索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建构新的文化体系,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要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唯一的出路是参与到新文化的构建中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学校文化。”[4]学校文化主体要立足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超越传统,创建学校新文化。
2.在多元文化的兼容中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
学校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就是要着眼“三个面向”,在新的学校文化体系的建构中,提升学校文化特色,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保护和彰显个性。因此,面对多元的社会文化,既要拥有兼容性的文化品质,积极吸纳多元文化的精华,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理念,在多元文化的兼容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文化。也就是说,要特别注重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走向,不是“文化回归”也不是“全盘西化”[5]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6]我们要立足“各美其美”,建构特色;善于“美人之美”,兼容并包;努力“美美与共”,实现创新。
3.在主体的文化自觉中生成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取决于领导、教师和学生这三类主体的整体水平。建设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唤醒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行动。首先要构建文化建设主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学校文化特色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加,学校要依靠文化建设主体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促进学校文化的自然生成。其次,要形成学校文化共同体。要将三类主体融为一体,形成互动发展的学校文化共同体,融入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协调性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建设学校文化,整体性地生成具有自身特色学校的文化系统。再次,要引导主体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主动建构学校系统内部方方面面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既个性纷呈又整体有序的学校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储朝晖正确解读学校的生命密码[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8,(11)。
[2]胡方龚春燕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8,(4)。
[3]石中英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中小学管理,2008,(10)。
[4]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15)。
[5][6]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