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罗曼罗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郭沫若,克利斯,阿尔卑斯山脉,批评,高尔基,雨果,约翰。
罗曼罗兰论文文献综述
陶诗秀[1](2019)在《细胞学家王德耀与罗曼·罗兰交往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前厦门大学校长,当代着名细胞学家汪德耀教授(1903-2000),年轻时只身到法国留学,曾与大文豪罗曼·罗兰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往,在中法友谊史上留下一个动人的故事。"小人物"与"大人物"的书信往来汪德耀在读中学时就十分崇拜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他经常捧着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着的几个"伟人传"和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得如醉如痴,爱不释手。1921年他一到法国,就(本文来源于《档案天地》期刊2019年12期)
乔梦雨[2](2019)在《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言解析这句话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对英雄主义的定义。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创作重在"雕"而不在"塑",他认为人的意义是挣脱自己肉体的束缚获得存在。这句话告诉我们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面对苦难取得胜利则是个体可以选择的。"文艺复兴"思潮集中涌现了米开朗琪罗、但丁、薄伽丘等伟大创作者,他们将以往刻板、固化的审美转向对世俗人生乐趣的关注,(本文来源于《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期刊2019年11期)
张英伦[3](2019)在《和罗曼·罗兰合影的“敬隐渔”找到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在2019年4月3日《中华读书报》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之疑》一文中,以相貌、身材、时间等诸方面的差异,证明《郭沫若学刊》2015年第一期所载“一九二八年,罗曼·罗兰在瑞士雷蒙湖畔寓所庭院中与敬隐渔的合(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9-25)
涂慧[4](2019)在《罗曼·罗兰在中国的叁重投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跨文化传播与跨语际实践中,罗曼·罗兰在中国的接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呈现出充满意识形态纠葛、文学艺术魅力和主体接受传统的多重面向。20世纪中国罗兰百年接受史主要存在意识形态批评、文体结构批评和历史文化批评叁种批评形态。在不同批评形态和时代主流话语的综合制约下,中国学界在不同时期建构出不同的作家面向、人物形象和文本空间,经由重要报刊和评论文本表达着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其中,作家评价经历了从冷遇到热捧的转变,人物形象经历了从钟爱到否定的嬗变,文本研究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流变,由此形成罗曼·罗兰在中国的叁重投影。决定罗兰在中国接受态势的主要原因,虽有作家思想与作品内涵的影响,更多在于时局演变与诗学嬗变。中国学界与罗兰之间多元的价值考量与动态的阐释空间,表现出选择与疏离、认同与拒斥、正读与误读等价值取向,折射出不同时期中国学人的社会心态与思想状况。这既受中国社会态势、中法文化关系、文化传统特点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等因素的强力规训,又与不同时期的知识体系与问题意识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荆娟[5](2019)在《论罗曼·罗兰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罗曼·罗兰的《精神独立宣言》1919年被翻译到中国以来,他的作品已在中国走过了一个世纪。本文认为,罗曼·罗兰的创作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历史史实,以“传播研究”为切入点,在梳理罗曼·罗兰传入中国的历程的基础之上,探讨其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从绪论、正文及结语叁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包括:梳理中国对罗曼·罗兰的接受历程、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意义。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叁章,具体论述如下:第一章分析罗曼·罗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译介与研究状况,探讨罗曼·罗兰与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的历史渊源。笔者认为,30年代,中国文艺界曾注意到法国左翼文人罗曼·罗兰的创作,许多左翼作家从不同的来源受到过罗曼·罗兰的影响,有意向他“抛出橄榄枝”,甚至自觉接受了他的影响。但目前学界很少有人从1930年代左翼文学这个整体来谈二者的影响。第二章论述罗曼·罗兰在精神气质上对1930年代左翼文人的影响。笔者认为,罗曼·罗兰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战斗精神与追求和平的精神。1930年代左翼文人在创作时谈及了这些精神,同时也将其“中国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谈他的精神气质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与此同时,将受到影响的非左翼群体作家也加入其中。通过比较,探求1930年代左翼文人精神气质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性。第叁章详细论述罗曼·罗兰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一时期,罗曼·罗兰开始转向世界无产阶级方向,中国左翼文人开始关注到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扎根于人民的土壤”、“英雄主义”等文艺追求。除此之外,他的“长河小说”、“民众戏剧”等多样的文学形式也为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人所喜爱。但二者又有所区别。本文欲通过二者的比较,探寻1930年代左翼文学创作对其的突破与发展。结语部分在总结罗曼·罗兰对1930年代左翼文学影响的基础上,指出罗曼·罗兰对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影响的演变,总结1930年代左翼文学对罗曼·罗兰的继承与突破。总的来说,笔者认为罗曼·罗兰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他的译介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与发展。通过对二者的研究将对我们深入了解1930年代左翼文学有很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英伦[6](2019)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初访罗曼·罗兰》一文中研究指出历经叁十六天的航程,一九二五年九月六日,敬隐渔所乘的昂热号邮船驶抵马赛港。当年到法国学习的中国青年在马赛登岸后,或去巴黎,或去法国中部的大城市里昂,因为巴黎有许多着名的高等学府,而里昂有建于中国境外的独一无二的中法合办大学——里昂中法大学。敬隐渔去了里昂(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4-24)
张英伦[7](2019)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之疑》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学刊》二○一七年第一期,载有“纪念敬隐渔诞辰115周年特辑”。其中该刊主编王锦厚教授《关于敬隐渔研究的一点情况和想法》提出不少建议,颇有见地。不过文中尤其令我关注的还是一段谈及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的话:“我们刊物编辑《罗曼·罗兰逝世七十周年专辑(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4-03)
斯蒂芬·茨威格[8](2018)在《罗曼·罗兰(节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大师,着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品,并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的文学素养源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并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从母亲那里得到艺术感受力,这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身份:一名宗教社会主义者、一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在充满激烈国际竞争的世纪里,(本文来源于《高中生之友》期刊2018年22期)
Y.S.S,罗曼·罗兰[9](2018)在《罗曼·罗兰底呼吼(Nousen appelons……)》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自叁月五日巴黎"世界周报(Monde)"在东叁省与上海底空气中的枪礅和炸弹底霹灵的声音震惊了世界上各处的良心。从瑞士底宁静的维耳尼夫(Villeneuve),罗曼·罗兰作狮子吼,给与那各处的撼动了的良心一声激越的回响。自从去年九月十八日以来,我们的追逐理想的青年,眼见强暴底恣肆,正义的无力,感觉忧愤与失望,以为世界将永(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臧乐安,范信龙,井勤荪[10](2018)在《《叁人书简——高尔基与罗曼·罗兰、茨威格通信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纪念高尔基诞辰150年,编者对1980年首次出版的《叁人书简——高尔基、罗曼·罗兰、茨威格书信集》一书进行了再次修订。这本通信集收录了高尔基与罗曼·罗兰、斯蒂芬·茨威格的部分往来书信、电文,可看作外国作家书信体文学作品的范本。书中叁人的通信是根据俄文版《高尔基与外国文学家通信集》和《高尔基叁十卷集》书信卷翻译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叁位(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8年19期)
罗曼罗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名言解析这句话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对英雄主义的定义。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创作重在"雕"而不在"塑",他认为人的意义是挣脱自己肉体的束缚获得存在。这句话告诉我们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面对苦难取得胜利则是个体可以选择的。"文艺复兴"思潮集中涌现了米开朗琪罗、但丁、薄伽丘等伟大创作者,他们将以往刻板、固化的审美转向对世俗人生乐趣的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曼罗兰论文参考文献
[1].陶诗秀.细胞学家王德耀与罗曼·罗兰交往的故事[J].档案天地.2019
[2].乔梦雨.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9
[3].张英伦.和罗曼·罗兰合影的“敬隐渔”找到了[N].中华读书报.2019
[4].涂慧.罗曼·罗兰在中国的叁重投影[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荆娟.论罗曼·罗兰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
[6].张英伦.《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初访罗曼·罗兰[N].中华读书报.2019
[7].张英伦.《约翰·克利斯朵夫》首译者敬隐渔和罗曼·罗兰“合影”之疑[N].中华读书报.2019
[8].斯蒂芬·茨威格.罗曼·罗兰(节选)[J].高中生之友.2018
[9].Y.S.S,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底呼吼(Nousenappelons……)[J].郭沫若学刊.2018
[10].臧乐安,范信龙,井勤荪.《叁人书简——高尔基与罗曼·罗兰、茨威格通信集》[J].语文建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