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制冷循环论文_傅阮松,王锦辉,刘曦,李学来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级制冷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质,性能,曲线图,制冷剂,可逆性,生态学,蒸汽。

多级制冷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傅阮松,王锦辉,刘曦,李学来[1](2018)在《R744/R1234yf混合制冷剂两级制冷循环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R744跨临界两级制冷循环的运行压力,本文理论分析了R744/R1234yf混合制冷剂替代R744的两级制冷循环特性,结果表明:R744/R1234yf混合制冷剂的质量配比范围为90/10~100/0时,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最优高压级压缩机的排气压力。R744/R1234yf混合制冷剂能够增加单位制冷量,可减少系统的充注量,降低工质泄漏时的危害,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福建省制冷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30)

王锦辉,刘曦,傅阮松,李学来[2](2018)在《改进CO_2跨临界双级制冷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CO_2等具有优良环保性能的自然工质重新引起了制冷界的关注。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对带节流阀的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TG循环)、带节流阀和中间冷却器的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TG+IC循环)及带膨胀机和中间冷却器的跨临界双级循环(ISE循环)进行性能分析,研究高压侧排气压力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TSCV+TG循环,TSCV+TG+IC循环和ISE循环可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高压侧排气压力,其中COP分别提高50.0%和54.5%,最优高压分别降低了0.4MPa和0.6MPa,压缩功分别降低36.1%和36.9%。(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福建省制冷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30)

张书春,张华,赵巍[3](2013)在《一种多级自复迭制冷循环系统中制冷剂的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已有的ARC循环系统,设计出了一种新的五级自动复迭循环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选择了R600A/R23/R14/R740/R728这5种物质作为混合工质的成分,并用REFPROF软件计算出其初始配比;同时经过实验,制冷系统获得了-123℃的最低温度,对系统降温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中工质成分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采样,检测以及分析。(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王鹏英,褚觉熙[4](2004)在《R134a单级制冷循环性能指标诺模图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威尔逊(Wilson)等人拟合的Martin-Hou状态方程及辅助方程式导出了R134a的其他热力性质计算方程,用VisualBasic6.0语言编制了采用R134a的单级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程序和绘图程序,并给出了绘图程序绘制的R134a单级制冷循环性能指标变化曲线图和诺模图。(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马一太,王景刚,查世彤[5](2002)在《水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作为制冷工质的特点 ,提出了以水叁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系统流程 ,对循环性能系数COP、排气温度和输气容积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析表明 ,以水作为制冷工质 ,其循环的理论COP均高于R2 2、R134a。由于水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排气温度 ,因而在中高温热泵领域 ,以水为工质是具有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陈雪玲,陈金灿[6](2001)在《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循环性能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 ,探讨热阻和内不可逆性等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 .导出制冷系数与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 ,并对循环性能作火用分析 .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可揭示多级制冷循环系统的一般性能特性(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5期)

陈雪玲[7](2001)在《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循环的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时间热力学是经典热力学的延伸和推广,是现代热力学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它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寻找热力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最小不可逆损失,所以在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中,都涉及熵和(火用)。本文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火用)分析方法研究受多种不可逆性因素影响的多级耦合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首先,建立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综合探讨热阻、热漏和工质内不可逆性等叁种主要不可逆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推导出制冷系数和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其次,从基本优化关系出发,引用(火用)概念和(火用)分析方法导出了与(火用)输出率、(火用)效率和(火用)损率有关的各种优化性能,并对各种优化关系及关系曲线作了详细的分析,获得了新的、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性能界限。最后,以生态学函数E为目标,对制冷循环的性能进一步进行优化,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最大E工况点是一个较为有利的工况点。 文中所得的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只要恰当地选择循环模型中主要参数的值,便可利用文中的结果直接讨论一个任意级可逆、内可逆或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优化性能,从而可为实际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最佳运行条件的选择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1-10-01)

万金庆,葛茂泉,王秀芬[8](1999)在《多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节能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冷循环的实际应用中,多级压缩制冷系统主要用干制取低温。它有两大优点;一是提高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增加制冷量;二是降低压缩机的排温,改善润滑油工作条件,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孙光叁等1987,吴业正和韩定价1995」。就是说多级压缩制冷系统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本文来源于《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多级制冷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CO_2等具有优良环保性能的自然工质重新引起了制冷界的关注。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对带节流阀的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TG循环)、带节流阀和中间冷却器的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TG+IC循环)及带膨胀机和中间冷却器的跨临界双级循环(ISE循环)进行性能分析,研究高压侧排气压力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TSCV+TG循环,TSCV+TG+IC循环和ISE循环可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高压侧排气压力,其中COP分别提高50.0%和54.5%,最优高压分别降低了0.4MPa和0.6MPa,压缩功分别降低36.1%和36.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级制冷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傅阮松,王锦辉,刘曦,李学来.R744/R1234yf混合制冷剂两级制冷循环性能分析[C].第十八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福建省制冷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2].王锦辉,刘曦,傅阮松,李学来.改进CO_2跨临界双级制冷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C].第十八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福建省制冷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3].张书春,张华,赵巍.一种多级自复迭制冷循环系统中制冷剂的成分分析[J].制冷技术.2013

[4].王鹏英,褚觉熙.R134a单级制冷循环性能指标诺模图研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

[5].马一太,王景刚,查世彤.水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理论研究[J].制冷学报.2002

[6].陈雪玲,陈金灿.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循环性能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陈雪玲.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循环的性能优化[D].厦门大学.2001

[8].万金庆,葛茂泉,王秀芬.多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节能原理[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甲烷气深冷液化工艺流程管束式膜分离器提取氢气工艺流程自动复迭制冷系统循环流程图一1制冷压缩机分类图双路循环制冷系统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图

标签:;  ;  ;  ;  ;  ;  ;  

多级制冷循环论文_傅阮松,王锦辉,刘曦,李学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