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45119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UA在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早期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100名患者进行头颅CT和血管造影检查,将100名患者根据检查的结果分为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每组50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UA的水平、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UA的水平、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UA的水平对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预防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血清UA;预防价值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增高,这可能与颈脉内膜增厚存在直接联系。因此为了探讨血清UA水平在预防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0名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头颅CT和血管造影检查,将100名患者根据检查的结果分为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每组50名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24名,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6.23±4.56岁,病程3~153天,平均病程25.23±2.54天。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名,女性患者256名,年龄43~90岁,平均年龄62.24±2.26岁,病程25~158天,平均病程26.14±1.45天。两组患者经彩超和血液化验均符合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的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血清UA的水平检测:患者住院第二天清晨抽取患者的的静脉血液2毫升,使用循环酶法检测患者的血清UA的水平、血糖、总胆固醇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血清UA水平的正常值在90~420μmol/L。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美国Zonare公司研发的高档全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对患者进行颈动脉的检查,探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两者分叉处的动脉壁,检测指标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为标准,厚度不超过1.0毫米为正常,如果大于1.0毫米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检查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6.45±2.62)mmol/L,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5.93±1.56)mmol/L相比明显增高,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UA水平为(425.16±100.79)μmol/L,与对照组患者血清UA水平(290.16±97.39)μmol/L明显的升高,两组患者的血清UA水平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相比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柴油,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动脉的内膜中集聚着大量的黄色粥样的脂质,它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的缺血程度以及发生病变的器官的缺血。主动脉硬化没有明显的症状,临床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容易发生狭窄的现象,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猝死的机率比较大。
近年来,有报道称颅内外血管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狭窄、闭塞均为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基础。而血清UA是一种嘌呤代谢产物,机体嘌呤核苷及嘌呤通过水解和脱氨以及氧化作用后形成UA,并参与代谢。经过大量的医学研究发现血清UA的水平增高是诱发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血清UA是一种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如果产生过多容易在体内积压形成潴留,在血管壁沉积,容易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发生,对血管壁的内膜有很大的损伤,最终导致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的降低,从而增高血液的粘度,最后导致血栓的形成。血尿酸盐引起炎性反应,激活血小板活性和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进一步增加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
在本次的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血清UA、空腹血糖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的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没有很大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的血清UA的水平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说明血清UA水平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进展。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预防中,正确预测血清UA的水平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骆黎,徐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2]刘晓阳,康春阳,韩莹莹等.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21-1624.
[3]董大伟,袁定新,王建民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征及远期预后[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6):640-645.
[4]陈涛,王应良,王一萍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21(5):562-565.
[5]冉莉,覃和平,梁筠等.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14):1760-1762.
[6]石玉芝,王春雪,王安心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性别差异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268-272.
[7]刘欣,胡进,戴三冬等.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4):290-292.
[8]王鹏,吕卫华,刘和锦等.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5(5):48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