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混火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焰,湍流,模型,诱导,斜压,合成气,锋面。
预混火焰论文文献综述
张承虎,范丽佳,杨煜洁,魏继宏,谭羽非[1](2019)在《聚氨酯障碍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氨酯障碍中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的传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展开研究,分析无网状聚氨酯材料、填充10ppi网状聚氨酯材料以及填充20ppi网状聚氨酯材料的情况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燃超压、火焰锋面位置及火焰温度的特性。结果表明,网状聚氨酯的孔隙率越小,对爆燃超压的抑制作用也越强;火焰锋面在到达网状聚氨酯障碍内表面时会出现回溯现象,孔隙率较大时,火焰锋面回溯后会重新向前传播,孔隙率较小,火焰会熄灭;由于网状聚氨酯材料对火焰自由基的销毁作用和对热量的吸收效应,预混气体的爆燃火焰温度随网状聚氨酯障碍的孔径的减小有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煤气与热力》期刊2019年11期)
方欢,刘联胜,田亮,段润泽[2](2019)在《甲烷化学反应机理对预混火焰温度计算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OSILAB软件,在预混当量比1.05~1.60,分别对GRI-Mech 2.11、GRI-Mech 3.0、Konnov和San Diego四种甲烷与空气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一维对冲部分预混燃烧计算,并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预混当量比1.35~1.50,GRI-Mech两种机理和另两种机理计算所得预混侧火焰温度存在明显差别,而Konnov和San Diego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并在四种机理反应进程中,通过对OH和CH_3在甲烷热解中差异性的分析,阐述了火焰温度计算出现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能源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中华,唐强,张力,杨仲卿,张腾飞[3](2019)在《基于OH-PLIF技术的环形燃烧室预混火焰结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型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中的燃烧特性,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环形燃烧室内甲烷/空气预混湍流多束火焰燃烧开展实验研究,得到OH自由基物质的量浓度分布,并研究雷诺数和当量比对火焰结构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OH自由基浓度分布呈现环形结构,并有火焰托举和分叉现象,OH-PLIF瞬时和平均图像揭示了火焰具有湍流和层流预混结构共同特征。火焰结构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表明,雷诺数升高,拉伸火焰预混锥形结构,促进射流之间相互作用;康达效应使内焰向内壁面弯曲,火焰张角增大;适当调节预混火焰的当量比,有利于火焰结构的稳定。(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博涵,孙潇峰,姜磊,胡宏斌,聂超群[4](2019)在《贫预混火焰动力学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贫预混燃烧容易诱导热声不稳定产生的背景下,采用大涡模拟结合系统辨识的方法,对甲烷燃料掺氢以及不同火焰筒限制两种情况下的贫预混火焰动力学进行了相关分析。之后通过得出的火焰传递函数,采用低阶网络模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氢气后,明显增大了火焰的频响,同时火焰相位差减小;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火焰更容易捕捉到不同火焰筒限制对响应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的火焰筒限制,可以修改系统的稳定性行为。(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姜延欢[5](2019)在《合成气预混火焰稳定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化石燃料的使用引起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探寻清洁的可替代能源和探究燃烧机制以实现燃料的高效燃烧是两种重要的解决手段。合成气是一种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其原料广泛,制备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合成气已在 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发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合成气制备方式的差异,造成合成气中组份的含量变动较大,进而引起燃料理化性质的差异。针对合成气/空气层流和湍流预混燃烧展开研究,能够建立合成气/空气湍流预混燃烧的基础数据库,为湍流燃烧的优化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保障。此外,随着对合成气/空气湍流预混燃烧机制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使得合成气/空气湍流燃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成为可能。建立了湍流定容燃烧弹实验台,主要包含定容燃烧弹弹体、湍流生成系统、同步触发系统、配气系统、点火系统和图像采集系统组成。基于旋流与射流相结合的理念设计湍流生成系统,并通过风扇与孔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湍流强度的可控,采用纹影系统和高速摄像机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燃烧的可视化。基于所搭建的湍流定容燃烧弹实验平台,获得了合成气/空气层流和湍流预混燃烧的实验数据。研究了氢气比例、当量比和初始压力对有效Le数、密度比和火焰厚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合成气层流预混火焰固有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火焰锋面的失稳特性进行提取,研究了火焰锋面裂纹的演变特性,获得了当量比、氢气比例和初始压力对裂纹演变的影响规律,明确了火焰锋面的膨胀速度和火焰锋面局部拉伸影响下的火焰锋面胞分裂速度之间的不均衡是引起裂纹无量纲传播速度的振荡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揭示了火焰固有不稳定性对火焰锋面胞状化进程的影响机制。针对合成气/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非线性传播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下当量比和氢气比例和对合成气层流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 GRI 3.0机理和USC Ⅱ机理对层理燃烧速度的预测的准确性,USC Ⅱ机理的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验值,分析了核心基元反应对层流燃烧速度的影响机制;研究了当量比、氢气比例和初始压力对合成气/空气层流预混火焰两阶段自加速传播的影响规律,明确了火焰固有不稳定性的增强能够使过渡阶段所占的比重降低,饱和阶段所占的比重增加;研究了火焰固有不稳定性与火焰两阶段自加速的加速指数和分形超量的相关性,探讨了火焰拉伸对火焰自加速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了合成气/空气湍流预混火焰锋面结构特性,研究了火焰锋面大尺度褶皱区域的平均面积、均匀性的演变特性,发现了湍流和火焰固有不稳定性能够促使火焰锋面大尺度褶皱的平均面积增大,不同褶皱区域的面积差别变大;探讨了湍流强度、当量比和氢气比例对火焰锋面曲率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湍流和火焰固有不稳定性的增强均能够引起火焰锋面曲率的分布范围增大,曲率相对较小的组分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采用小波分析对火焰锋面结构进行多尺度分解,获得了火焰锋面不同尺度扰动的能量及不同尺度扰动的相关性,发现了湍流能够促使不同尺度扰动的波动程度加剧、扰动能量增强,分析了湍流对火焰锋面结构的影响机制,明确了火焰锋面不同尺度扰动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研究了合成气/空气湍流预混火焰的传播特性。研究了合成气/空气的湍流预混火焰的分区,分析了湍流对湍流预混火焰分区的影响和不同燃烧模式对火焰锋面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合成气湍流预混火焰的自相似传播特性,发现了氢气比例和当量比对湍流火焰自相似传播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氢气比例增大或当量比降低引起的Ma数降低对合成气湍流预混火焰自相似传播的影响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规律。研究了湍流强度、氢气比例和当量比对合成气/空气湍流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发现了Re 和Da与uT/uL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研究了湍流对合成气湍流预混火焰锋面局部结构和局部速度相关性的影响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宋爽[6](2019)在《天然气预混火焰的稳定原理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层流预混式燃烧中,混合气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能够与火焰传播速度保持平衡,其火焰是稳定的。紊流预混火焰由于混合气流速度较大,超出了预混燃烧的稳定性范围,工作稳定区很窄。因此需要采用人工稳焰的方法对火焰进行稳定。本文主要研究了层流预混火焰保持稳定的原理,并对紊流预混火焰的稳定性方法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28)
李永超,杨茉,李钰冰[7](2019)在《伴流速度和当量比对部分预混火焰闪烁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空气伴流速度和燃料当量比的条件下,对甲烷/空气部分预混射流火焰闪烁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DNS),分析了伴流速度和燃料当量比对火焰闪烁频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伴流能够有效地抑制火焰的闪烁行为.存在1个临界伴流速度比(Ucr),当伴流速度比小于Ucr时,随着伴流速度比的增加,火焰锋面周围的涡旋尺度变小,火焰闪烁频率增加;当伴流速度比大于Ucr时,火焰的闪烁行为完全消失.燃料当量比增加,火焰锋面周围的涡旋尺度变大,火焰闪烁频率减小.(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席中亚,付忠广,胡晓天,姜一博[8](2019)在《旋流非预混火焰长度的实验研究与理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旋流非预混燃烧条件下,测量了变燃料量和变燃烧室压力工况下的火焰长度。采用基于直喷射流火焰建立的Fr模型、Fr_f模型及无量纲热释放率Q~*模型对火焰长度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进行旋流修正后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燃料量的增大,火焰长度增大,这是由于形成火焰表面所需的空气卷吸增强所致;而随着压力的增大,火焰长度减小。3个模型的旋流修正结果均准确地预测了火焰长度的变化趋势,其预测值均高于实验值,预测值分别是实验值的1.2倍、1.7倍及1.3倍。基于3种模型,将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新的关联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诺数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张英,宋舆涵,蒋帅,李云涛,申世飞[9](2019)在《突扩管道中H_2/Air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氢气(H_2)/空气(Air)预混气体爆炸事故中突扩型管道对火焰结构形成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基于k-ε湍流模型和β-flame火焰增厚模型,采用Flacs软件开展不同突扩角度β对突扩管道内火焰传播特性(速度和超压等)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β的管道内H_2/Air预混火焰传播过程都经历熄灭与再次点燃阶段;β对管道内火焰传播距离有明显影响,随着β角度减小,火焰极限传播距离明显降低;β越小,管道内斜压作用对涡旋抑制效果越明显,进而越会抑制燃料组分的输运和火焰的继续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福水,李率毅,张小玉,黎一锴,吴晗[10](2019)在《阻塞比对氢-空预混火焰加速影响的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顶置点火定容燃烧弹内布置网孔板,通过火焰传播路径上的孔板诱导实现火焰加速。利用纹影法和压力采集系统,研究了阻塞比对氢-空预混气孔板诱导火焰加速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阻塞比的增加可增大孔板对火焰的扰动,使火焰传播速度大幅增加;任意初始工况下均存在一个最佳阻塞比使燃烧持续期达到最短,在试验范围内,较低初始压力、较小当量比和较高初始温度的最佳阻塞比为0.90,其余工况的最佳阻塞比均在0.84;孔板诱导燃烧加速的效果非常显着,在试验工况范围内,各阻塞比孔板诱导下的燃烧持续期均缩短45%以上。(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预混火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COSILAB软件,在预混当量比1.05~1.60,分别对GRI-Mech 2.11、GRI-Mech 3.0、Konnov和San Diego四种甲烷与空气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一维对冲部分预混燃烧计算,并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预混当量比1.35~1.50,GRI-Mech两种机理和另两种机理计算所得预混侧火焰温度存在明显差别,而Konnov和San Diego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并在四种机理反应进程中,通过对OH和CH_3在甲烷热解中差异性的分析,阐述了火焰温度计算出现差异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混火焰论文参考文献
[1].张承虎,范丽佳,杨煜洁,魏继宏,谭羽非.聚氨酯障碍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19
[2].方欢,刘联胜,田亮,段润泽.甲烷化学反应机理对预混火焰温度计算的影响分析[J].能源工程.2019
[3].王中华,唐强,张力,杨仲卿,张腾飞.基于OH-PLIF技术的环形燃烧室预混火焰结构实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9
[4].王博涵,孙潇峰,姜磊,胡宏斌,聂超群.贫预混火焰动力学及稳定性分析[J].燃气轮机技术.2019
[5].姜延欢.合成气预混火焰稳定性及传播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宋爽.天然气预混火焰的稳定原理及方法[C].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9
[7].李永超,杨茉,李钰冰.伴流速度和当量比对部分预混火焰闪烁频率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8].席中亚,付忠广,胡晓天,姜一博.旋流非预混火焰长度的实验研究与理论预测[J].热能动力工程.2019
[9].张英,宋舆涵,蒋帅,李云涛,申世飞.突扩管道中H_2/Air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10].刘福水,李率毅,张小玉,黎一锴,吴晗.阻塞比对氢-空预混火焰加速影响的可视化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