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盘双工位机构,包括一转盘,转盘的顶部中心处设置一凸起的连接轴套,连接轴套中间贯穿一个轴孔,转盘中间设置一个中空的转动腔,转动腔内装入一转动叶片,转动叶片包括第一叶片以及设置于第一叶片底部的第二叶片,第一叶片的顶部设置有一凸起的固定套,固定套的上端设置一个固定腔,外部的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穿过轴孔并插入于固定套上端的固定腔内,固定套的外部一侧设置一压紧螺丝,压紧螺丝穿过固定套并与伸入的转动轴外壁压紧;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工位,能够通过转动叶片实现对两侧装入于装夹腔内的产品进行侧面以及顶部的同时夹紧限位,结构简单,装夹效率大大提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转盘双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盘,转盘的顶部中心处设置一凸起的连接轴套,连接轴套中间贯穿一个轴孔,转盘中间设置一个中空的转动腔,转动腔内装入一转动叶片,转动叶片包括第一叶片以及设置于第一叶片底部的第二叶片,第一叶片的顶部设置有一凸起的固定套,固定套的上端设置一个固定腔,外部的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穿过轴孔并插入于固定套上端的固定腔内,固定套的外部一侧设置一压紧螺丝,压紧螺丝穿过固定套并与伸入的转动轴外壁压紧;所述转动腔的前后端相对设置一装夹腔,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均穿过装夹腔伸出于外部,所述固定套的底部焊接设置一扭转轴,扭转轴穿过第二叶片并伸出于第二叶片的底部,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层,扭转轴上固定套装一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扣入在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弹簧扣槽中。
设计方案
1.一种转盘双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转盘,转盘的顶部中心处设置一凸起的连接轴套,连接轴套中间贯穿一个轴孔,转盘中间设置一个中空的转动腔,转动腔内装入一转动叶片,转动叶片包括第一叶片以及设置于第一叶片底部的第二叶片,第一叶片的顶部设置有一凸起的固定套,固定套的上端设置一个固定腔,外部的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穿过轴孔并插入于固定套上端的固定腔内,固定套的外部一侧设置一压紧螺丝,压紧螺丝穿过固定套并与伸入的转动轴外壁压紧;
所述转动腔的前后端相对设置一装夹腔,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均穿过装夹腔伸出于外部,所述固定套的底部焊接设置一扭转轴,扭转轴穿过第二叶片并伸出于第二叶片的底部,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层,扭转轴上固定套装一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扣入在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弹簧扣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双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底部设置有一凹腔,凹腔内装入一环形的橡胶支撑环,橡胶支撑环微凸于转盘的底部,转盘通过橡胶支撑环与工作台面支撑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双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叶片的底部并排开设一个以上的凹腔,凹腔内均装入一弹簧,弹簧的顶部与凹腔的顶面固定焊接,弹簧的底部固定焊接一压块,压块部分装入于凹腔中,弹簧将压块向外顶出并与产品的上端面压紧,正对压块的第二叶片上端面设置有对应的弧形定位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双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腔的顺时针转动方向均设置有一限位支撑部,限位支撑部设置在转动叶片的转动方向一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盘双工位机构。
背景技术
产品在进行装夹加工时,常用到一种转盘装夹装置,利用转盘内部的装夹结构实现对产品的装夹固定,转盘用于对产品工位的旋转使用,转盘内部的装夹机构一般都是上下压紧的方式,对于产品的左右侧一般不进行定位,而有些时候,左右侧的定位精度要求高时,会在转盘的内部设置一个左右侧的定位机构,这样即有上下端的装夹限位,又有左右侧的装夹限位,导致整个转盘机构的结构非常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盘双工位机构,具有两个工位,能够通过转动叶片实现对两侧装入于装夹腔内的产品进行侧面以及顶部的同时夹紧限位,结构简单,装夹效率大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转盘双工位机构,包括一转盘,转盘的顶部中心处设置一凸起的连接轴套,连接轴套中间贯穿一个轴孔,转盘中间设置一个中空的转动腔,转动腔内装入一转动叶片,转动叶片包括第一叶片以及设置于第一叶片底部的第二叶片,第一叶片的顶部设置有一凸起的固定套,固定套的上端设置一个固定腔,外部的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穿过轴孔并插入于固定套上端的固定腔内,固定套的外部一侧设置一压紧螺丝,压紧螺丝穿过固定套并与伸入的转动轴外壁压紧;
所述转动腔的前后端相对设置一装夹腔,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均穿过装夹腔伸出于外部,所述固定套的底部焊接设置一扭转轴,扭转轴穿过第二叶片并伸出于第二叶片的底部,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层,扭转轴上固定套装一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扣入在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弹簧扣槽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的底部设置有一凹腔,凹腔内装入一环形的橡胶支撑环,橡胶支撑环微凸于转盘的底部,转盘通过橡胶支撑环与工作台面支撑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叶片的底部并排开设一个以上的凹腔,凹腔内均装入一弹簧,弹簧的顶部与凹腔的顶面固定焊接,弹簧的底部固定焊接一压块,压块部分装入于凹腔中,弹簧将压块向外顶出并与产品的上端面压紧,正对压块的第二叶片上端面设置有对应的弧形定位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夹腔的顺时针转动方向均设置有一限位支撑部,限位支撑部设置在转动叶片的转动方向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工位,能够通过转动叶片实现对两侧装入于装夹腔内的产品进行侧面以及顶部的同时夹紧限位,结构简单,装夹效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夹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俯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叶片的正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一转盘3,转盘3的顶部中心处设置一凸起的连接轴套14,连接轴套14中间贯穿一个轴孔15,转盘3中间设置一个中空的转动腔2,转动腔2内装入一转动叶片5,转动叶片5包括第一叶片11以及设置于第一叶片11底部的第二叶片12,第一叶片11的顶部设置有一凸起的固定套6,固定套6的上端设置一个固定腔(未图示),外部的驱动组件的转动轴穿过轴孔15并插入于固定套6上端的固定腔内,固定套6的外部一侧设置一压紧螺丝(未图示),压紧螺丝穿过固定套6并与伸入的转动轴外壁压紧;
转动腔2的前后端相对设置一装夹腔4,第一叶片11以及第二叶片12均穿过装夹腔4伸出于外部,固定套6的底部焊接设置一扭转轴22,扭转轴22穿过第二叶片12并伸出于第二叶片12的底部,第一叶片11与第二叶片12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层,扭转轴22上固定套装一扭力弹簧13,扭力弹簧13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扣入在第一叶片11与第二叶片12的弹簧扣槽中。
其中,转盘3的底部设置有一凹腔,凹腔内装入一环形的橡胶支撑环(未图示),橡胶支撑环微凸于转盘的底部,转盘3通过橡胶支撑环与工作台面支撑接触,转盘3在转动叶片转动装夹过程中是需要静止不动的,因此底部设置有橡胶支撑环后,转动叶片通过外部的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而转盘保持静止,使得转动叶片朝着装夹腔一侧方向移动,而产品是放置在装夹腔内的,转动叶片转动至装夹腔的极限位置时,便不能继续旋转,使得转动叶片与装夹腔一侧面接触压紧。
其中,第一叶片11的底部并排开设一个以上的凹腔,凹腔内均装入一弹簧8,弹簧8的顶部与凹腔的顶面固定焊接,弹簧8的底部固定焊接一压块7,压块7部分装入于凹腔中,弹簧8将压块7向外顶出并与产品的上端面压紧,正对压块的第二叶片12上端面设置有对应的弧形定位面23,装夹腔4的顺时针转动方向均设置有一限位支撑部1,限位支撑部1设置在转动叶片5的转动方向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装夹的零件的厚度不宜过厚,必须小于第二叶片的高度,比如电芯,下面详细说明一下电芯的装夹方式。
首先,我们将电芯放置在装夹腔内,位于转动叶片与限位支撑部之间,然后外部的驱动组件驱动转动,使得带动整片转动叶片转动,转动过程中,由于电芯厚度小于第二叶片的高度,因此第二叶片的一端会与电芯侧面接触压紧,将电芯两端通过限位支撑部与第二叶片压紧,如图1所示;
随着转动叶片的继续转动,扭转轴带动扭力弹簧发生形变,此时第一叶片相对第二叶片发生角度上的偏移,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错位,由于原本通过第二叶片缩入于凹腔内的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出,通过压块与电芯的表面压紧,以此实现上端和两侧的同时限位。
本实施例中,转盘的重量应该选的重一些,能够在完成装夹的同时不会因为扭转力而转动,如果想要转动转盘,增加外部的驱动组件的旋转力,使得转盘整体旋转更换工位即可,非常的方便。
本实施例中,外部的驱动组件可选用一带有驱动电机的机械手即可,将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过连接轴套的轴孔即可完成连接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工位,能够通过转动叶片实现对两侧装入于装夹腔内的产品进行侧面以及顶部的同时夹紧限位,结构简单,装夹效率大大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3083.8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78033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25B 11/00
专利分类号:B25B11/00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深圳市鸿富瀚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鸿富瀚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新田社区创新工业园1600017号创新工业园A栋101
发明人:张定武;张定概
第一发明人:张定武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鸿富瀚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邵妍;张金玲
代理机构:4453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卓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3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