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轼的人才观不仅反映出其独特的人才思想,也与新时代科学人才观有着相似之处。苏轼的人才观可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是认为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二是坚持“德重于才”的观点,认为人才需具备高尚的品德节操;三是人才以用为本,绩效有时,任人宜久;四是吸纳人才要注重德能,评价人才要注重绩效;五是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六是人才的成功需经历艰难挫折,逆境锻炼成才;七是强调“机遇”对人才成功的重要性;八是要任用贤能,善于用人;九是集聚人才,分类使用;十是要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关键词]苏轼人才观 人才使用 人才评价 人才开发
人才观是关于人才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包括对人才的本质、评价标准、成长过程和开发使用等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方面的基本观点。人才观是人才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人才观在没有形成基本体系之前,只是散见于一些体现人才思想的名人名言、名句之中。其中,中国古代名人的诗、赋、论、疏等文体中,经常出现一些闪烁着现代人才思想光芒的文句,北宋文学家苏轼就是其中之一。
1.2 研究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高,充分显露颈部,颈前皮肤涂抹耦合剂,常规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多切面重叠扫查。根据《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6]对颈部淋巴结分区。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状腺切除术以及相应部位颈部淋巴结清除术进行治疗,并取病灶组织进行检查,确诊是否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笔者研读了谈祖应先生著《三苏醒世哲言》[1]中苏轼论及“人才”和类“人才”的许多文句。同时,笔者也浏览了近110 万字的《苏东坡全集》[2],在其2,500 多首诗、352 首词、17 篇赋、994 份信札(尺牍、启、书等)、53 篇叙(序)和跋尾、40 篇记、10 篇传、44 篇论、55 篇策问、117 篇赞、108 篇铭、147 篇奏议、839 篇制赦、101 篇志林(随笔),以及评文、书事、颂、疏、解、说、祝文、乐语等数百篇文字中,检索到苏轼多处论及“人才”和类“人才”的词频。其中, “人才”13 处,类“人才”如“人杰”9 处、“英杰”3 处、“英才”3 处、“英雄”20 处、“豪杰”58 处、“仁人”39 处、“志士”7处,还有“天才”1 处、“才杰”1 处、“俊杰”1 处、“君子”419 处。从苏轼这些论及“人才”和类“人才”的文句中,笔者试图分析苏轼在其所处历史时代中所持有的独特的人才思想,同时浅谈苏轼的人才思想和新时代科学人才观的关联。
一、欲成大业,人才为本
欲成大业,要以人才为本,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苏轼认为,“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3]。意即有不同寻常的人,然后才有不同寻常的功绩。
像李高明这样非专业、初入行的学徒,很难有直接上手的机会。就说这李高明第一次剪发,那可是在师傅和老板娘都不在的情况下才获得的宝贵机会。要再守着店里等机会,难。于是,李高明决定自己给自己制造机会。他问父母要了500块钱,配齐了剪刀、电卷棒、拉头器、染发剂等一共两箱满满当当的产品,回到了瓦纳村,向全村男女老少宣布,他要给村民免费理发。
苏轼崇拜那些成就大业的、在某种意义上改变历史格局和走向的英雄人物。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1082年)所作。此处苏轼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一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虎将刻画成气质儒雅、风度翩翩、风流倜傥的书生, 于谈笑间就使得强大的敌人如尘灰飞扬, 似轻烟消散,将赤壁之战获胜写得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突出了周瑜卓然超群的青年才俊形象。这段描写体现了苏轼对杰出人才的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的充分认识。
室友柳哥是甘肃某个小地方来的学生,白净而且温文儒雅。唯独就是审美和见识不广,电脑挑选型号、装系统、分区到日后的维修维护都是我帮他弄的。其人学习认真刻苦,平日里娱乐甚少。成绩也一直是班里前几,唯独英语口语不太过硬。“这也是小地方出来人的固有短板。”他曾经这么自嘲过一次。好在我们寝室是混合寝室,柳哥是学经管的,英语说不好不构成硬伤。
人才资源是战略资源的观念,是新时代科学人才观最基本的观念。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唯有让人才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人才以智术为后,以德为先
苏轼一贯坚持“德重于才”的观点。苏轼认为,“苟无常德,其后必败”[5]。意即如果不永远保持好的美德,以后必定有衰败的下场。他在评价霍光时说:“不在乎才,而在乎节”[6]。意即不在乎才智,而在乎节操,以此表明了他的德才观;在评价伊尹时他还说:“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7],意即伊尹是做天下大事业的人,也是具备天下崇高节操的人。苏轼认为,“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8]。意即应当坚守不移之志向,以成就更大的功业。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9]。由此可见,苏轼的德才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以德为先”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
苏轼还在很多文论中展开了他关于“德重于才”观点的论述。他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10]。他还说,“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用舍之间,安危攸寄”[11]。在此,苏轼将“识度为先,智术为后”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国家兴亡、道德兴废”的高度来认识,来警醒那个时代的君主和国人。
苏轼对人才成败的因素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能见微而知著,明白所做事情的利害得失。他说,“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12]。苏轼这些在人才成败因素问题上的观点,与今人关于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德识才学体”[13]的观点甚为接近。
三、人才以用为本,绩效有时
苏轼对“有才不用”的现象感到忧虑。他认为,“为国不患于无人,有人而不用之为患”[14]。意即治理国家不担忧没有人才,有人才而不懂任用才是真正值得忧虑的事情。苏轼此论切中当时的时弊,矛头直指那些要么缺乏识才的慧眼,要么妒贤嫉能的官员们。
其实,当今这种“有才不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从目前人才工作的实践看,不少地方热衷于“引才”,但对“用才”的成效不甚关注。“高端引领”固然重要,“以用为本”更为关键[15]。因为引进人才不是当“花瓶”、做“摆设”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苏轼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之心见诸文字。他说,“未应良木弃大匠,要使名驹试千里”[21]。意即造诣高深的工匠不应废弃优良的木材,要让名贵的骏马试担千里之任。在这里,苏轼以“良木”“名驹”比喻卓越人才,爱惜人才之心溢于言表。
四、吸纳人才要注重德能,评价人才要注重绩效
苏轼认为,“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17]。意即得到人才的方法,在于认识和了解其人的品德和才能;了解人才的方法,在于考察其人的实际办事能力与效果。这里,苏轼谈及吸引人才、评价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标准问题。
吸纳人才的标准是品德和才能,而评价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标准则是人才取得的实际绩效(成绩、成效)。这其实是当今“人才‘德才兼备’‘以用为本’”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文中之义和基本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认为,要以品德、知识、才能、业绩为标准来选拔、评价人才,而选好人才是为了用好人才。“以用为本”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才使用的规律,厘清了引才的目的,就是通过政策制度创新,改善人才使用的环境,使得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尽其用成为现实[18]。
打底层为了避免熔池在正面焊缝产生坠瘤,坡口两侧熔合良好,焊接过程中焊条向坡口根部用力送进,并在坡口两侧稍许停留,以保证背面的穿透和坡口两侧的熔合性。由于焊条电弧焊时焊条的电阻大、焊条易发红,后半部分焊条的使用性能较差,所以在焊接过程中应留有稍长的焊条头,以5cm为宜,避免出现焊条沾粘、保护不良等焊接缺陷。
在杰出人才的使用、考核上,苏轼注重人才的实际绩效。在对汉代的名卿杜延年的考核上,他说,“轼以谓古者贤君用人,无内外轻重之异,故虽杜延年名卿,不免出为边吏。治效不进,则诘责之,既进,则褒赏之。所以历试人才、考核事功盖如此”[19]。在对自己不懂行的专业人才使用上,苏轼十分谨慎,且注重业内认可:“旧闻常州宜兴县进士单锷,有水学,故召问之,出所著《吴中水利书》一卷,且口陈其曲折,则臣言止得十二三耳。臣与知水者考论其书,疑可施用,谨缮写一本,缴连进上”[20]。由此可见苏轼在人才使用上的认真、求实的态度。
五、人才难得,爱惜人才
在宋代,欧阳修是伯乐,苏轼也是伯乐。欧阳修发现并栽培了苏轼、曾巩等大文豪;而苏轼继欧阳修之后,也发现并培植了黄庭坚、秦观、晃补之、张耒等文学明星。
可贵的是,苏轼对人才成功的规律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他认为,人才做出绩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对人才的考察要有一个阶段。“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凡今之弊,皆不精不久之故。何则?天下之贤者不可以多得。而贤者之中,求其治繁者,又不可以人人而能也。幸而有一人焉,又不久而去。夫世之君子,苟有志于天下,而欲为长远之计者,则其效不可以朝夕见,其始若迂阔,而其终必将有所可观”[16]。他认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的说法,他认为就人才而言,短时间内很难显示出他的才干,即使想干一番大事,可能也会因为频繁流动而难以成功。
另一方面,销售成本的增加以及销售收入的降低都将导致企业毛利率的下降,米奥会展2016年较2015年度平均销售单价上涨14.79%,而平均单位销售成本上涨30.69%,其中单位宣传推广成本上涨136.98%;2017年较2016年度平均销售单价下降1.23%,同期平均单位销售成本上涨3.14%,单位宣传推广成本下降0.60%。由此可见,宣传推广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境外自办展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苏轼认为,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才能在遭受挫折的逆境中坚守节操,砥砺成才。他说,“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30],意即关在笼中的鸟不忘飞翔,被系住的马常想奔驰。他还说,“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31],意即不要嗟叹天马被驱逐为羸牛,从来辨试良玉须得猛火。这里,苏轼鼓励遭受挫折、身受禁锢的人士,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借喻人才的成功需经历艰难挫折,坚守节操不改,方能玉汝于成。苏轼当年的这个见解,吻合当今“逆境成才”的规律。
苏轼发现人才、培植人才身体力行,多次向朝廷推荐杰出人才充当大任,并甘愿承担任后无效用的问责。元祐七年(1092年)十月某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书苏轼札子奏:“臣窃谓才难之病,古今所同,朝廷每欲治财赋,除盗贼,干边鄙,兴利除害,常有临事乏人之叹。古人有言:‘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此古今之通患也。臣伏见承议郎监东排岸司林豫,自为布衣,已有奇节,及其从事,所至有声。其在涟水,屏除群盗,尤著方略。其人勇于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伏望圣慈,特与量材擢用。若后不如所举,臣等甘伏朝典,取进止”[23]。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某日,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状奏:“右臣窃谓朝廷用人,以行实为先,以才用为急。二者难兼,故常不免偏取。而端静之士,虽有过人之行,应务之才,又皆藏器待时,耻于自献,朝廷莫得而知之。如臣等辈,固当各举所闻,以助乐育之意。伏见左朝散郎前佥书杭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程遵彦,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雅丽,三者皆有可观……臣与之同僚二年,备得其实。今替还都下,未有差遣,碌碌众中,未尝求人。臣窃惜之。伏望圣慈特赐采察,量材录用,非独广搜贤之路,亦以敦厉孝悌,激扬风俗。若后不如所举,臣甘伏朝典”[24]。
苏轼对自己亲自培植的人才的举荐更是不遗余力。苏轼有四个得意门生,人称“苏门四学士”,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他在《答李昭玘书》中写道:“独于文人胜士,多获所欲,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25]。苏轼在《上荆公书》中向王安石极力推荐秦观(少游):“才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等辈,实不易得。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望也”[26]。秦观去世以后,苏轼写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表达了他对失去一位无可替代的杰出人才的遗憾与感叹之情。
国民素质偏低是制约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基数庞大,道德教育难以普遍落实;另一方面是由于道德成本低。例如,先后出现在北京、上海、成都的共享睡眠舱,还未普及,就被查封叫停。一是有些用户长期霸占且不注重个人卫生,导致共享能力下降、用户体验不佳;二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违法涉黄、暴力抢夺等极端情况暂未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当今之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业已形成。“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28]。“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29]。
苏轼甚至甘愿让出自己的职位,推荐杰出人才来替代自己。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苏轼举荐黄庭坚代其翰林学士和知制诰职务:“蒙恩除臣翰林学士。伏见某官黄某,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举以自代,实允公议”[27]。
苏轼注重“机遇”对人才成功的重要性。他说,“贤者之处世,皆以得时为至难”[33],意即贤明之人应对世情,都以抓住机遇为最难。“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34],意即从过去到现在不可丢失的是时势,在实行过程中不可丢失的是机遇。苏轼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应因时而变,抢占先机。故古今一切成功者,无不牢牢抓住成功过程中的机遇。苏轼当年的这个见解,吻合当今“机遇成才”的规律。
六、坚韧不拔,逆境成才
苏轼感叹人才难得,他觉得这是古今之通病。“人才之难,古今所病。忠厚者多乏于用,强济者或凉于德”[22]。
苏轼在《晁错论》中阐述了“逆境成才”的人才思想,认为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他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32]。“逆境成才”,既是对人才在意志上的考验,也是对人才在才能上的检验。
七、不可失机,机遇成才
而在北宋那个时代,苏轼这种人才难得、爱惜人才的思想弥足珍贵,体现了作为一名 “伯乐”的宽广胸襟和“唯才是举”的人梯精神。
苏轼以贾谊为案例,分析机遇成才的必然性。他在《贾谊论》中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35]。苏轼认为,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他对于贾谊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惋惜。他特别指出,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贾谊之误,就是没有耐心等待时机,抓住机遇。
八、任贤使能,知人善任
苏轼认为,任用贤能,天下公正之义理;要把一件大事做成,其根本在于对人的了解和运用。苏轼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是否能够辈出,在于为官者是否能够任贤使能、知人善任。他说,“任贤使能,天下之公义”[36]“立事之本,在于知人”[37]。在这里,苏轼明确地指出,自古以来,想要建立特殊功业的人,一定要具有知人之明的能力。立事之本在人不在物,用人之要在实而不在言。如果没有知人之明的能力,就会使功业毁在所用的不当之人的身上。
苏轼特别提醒决定人才命运的决策者们:“不以同异为喜怒,不以喜怒为用舍”[38],意即不要以别人的意见是否符合自己的主张作为喜欢或不喜欢的标准,不要以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作为日常取舍的尺度。苏轼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的人才评价具有启迪的价值。
九、集聚人才,分类使用
苏轼在其《六国论》[39]中,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谈起,“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言及秦、汉,“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苏轼还将这些“储蓄”起来的人才分成四类:“智、勇、辩、力”,并给予高度评价:“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他还依据“始皇……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等事实分析,得出“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的结论。
治疗前两组KPS评分相近,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为(62.4±6.2)分;治疗后试验组 KPS 评分为(85.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用城市平均投资回报率作为投资港口是否经济的参考点,通过比较投资港口的回报率与平均投资回报率,确定是否值得投资。投资回报率的函数式可简化为
苏轼在这篇文论中表达了两个方面的人才思想。其一,人才需要集聚、储蓄起来,以备急时之需,否则,危及国家存亡。“养士”“宾客”均为集聚、储蓄起来的“天下俊杰”,在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苏轼将人才分类为“智、勇、辩、力”,即有智慧、有胆略、有辩才、有气力。这四类人才只有分别使用在能发挥各自特长的不同场合和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十、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
苏轼长期置身于北宋社会的官场之中,深谙官场礼制对人才脱颖而出的阻碍。因此他奋力疾呼:“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40],意即大好江山养育了无数豪杰才俊,而官场礼制困折了多少英雄人物。苏轼这种不畏强权、为人才请命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后人特别是人才们的赞颂和怀念。
时至今日,人才辈出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考察我国当前人才发展的现实,要践行“以用为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要形成“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全面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日本西铁城早在1956年4月就推出了一款名为Parashock的防震器(见图9),它与一般防震器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防震器基座,以一个螺旋状的弹簧片与钻眼固定住,上方则是与托钻固定在一起的弹簧片,所以两个宝石都有与弹簧片固定,明显与Incabloc防震器、Kif防震器有所不同。西铁城为此还在日本国内举办手表高空抛下的试验,在30米高空的直升机上,将手表朝铺有软垫的地面扔下,而搭载这款防震器的手表机心仍可以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 2018:2-513.
[2]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 n.com/txt/22280.html.
[3]苏轼.士燮论.苏轼文集(卷三)//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399.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EB/OL].[2019-04-19].http://gushi.qinqishuhua.org/.
[5]苏轼.常德必吉.苏轼文集(卷七十三)//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25.
[6]苏轼.霍光论.苏轼文集(卷四)//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225.
[7]苏轼.伊尹论//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8]苏轼.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二首.苏轼文集(卷四十三)//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244.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bzg952016/wzsl.html.
[10]苏轼.留侯论//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11]苏轼.答乔舍人启//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12]苏轼.魏武帝论//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13]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67-189.
[14]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苏轼文集(卷四十三)//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21.
[15][18]桂昭明.人才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160-161.
[16]苏轼.策别第九//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17]苏轼.议学校贡举状.苏轼文集(卷二十五)//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13.
[19]苏轼.汉宣帝诘责杜延年治郡不进//苏轼.苏东坡全 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 80.html.
[20]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21]苏轼.送江公著知吉州.苏轼诗集(卷三十三)//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196.
[22]苏轼.赐胡宗愈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23]苏轼.乞擢用林豫札子//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24]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25]苏轼.答李昭玘书//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26]苏轼.上荆公书//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27]苏轼.举黄庭坚自代状//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28]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EB/OL].[2016-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05/c_11182439 72.html.
[29]习近平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批示[EB/OL].[2016-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6/c_1118820251.html.
[30]苏轼.秀州僧本莹静照堂.苏轼诗集(卷六)//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355.
[31]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苏轼诗集(卷六)//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356.
[32]苏轼.晁错论//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33]苏轼.贺吴副枢启.苏轼文集(卷四十七)//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417.
[34]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苏轼文集(卷六十四)//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424.
[35]苏轼.贾谊论//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36]苏轼.赐吕大防上第二表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苏轼文集(卷四十二)//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21.
[37]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苏轼文集(卷九)//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 2018:11.
[38]苏轼.富郑公神道碑.苏轼文集(卷十八)//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408.
[39]苏轼.六国论//苏轼.苏东坡全集[EB/OL].[2019-04-19].http://m.56wen.com/txt/22280.html.
[40]苏轼.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苏轼诗集(卷一)//谈祖应.三苏醒世哲言[M].香港:当代文艺出版社,2018:345.
Su Shi’s Concept of Talents and Its Modern Value
Gui Zhaoming
[Abstract] Su Shi’s talent view not only reflects his unique talent thought, but also has similarities with the scientific talent view in the new era.Su Shi’s view on talent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en aspects.One is that talents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a career.The second is to adhere to the view that “mor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alent” and believe that talents need to possess noble moral integrity.The third is that talents are based on application, and their performance is sometimes prolonged.Fourth,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orality and ability in attracting tal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performance in evaluating talents.The fifth is to respect and cherish talents.Sixth, the success of talents needs to go through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and adversity trains them to become talents.The seventh i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opportunity” to the success of talents.The eighth is to employ talents and be good at employing people.The ninth is to gather talents and use them in different categories.The tenth is to get rid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bstacles of tal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Su Shi Concept of talents Use of talents Evaluation of talents Devlopment of Talents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61(2019)06-0071-07
(桂昭明 武汉工程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原副校长)
标签:苏轼论文; 人才论文; 香港论文; 苏东坡论文; 文艺出版社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中国人事科学》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