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举系统效率论文_于志刚,杨志,栾国华,肖亚臣,廖云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举系统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率,系统,管网,油田,机组,数学模型,气气。

气举系统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于志刚,杨志,栾国华,肖亚臣,廖云虎[1](2008)在《球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效率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把球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划分为压缩机组、地面注气管线、井内注气油管和球塞举升油管等几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了评价各个子系统效率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到了球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所获得的结论及认识对进一步探讨球塞气举举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08年05期)

石庆,蒋建勋,隆正峰,章成东[2](2005)在《气举排水采气系统效率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举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人工举升排水采气工艺,适用于水淹井复产、助排和气藏排水。气举系统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系统,包括压缩机组、注入通道、气举阀和举升通道几个部分。任一子系统的变化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文章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能量守恒,建立了评价气举井系统效率、压缩机组效率、注气效率、气举阀效率、举升效率的数学模型。因为国内外少见相关的技术资料,所以文章的方法具有探索性。(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05年06期)

刘叁威[3](2004)在《提高气举采油系统效率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举采油作为机械采油方法之一,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就其产量而言仅次于有杆泵采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已在中原、吐哈、塔里木、四川、南海等油气田得到了应用,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气举生产规模。气举具有产液量变化范围大、举升深度深、操作管理简便等优点,尤其适于高气液比、出砂严重、含腐蚀性介质、定向井等复杂条件的油井。因此,气举采油技术对于开发西部油田和海上油田更具有强大优势,提高气举系统效率亦成为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热点。 气举采油系统性极强,由压缩机组、配气管网、气举井、集输管网四部分串联组成。任一子系统的波动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压缩机组作为气举采油的动力源,其气量直接影响气举采油的规模,而动力机的选择也将直接影响整个气举系统的经济效益;配气管网作为能量的中间传递者,其输出压力与温度将直接影响气举井的工艺设计,从而影响气举井的工况;气举井作为气举系统的核心,也是能量消耗的主要场所,气举井的经济效益高低将直接决定气举系统经济效率的高低;集输管网起能量转移的作用,但计量站回压直接与气举井井口回压相关联,从而影响气举井的正常运行。 与有杆抽油系统相比,气举系统各子系统极其分散,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设备驱动的多个机组同时工作的动力系统、纵横交错的能量传递系统、极其复杂的举升系统以及高气液比大流量的运输系统。如何正确评价各子系统的能耗情况,特别是气举井子系统的能耗分析;针对各个单井的具体情况,采取怎样的工艺措施,以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以及如何在限量的气源情况下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目前气举采油的技术关键。 本文旨在通过描述气举各子系统的能量转换规律,建立一套现场实用的能耗指标体系,以文东油田气举系统为实例,针对各子系统的能耗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工艺技术措施以提高整个气举系统的效率。对于高产液井,重点研究连续气举井优化设计技术;对于低产量低压井,提出柱塞气举、单管柱球塞连续气举新工艺。在此基础上,以区块总产油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了多井的优化配气数学模型,使各气举井的气量分配更合理,从而提高了高压气源的利用率。本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1) 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模型方面 本文将气举系统分为压缩机组、配气管网、气举井、集输管网四个子系统,综合考虑了气体热膨胀、动能、位能等,建立了描述各子系统流动规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各子系统的效率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实用的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摘要指标体系,结合气举井经济效益,建立了气举井效率控制图.应用文东油田的68口气举井测试数据,统计分析了气举子系统能耗情况,重点分析了注气量、注入气液比、注入压力等因素对气举井效率的影响,为气举井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目标。统计分析表明:气举井滑脱损失是气举井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亦是气举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气举系统效率主要围绕提高气举井效率进行。 (2)提高气举井效率的措施方面 基于对地层流入动态以及井筒多相管流的分析,确定了适合气举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模型以及适于高气液比下的井筒多相管流模型,应用气举阀动态特性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国产与进口气举阀的各项性能参数的差异,改进了气举井布阀设计方法,使气举井阀分布更合理,以提高气举井效率。 对低能量井采用柱塞气举,研制了柱塞气举配套工具,实现了柱塞气举配套工具国产化;建立了柱塞气举动力学模型,对柱塞气举进行了优化设计,为柱塞气举的现场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鉴于低压井连续气举滑脱损失严重,提出了适合于文东油田5’厅套管的单管球塞连续气举工艺,模拟分析计算表明,该工艺能明显降低滑脱损失,提高举升效率,有望成为连续气举的接替工艺。 (3)区块优化配气方面 针对高压气源严重不足,进而制约气举规模的问题,结合气举井特性曲线,建立了气举井经济动态模型和以区块(多井)总产量与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双目标优化配气模型,为气举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对文东油田气举系统进行了效率评价,针对各种类型的典型井,应用相应的工艺措施,已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题词:人工举升气举采油系统效率优化配气(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期刊2004-04-01)

薛霞,杨有林,李露霞[4](2003)在《气举采油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气举采油系统效率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提出了气举采油系统效率的计算公式,利用文东油田气举井的基础数据,计算了连续、间歇、腔室、柱塞气举的采油系统的效率,并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中原油田气举采油系统效率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S1期)

王磊,郑岩,杨有林,耿兆华,王俊俊[5](2003)在《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举是中原文东油田的主要采油方式。本文针对该油田连续气举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注入气利用效率低 ,综合效益差的问题 ,计算了低产气举井在连续、间歇、腔室、柱塞等不同气举采油方式下的系统效率 ,通过对比分析 ,指出了提高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3年04期)

刘永辉[6](2002)在《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举采油是一系统性很强的人工举升方式。气举系统是由压缩机组、配气管网、气举井、集输管网四部分串联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通过对上述四部分的效率评价方法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文东油田气举系统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统计分析了气举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气举系统效率的措施,达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降低采油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为优化气举系统设计与气举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在气举系统效率的理论方面完成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 1.建立了气举系统效率方法评价研究的监测数据库; 2.建立了以生产井为核心的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模型;分别对压缩机组、配气管网(从压缩机组至气举井)、气举井、集输管线(从气举井至计量站)进行了效率评价方法研究,并建立了相关模型; 3.提出了气举井工况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气举井效率控制图,为气举井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4.利用Visual Basic语言自行研制了气举系统效率测试软件,对整个气举系统进行剖析,为优化气举系统与其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以文东油田的气举系统为例,应用自行研制的软件,对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模型进行了检验,统计分析了各子系统效率及能耗效率;并重点分析了气举井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注气量、注入气液比、注入压力等,利用气举井控制图对文东油田现有气举井进行了分析,对各区的典型气举井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气举系统效率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期刊2002-04-01)

气举系统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举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人工举升排水采气工艺,适用于水淹井复产、助排和气藏排水。气举系统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系统,包括压缩机组、注入通道、气举阀和举升通道几个部分。任一子系统的变化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文章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能量守恒,建立了评价气举井系统效率、压缩机组效率、注气效率、气举阀效率、举升效率的数学模型。因为国内外少见相关的技术资料,所以文章的方法具有探索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举系统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于志刚,杨志,栾国华,肖亚臣,廖云虎.球塞气举排水采气系统效率计算与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08

[2].石庆,蒋建勋,隆正峰,章成东.气举排水采气系统效率计算方法探讨[J].断块油气田.2005

[3].刘叁威.提高气举采油系统效率应用基础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

[4].薛霞,杨有林,李露霞.气举采油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

[5].王磊,郑岩,杨有林,耿兆华,王俊俊.文东油田低产气举井系统效率的计算与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

[6].刘永辉.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

论文知识图

配气管网示意图气举井生产系统诊断及优化设计软件主界...文13-1井不同气举采油方式系统效率对...池37井2011年生产情况球塞连续气举示意图燃烧处理示意图

标签:;  ;  ;  ;  ;  ;  ;  

气举系统效率论文_于志刚,杨志,栾国华,肖亚臣,廖云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