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不需操作工人手持外界轴承外圈进行操作,危险性较小;不需人工一个个的依次进行上料,生产效率较高;砂轮在磨削外界轴承外圈时产生巨大热量,可及时冷却外界轴承外圈,不易使外界轴承外圈局部融化产生裂纹;包括第一电机和砂轮,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砂轮后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还包括第二电机、三爪卡盘和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贯穿孔;还包括第二支撑台、进料台、第一电动伸缩杆、推板、进料门和进料把手;还包括第三支撑台、进水管、排水管、储液室、储液门、第一电机箱、两组第三滑轨、两组第三滑块、第二把手和水泵。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和砂轮(2),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与砂轮(2)后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3)、三爪卡盘(4)和第一支撑台(5),第一支撑台(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贯穿孔,三爪卡盘(4)的卡盘体外侧与第一贯穿孔内侧壁相连接,且活动卡爪(6)位于卡盘体右侧且伸出至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腔,且第二放置腔与第一贯穿孔相连通,第二电机(3)的输出端与三爪卡盘(4)的输入端相连接;还包括第二支撑台(7)、进料台(8)、第一电动伸缩杆(9)、推板(10)、进料门(11)和进料把手(12),第二支撑台(7)的顶部与进料台(8)的底部相连接,进料台(8)内部设置有圆柱形进料腔,进料台(8)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料口,进料门(11)可转动连接在进料口处,进料把手(12)与进料门(11)顶部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9)的左侧与进料腔的内左侧壁中间位置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9)的右侧与推板(10)左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推板(10)紧贴进料腔内侧壁,且推板(10)可活动设置在进料腔内,且进料台(8)右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与三爪卡盘(4)的卡口相连通;还包括第三支撑台(13)、进水管(14)、排水管(15)、储液室(16)、储液门(17)、第一电机箱(18)、两组第三滑轨(19)、两组第三滑块(20)、第二把手(21)和水泵(22),第一电机箱(18)内部设置有电机腔,第一电机箱(18)的左侧连通设置有电机口,两组第三滑块(20)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箱(18)右侧的上下两方,两组第三滑轨(19)均连接在第三支撑台(13)的左侧,且两组第三滑轨(19)分别与两组第三滑块(20)可滑动连接,第三支撑台(13)的顶部与水泵(22)的底部相连接,水泵(22)的输入端与进水管(14)的输出端相连通,水泵(22)的输出端与排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通,储液室(16)的左侧与第三支撑台(13)的右侧相连接,储液室(16)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16)的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开口,储液室(16)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液口,储液门(17)可转动连接在进液口处,第二把手(21)连接在储液门(17)顶部,进水管(14)的输入端穿过第一开口伸入至储液腔内部。
设计方案
1.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和砂轮(2),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与砂轮(2)后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3)、三爪卡盘(4)和第一支撑台(5),第一支撑台(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贯穿孔,三爪卡盘(4)的卡盘体外侧与第一贯穿孔内侧壁相连接,且活动卡爪(6)位于卡盘体右侧且伸出至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腔,且第二放置腔与第一贯穿孔相连通,第二电机(3)的输出端与三爪卡盘(4)的输入端相连接;还包括第二支撑台(7)、进料台(8)、第一电动伸缩杆(9)、推板(10)、进料门(11)和进料把手(12),第二支撑台(7)的顶部与进料台(8)的底部相连接,进料台(8)内部设置有圆柱形进料腔,进料台(8)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料口,进料门(11)可转动连接在进料口处,进料把手(12)与进料门(11)顶部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9)的左侧与进料腔的内左侧壁中间位置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9)的右侧与推板(10)左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推板(10)紧贴进料腔内侧壁,且推板(10)可活动设置在进料腔内,且进料台(8)右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与三爪卡盘(4)的卡口相连通;还包括第三支撑台(13)、进水管(14)、排水管(15)、储液室(16)、储液门(17)、第一电机箱(18)、两组第三滑轨(19)、两组第三滑块(20)、第二把手(21)和水泵(22),第一电机箱(18)内部设置有电机腔,第一电机箱(18)的左侧连通设置有电机口,两组第三滑块(20)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箱(18)右侧的上下两方,两组第三滑轨(19)均连接在第三支撑台(13)的左侧,且两组第三滑轨(19)分别与两组第三滑块(20)可滑动连接,第三支撑台(13)的顶部与水泵(22)的底部相连接,水泵(22)的输入端与进水管(14)的输出端相连通,水泵(22)的输出端与排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通,储液室(16)的左侧与第三支撑台(13)的右侧相连接,储液室(16)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16)的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开口,储液室(16)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液口,储液门(17)可转动连接在进液口处,第二把手(21)连接在储液门(17)顶部,进水管(14)的输入端穿过第一开口伸入至储液腔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支撑台(23)、第三电机(24)、螺杆(25)、螺母(26)、两组第一滑轨(27)和两组第一滑块(28),两组第一滑轨(27)分别连接在第四支撑台(23)顶部的前方和后方,两组第一滑块(28)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撑台(13)底部的前方和后方,且两组第一滑轨(27)分别与两组第一滑块(28)可滑动连接,第三电机(24)的输出端与螺杆(25)相连接,螺母(26)螺装在螺杆(25)上,且螺母(26)的顶部与第三支撑台(13)的底部中间位置相连接,第一支撑台(5)的底部和第二支撑台(7)的底部均与第四支撑台(23)的顶部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第二滑轨(29)、两组第二滑块(30)、固定板(31)和收料箱(32),固定板(31)的左侧与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相连接,两组第二滑轨(29)均连接在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收料箱(32)内部设置有收料腔,收料箱(32)顶部连通设置有收料口,两组第二滑块(30)分别连接在收料箱(32)左侧上下两方,且两组第二滑轨(29)分别与两组第二滑块(30)可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组防震装置(33),防震装置(33)包括第一防震板(34)、第二防震板(35)、发泡塑料板(36)和四组弹簧(37),四组弹簧(37)的底部分别连接在第二防震板(35)的顶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四组弹簧(37)的顶部分别连接在第一防震板(34)的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发泡塑料板(36)的顶部与第一防震板(34)的底部相连接,发泡塑料板(36)的底部与第二防震板(35)的顶部相连接,三组防震装置(33)的顶部分别与第一电机(1)的底部、第二放置腔的内顶侧壁和第三电机(24)的底部相连接,三组防震装置(33)的底部分别与第一电机箱(18)内底侧壁、第二电机(3)的顶部、第四支撑台(23)的顶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螺杆(38)、垫板(39)、支撑架(40)和滚轮(41),第二螺杆(38)的底部与垫板(39)的顶部相连接,支撑架(40)的顶部与垫板(39)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支撑架(40)的底部与滚轮(41)可转动连接,四组螺杆(25)的顶部分别螺装在第四支撑台(23)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刹车板(42)和四组橡胶垫,四组滚轮(41)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四组刹车板(42)分别可转动连接在四组刹车板(42)上,四组橡胶垫分别连接在四组刹车板(42)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把手和四组磁铁块,第三把手连接在第一电机箱(18)的后侧,四组磁铁块分别吸附在两组第三滑轨(19)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料箱(32)的底部和固定板(31)的底部均设置有连通设置有漏孔组,且漏孔组与收料腔相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是一种用于在轴承加工过程中,对轴承外圈沟道进行打磨的附属装置,其在轴承加工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包括第一电机和砂轮,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砂轮后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现有的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在使用时需要操作工人拿着外界轴承外圈,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砂轮转动,操作工人将外界轴承外圈的内侧壁与砂轮相贴紧,砂轮转动会对外界轴承外圈进行磨削,从而形成沟道;现有的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在使用中发现,需操作工人手持外界轴承外圈进行操作,危险性较大;需人工一个一个的依次上料,从而造成生产效率较低;砂轮在磨削外界轴承外圈时产生巨大热量,容易使外界轴承外圈局部融化产生裂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操作工人手持外界轴承外圈进行操作,危险性较小;不需人工一个个的依次进行上料,生产效率较高;砂轮在磨削外界轴承外圈时产生巨大热量,可及时冷却外界轴承外圈,不易使外界轴承外圈局部融化产生裂纹的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现有的包括第一电机和砂轮,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砂轮后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还包括第二电机、三爪卡盘和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贯穿孔,三爪卡盘的卡盘体外侧与第一贯穿孔内侧壁相连接,且活动卡爪位于卡盘体右侧且伸出至第一支撑台的右侧,第一支撑台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腔,且第二放置腔与第一贯穿孔相连通,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三爪卡盘的输入端相连接;还包括第二支撑台、进料台、第一电动伸缩杆、推板、进料门和进料把手,第二支撑台的顶部与进料台的底部相连接,进料台内部设置有圆柱形进料腔,进料台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料口,进料门可转动连接在进料口处,进料把手与进料门顶部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左侧与进料腔的内左侧壁中间位置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右侧与推板左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推板紧贴进料腔内侧壁,且推板可活动设置在进料腔内,且进料台右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与三爪卡盘的卡口相连通;还包括第三支撑台、进水管、排水管、储液室、储液门、第一电机箱、两组第三滑轨、两组第三滑块、第二把手和水泵,第一电机箱内部设置有电机腔,第一电机箱的左侧连通设置有电机口,两组第三滑块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箱右侧的上下两方,两组第三滑轨均连接在第三支撑台的左侧,且两组第三滑轨分别与两组第三滑块可滑动连接,第三支撑台的顶部与水泵的底部相连接,水泵的输入端与进水管的输出端相连通,水泵的输出端与排水管的输入端相连通,储液室的左侧与第三支撑台的右侧相连接,储液室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的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开口,储液室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液口,储液门可转动连接在进液口处,第二把手连接在储液门顶部,进水管的输入端穿过第一开口伸入至储液腔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台、第三电机、螺杆、螺母、两组第一滑轨和两组第一滑块,两组第一滑轨分别连接在第四支撑台顶部的前方和后方,两组第一滑块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撑台底部的前方和后方,且两组第一滑轨分别与两组第一滑块可滑动连接,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相连接,螺母螺装在螺杆上,且螺母的顶部与第三支撑台的底部中间位置相连接,第一支撑台的底部和第二支撑台的底部均与第四支撑台的顶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两组第二滑轨、两组第二滑块、固定板和收料箱,固定板的左侧与第一支撑台的右侧相连接,两组第二滑轨均连接在第一支撑台的右侧,收料箱内部设置有收料腔,收料箱顶部连通设置有收料口,两组第二滑块分别连接在收料箱左侧上下两方,且两组第二滑轨分别与两组第二滑块可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三组防震装置,防震装置包括第一防震板、第二防震板、发泡塑料板和四组弹簧,四组弹簧的底部分别连接在第二防震板的顶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四组弹簧的顶部分别连接在第一防震板的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发泡塑料板的顶部与第一防震板的底部相连接,发泡塑料板的底部与第二防震板的顶部相连接,三组防震装置的顶部分别与第一电机的底部、第二放置腔的内顶侧壁和第三电机的底部相连接,三组防震装置的底部分别与第一电机箱内底侧壁、第二电机的顶部、第四支撑台的顶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四组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螺杆、垫板、支撑架和滚轮,第二螺杆的底部与垫板的顶部相连接,支撑架的顶部与垫板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支撑架的底部与滚轮可转动连接,四组螺杆的顶部分别螺装在第四支撑台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四组刹车板和四组橡胶垫,四组滚轮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四组刹车板分别可转动连接在四组刹车板上,四组橡胶垫分别连接在四组刹车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第三把手和四组磁铁块,第三把手连接在第一电机箱的后侧,四组磁铁块分别吸附在两组第三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收料箱的底部和固定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连通设置有漏孔组,且漏孔组与收料腔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时,三爪卡盘可提高夹紧并固定外界轴承外圈的左右,将外界轴承外圈放在三爪卡盘中间卡孔位置,然后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正转,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活动卡爪向内夹紧,从而固定外界轴承外圈,当对外界轴承外圈加工完毕后,再次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反转,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活动卡爪向外松开外界轴承外圈,然后即可将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取下;当需要进行上料时,手动拉动进料把手,可将进料门打开,然后将外界轴承外圈依次放入进料腔,上料完毕后,关闭进料门,然后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从而推动推板向右滑动,从而将外界轴承外圈从进料腔推出,从而外界轴承外圈经过第二进料口来到三爪卡盘的卡口位置,将上一个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挤出,然后停止第一电动伸缩杆,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活动卡爪将新上料的外界轴承外圈卡紧并固定,依次反复,实现自动上料,提高工作效率,进料腔内部的外界轴承外圈全部加工完毕后,再次打开进料门进行上料即可;推动第一电机箱,在两组第三滑轨和两组第三滑块的配合下,第一电机箱可以前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机前后移动,方便找到最佳工作点,手动拉动第二把手,在第二把手的带动下可将储液门打开,将冷却液填充到储液室中,然后关闭储液门,启动水泵,冷却液经进水管流动到排水管,通过排水管的输出端喷出,从而对正在加工的外界轴承外圈进行喷洗冷却,降低出现裂纹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防震板、第二防震板、发泡塑料板和弹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A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第一电机;2、砂轮;3、第二电机;4、三爪卡盘;5、第一支撑台;6、活动卡爪;7、第二支撑台;8、进料台;9、第一电动伸缩杆;10、推板;11、进料门;12、进料把手;13、第三支撑台;14、进水管;15、排水管;16、储液室;17、储液门;18、第一电机箱;19、第三滑轨;20、第三滑块;21、第二把手;22、水泵;23、第四支撑台;24、第三电机;25、螺杆;26、螺母;27、第一滑轨;28、第一滑块;29、第二滑轨;30、第二滑块;31、固定板;32、收料箱;33、防震装置;34、第一防震板;35、第二防震板;36、发泡塑料板;37、弹簧;38、第二螺杆;39、垫板;40、支撑架;41、滚轮;42、刹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和砂轮2,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与砂轮2后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第二电机3、三爪卡盘4和第一支撑台5,第一支撑台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贯穿孔,三爪卡盘4的卡盘体外侧与第一贯穿孔内侧壁相连接,且活动卡爪6位于卡盘体右侧且伸出至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腔,且第二放置腔与第一贯穿孔相连通,第二电机3的输出端与三爪卡盘4的输入端相连接;还包括第二支撑台7、进料台8、第一电动伸缩杆9、推板10、进料门11和进料把手12,第二支撑台7的顶部与进料台8的底部相连接,进料台8内部设置有圆柱形进料腔,进料台8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料口,进料门11可转动连接在进料口处,进料把手12与进料门11顶部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9的左侧与进料腔的内左侧壁中间位置相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9的右侧与推板10左侧的中心位置相连接,推板10紧贴进料腔内侧壁,且推板10可活动设置在进料腔内,且进料台8右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与三爪卡盘4的卡口相连通;还包括第三支撑台13、进水管14、排水管15、储液室16、储液门17、第一电机箱18、两组第三滑轨19、两组第三滑块20、第二把手21和水泵22,第一电机箱18内部设置有电机腔,第一电机箱18的左侧连通设置有电机口,两组第三滑块20分别连接在第一电机箱18右侧的上下两方,两组第三滑轨19均连接在第三支撑台13的左侧,且两组第三滑轨19分别与两组第三滑块20可滑动连接,第三支撑台13的顶部与水泵22的底部相连接,水泵22的输入端与进水管14的输出端相连通,水泵22的输出端与排水管15的输入端相连通,储液室16的左侧与第三支撑台13的右侧相连接,储液室16内部设置有储液腔,储液室16的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一开口,储液室16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液口,储液门17可转动连接在进液口处,第二把手21连接在储液门17顶部,进水管14的输入端穿过第一开口伸入至储液腔内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时,三爪卡盘可提高夹紧并固定外界轴承外圈的左右,将外界轴承外圈放在三爪卡盘中间卡孔位置,然后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正转,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活动卡爪向内夹紧,从而固定外界轴承外圈,当对外界轴承外圈加工完毕后,再次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反转,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活动卡爪向外松开外界轴承外圈,然后即可将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取下;当需要进行上料时,手动拉动进料把手,可将进料门打开,然后将外界轴承外圈依次放入进料腔,上料完毕后,关闭进料门,然后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从而推动推板向右滑动,从而将外界轴承外圈从进料腔推出,从而外界轴承外圈经过第二进料口来到三爪卡盘的卡口位置,将上一个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挤出,然后停止第一电动伸缩杆,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活动卡爪将新上料的外界轴承外圈卡紧并固定,依次反复,实现自动上料,提高工作效率,进料腔内部的外界轴承外圈全部加工完毕后,再次打开进料门进行上料即可;推动第一电机箱,在两组第三滑轨和两组第三滑块的配合下,第一电机箱可以前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机前后移动,方便找到最佳工作点,手动拉动第二把手,在第二把手的带动下可将储液门打开,将冷却液填充到储液室中,然后关闭储液门,启动水泵,冷却液经进水管流动到排水管,通过排水管的输出端喷出,从而对正在加工的外界轴承外圈进行喷洗冷却,降低出现裂纹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第四支撑台23、第三电机24、螺杆25、螺母26、两组第一滑轨27和两组第一滑块28,两组第一滑轨27分别连接在第四支撑台23顶部的前方和后方,两组第一滑块28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撑台13底部的前方和后方,且两组第一滑轨27分别与两组第一滑块28可滑动连接,第三电机24的输出端与螺杆25相连接,螺母26螺装在螺杆25上,且螺母26的顶部与第三支撑台13的底部中间位置相连接,第一支撑台5的底部和第二支撑台7的底部均与第四支撑台23的顶部相连接;启动第三电机,使得第三电机正转,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螺杆旋转,从而螺母带动第三支撑台向右移动,通过两组第一滑轨和两组第一滑块的配合滑动,使得第三支撑台可平稳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停止第三电机,然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砂轮转动,从而对外界轴承外圈进行打磨,打磨完毕后,关闭第一电机,开启第三电机,使得第三电机反转,在螺母的带动下使得第三左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两组第二滑轨29、两组第二滑块30、固定板31和收料箱32,固定板31的左侧与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相连接,两组第二滑轨29均连接在第一支撑台5的右侧,收料箱32内部设置有收料腔,收料箱32顶部连通设置有收料口,两组第二滑块30分别连接在收料箱32左侧上下两方,且两组第二滑轨29分别与两组第二滑块30可滑动连接;收料箱的设置可以将收集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通过两组第二滑块和两组第一滑轨的配合,可以实现收料箱从第一支撑台上轻松安装或拆卸,当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界被推出时,收料箱进行收集,当收料箱装满后,将收料箱从第一支撑台卸下,换上新的收料箱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三组防震装置33,防震装置33包括第一防震板34、第二防震板35、发泡塑料板36和四组弹簧37,四组弹簧37的底部分别连接在第二防震板35的顶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四组弹簧37的顶部分别连接在第一防震板34的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发泡塑料板36的顶部与第一防震板34的底部相连接,发泡塑料板36的底部与第二防震板35的顶部相连接,三组防震装置33的顶部分别与第一电机1的底部、第二放置腔的内顶侧壁和第三电机24的底部相连接,三组防震装置33的底部分别与第一电机箱18内底侧壁、第二电机3的顶部、第四支撑台23的顶部相连接;由于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防震装置可以有效缓解振动,由于发泡塑料板和弹簧均为弹性材料,当电机启动产生振动时,防震装置可通过改变第一防震板和第二防震板的相对位置而减小振动,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四组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第二螺杆38、垫板39、支撑架40和滚轮41,第二螺杆38的底部与垫板39的顶部相连接,支撑架40的顶部与垫板39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支撑架40的底部与滚轮41可转动连接,四组螺杆25的顶部分别螺装在第四支撑台23底部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和右后方;通过推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滚轮和支撑架会开始转动,从而可轻松地对其整体进行移动,减少人工搬运的工作强度,当移动装置发生损坏时,可旋转第二螺杆将移动装置从第四支撑台拆卸下来,然后换上新的移动装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四组刹车板42和四组橡胶垫,四组滚轮41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四组刹车板42分别可转动连接在四组刹车板42上,四组橡胶垫分别连接在四组刹车板42的底部;当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已经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将刹车板下踩,橡胶垫和滚轮的螺纹紧贴,从而可对滚轮进行固定,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再次进行移动时,首先将刹车板上移,使得橡胶垫远离滚轮的螺纹,从而解除刹车板对滚轮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还包括第三把手和四组磁铁块,第三把手连接在第一电机箱18的后侧,四组磁铁块分别吸附在两组第三滑轨19上;第三把手的设置方便对第一电机箱进行移动,四组磁铁块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第一电机箱右侧的前后两端的两组第三滑轨上,从而对第一电机箱进行限位,可以放置第一电机在工作时产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收料箱32的底部和固定板31的底部均设置有连通设置有漏孔组,且漏孔组与收料腔相连通;由于加工中的外界轴承外圈需要喷洒冷却液,因此,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会沾有冷却液,漏孔组的设置可以方便冷却液的流出,有利于外界轴承外圈的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其在工作时,三爪卡盘可提高夹紧并固定外界轴承外圈的左右,将外界轴承外圈放在三爪卡盘中间卡孔位置,然后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正转,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活动卡爪向内夹紧,从而固定外界轴承外圈,当对外界轴承外圈加工完毕后,再次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反转,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活动卡爪向外松开外界轴承外圈,然后即可将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取下;当需要进行上料时,手动拉动进料把手,可将进料门打开,然后将外界轴承外圈依次放入进料腔,上料完毕后,关闭进料门,然后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从而推动推板向右滑动,从而将外界轴承外圈从进料腔推出,从而外界轴承外圈经过第二进料口来到三爪卡盘的卡口位置,将上一个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挤出,然后停止第一电动伸缩杆,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活动卡爪将新上料的外界轴承外圈卡紧并固定,依次反复,实现自动上料,提高工作效率,进料腔内部的外界轴承外圈全部加工完毕后,再次打开进料门进行上料即可;推动第一电机箱,在两组第三滑轨和两组第三滑块的配合下,第一电机箱可以前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机前后移动,方便找到最佳工作点,手动拉动第二把手,在第二把手的带动下可将储液门打开,将冷却液填充到储液室中,然后关闭储液门,启动水泵,冷却液经进水管流动到排水管,通过排水管的输出端喷出,从而对正在加工的外界轴承外圈进行喷洗冷却,降低出现裂纹的可能性;启动第三电机,使得第三电机正转,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螺杆旋转,从而螺母带动第三支撑台向右移动,通过两组第一滑轨和两组第一滑块的配合滑动,使得第三支撑台可平稳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停止第三电机,然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砂轮转动,从而对外界轴承外圈进行打磨,打磨完毕后,关闭第一电机,开启第三电机,使得第三电机反转,在螺母的带动下使得第三左移;收料箱的设置可以将收集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通过两组第二滑块和两组第一滑轨的配合,可以实现收料箱从第一支撑台上轻松安装或拆卸,当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界被推出时,收料箱进行收集,当收料箱装满后,将收料箱从第一支撑台卸下,换上新的收料箱即可;由于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防震装置可以有效缓解振动,由于发泡塑料板和弹簧均为弹性材料,当电机启动产生振动时,防震装置可通过改变第一防震板和第二防震板的相对位置而减小振动,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通过推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滚轮和支撑架会开始转动,从而可轻松地对其整体进行移动,减少人工搬运的工作强度,当移动装置发生损坏时,可旋转第二螺杆将移动装置从第四支撑台拆卸下来,然后换上新的移动装置即可;当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已经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将刹车板下踩,橡胶垫和滚轮的螺纹紧贴,从而可对滚轮进行固定,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再次进行移动时,首先将刹车板上移,使得橡胶垫远离滚轮的螺纹,从而解除刹车板对滚轮的固定;第三把手的设置方便对第一电机箱进行移动,四组磁铁块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第一电机箱右侧的前后两端的两组第三滑轨上,从而对第一电机箱进行限位,可以放置第一电机在工作时产生位移;由于加工中的外界轴承外圈需要喷洒冷却液,因此,加工完毕的外界轴承外圈会沾有冷却液,漏孔组的设置可以方便冷却液的流出,有利于外界轴承外圈的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所有用电模块及用电器均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相互电连接并与市电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承生产用沟道磨装置,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5467.X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39933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B24B 19/06
专利分类号:B24B19/06;B24B41/06;B24B41/00;B24B55/02;B24B27/00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河北澳亚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北澳亚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4900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尖冢镇乔屯村
发明人:郭云英
第一发明人:郭云英
当前权利人:河北澳亚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任军培;王丹
代理机构:13130
代理机构编号: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