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开展“十大行动”,用“绣花”功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精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荔湾样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同年10月,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亲临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永庆坊,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荔湾一直在思考:治什么?谁来治?怎么治?逐步探索符合区情实际的“荔湾路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开展“十大行动”,用“绣花”功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精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荔湾样本”。
治什么?荔湾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问题为导向,破解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推动“百梯万人”旧楼宇加装电梯工程,政府开辟绿色通道,每加装一台电梯政府补贴10万元,已完成加装电梯432台,惠及群众6万人。推出“长者大配餐”服务,全区开放助餐配餐点79个,服务覆盖全区22条街道191个社区,服务老年人75.4万人次。
谁来治?以人民南周边地区重点治理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通过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凝聚共建共治强大合力。党建引领。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功能,由街道、社区党组织链接社会资源,完善议事机制,构成“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的格局。政府负责。整合执法资源,在街道组建“公安+综合执法+交警+N”的联合执法队伍,由综合指挥平台统筹调度,改变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快速高效的执法模式。社会协同。注重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力量,构建党建引领+行业自治的格局。公众参与。通过搭建社区“建管委”、党群民情议事会、共同缔造委员会等议事平台,形成了“自己的事自己议,大家的事商量着办”的良好协商氛围。
荔湾区领导干部举行“为人民服务”主题日活动。
怎么治?突出机制创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精细化”管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联动机制。实现居民有呼、社区必应;社区有呼、街道必应;街道有呼、部门必应。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让“枫桥经验”在荔湾落地生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形成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区相关部门落实主管责任、街道落实属地责任、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社会矛盾治理格局。今年以来,全区排查重大矛盾纠纷23宗,化解23宗,化解率100%。群防共治机制。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群防共治,在“广州街坊”平台下,打造了“广州街坊·西关达人”区级群防共治品牌,涌现出“如意平安骑队”、“十铺联防”、“昌华前哨”、“家在岭南”、“逢源人家”等多支群防共治队伍,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促进地区平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里的“引擎”不能直译为engine。因为汉语可以勉强表达,而英语较汉语逻辑更严密,这样的直译对英文读者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译为a strong driving force代替engine,灵活地处理了这一比喻修辞。
图4为各方案扰动能量随时间的演变。由图4d可知,平均来讲,扰动能量的增长据降水量调整方案最大,其次为传统BGM方案,另外两种调整方案效果相对较弱。据降水量调整方案各层分开来看,模式第8层扰动能量在预报18 h后稳定维持在较大数值(图4a),模式第16层(约500 hPa)增长饱和时间则提前到14 h左右(图4b),而在模式第25层(约200 hPa),扰动能量在预报18 h之后大幅度下降(图4c)。该方案24 h预报扰动能量在中低层增长到某一数值后稳定维持,说明集合预报对中低层影响较大,能较好地作用于控制预报误差,从而最有可能改善预报效果。
编辑/余弘阳
标签:社会论文; 党建论文; 街道论文; 格局论文; 能量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党的基层工作论文; 《小康》2019年第32期论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