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加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柔性加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加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柔性,加工,机器人,系统,单元,工业,启发式。

柔性加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卢彦林[1](2019)在《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研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为一体的装备,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可编程性、柔性好的优良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本文以KUKA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并针对KUKA控制系统接口特点,结合KUKA工业机器人正逆向运动学原理,对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在零件打磨中运行性能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赵科学,刘业峰,赵元,陶林,穆德敏[2](2019)在《基于i5智能协同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优化仿真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轴承端盖类零件混流柔性生产线对应的加工系统和物料系统的工艺需求,设计了由i5智能系统为总控协调各子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逻辑控制采用基于i5ST语言PLC的CMD协同控制方案,方案包括总控单元以及机床、机器人等子函数库以及对应机床及机器人的上下料程序。通过VisualOne软件虚拟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在以托盘内零件数量为变量的试验中,加工当托盘内零件数为8续单模式生产,效率分别比盘内数量为6和4模式提高3.1%和2.7%。(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赵科学,刘业峰,赵元,陶林,陈经伟[3](2018)在《基于i5智能协同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优化仿真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轴承端盖类零件混流柔性生产线对应的加工系统、物料系统的工艺需求,设计了由i5智能系统为总控协调各子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逻辑控制采用基于i5ST语言PLC的CMD协同控制方案。方案包括总控单元以及机床、机器人等子函数库以及对应机床及机器人的上下料程序。方案通过VisualOne软件虚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在以托盘内零件数量为变量的实验中,加工当托盘内零件数为8续单模式生产,效率分别比盘内数量为6和4模式提高3.1%和2.7%。以上加工单元在沈阳工学院数字化车间实现连续生产。(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切削仿真与制造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6)

赵丽[4](2018)在《基于多功能柔性加工系统故障维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功能柔性加工系统由于机械手电池没电,导致数据丢失,使多功能柔性加工系统无法正常实现联机自动化运行,所以需要对设备的整体工艺做一个细致的研究,把机器人的程序重新编写,再重新给机器人调点,实现机器人和生产线的联机运行。(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1期)

毛永年[5](2018)在《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循环调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机器人作为物料搬运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在半导体制造、印刷电路板电镀处理等制造业有广泛应用。为了便于管理大批量工件的生产,自动化生产系统常采用循环生产模式,即在每个生产循环内,搬运机器人重复执行相同的搬运作业序列。由于搬运机器人被全部工作站所共享,且工件的柔性加工特征使得工件在加工设备上的停留时间只能在给定的时间窗内变动,因而规划与调度机器人的运输作业对系统的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此外,若自动化生产系统同时装备有多个搬运机器人,运输资源之间也必须协调合作,以确保不能发生碰撞冲突。由于工件的实际加工时长可以是给定时间窗内的任意值,且此类系统的资源能力约束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调度问题的求解难度显着增加,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现有研究还不能满足更加复杂的实际应用需求。此外,与循环调度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需要拓展和深入。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针对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单/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系统循环调度问题展开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具体体现在:针对基本的单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系统循环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循环序列和不可行解修复策略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由于采用循环序列的编码排列方式,并配合使用双点交叉操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多样性。此外,由于所提出的不可行解修复策略,根据修复过程自适应调整待修复的基因片段,并采用禁忌表避免迂回搜索,因此算法具有较好的搜索效率与求解质量。为了测试算法的性能,与现有算法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针对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系统循环调度问题,归纳并提出了搬运作业优先级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该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智能求解方法。搬运作业优先级这一概念的提出,简化了机器人无碰撞约束的构建,并使得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拓展性。此外,首次提出了求解该问题的元启发式算法(帝国主义竞争算法)。该算法采用搬运作业优先关系序列与搬运机器人分配序列的联合编码方式。考虑到问题特征,对此两序列进行不同的交叉、变异操作,以实现帝国主义竞争算法的同化过程。提出基于机器人分配序列的不可行解修复策略,以修复搬运作业的优先关系。最后,基于标杆案例和随机案例,分别与专业优化软件CPLEX以及遗传算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针对搬运机器人运行区域存在重迭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多机器人-多度调度问题,以搬运作业为基本单位,构建了同时考虑机器人无碰撞约束、工作站使用能力约束的多机器人-多度调度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分析了周期内多个工件的搬运顺序与工作站使用能力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大规模实际问题,给出了多度调度问题的上界,提出了机器人运行区域的有限重迭法,以加速模型的求解。大量的标杆案例和对比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随机案例以及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有限重迭法的优势。针对单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系统混流调度问题,基于工作站使用能力的转换思想,构建了考虑重入和并行制造特征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其中,为了处理工件实际加工时长跨越多个周期的情形,将工件在并行制造单元上的多周期动态变化过程转换为单周期内的静态过程,在不改变工作站使用能力的前提下,将使用能力约束的研究对象,从工作站整体转移到相互独立的多个制造单元个体上,从而简化了建模过程。采用标准案例实验,首次指出了并行制造单元上搬运作业存在的周期性交替配对现象,阐述了所提出的转换方法处理相应约束的正确性。此外,大量随机案例实验表明:并行制造单元可以极大地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提高制造系统的生产效率。本文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案例的求解。首先,应用所提出的多机器人-多度调度模型,求解某印刷电路板沉铜电镀线的实际生产案例。随后,基于某企业全板电镀线的生产实例,并结合全文的研究,构建了面向产品投产比例的多机器人循环调度模型,案例的求解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8)

邸彩芸,陈亚[6](2017)在《基于Petri网的柔性加工系统的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柔性加工系统的实际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并依据FMS的Petri网模型的步骤,对该柔性加工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借助于Petri网系统模型,编制系统的PLC程序。(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7年16期)

王国强[7](2017)在《四辊卷板柔性加工单元控制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四辊卷板柔性加工单元的组成与结构,简单叙述了四辊卷板柔性加工单元的卷板工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系统设计、硬件选型及软件编程。(本文来源于《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高远[8](2017)在《基于6自由度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自主研发的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提高其末端轨迹精度及焊接质量作为研究目的,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建模、仿真与试验。首先采用D-H参数法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建模,完成其正逆运动学的求解,针对逆运动学多解问题以行程最短为准则进行了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应用蒙特卡罗法完成了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运用凯恩方法,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应用SIMULINK对机器人进行图形化建模,在MATLAB和SIMULINK中分别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实现对两种模型正确性的相互印证。应用SIMULINK模型,通过对各关节驱动初始条件的仿真,达到理论模型指导实际生产的作用。在所提出基于行程最短准则逆解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了力矩最小准则,完成了对机器人运动学逆解优化方案的设计。在本文所建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对适用于弧焊机器人标定技术的误差模型进行了推导。分析影响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的误差来源,然后进行了误差模型的仿真方案设计,通过模拟一组仿真实验数据,对所建误差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针对国标中对位姿精度的检测规范和要求,搭建了由机器人本体、激光跟踪仪、测量靶球等相关设备组成的实验平台。基于对偶四元数法对机器人基坐标系标定方法进行了设计,并完成了基坐标系标定实验。建立了机器人工具坐标系闭环测量系统,基于空间几何距离相等思想快速完成工具坐标系标定,同时在该实验平台上完成了机器人本体的几何参数标定,通过优化求解方法对几何参数误差进行辨识与补偿,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标定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将本文完成的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误差模型建立以及运动学参数标定相结合,在MATLAB中对工作空间内的误差分布进行了仿真,从而对实际生产进行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1-12)

练续飞[9](2016)在《零点定位系统在缸盖柔性加工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汽车产品更新快、品种多,一方面发动机的生产线必须具备多品种共线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生产线对后续产品的改造可能性也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零点定位系统在缸盖加工中的应用,为箱体类零件加工提供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6)

郭丽峰,赵晓飞,郭建璞,周灿丰,焦向东[10](2015)在《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工业机器人作业范围大、柔性好、自由度高等优点,以KUKA工业机器人为平台,研究开发了由工业机器人、加工主轴系统、PC机组成的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针对机器人KR C4控制系统接口特点,开发了基于PROFIBUS/DP通讯的加工主轴控制系统;设计转接法兰,实现加工主轴与机器人机械本体系统的集成。在PC机上进行数控加工轨迹规划,开发了将标准APT数控代码转换为KRL机器人语言的加工离线编程软件。在机器人手持编程器编程环境下运行离线编程文件,实现了加工参数的可编程化和自动化。通过试样的刻字加工实验,验证了该机器人柔性加工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柔性加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轴承端盖类零件混流柔性生产线对应的加工系统和物料系统的工艺需求,设计了由i5智能系统为总控协调各子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逻辑控制采用基于i5ST语言PLC的CMD协同控制方案,方案包括总控单元以及机床、机器人等子函数库以及对应机床及机器人的上下料程序。通过VisualOne软件虚拟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在以托盘内零件数量为变量的试验中,加工当托盘内零件数为8续单模式生产,效率分别比盘内数量为6和4模式提高3.1%和2.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加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卢彦林.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研发探析[J].价值工程.2019

[2].赵科学,刘业峰,赵元,陶林,穆德敏.基于i5智能协同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优化仿真与实现[J].工具技术.2019

[3].赵科学,刘业峰,赵元,陶林,陈经伟.基于i5智能协同系统的柔性加工单元优化仿真与实现[C].第二届切削仿真与制造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2018

[4].赵丽.基于多功能柔性加工系统故障维修的研究[J].科技风.2018

[5].毛永年.具有柔性加工时间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循环调度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6].邸彩芸,陈亚.基于Petri网的柔性加工系统的建模[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

[7].王国强.四辊卷板柔性加工单元控制系统的开发[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7

[8].高远.基于6自由度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9].练续飞.零点定位系统在缸盖柔性加工的应用[C].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

[10].郭丽峰,赵晓飞,郭建璞,周灿丰,焦向东.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加工系统研发[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  ;  ;  

柔性加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