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湘潭县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整理麻醉深度检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监测组和传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肝硬化手术20例,胃癌根治术30例,心脏搭桥手术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深度麻醉。监测组患者通过麻醉深度监测技术进行麻醉深度的调节,传统组根据患者的心律、血压及体动进行麻醉深度的调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麻醉药物使用量以及患者麻醉结束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监测组患者的异丙酚-芬太尼用量为(365±28)mg,传统组患者异丙酚-芬太尼用量(472±38)mg,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传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麻醉检测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并对手术麻醉后的不良反应起到一定的减少作用,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深度麻醉监测;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麻醉在手术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全身麻醉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在手术中的身体状态[1]。如果麻醉过浅,对患者伤害性刺激的抑制作用不足,极易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苏醒,进而引起较大的体动,对手术安全造成一定威胁[2]。而麻醉过深则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甚至是死亡[3]。因此,对患者进行适合的麻醉是手术麻醉医生的工作关键。深度麻醉检测作为一种全新的、立体的麻醉检测模式,区别于传统的麻醉监测方式,对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脑电图等指标与麻醉检测相结合,从而更加系统细致的将患者的麻醉状态进行监测,使医生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麻醉用量,有效的保证了手术安全,并在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麻醉。本文通过对深度麻醉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深度麻醉检测的临床效果和优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监测组和传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监测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8±3.2)岁,监测组患者的麻醉时间为(91±30)分钟。传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8±3.8)岁,传统组患者的麻醉时间为(89±31)分钟。其中,其中肝硬化手术20例,胃癌根治术30例,心脏搭桥手术3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并在本次实验前签署相关同意书,符合实验相关伦理学规定。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麻醉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通过上肢静脉进行麻醉药物的注射,麻醉药物为芬太尼和异丙酚,芬太尼用量为2μg/kg,异丙酚用量为3mg/kg。传统组患者进行心电图和血压监测。监测组则对患者加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脑电图进行监测。患者在手术前用乙醇清洁前额,并安装3个专用NT电极,连接深度麻醉检测仪,在患者发生体动时对患者进行芬太尼1μg的加用,当患者的心率低于50次/分钟时,对患者进行阿托品0.2~0.5mg的注射,当患者的血压低于基础值的20%时,对患者麻黄碱5~10mg的注射。两组患者均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物的调整。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不良反应产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3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在手术时的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不良反应产生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上升及头晕症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使用情况,监测组患者的异丙酚-芬太尼用量为286~452mg,平均用量为(365±28)mg,传统组患者异丙酚-芬太尼用量为358~620mg,平均用量为(472±38)mg,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深度麻醉监测能够在保证患者麻醉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大幅度的减轻了患者的身体负担,详情见表1。

3讨论

手术中麻醉监测是患者安全读过手术期的基础,因此,麻醉监测就要做到持续、无创、实时的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监测,以便通过患者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良好的反映出患者在手术中的刺激变化[4]。优秀的麻醉监测能够在任何环境下做到以上的要求,但目前临床上尚未达到这种理想水平[5]。随着麻醉度深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也使得手术中的麻醉监测方式产生变革,麻醉深度监测比传统麻醉监测方式相比,具有监测水平更高,监测指标更为立体等优势,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6]。通过对本文所选患者的麻醉监测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麻醉深度监测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减少了患者因为麻醉药物过量而产生的手术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因为麻醉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神经系统伤害,保证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效果[7]。与此同时,麻醉药物用量的减少还将患者手术后因麻醉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产生几率降低,使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加舒适迅速的康复,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临床麻醉监测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岩,李邦翅.麻醉深度监测常用设备原理及其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02:85-88.

[2]邱红雨,李晶莹,张国庆,李林.麻醉深度指数用于全麻手术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04:32-33.

[3]农丽丹,李海风,孙怡.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无痛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3,02:135-138.

[4]张新龙,柴艳云,王晋平,刘云霞.Narcotrend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13-14.

[5]孙媛,刘子毓,侯玉文,王铁英,张励,刘东培.麻醉深度监测系统的优化算法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13,04:41-44.

[6]陈小云,麻志敏.麻醉深度监测仪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23:4692-4693.

[7]周小平.临床常用麻醉深度监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1:871-873.

作者简介:

王北京,男,本科学历,湖南省湘潭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临床麻醉专业。

标签:;  ;  ;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