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判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间隔判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隔判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隔,室间隔,假说,心电图,效应,心血管,病学。

间隔判断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韩廷鹤,王强[1](2019)在《密间隔电位测量法在煤层气管道破损点判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层气管道外检测中应用密间隔电位测量法(CIPS法)可准确判断管道外防腐层破损点的腐蚀情况,从而优化破损点修复顺序,高效低成本修复。对煤层气管道破损点判断中CIPS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检测中首先运用CIPS法判断定位出破损点的腐蚀活性,然后抽取其中2个点进行开挖验证,结果与CIPS法预测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12期)

罗坤兰[2](2018)在《编码加工和时间间隔对FOK判断影响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编码加工水平(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和时间间隔(30分钟和3天)对FOK判断影响的年级效应。方法:分别以五年级、初二年级和大学生共360人为被试,以中文词对为研究材料,采用RJR经典研究范式对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一的结果表明:(1)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等级增加;五年级和初二年级的FOK判断等级差异显着,初二年级和大学生的FOK判断等级差异显着;编码加工水平不影响FOK判断等级。集中注意水平下的FOK判断等级与分散注意水平下的FOK判断等级无显着差异。(2)年级和编码加工水平影响回忆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回忆成绩显着提高;集中注意水平下的回忆成绩显着高于分散注意水平下的回忆成绩。(3)年级和编码加工水平影响再认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再认成绩显着提高;集中注意水平下的再认成绩显着高于分散注意水平下的再认成绩。(4)在FOK判断的准确性指标上,在集中注意条件下,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在分散注意条件下,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实验二的结果表明:(1)年级不影响FOK判断等级,时间间隔影响FOK判断等级。时间间隔为30分钟条件下的FOK判断等级显着高于时间间隔为3天条件下的FOK判断等级。(2)年级和时间间隔影响回忆成绩。五年级组和大学生组的回忆成绩存在显着差异。时间间隔为30分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显着高于时间间隔为3天条件下的回忆成绩。(3)年级和时间间隔影响再认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再认成绩显着提高;时间间隔为30分钟条件下的再认成绩显着高于3天条件下的再认成绩。(4)在FOK判断的准确性指标上,在间隔30分钟条件下,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的准确性随之提高;在间隔3天条件下,初二年级和大学生的FOK判断具有准确性,五年级学生的FOK判断不具有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李来平,沈平[3](2015)在《根据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判断母猪的发情持续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猪发情鉴定方法很多,但在生产中较难确定排卵时间。母猪的排卵时间大约在发情期进行到70%左右时,如能掌握发情持续时间,就能较准确判断排卵时间,也就能较好确定配种时间。本文介绍了根据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判断母猪的发情持续期,此方法在生产中容易掌握,是一种较好确定配种时间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5年05期)

王春红[4](2014)在《呈现方式对学习判断中间隔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是指项目编码期间或编码后,学习者对所学项目在未来时间内记忆成绩做出的评估。研究表明,项目重复次数强烈影响学习者的JOL值,而在时间上有间隔的重复所获得的记忆成绩要优于那些集中重夏,这一现象称为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然而,对于集中学习和间隔学习的项目,学习者所做出的判断值(JOLs)并不存在显着差异。Koriat的线索模型提出,影响学习判断的线索主要有叁类:内部线索、外部线索和记忆线索。内外部线索可以对学习者的判断值产生直接影响,且这一影响是通过理论的、分析式推论起作用的。基于此,本研究中,实验一采用间隔知识指导和学习策略两因素混合设计,试图通过对学习者进行有关间隔效应的知识指导,以期达到他们对集中和间隔学习这两类学习策略下记忆成绩预测的明确区分,进一步验证Koriat的线索模型。视觉系统所获得的信息占人类获取信息总量的80%以上,而且人们经常使用相对大小来作为知觉刺激的线索。知觉因素是近年来学习判断影响因素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知觉流畅性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刺激的客观特征,如刺激呈现的字体、清晰度、呈现时间等(张旭锦,2010)。因此,继实验一的研究结果,实验二采用项目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两因素混合设计,通过操纵项目呈现方式(即项目呈现的字体大小),进一步探讨了呈现方式对学习判断中间隔效应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对学习者进行有关间隔效应的知识指导,可影响他们的JOL值和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但不影响其实际回忆成绩;(2)呈现方式对学习判断中间隔效应的影响是通过知觉流畅性起作用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0)

穆帅[5](2014)在《时间间隔对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 JOL)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延迟JOL的相对准确性显着高于即刻JOL,这也就是所谓的延迟JOL效应。本研究关注的是延迟JOL效应产生机制中的自我实现预期假说(SFP假说)和双重记忆监测假说(MDM假说)。SFP假说强调的是伴随着延迟判断的尝试提取过程,而MDM假说认为短时记忆干扰的减少是延迟JOL效应产生的原因。对于SFP假说,在一些出现延迟JOL效应的研究中,并没有出现其所强调的记忆成绩提高,这意味着SFP假说是不足的。对于MDM假说,虽然发现了JOL准确性与短时记忆干扰的排除相关,但这并不足以确定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本研究实施了两个实验来探索延迟JOL效应的产生机制。两个实验都是被试内单因素实验设计。其中实验1采用了PRAM范式,通过控制学习和JOL之间的时间间隔(即刻/短延迟/长延迟),探索了影响记忆成绩和JOL值之间关系的因素。实验2使用了经典JOL研究范式,控制变量是JOL和线索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30s/3min),以期观察JOL的准确性与短时记忆干扰排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验收集的数据指标主要有记忆成绩和JOL值。在实验1中,不同尝试提取结果的项目获得了显着不同的JOL值,并且发现JOL的相对准确性与短时记忆干扰的排除情况密切相关。在实验2中,不同条件下的记忆成绩有着显着的差异,但是JOL值和JOL的相对准确性并没有显着的差异。根据上述的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尝试提取过程和短时记忆干扰排除都是延迟JOL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在延迟条件下,尝试提取过程向JOL提供了主要的线索,同时,短时记忆干扰的排除又强化了这种线索与记忆成绩之间的关联,进一步促使延迟JOL有着更高的相对准确性。本研究不仅发现了两种假说的局限,还在阐述延迟JOL效应产生机制的过程中整合了这两种假说。(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吴孜孜[6](2013)在《判断间隔对学习判断预见偏差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判断是元记忆监测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后续的时间分配、重学选择等元记忆控制过程提供依据。当个体在学习新材料时,他们会时刻对自己当前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由此确定接下来的学习计划。然而,个体的学习判断常常会出现一种预见偏差,即高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导致过早地停止学习,其实际的学习程度却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学习判断的准确性成为研究者们探寻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延迟判断效应,可知学习与判断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影响学习判断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研究者们仅仅就判断间隔对相对准确性的影响得出了一致结论,在其具体作用机制上仍存在争议,亦很少涉及绝对准确性。因此,本研究针对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来考察判断间隔对预见偏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整个研究包含两部分,实验一采用LJR范式,通过操纵词对的联结强度和方向来引发预见偏差,从而检验判断间隔对学习判断预见偏差和绝对准确性的影响。实验二在此基础上对判断间隔做了进一步地划分,以考察判断间隔的长短与预见偏差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PRAM范式来探讨判断间隔影响预见偏差的原因,也就是说,延迟判断的去偏作用是否依赖于短时记忆干扰的消除。实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判断间隔会对预见偏差产生影响。在即时判断出现预见偏差的情况下,延迟判断可以减小甚至消除预见偏差,从而提高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2)判断间隔对预见偏差的影响主要基于短时记忆干扰的消除。延迟判断可以消除短时记忆的干扰,使个体获得并利用提取流畅性来进行学习判断,从而降低其学习判断值,最终消除预见偏差。(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3)

张振新,明文[7](2013)在《间隔学习与测试对学习判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学习判断的实验,研究间隔学习和测试效应对即刻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学习促进记忆保持力,降低即刻学习判断中对困难学习材料的高估并提高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2)重学前预测试具有增强记忆痕迹的功能,在间隔学习的基础上显着提高了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3)外部线索应当区分,间隔学习和预测试属于不同的外部线索。(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何浪,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钟诚[8](2012)在《双源CT精确判断的室间隔起搏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以及双源CT精确判定室间隔起搏部位,分析体表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 57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术中经DSA图像定位提示起搏导线植入右室间隔部,术后行双源CT确定导线精确位置,分析明确植入到室间隔不同部位及游离壁的起搏心电图特征。结果游离壁12例(21.1%);间隔45例(78.9%)。游离壁起搏的QRS波时限显着宽于高位间隔起搏(150±15ms vs 121±26ms,P<0.05);高位间隔起搏Ⅲ导联R波振幅(RⅢ)明显大于低位间隔起搏(1.10±0.55mV vs-0.27±0.12,P<0.05);高位间隔起搏者44.4%Ⅰ导联出现q波或QS,中位间隔36.8%,低位和游离壁均为0;代表游离壁起搏的肢体导联切迹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室间隔起搏心电图往往表现为窄QRS波,Ⅰ导联形态多变,高位间隔起搏时Ⅲ导联R波振幅较高。(本文来源于《第叁届江浙沪叁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6)

何浪,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钟诚[9](2012)在《双源CT精确判断的室间隔起搏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以及双源CT精确判定室间隔起搏部位,分析体表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 57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术中经DSA图像定位提示起搏导线植入右室间隔部,术后行双源CT确定导线精确位置,分析明确植入到室间隔不同部位及游离壁的起搏心电图特征。结果游离壁12例(21.1%);间隔45例(78.9%)。游离壁起搏的QRS波时限显着宽于高位间隔起搏(150±15 ms vs 121±26 ms,P<0.05);高位间隔起搏Ⅲ导联R波振幅(RⅢ)明显大于低位间隔起搏(1.10±0.55 mV vs-0.27±0.12 mV,P<0.05);高位间隔起搏者44.4%Ⅰ导联出现q波或QS,中位间隔36.8%,低位和游离壁均为0;代表游离壁起搏的肢体导联切迹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室间隔起搏心电图往往表现为窄QRS波,I导联形态多变,高位间隔起搏时RⅢ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明文[10](2012)在《间隔学习与测试效应对学习判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判断是元记忆监测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个体对当前已经学习过的项目在以后回忆测试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个体在学习新材料的同时,时刻对自己当前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即学习判断。元记忆监测为后续的时间分配、是否重学等元记忆控制过程提供依据,因而,监测的准确性格外重要。对于学习判断,如何提高其准确性成为学习判断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影响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材料的特点等内在属性、学习条件和编码策略等外在因素、信息加工时的知觉体验、被试个体特征、间题框架等。其中,间隔学习、测试方式等学习条件都是较好控制的外在因素,对记忆及元记忆活动产生会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提高记忆效果和元记忆监测准确性为实验目的,设计两个实验。实验一为两因素混合设计,以集中学习条件为参照,考察间隔学习方式对不同难度词对的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欲验证间隔学习不仅对回忆成绩有促进作用,还对不同难度词对的JOL准确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1)间隔学习方式与词对难度交互影响JOL及其准确性,对于有难度的词对,间隔学习能显着降低即刻学习判断中JOL的高估,提高JOL相对准确性。(2)间隔学习显着提高了回忆成绩。实验二为两因素混合设计,在实验一间隔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测试效应,探究结合预测试的间隔学习对不同难度词对的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如何。实验结果表明:(1)重学前测试具有尝试提取和增强记忆痕迹的功能。(2)间隔重学前的预测试能显着提高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3)外部线索应当区分,间隔呈现与预测试属于不同的外部线索。(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2-03-20)

间隔判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编码加工水平(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和时间间隔(30分钟和3天)对FOK判断影响的年级效应。方法:分别以五年级、初二年级和大学生共360人为被试,以中文词对为研究材料,采用RJR经典研究范式对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一的结果表明:(1)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等级增加;五年级和初二年级的FOK判断等级差异显着,初二年级和大学生的FOK判断等级差异显着;编码加工水平不影响FOK判断等级。集中注意水平下的FOK判断等级与分散注意水平下的FOK判断等级无显着差异。(2)年级和编码加工水平影响回忆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回忆成绩显着提高;集中注意水平下的回忆成绩显着高于分散注意水平下的回忆成绩。(3)年级和编码加工水平影响再认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再认成绩显着提高;集中注意水平下的再认成绩显着高于分散注意水平下的再认成绩。(4)在FOK判断的准确性指标上,在集中注意条件下,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在分散注意条件下,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实验二的结果表明:(1)年级不影响FOK判断等级,时间间隔影响FOK判断等级。时间间隔为30分钟条件下的FOK判断等级显着高于时间间隔为3天条件下的FOK判断等级。(2)年级和时间间隔影响回忆成绩。五年级组和大学生组的回忆成绩存在显着差异。时间间隔为30分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显着高于时间间隔为3天条件下的回忆成绩。(3)年级和时间间隔影响再认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再认成绩显着提高;时间间隔为30分钟条件下的再认成绩显着高于3天条件下的再认成绩。(4)在FOK判断的准确性指标上,在间隔30分钟条件下,随着年级的升高,FOK判断的准确性随之提高;在间隔3天条件下,初二年级和大学生的FOK判断具有准确性,五年级学生的FOK判断不具有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隔判断论文参考文献

[1].韩廷鹤,王强.密间隔电位测量法在煤层气管道破损点判断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9

[2].罗坤兰.编码加工和时间间隔对FOK判断影响的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李来平,沈平.根据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判断母猪的发情持续期[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5

[4].王春红.呈现方式对学习判断中间隔效应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5].穆帅.时间间隔对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4

[6].吴孜孜.判断间隔对学习判断预见偏差的影响及其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7].张振新,明文.间隔学习与测试对学习判断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

[8].何浪,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钟诚.双源CT精确判断的室间隔起搏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C].第叁届江浙沪叁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9].何浪,沈法荣,金红峰,王志军,钟诚.双源CT精确判断的室间隔起搏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

[10].明文.间隔学习与测试效应对学习判断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  ;  ;  ;  

间隔判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