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析氢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合金,金属,纳米,框架,性能,结构。
析氢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翔,胡芳仁,郭俊宏[1](2019)在《水热法合成纳米二硫化钼及其电催化性析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二硫化钼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然而不同形貌和晶相对二硫化钼电催化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分别利用硫代硫酸钠或者硫脲为硫原料,通过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MoS_2纳米片,然后对所合成的MoS_2纳米片进行煅烧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水热法合成的MoS_2纳米片和煅烧后的MoS_2纳米片进行表征,同时,测试水热法合成的MoS_2纳米片和煅烧后的MoS_2纳米片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实验表明不同硫源和煅烧处理对MoS_2纳米片的形貌和析氢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以硫代硫酸钠为硫源的MoS_2纳米片呈现2H型结构,经煅烧后呈现3R型结构,具有较大的起始过电位和较大的塔菲尔斜率。而以硫脲为硫源的MoS_2纳米片在煅烧前后都是2H型,且以硫脲为硫源的MoS_2纳米片煅烧后析氢性能优于以硫代硫酸钠为硫源的MoS_2纳米片煅烧后的析氢性能,这使其成为用于实际应用的有希望的氢气析出反应(HER)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崔玉琛,杨齐凤,张旭,冯莱[2](2019)在《铁钌磷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磷化物是一种优良的析氢反应(HER)催化剂,因其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铁钌磷化物(FeRu-P)纳米材料,并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评估催化剂在酸性体系中的HER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Fe/Ru比为3:7时催化剂具有最优和稳定的析氢催化性能,取得10 mA/cm~2电流密度的过电位(η10)仅为31 mV, Tafel斜率为37.98 mV/dec,与商业化的Pt/C非常接近.对其形貌、结构和组分的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优良的催化性能可归因于其二维纳米片形貌, Fe-Ru的协同作用以及相对较高含量的催化活性组分.(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罗宇林,钱海霞,曾燮榕,谢盛辉,孙德恩[3](2019)在《Fe_(82)Nb_6B_(12)合金表面纳米多孔结构的形成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增加条带表面积,提高电催化析氢活性。方法采用真空激冷装置制备Fe_(82)Nb_6B_(12)前驱体条带,通过控制铜辊转速得到α-Fe纳米晶/非晶双相结构。利用α-Fe纳米晶与非晶基体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腐蚀性能的差异,通过脱合金法得到非晶纳米多孔结构。使用XRD、DSC、SEM、EDS等表征手段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铜辊转速、脱合金时间对物相、成分、形貌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 1kr/min样品完全晶化,2~3 kr/min样品为α-Fe纳米晶/非晶双相合金,且随着铜辊转速增大,前驱体条带中α-Fe纳米晶含量减少。脱合金后成功制备了非晶纳米多孔结构,铜辊转速越大,孔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小。4 kr/min样品为非晶态,脱合金后没有得到多孔结构。2 kr/min多孔结构的析氢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为220 mV,塔菲尔斜率为105 mV/dec。结论采用甩带法可以制备具有α-Fe纳米晶/非晶双相结构的Fe_(82)Nb_6B_(12)合金。通过α-Fe纳米晶的选择性腐蚀,在条带表面得到纳米多孔结构,条带比表面积显着改善,从而提高了其析氢性能。(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魏白光,郝鑫禹[4](2019)在《PtCu/C合金固溶度梯度薄膜催化剂的后处理改性和析氢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离子束溅射(IBS)与Pt,Cu双靶移动工艺制备PtCu/C合金固溶度梯度薄膜。利用1mol/L的HNO_3对梯度薄膜进行表面刻蚀处理,得到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催化剂表面结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电极表层形成了PtCu置换固溶体合金,原有的Pt晶格收缩,晶面间距缩小;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RTEM&STEM测试结果表明:后处理的样品表面具有多峰结构和沟孔状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样品的电化学析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梯度材料去合金化可以有效地降低铂载量的同时,提高电化学析氢交换电流密度,后处理样品的Pt载量降低20.29%,电化学析氢交换电流密度达到0.004217A/cm~2,催化性能提高20.58%。(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黄麟竣,曹鑫鑫,郑智鹤,唐艳,梁叔全[5](2019)在《MOF衍生CoP/C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析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类沸石咪唑酯骨架化合物ZIF-67(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67)和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制备金属-有机物框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经过高温煅烧及磷化,得到碳包覆磷化钴(CoP/C)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CoP/C粉末进行表征与分析,并进行电催化析氢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煅烧后,ZIF-67的有机组分转化为导电炭骨架,钴离子转化为单质钴纳米颗粒嵌于炭骨架中,形成金属有机框架。经进一步磷化后,得到纯相CoP/C粉体。CoP/C粉末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析氢性能,其过电位为64 mV,塔菲尔斜率为66 mV/dec,历经15 h电催化析氢后仍保持高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施梅勤,李旺,方军,蔡晓微,黄丽珍[6](2019)在《掺氮WO_(2.83)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WO_(2.83)因其晶体结构中有大量的氧缺陷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研究,但是由于制备困难、催化活性低导致其在电催化析氢领域应用较少。利用磷钨酸(PWA)和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得到不同的前驱体,再通过一步煅烧法分别成功制备得到纯相WO_(2.83)和氮掺杂相WO_(2.83)|WN。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晶体衍射(XRD)结果发现:PWA和CTAB物理混合前驱体经煅烧后可以得到纯相WO_(2.83),而由PWA和CTAB自组装后形成的前驱体经煅烧可以得到氮掺杂WO_(2.83)|WN。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达到10mA/cm~2电流密度下所需过电位为116mV,远低于纯相WO_(2.83),且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是纯相WO_(2.83)的15倍,分析认为WO_(2.83)|WN催化析氢性能提高是因为氮原子的引入调节了中心金属钨的电子结构,增强了本体的催化活性,从而使得析氢性能得到优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温凤春,苏日古嘎,肖云雪,杨博,曹辉[7](2019)在《钼钨氧化物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活性炭为担载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不同比例的氧化钨钼纳米材料,用XRD、循环伏安曲线、线性伏安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对复合材料的性质进行表征和电解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比例W-Mo-OC催化剂的析氢性能进行分析,由LSV可以得出W:Mo为1∶1比例的W-Mo-O-C催化剂析氢性能最好,起始过电位在150 mV,达到10 m Acm~(-2)的时候,过电位只需要384 mV,较其他比例的W-Mo-O-C催化剂催化性能优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星懿,王玉,盛敏奇[8](2019)在《钴-钨/多孔铜镀层的电沉积与析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恒电流电沉积技术,首先通过"气泡模板"辅助在纯Ti片表面沉积多孔Cu,再沉积Co–W合金,获得了Co–W/多孔Cu镀层。经过电化学测试发现:该Co–W/多孔Cu镀层在1 mol/L NaOH溶液中展现出优异的析氢反应活性,其析氢反应动力学过程受Heyrovsky反应步骤控制。在较高的阴极过电位下,Co–W/多孔Cu镀层的阴极电流密度可超越金属铂片。所获得的样品中,W含量为17.2%(质量分数)左右的样品具有最强的析氢反应活性,其表观交换电流密度为1.62×10~(-4)A/cm~2。(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17期)
王文峰,秦山,张荣荣,周盼盼,杨庆华[9](2019)在《纳米八面体形FeP@PC的制备及催化析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UIO-66为载体,经过FeCl_3化学气相沉积、原位碳化和磷化及HF刻蚀等步骤制备了多孔FeP@PC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气体吸附仪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等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FeP@PC保持了原UIO-66的八面体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83 m~2/g;仅需要过电位156 mV即可驱动电流密度10 mA/cm~2,塔菲尔斜率为84 mV/dec,电荷转移电阻为44Ω,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为13.9 mF/cm~2;在持续电解12 h和循环1000次后,催化剂的活性几乎没有衰减.(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郭昭,齐海东,卢帅,杨海丽[10](2019)在《Ni-Co/MoS_2复合电沉积行为及析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Ni-Co合金的电催化析氢活性,在制备过程中加入MoS_2粒子。采用循环伏安与计时电流法研究了Ni-Co/MoS_2复合电极在柠檬酸钠体系电解液中的电沉积行为;通过阴极极化曲线与电化学交流阻抗考察了复合电极在碱性环境下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MoS_2颗粒加入电解液后,吸附于电极表面,改变了电极表面的活性位点,成核弛豫时间减少,成核速率提高,形核过程完全转变为叁维瞬时成核。当电位小于-1.0V时,MoS_2颗粒促进了Ni-Co的电化学还原。当电位大于-1.0V时,MoS_2颗粒抑制Ni-Co的电化学还原。Ni-Co/MoS_2复合电极表面粗糙多孔,有大的比表面积,与Ni-Co电极相比,Ni-Co/MoS_2复合电极析氢催化性能更高。(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析氢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渡金属磷化物是一种优良的析氢反应(HER)催化剂,因其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铁钌磷化物(FeRu-P)纳米材料,并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评估催化剂在酸性体系中的HER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Fe/Ru比为3:7时催化剂具有最优和稳定的析氢催化性能,取得10 mA/cm~2电流密度的过电位(η10)仅为31 mV, Tafel斜率为37.98 mV/dec,与商业化的Pt/C非常接近.对其形貌、结构和组分的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优良的催化性能可归因于其二维纳米片形貌, Fe-Ru的协同作用以及相对较高含量的催化活性组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析氢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浩翔,胡芳仁,郭俊宏.水热法合成纳米二硫化钼及其电催化性析氢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9
[2].崔玉琛,杨齐凤,张旭,冯莱.铁钌磷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J].科学通报.2019
[3].罗宇林,钱海霞,曾燮榕,谢盛辉,孙德恩.Fe_(82)Nb_6B_(12)合金表面纳米多孔结构的形成及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J].表面技术.2019
[4].魏白光,郝鑫禹.PtCu/C合金固溶度梯度薄膜催化剂的后处理改性和析氢性能表征[J].材料工程.2019
[5].黄麟竣,曹鑫鑫,郑智鹤,唐艳,梁叔全.MOF衍生CoP/C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析氢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6].施梅勤,李旺,方军,蔡晓微,黄丽珍.掺氮WO_(2.83)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9
[7].温凤春,苏日古嘎,肖云雪,杨博,曹辉.钼钨氧化物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星懿,王玉,盛敏奇.钴-钨/多孔铜镀层的电沉积与析氢性能[J].电镀与涂饰.2019
[9].王文峰,秦山,张荣荣,周盼盼,杨庆华.纳米八面体形FeP@PC的制备及催化析氢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10].郭昭,齐海东,卢帅,杨海丽.Ni-Co/MoS_2复合电沉积行为及析氢性能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