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为一级学科并对相应的二级学科进行规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历程。时至今日,已经走了14个年头,期间不管是学科建设、学科意识和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马克思理论学科意识和学科体系不断发展,基于学科建设为载体的人才培养也不断完善。毫无疑问,由原来设在一级学科政治学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转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不仅是时代前进的规律使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应有之举,是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识形态引领选择。回顾展望13年来走过的历程,既看到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需要进一步凝练和完善的地方。需要处理好学科意识与队伍建设、学科意识与人才培养等几种关系,还要厘清把学科等同于教学等一些长期困扰人们的老问题和新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凝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问题。
一
何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这是首先要回应的基本问题。我们知道,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的机能。就是要如何把认知对象的客观性与主观判断对应起来,尽量把人的意识与所要意识的对象(客观事实)相符。马克思还指出,任何意识都是意识到了的存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分为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心理等等。人的意识是复杂多变的,不仅意识的主体多样性会对意识的内容之外在表现有影响,而且,不同时期同一个或同一类主体对同样一个意识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这种变化当然是由意识的内容决定,而意识的内容又是由社会实践变化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主要是学科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体现的。这种意识当然是有意识的、系统的、明确的意识问题,绝不能是单个人的潜意识问题,也不是单个人的下意识问题,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对学科意识的表现。由此,要分析研究学科意识,首先必须要回答有谁来意识、意识学科的什么等问题。
由谁来对学科进行“意识”的问题是针对意识的主体提出来的。学科意识的主体是具有意识能力和进行意识行为的人。这里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不仅仅是学科门类的直接研究者、传播者,也包括学习者、受众者,甚至包括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人。而狭义上的学科意识主体是指意识的直接表示者,就是学科共同体成员,是直接从事学科学习、传播、科研的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主体是混合型的主体类型,主要是直接从事学科研究、教学、传播的学科共同体成员,即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教师、受众的学生、高校其他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等。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共同体成员虽然从事直接或间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但专业背景不一定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经济学等专业领域都有,所以,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要形成意识边界和范围,这些共同体的成员要有对马克思理论学科的明晰意识。
过了几天,民兵们在招财营长的安排下练习抓特务。说某一天,蒋介石派飞机来了,在白家湾空降了一名特务,白家湾的民兵可不是吃素的,从来都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只要有谁胆敢来侵犯,毛主席光荣的民兵战士,一定能很快就将其完全彻底地消灭之。
那么,从学科的意识对象或者说要“意识”的内容来看,学科意识的对象有着较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方学科建构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那个时期的哲学尽管是包罗万象的学科,但在哲学下面还有数学、物理学之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是在学科界分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科划分对科学发展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学科划分使得不同的研究者能集中在一起形成团队力量进行研究,得益于研究团队的学科共识而形成的目标牵引。从静态的要素来看,学科一般被认为是由知识构成的相对独立体系,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种知识要素是科学知识的集合,是对学科研究对象涉及到的社会领域的某一个方面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进行整体性意识形成的具有形而上的知识体系,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人从结构主义角度,认为学科有一些层级性的要素结构,彼此之间达到聚焦一个方向,形成整体性属性特征的体系。也有人从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研究学科意识与范式问题,认为学科是在一定范式下把有关知识要素及其关系演练成为一个构造体系,这种范式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构成的规则和程式。还有的从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密联与断裂关系来谈学科意识,以此提出如何凝聚学科意识。另外,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思政理论工作者和有关专家,把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时比较注重风起云涌的社会实践给学科意识带来的问题意识,并对此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指导的具黏性分析,以此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殊功能。总的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运用者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在规律而形成的对一定学科的自觉态度和认知,是由马恩思想家开拓并在实践基础上经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彼此交融互嵌互联、脉络相承、要素相依、观点互撑的有机整体。
如何凝练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这是问题的归旨。学科意识得有三个参照:一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从业者(思政课教师)的认同;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的认同;三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认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科的基本要素形成的学科属性要呈现明显的边界共识。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是理论与实践交融的问题。理论上,必须强化专业归属感。强化专业归属感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的训练与注入。不管是原来的专业背景如何,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时必须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上去。一方面借鉴不同学科专业的优势,比如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法学等较为成熟学科的体系与知识结构优势,来有意识的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意识结构。另一方面,在教学研究及学术活动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整合宏观与微观的其他专业知识,找准彼此的共同点,形成边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再者,各个老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自己的专业去修炼,当作专业方向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学科去教学、去发展。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要沉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中去,不能作为一个学科建设的旁观者。当下,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人民、实践、发展等特征来凝练学科意识。实践上,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实践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意识与问题意识有机互融。马克思主义要回应社会问题、实践问题、时代问题。要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考、对人民立场的思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思考、文化建设的思考、生态文明的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等紧密结合起来发掘问题,回应问题,解答问题,破解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把这些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接起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解决这些时代和社会问题的理论武器,成为群众创造时代、创造历史的思想武器。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空间意识整体性和时间意识整体性研究,梳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与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整体性的理解,有学者这样概括:“综合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空间维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综合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状况;二是时间维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空间上需要树立国内外共时性的理论形态及其关系,厘清彼此的界线,同时,有意识的吸收其中精华以利于凝练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意识。时间上就是历史性方向的梳理。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串联、凝聚、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理论批判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整体性。这是本学科与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也是适应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需要。理论研究的整体性是反映该学科的第一特质。离开了这一点,该学科的存在价值就将受到质疑。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和教育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与教育活动,不仅仅是由教学活动独立承担的,其宣传和教育效果也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社会变迁、大众传媒、家庭背景和外来文化等构成了综合影响的系统,因此从整体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成为必然。”(李辉:《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意识》)
二
另外,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宏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意识建构。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是自然、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几乎涵盖了“三个世界”(按照波普尔的说法,指世界1、世界2、世界3)的总体性在内,这是非常宽泛的界说。即便是通过抽象思维来把握,或者是即便从形而上学的思维特性上来认知,依然感觉到它的宏大至茫然,这种宏达的内容之三大板块之间的逻辑与历史贯通脉络的把握有较大困难,进而淡化稀释了学科属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所体现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内涵不断融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作为研究参照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诞生及演进,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畴扩展到了几乎各个领域,大大增大了对马克思理论学科的共时性与历时性整体性研究与把握难度。从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来看也是很宽泛的,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中共党史来看,可以证明。三是从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论文选题上可以看出来,涉及的研究论题很难把控是不是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研究对象,比如中共党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同学选题为“滇黔桂边纵队第九支队革命运动研究”,在写作时就必须注意不要写成历史学专业的研究论文了,再如,选题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问题研究”就要和社会学或管理学专业论文区别开来,凡此种种,弄不好就超出专业范围之外了。所以说,这种宏观性的不好扑捉。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增的几个二级学科所可以对应的社会实践与历史问题很多、很宽。从社会治理、人口流动、革命史、革命人物的革命思想、生态文明、社会维稳等无所不含。研究生在选题时往往根据兴趣使然,认为只要加上革命、中国化、革命实践史料发掘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研究范畴命题,显然并非加上一些专业方向性的专门术语就可以稳妥的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界内了。这些选题基本都是万金油式的命题海选,势必稀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紧实性。
尽管经历了13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也逐渐清晰和凝练,引领作用也逐渐凸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识要素有哪些、二级学科如何设定才是科学的、在意识形态性与新时代诸种问题与理论求解并叠交织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紧实性如何体现、如何让受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去理解、认识、接受、内化、外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都是问题。可以说是新旧问题叠加。对此,在早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辉有过总结分析。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用相关学科替代本学科而产生的倾向。有的用伦理学代替、有的不知不觉用历史学科代替中共党史研究,有的则用民族学代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有的有意无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对象当作了社会学学科研究对象等等,不一而足;二是用教学意识替代学科意识的简单化倾向。把教学目的当作学术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知识传授、思想教育的过程,也就是通常说的立德树人。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入脑入心,讲求的是感染力、说服力、实效性、针对性。如果把教学目的当作代替学科建设,那学科的学术性何处安身?如何体现?没有了学术性哪来的学科建设?三是学术研究问题意识不强的表面化倾向。学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术研究必须围绕问题意识展开,而且问题意识是真问题下的问题意识,并非杜撰的问题。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于关注体系建构、规律提炼、范畴概括,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属于学科内部需要研究的问题,往往是对有关理论文件的注脚,哪里是学科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客观讲,时至今日,这三大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所指向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比如教学与学科的关系问题,很多思政课专任教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仅仅当作一个指导思想的理论宣传和宣讲,当作意识形态的知识传递,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确立的研究对象的原理、原因和元素,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学科,仅仅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立德树人之思想教育作用。特别是讲授本硕博几门课的老师往往站在知识传播角度来讲授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混淆了教学意识与学科意识的界线,哪来的学科建设呢?强化教学意识就必然淡化学术意识,淡化学术意识就一定影响学科意识,这是互为因果的链条关系,道理再简单不过。再如,现在很多老师绝大多数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有历史学科、有政治学科、有法学学科、有社会学专业、有经济学专业、有哲学专业等等,十分复杂。笔者所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专职老师就有历史学、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社会学、民族学多个专业,教师自身就有来自多个专业领域,难免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的理解,有的甚至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基本要义,这样的情况怎样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哪里来的学科价值认同?说实在的,农林高等院校的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认识更是离谱,普遍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学科性很强的科目,反而认为,什么人都可以上这种课?这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严重误解?
三
张雷声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有着独到洞悉,她认为,学科意识是体现学科的知识、内涵、要求的反映,是对解决好学科存在与教学、科研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科意识的体现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的生命线。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学科整体性、思政课整体性三者有机统一的见解。没有整体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更谈不上学科意识。并且还提出了从研究方法上的视角来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具体而言,首先从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来研究整体性,历史注重过程性、演化性等,逻辑则强调各个事实内在勾连及对此的认识。逻辑整体性和历史整体性是交叉的,不是平行关系的单独演进,但是,这种交叉是依据方法整体性来做的,方法整体性就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同时,还要注重宏观整体性和微观整体性的并用(张雷声:《紧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生命线》)。近年学界反复强调整体性,为什么?主要是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呈现一种清晰的学科边界,要把看似十分宽泛无所不包的散杂内容运用那门学科所应该具有的方法将其聚合成为一个属性鲜明的整体方可为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是形而上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追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揭示的事物及其现象背后的本原、本体问题,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开创学科分类时提出的,研究“作为是的是”,研究那些由他自身依存的东西,其他学科研究的是“是”的一部分,截取是的某一部分属性进行研究,比如数学等。第二个方面是普遍的方法和具体方法的统一。比如哲学的研究方法是从最本体意义上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很难从实践和制造的角度去分析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本体论方法与实践方法并用,在形而上学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运用实践方法,进而形成一种整体性的思维。具体来讲有两大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这些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块之间的贯通关系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思维、历史辩证法及本体和认识论思维穿透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全过程,政治经济学所富含的历史观、辩证法为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生产关系客观事实基础,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全部包含了辩证法、历史观、生产关系在内的且相互交织与推动的基本状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个学科,还要有清晰的研究对象、专业体系、学科意识。
1.3.4 情感支持疗法 该疗法要求医护人员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树立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念,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疼痛宣教,均能够使患者焦虑情绪减轻,最终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13]。
区内的含铁建造主要由含铁石英岩组成。其主要化学组分是SiO2和TFe。其他组分不超过21%,其中铁和硅明显多于其他成分,即所谓硅-铁建造。为铁矿的形成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本区磁铁石英岩中含较多碳酸盐,在代县山羊坪一带出现菱铁矿+磁铁矿的组合;在一些薄片中见有碳酸盐矿物边缘有毛发状的铁闪石形成;甚至形成磁铁矿铁闪石石英岩,说明它的原始沉积物为石英-碳酸盐建造。从铁矿本身具有明显的条带状构造,宽度不一,具一定周期性,是化常沉积标志;发育有因水下滑动而形成的卷层构造和层内角砾,反映沉积环境的不安定。
在人才培养上,要突出学科意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博授权点蓬勃发展,很多学校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授权点,二级学科设置上除了规定动作的要求必设之外,一些学校还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设置了一些特色二级学科,比如有的设置了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同样是规定的二级学科,在教学研究特色上各有千秋,有的经典原著研究很强,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明显优势,有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既有积累又有创新,还有本科生培养支撑,总之,特色很多。这样就要求特别注意,不能因为有意突出特色而削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论板块及其之间的有机关系,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培养学生理论把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不能够杜撰性地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学术意识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培养和建设。学术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学术研究就没有学科意识和学科建设。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要把学术方向凝练到马克思主义学科上来。以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的建设中,研究者更多地是关注体系的构建、范畴的概括、规律的提炼,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中属于学科内部研究的问题域关注不足。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其学术研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在哪里?中国高校各个一级学科授权点的老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贡献又在哪里?很多老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硕士、带博士,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围着自己原来的专业所形成的一亩三分地转悠,不舍得或者不愿意放弃原来的学术方向或者不主动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名义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师实际上是另外的专业兜售,难免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
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随着党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所体现的开放性意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确定研究对象时应当集中回应的问题。
军民融合军需智慧仓储系统是在保证军队储备军事目的前提下,以军需物资通用性为方向进行探索的军地一体化储备管理平台。为解决目前军需战备物资数量规模大且管理难、库存管理手段落后及信息模糊滞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提出一种军民融合式军需智慧仓储系统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作者系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保林
标签:学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意识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整体性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创造》2019年第2期论文;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