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战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战,美国,战略决策,马拉维,情报,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冷战时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赫名,孙晓光[1](2019)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南海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之后,伴随着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凸显,美国逐步关注起南海事务。美国对于南海问题的重视可以回溯到二战末期。1943年,美国国务院草拟过一份名为《南沙群岛和其他岛屿》的文件,该文件内容包括解决战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的若干方案,方案之一便是将南沙群(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25)
粟玉[2](2019)在《冷战时期克格勃双面间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面间谍同时受雇于两个情报间谍组织,但这并不是衡量间谍人员是否是双面间谍的唯一标准。只有背叛原来受雇的情报机关,转而服务于其他情报机关,并得到原机关的信任的间谍人员,才能被称为双面间谍。通过双面间谍,反情报机关巧妙地将真实情报与(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化》期刊2019年12期)
武涛[3](2019)在《冷战时期马拉维“现实主义”外交的影响因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时期,南部非洲内陆国家马拉维对外推行"现实主义"的外交路线与政策,倒向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一边,亲近南部非洲地区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在国际风云和地区形势转变后,又能及时调整其"现实主义"外交政策。这和当时非洲统一组织主张的"泛非主义"外交路线、非洲国家反殖民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外交政策截然相反。马拉维似乎是非洲国家这群黑天鹅中的白天鹅,成为"异类",受到非洲统一组织、其他非洲国家的孤立和排斥。本文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重点探讨冷战时期马拉维"现实主义"外交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吕香芝[4](2019)在《冷战后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简论——以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时期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是20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的政治大地震,这一急剧的变化对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在摸索调整中逐步确立了与中国接触的总体思路,旨在通过交往与合作对中国内外政策产生影响,把中国融入由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进而促使中国朝着美国人所谓的自由民主方向演进,同时防范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造成的潜在挑战和威胁。这一政策客观上发挥了在中美两国间增信减疑的作用,是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基调。(本文来源于《运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戴超武[5](2019)在《冷战时期中国战略决策的宏大叙事——评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时期的中国战略决策、大战略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如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苏尔曼·汗(Sulmaan Wasif Khan)、傅泰林(M.Taylor Fravel)等学者的研究。北京大学牛军教授的新着《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版)从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思想、国内政治、国际体系等方面出发,系统全面考察有关中国从卷入冷战到退出(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9年21期)
刘子奎,朱杰[6](2019)在《美国学界关于冷战时期出口控制政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口控制是美国与地缘政治对手进行争夺以实现其冷战战略和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它极大影响了西方同盟内部的关系和世界经济版图,强化了东西方经济对峙,甚至塑造了冷战双方的战略态势。美国学界对美国冷战时期出口控制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兴起、发展和冷战后的新开拓叁个阶段。围绕出口控制效果、出口控制与西方同盟关系、经济战还是战略禁运和巴统等四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国学界对出口控制的研究拓宽和深化了冷战国际史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冷战,但在研究视角、文献资料和研究重点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9年05期)
茹亚伟,于群[7](2019)在《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与现代化理论的因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开始之后,为了应对苏联的挑战,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延内涵从范围上和内容上都突破传统,即所有与美国利益相关的地区都被纳入美国决策者的视野。美国不仅要在军事上,更要在意识形态上与苏联一决高下。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为了满足国家安全的需要,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实现了巨大突破。现代化理论是冷战时期美国社会科学研究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政府与学术界合作的典型代表。事实证明,这种有悖于学术中立的研究并没有将不发达国家引向繁荣,由于现代化理论过分注重西方经验反而给这些地区带来动荡。(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时殷弘[8](2019)在《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价:118.00元出版日期:2019年6月ISBN:978-7-100-17141-0约翰·加迪斯扛鼎之作读懂冷战背后的大战略遏制战略是冷战中美国历届政府一直遵循的国家安全战略。本书是美国着名冷战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的代表作之一,全面透彻地分析了遏制战略的演变历史,是一部经典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杰作,并且在大战略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建树。加迪斯从战略的目标、对威胁的认识以及实现战略的手段叁个方面,对整个冷战期间的不同版本的遏制战略进行了分析,通过历(本文来源于《新阅读》期刊2019年08期)
忻怿[9](2019)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核战争准备(1960~1969)——基于对“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冷战对抗与遏制的对华安全观,从艾森豪威尔政府到约翰逊政府,面对致力于发展核武器进而拥有了核武器的中国,美国在其以对苏联为主的核战争框架内,秘密设计了以战略核打击为主干的对华核战争预案,这就是极隐秘的"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美国谋求基于美军的核力量优势,在中美两国的大规模冲突中,先发制人对华发动核打击或动用核反击来毁灭中国的核武装及城市人口,最大限度地削弱中国的实力与潜力。即便美苏爆发战争而中国并不参战,美国仍计划全面毁灭中国,阻止中国在美苏战后成为仅存的工业强权。这种乖戾的进攻性思维及深刻的疑惧心理,在美国对华核防务及宏观战略框架内从未消失,并对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对华战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美国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鹏[10](2018)在《冷战时期加拿大政府对驻欧军队核武装的态度演变——从迪芬贝克到皮尔逊(1957—1963)》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驻欧军队的核武装问题是1957—1963年加美核武装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时任加拿大总理迪芬贝克原本支持驻欧加军核武装,但之后却因联合控制权问题、外长格林倡导反核裁军以及对国内民意的误判等因素而日益转向拖延的核立场。而原本持反核态度的自由党党首皮尔逊逐渐转向拥核立场,并在当选总理之后最终促使加拿大完成了驻欧加军的核武装进程。该过程反映了迪、皮二人在核政策及外交路线上的考量与博弈。(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冷战时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面间谍同时受雇于两个情报间谍组织,但这并不是衡量间谍人员是否是双面间谍的唯一标准。只有背叛原来受雇的情报机关,转而服务于其他情报机关,并得到原机关的信任的间谍人员,才能被称为双面间谍。通过双面间谍,反情报机关巧妙地将真实情报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战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赫名,孙晓光.冷战时期美国的南海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粟玉.冷战时期克格勃双面间谍[J].世界文化.2019
[3].武涛.冷战时期马拉维“现实主义”外交的影响因素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吕香芝.冷战后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简论——以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时期为对象[J].运城学院学报.2019
[5].戴超武.冷战时期中国战略决策的宏大叙事——评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J].世界知识.2019
[6].刘子奎,朱杰.美国学界关于冷战时期出口控制政策的研究[J].世界历史.2019
[7].茹亚伟,于群.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与现代化理论的因应关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9
[8].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时殷弘.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版)[J].新阅读.2019
[9].忻怿.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核战争准备(1960~1969)——基于对“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的考察[J].美国研究.2019
[10].王鹏.冷战时期加拿大政府对驻欧军队核武装的态度演变——从迪芬贝克到皮尔逊(1957—1963)[J].军事历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