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华北农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华北,晋察冀,边区,农民,累进税,抗日战争,治权。
华北农民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张玉花[1](2019)在《华北地区的沧海遗珠——农民画》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来源于农民,发展于农民,绘画描绘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由于其美丽的造型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带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农民画活跃于艺术和文化领域。(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黄家亮,汪永生[2](2018)在《华北农民非正规就业的微观形态:基于河北定县两个村庄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关于非正规就业的研究,大多是以城市为观察视角,忽视了非正规就业人员身后的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把农村作为研究的起点,不仅可以纳入更多的非正规就业形式,如农民兼业和个体经营等,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够通过对比"传统部门"内不同程度的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经营方式变化,从而发现非正规就业的差异化形成机制。作为20世纪20年代就已备受学界关注的农村社会,河北定县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传统。本研究选取了当地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村庄,发现附近是否存在乡镇企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打工的距离远近,即离乡还是不离乡,这也进一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无论是以建筑业为主的离乡务工,还是以作坊式乡镇企业为主的在乡务工,其员工在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福利保障等方面均处于不利位置。与此同时,农村内部经营方式变化也会影响、甚至促成新的非正规就业。土地规模经营更大程度上解放了农业劳动力,客观上扩大了农民外出的潜在规模;从种植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的转变,使得农民兼业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最后,我们尝试建立一个由村庄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经验框架来解释农村非正规就业的变化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红阳,朱力[3](2018)在《乡村“治权弱化”背景下农民的非正规行动——基于华北D村坟基地交易情况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乡村治权弱化"大历史"中,"小村民"倾向于采取非正规行动以牺牲公共资源的方式来满足个人目的。农民卖坟基地以实现脱贫致富,反映出当前农村非正规经济与非制度化生存的流行。农民采取非正规行动的根源在于经济竞争的泛化、民间信仰的扩散、集体组织的虚置、共同体建构的滞后等。营造公共空间,重构公共文化,培育公共意识对于强化"乡村治权",规避非正规行动带来的负效应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周祖文[4](2017)在《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地主与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构成了华北抗日根据地新的社会经济背景。晋察冀边区政府正是通过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两个政策来汲取资源,以争取地主和农民的支持而进行持久抗战。统一累进税的负担面达到了80%左右,原来不承担赋税的贫苦农民也承担了统一累进税。就其实际效果来说,减租减息在统一累进税之后被赋予新使命,可以视为是对缴纳统一累进税的农民的一种补偿。地主处于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的双重夹击之下,游走于去地与收地之间。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的实施过程中充斥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政府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增加农业产出这一点上,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达到了融合,既扩大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晋察冀乃至华北敌后的持久抗战。(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王向阳[5](2017)在《平衡木上的华北父母:日常表现、实践逻辑与意外后果——基于农民人生价值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田单干以来,尤其是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和婚姻市场竞争的加剧,华北父母彻底沦为了弱势一代,一方面,"为了下一代"(主要指儿子),千方百计地省吃俭用来建高楼、娶新人、带孙子、做家务,少生病;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一碗水端平",又不得不忍辱负重地在儿子媳妇间闪转腾挪,努力维持着跷跷板的平衡。在追求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的同时,面子竞争这一社会性价值进一步加剧了代际剥削强度,加之形式公平家庭理念指导下,每一位华北父母都是优秀而沉重的家庭政治家,操作稍有不当,自身就可能落入代际剥削、养老困境、人生价值危机的公平陷阱。(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陈锋,侯同佳[6](2017)在《农民拆迁意愿及其诱致性变迁路径——基于华北王村的个案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华北王村的调查表明:受经济和代际的影响,农民拆迁意愿存在一定差异;尽管总体而言农民拆迁意愿相对消极,但大多数农民最终都响应政府要求同意拆迁。农民拆迁意愿之所以会发生变迁,主要是受到村庄内外权力-关系网络的影响,政府、矿场等村庄外部力量通过政策鼓动、利益诱惑形成对农民与村庄精英的动员,村庄熟人社会和家庭等内部力量通过彼此间的连带关系、代际联动形成村庄内部的自我动员,最终促使多数农民同意拆迁。但在权力-关系网络中,农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拆迁意愿并未获得满足,可能会带来诸多社会不稳定的隐患。(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林冬梅[7](2016)在《华北农村土地改革中农民心态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改革之前,经历了几千年历史演变的华北农村社会总体呈现出一种"保守"的文化基调,宿命论、你我意识、等级观念等充斥着农民的头脑。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改工作以宣传教育、诉苦、斗地主等层层深入的动员机制展开。华北农村社会由此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农民全新的阶级意识、生产观念、领袖崇拜形成。(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把增强[8](2016)在《探寻中共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的多维面相——读齐小林《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6月,中共中央党校齐小林博士《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下简称《当兵》)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系统探讨中共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的首部学术专着。该书以45.6万字的篇幅全面阐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是如何动员根据地农民转变角色成为战场上的士兵,以及由之所引发或衍生出的诸如新战士如何使用、发生逃亡之后如何动员归队、士兵家属如何优待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前人虽有关注但探讨不详,或是前人关注较少甚至没有探讨过的,颇值一读。(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李飞,王澎[9](2016)在《油葵很有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油葵是“油用向日葵”的简称,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葵花籽可榨出低胆固醇的高级食用葵花油,具有良好的食用油品质,被誉为21世纪“健康营养油”。在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适度调减小麦种植面积,改种耐旱耐盐碱的油葵,是未来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6-05-16)
把增强[10](2015)在《《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党校齐小林博士的新作《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以下简称《当兵》)于2015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洋洋洒洒45.6万字的篇幅全面阐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是如何动员根据地农民转变角色成为战场上的士兵,以及由此所引发或衍生出(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5-12-19)
华北农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关于非正规就业的研究,大多是以城市为观察视角,忽视了非正规就业人员身后的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把农村作为研究的起点,不仅可以纳入更多的非正规就业形式,如农民兼业和个体经营等,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够通过对比"传统部门"内不同程度的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经营方式变化,从而发现非正规就业的差异化形成机制。作为20世纪20年代就已备受学界关注的农村社会,河北定县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传统。本研究选取了当地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村庄,发现附近是否存在乡镇企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打工的距离远近,即离乡还是不离乡,这也进一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无论是以建筑业为主的离乡务工,还是以作坊式乡镇企业为主的在乡务工,其员工在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福利保障等方面均处于不利位置。与此同时,农村内部经营方式变化也会影响、甚至促成新的非正规就业。土地规模经营更大程度上解放了农业劳动力,客观上扩大了农民外出的潜在规模;从种植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的转变,使得农民兼业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最后,我们尝试建立一个由村庄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经验框架来解释农村非正规就业的变化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北农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洋,张玉花.华北地区的沧海遗珠——农民画[J].艺术科技.2019
[2].黄家亮,汪永生.华北农民非正规就业的微观形态:基于河北定县两个村庄的考察[J].中国乡村研究.2018
[3].张红阳,朱力.乡村“治权弱化”背景下农民的非正规行动——基于华北D村坟基地交易情况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周祖文.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地主与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17
[5].王向阳.平衡木上的华北父母:日常表现、实践逻辑与意外后果——基于农民人生价值的视角[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陈锋,侯同佳.农民拆迁意愿及其诱致性变迁路径——基于华北王村的个案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林冬梅.华北农村土地改革中农民心态的嬗变[J].焦作大学学报.2016
[8].把增强.探寻中共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的多维面相——读齐小林《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J].抗日战争研究.2016
[9].李飞,王澎.油葵很有料[N].农民日报.2016
[10].把增强.《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简评[N].光明日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