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地仁合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土地整治项目是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某农场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生态效益各项指标,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定量开展基于生态效益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综合评估,项目成效综合评估结果为良好,与验收结果相一致,评价方法及结果可为土地整治工作践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综合评估;定量
1项目概况
项目区地处江苏北部,建设规模993.00公顷,通过项目实施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43.48公顷,实际增加耕地48.71公顷,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别;对项目区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全面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设施,增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排功能,改善灌溉和排涝面积743.48公顷,新增灌溉和排涝面积48.71公顷,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
项目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5.5~6.5米,平均约6.1米(以废黄河口为零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平坦;地块散乱,草地、林地、村庄、水面不规则分布,所在地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项目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植被以粮食作物的水稻、小麦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
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它工程四个部分。其中新建矩形防渗斗渠13.13公里,原有沟渠清淤133.442公里,新建斗沟4.662公里,新建灌溉泵站3座,重建灌溉泵站6座,新建排涝泵站(32吋)2台,10KV输电线路架设4.528公里,380V输电线路3.900公里,变压器11台,闸门13座(新建7座、重建6座),节制闸8座,农渠进水涵闸163座,农沟退水涵闸190座,渡槽3座,过路涵洞6座,新建桥7座,重建桥4座,平板桥14座,下田板140座;新建田间道4.431公里,重建田间道0.616公里,改建田间道4.391公里;新建生产路10.763公里;栽植乔木(红叶石楠)5123株;规划水泥晒场5.8237公顷。
项目预算总投资3749.42万元,单位面积投资3.77万元/公顷。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首先进行土地平整和设备购置,灌排渠沟和道路工程结合土地平整进行施工,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套建筑物施工,考虑植树的季节性要求,防护林工程在3、4月施工。
参考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实施前项目区内耕地利用等指数平均为2150,属五等。项目实施后将形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耕地利用等指数平均为2350,属四等。非常适宜发展高效农业,可形成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48.7107公顷(包含可调整地类面积为2.6339公顷),可纳入新增耕地指标面积为46.0768公顷,将形成配套完善的农田灌排系统和田间道路系统,项目区内目前耕作不便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整了耕作层物理结构,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高1等。同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区内耕地将成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实施后,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可为项目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结果
为提高项目评估的科学性,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将项目成效评估划分为五项,分为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生态效益、综合效益五个方面着手,筛选出28项指标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各项指标通过数值法和专家问卷打分法进行量化,各指标的权重综合已有文献成果确定。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依次为优、良、中、及格、差四个等级,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差。根据以上原则,综合某农场2013年土地整理项目资料和专家打分结果,计算出了项目成效综合评估值,具体见表1所示。
计算结果显示该项目得分为85.30分,为良。通过对表1的分析,资金投入部分资金实际到位和预算完成情况较为落后,造成了项目总体实施进度较慢,工程实施进展的水平与资金投入表现一致。因此,本类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加强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和工程进度管控,加快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土地整治项目的作用。
3结论
文中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成效综合评估模型,完善了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对定性及定量指标进行了量化,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评价结果与竣工验收成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某农场土地整理项目成效结果,本项目成效综合评估结果为良好,实施后总体效果较好,但项目管控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斌,邹玉田,于宽畏,等.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成效综合评估[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6,34(5)
[2]周婷,胡庆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