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翅蝽沟卵蜂论文_杨驭麟,钟永志,张峰,周长青,杨世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茶翅蝽沟卵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寄生蜂,积温,寄主,温度,种群,生物学,化学物质。

茶翅蝽沟卵蜂论文文献综述

杨驭麟,钟永志,张峰,周长青,杨世勇[1](2015)在《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的寄生潜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是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优势卵寄生蜂用于其生物防治,本文进行了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通过定期野外采集茶翅蝽卵块,培育、收集和鉴定寄生蜂,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茶翅蝽卵粒的寄生率为56.29%,其中茶翅蝽沟卵蜂比例最高,占77.66%;其次是黄足沟卵蜂占20.44%。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显示,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卵均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室内寄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单独作用的寄生率分别为94.06%和84.21%,与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茶翅蝽卵的寄生率91.65%均无显着性差异。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时,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的寄生比例分别为58.95%和41.05%,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钟永志[2](2015)在《茶翅蝽沟卵蜂利用茶翅蝽化学信息物质进行寄主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是果树和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Ashmead)是茶翅蝽的优势天敌。化学信息物质在寄生蜂的寄主选择行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栖境定位,寄主定位,寄主识别以及寄主接受等。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茶翅蝽沟卵蜂对茶翅蝽卵、成虫及其特定信息化学物质的趋性;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茶翅蝽沟卵蜂的触角感器;应用电生理和气相色谱技术鉴定了引起茶翅蝽沟卵蜂触角电位和行为学反应活性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本研究通过这些化学生态学经典研究方法探明茶翅蝽沟卵蜂能够利用茶翅蝽的化学防御物质作为寄主定位的化学通讯信号,为茶翅蝽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1茶翅蝽沟卵蜂寄主定位的行为学研究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对茶翅蝽卵块以及未交配的雄虫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对于未交配的雌虫没有趋向偏好,对于已交配的雌、雄成虫以及桃树叶片均具有明显的趋避性。将茶翅蝽化学防御物质正十叁烷和反-2-癸烯醛标样作为待测物,进行了Y型嗅觉仪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对反-2-癸烯醛无选择偏好,但对正十叁烷具有明显的趋向性。2茶翅蝽沟卵蜂的触角感器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技术观察了茶翅蝽沟卵蜂触角上感器的类型、分布、数量和大小,并且对各种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茶翅蝽沟卵蜂雌、雄触角具有性二型现象,分布着七种类型感器和一种性腺(Peg gland),分别是:毛形感器(Trichodea sensillum)、刺形感器(Chaeticum sensillum)、锥形感器(Basiconica sensillum)、栓锥形感器(Groove d-peg sensillum)、镰刀形感器(Sickle-shapped sensillum)、端孔坛形感器(Papillary sensillum)以及钟形感器(Campaniformium sensillum)。性腺只分布在雄蜂触角第五节上,而端孔坛形感器是雌蜂触角上的一类特殊感器。镰刀形感器在雄蜂触角上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雌蜂。GC-EAD(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检测鉴定结果表明,茶翅蝽卵块和茶翅蝽成虫体表中能够引起茶翅蝽沟卵蜂电生理反应活性的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分别是壬醛、正十叁烷和反-2-癸烯醛,结合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我们发现茶翅蝽沟卵蜂能够利用正十叁烷对茶翅蝽进行寄主定位。3茶翅蝽沟卵蜂寄主定位的电生理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仇兰芬,杨忠岐,陶万强[3](2007)在《茶翅蝽沟卵蜂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种群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翅蝽沟卵蜂是茶翅蝽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雄性先行羽化,1粒寄生卵内出蜂1头,刚羽化的雌蜂即可交配、产卵寄生,每雌平均怀卵量为40.6粒。雌蜂能寄生不同日龄的寄主卵,越新鲜的寄主卵寄生成功率越高。温度与该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密切相关,30℃时发育历期最短,寿命最短。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2.2℃和132.5d.℃。补充20%的蜂蜜水能延长成蜂寿命。成虫在田间的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7年11期)

李中新,刘玉升[4](2004)在《温度对茶翅蝽沟卵蜂及其寄主卵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翅蝽 [Halyomorphahalys(St l) ]在我国北方果区严重为害梨、苹果、山楂等果实 ,尤以梨受害最重[1] 。茶翅蝽卵往往被黑卵蜂属 (Telenomus)和沟卵蜂属 (Trissolcus)的寄生蜂寄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寄生于茶翅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4年01期)

李中新[5](2002)在《茶翅蝽沟卵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翅目昆虫种类繁多,而且大多是有益昆虫,特别是黑卵蜂科昆虫对鳞翅目和半翅目农林害虫有较好的自然控制效果,是较为理想的生物防治资源,我国所成功繁殖利用的天敌也多为膜翅目寄生蜂。茶翅蝽沟卵蜂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细蜂总科、缘腹细蜂科(黑卵蜂科)、沟卵蜂属,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份和地区,是危害林果、花卉、苗木、蔬菜等植物的茶翅蝽卵的单性内寄生蜂。在国外,只有对茶翅蝽沟卵蜂分类研究的报道,对其生物学、行为学以及繁殖利用的报道相对较少。在国内,仅有对蝽卵寄生蜂形态特征及部分观察结果的描述,目前还没有发现对茶翅蝽沟卵蜂的系统研究报道。因此,本文从茶翅蝽饲养及田间寄生调查开始,对茶翅蝽沟卵蜂的形态特征、寄主选择行为进行了观察描述,并对其生殖系统、发育温度、发育历期和各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过寄生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 茶翅蝽饲养及田间寄生调查结果表明:茶翅蝽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且都是局部世代。3月中旬有部分越冬成虫出蛰活动,但对林果的危害较轻;4月下旬至5月初为出蛰高峰,对林果危害较重。若虫共分5龄,2龄后开始取食活动,不同世代发育历期不同。7~8月为第2代盛发期,9月中下旬陆续有成虫越冬,遗腹卵待下年出蛰后产出。茶翅蝽沟卵蜂对茶翅蝽具有卵期跟随现象,但数量少,对第1代卵的寄生率低,对第2代卵的寄生率可高达近80%。 茶翅蝽沟卵蜂的形态特征:雌蜂具有膝状触角,11节,第5节后呈黑色,其余各节为黄棕色。雄蜂棒状触角,12节,黄棕色,末端几节不同程度地变深褐色。该蜂的后头脊,中胸盾片上的盾纵沟以及后胸网纹、腹部1、2节基部纵脊是该蜂的显着特征。 茶翅蝽沟卵蜂的寄主选择行为分为栖境定位、寄主定位、寄主检查、产卵、标记和再检查等过程,每一阶段都与物理或化学信息相联系,整个过程在2min内即可完成。成虫和幼虫的竞争是保证子代存活和节约卵资源以及避免过寄生的重要手段。雌成虫在产卵前后都存在竞争行为,竞争的结果是:1头雌蜂往往占领整个卵块;雄蜂之间也存在交配竞争,近缘交配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有过寄存在时,幼虫的竞争会导致只羽化出1头寄生蜂。对茶翅蝽沟卵蜂雌成虫生殖系统解剖发现:该蜂有2个卵巢,共有卵40~60粒,少卵黄,羽化交配后就可以寄生,雌蜂的产卵可以加速卵的成熟。两卵巢的卵巢管数量不等,为无滋式。侧输卵管短,总输卵管长而粗且环绕有囊状腺体。有受精囊和受精囊腺、杜氏腺。受精囊管有特殊的“Ω”型结构。 温度对茶翅蝽沟卵蜂的发育和茶翅蝽卵的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茶翅蝽沟卵蜂,在18~33℃之间都可以发育,最适的发育温度是24~30℃,在此温度内,有强烈雌性偏向和较高的羽化率;在18~21℃和33℃,虽然有成虫羽化,但发育时间相对延长且羽化率低;低于15℃和高于36℃都没有成虫羽化;在18~33℃内,都具有雄性先熟现象。对于茶翅蝽卵,在18~33℃也都可以发育,但24~30℃的温度范围内发育时间最短,其他温度下发育时间相对延长。<WP=9>茶翅蝽沟卵蜂的发育阶段和外部形态观察:在26±2℃的温度条件下,寄生卵7~10天后羽化。茶翅蝽沟卵蜂的胚胎发育时间较短而胚后发育时间较长,卵裂方式为完全纬裂,胚盘期明显。幼虫分为2龄。一龄幼虫为黑卵蜂型,有帮助取食卵浆和游动的临时器官,中肠发育较早,后肠和生殖系统尚未发育;二龄幼虫为膜翅目型,临时器官消失,呼吸系统形成,但生殖系统仍未发育。预蛹期可见足芽和翅芽,腹神经索,头部器官开始形成。蛹的复眼为红色,各个器官均已形成。 在膜翅目昆虫中,过寄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过寄生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标记物、蜂卵比和寄生蜂种类对过寄生的影响和过寄生对发育历期、性比和寿命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发现标记物是避免过寄生的重要因素;在有初寄生蜂的情况下,由于护卵现象的存在,可以在单位卵上寄生蜂数量不太多的时候避免过寄生的发生,但随着蜂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过寄生次数也相应增加。无初寄生蜂时,过寄生迅速上升;标记物还可以被同种寄生蜂识别,异种寄生蜂的识别能力显着下降。 过寄生造成发育延迟、雌性比降低、寄生蜂的寿命缩短,这些都是繁殖利用中不利的因素,在应用中应该避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2-08-01)

茶翅蝽沟卵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是果树和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Ashmead)是茶翅蝽的优势天敌。化学信息物质在寄生蜂的寄主选择行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栖境定位,寄主定位,寄主识别以及寄主接受等。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茶翅蝽沟卵蜂对茶翅蝽卵、成虫及其特定信息化学物质的趋性;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茶翅蝽沟卵蜂的触角感器;应用电生理和气相色谱技术鉴定了引起茶翅蝽沟卵蜂触角电位和行为学反应活性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本研究通过这些化学生态学经典研究方法探明茶翅蝽沟卵蜂能够利用茶翅蝽的化学防御物质作为寄主定位的化学通讯信号,为茶翅蝽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1茶翅蝽沟卵蜂寄主定位的行为学研究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对茶翅蝽卵块以及未交配的雄虫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对于未交配的雌虫没有趋向偏好,对于已交配的雌、雄成虫以及桃树叶片均具有明显的趋避性。将茶翅蝽化学防御物质正十叁烷和反-2-癸烯醛标样作为待测物,进行了Y型嗅觉仪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对反-2-癸烯醛无选择偏好,但对正十叁烷具有明显的趋向性。2茶翅蝽沟卵蜂的触角感器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技术观察了茶翅蝽沟卵蜂触角上感器的类型、分布、数量和大小,并且对各种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茶翅蝽沟卵蜂雌、雄触角具有性二型现象,分布着七种类型感器和一种性腺(Peg gland),分别是:毛形感器(Trichodea sensillum)、刺形感器(Chaeticum sensillum)、锥形感器(Basiconica sensillum)、栓锥形感器(Groove d-peg sensillum)、镰刀形感器(Sickle-shapped sensillum)、端孔坛形感器(Papillary sensillum)以及钟形感器(Campaniformium sensillum)。性腺只分布在雄蜂触角第五节上,而端孔坛形感器是雌蜂触角上的一类特殊感器。镰刀形感器在雄蜂触角上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雌蜂。GC-EAD(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检测鉴定结果表明,茶翅蝽卵块和茶翅蝽成虫体表中能够引起茶翅蝽沟卵蜂电生理反应活性的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分别是壬醛、正十叁烷和反-2-癸烯醛,结合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我们发现茶翅蝽沟卵蜂能够利用正十叁烷对茶翅蝽进行寄主定位。3茶翅蝽沟卵蜂寄主定位的电生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茶翅蝽沟卵蜂论文参考文献

[1].杨驭麟,钟永志,张峰,周长青,杨世勇.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的寄生潜能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5

[2].钟永志.茶翅蝽沟卵蜂利用茶翅蝽化学信息物质进行寄主定位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

[3].仇兰芬,杨忠岐,陶万强.茶翅蝽沟卵蜂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种群动态[J].林业科学.2007

[4].李中新,刘玉升.温度对茶翅蝽沟卵蜂及其寄主卵发育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2004

[5].李中新.茶翅蝽沟卵蜂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不同日龄茶翅蝽卵对茶翅蝽沟卵蜂茶翅蝽沟卵蜂和茶翅蝽卵块田间...茶翅蝽沟卵蜂日产卵量茶翅蝽沟卵蜂雌成虫生殖系统麻皮蝽(a)及正被茶翅蝽沟卵蜂寄...4 茶翅蝽沟卵蜂雌虫

标签:;  ;  ;  ;  ;  ;  ;  

茶翅蝽沟卵蜂论文_杨驭麟,钟永志,张峰,周长青,杨世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