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白绒山羊论文_李诗璐,闫晶晶,康艳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蒙古白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蒙古,绒山羊,公羊,羊绒,激素,饲料,半胱氨酸。

内蒙古白绒山羊论文文献综述

李诗璐,闫晶晶,康艳云[1](2019)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市场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巴斯绒山羊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渐成为世界一流的绒肉兼优型珍稀品种,被列为"中国20个优良品种"之一。但近年来绒山羊市场需求量较小,存栏量高,销售状况不容乐观,产业效益显现不足。本文分析了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发展情况,认为该产业存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优势未显现,电商销售尚不稳定,配送成本高,专业人才匮乏,品牌认可度低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34期)

马丽娜,杨峰,奈日乐,谢遇春,米璐[2](2019)在《内蒙古绒山羊TNFRSF1A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和合成TNFRSF1A基因的3条靶向shRNA,并分别插入到pSGU6/GFP/Neo载体中,成功构建出了3个干扰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干扰载体成功转入到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并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TNFRSF1A基因的表达量。由结果可知,TNFRSF1A基因的干扰载体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干扰载体转染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24 h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当到达48 h时,转染效率达到最大, shRNA-1、 shRNA-2、 shRNA-3叁组中TNFRSF1A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转染空载体的NC组,且shRNA2对TNFRSF1A的mRNA表达具有最佳的干扰效果。综上所述,该研究成功构建了TNFRSF1A干扰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TNFRSF1A基因在毛囊生长与周期调控的作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燕,李学武,王瑞军,李金泉[3](2019)在《周岁内蒙古绒山羊不同部位羊绒长度、细度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内蒙古绒山羊不同部位羊绒品质的差异性以及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的相关性,试验收集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30只周岁绒山羊31个部位的羊绒长度和细度数据进行品质差异性和羊绒长度、细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羊绒长度在5~10 cm之间,羊绒细度在13~15μm之间;其中部位R2C1的羊绒长度最长(9. 95 cm),部位R5C3的羊绒长度最短(5. 96 cm);部位R3C3的羊绒细度最细(13. 42μm),部位R1C1的羊绒细度最粗(14. 70μm)。内蒙古绒山羊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羊绒细度标准差不论是横轴(Ri)间还是纵轴(Cj)间均存在显着(0. 01<P≤0. 05)或极显着(P≤0. 01)差异。羊绒长度和细度均表现为体侧部优于背部和腹部;各横轴羊绒长度自前向后表现为由长变短的变化规律,羊绒细度表现为体躯中间部位优于体躯前后两端;细度标准差表现为腹下和腹侧低于其他部位,且各横轴羊绒细度标准差低于各纵轴羊绒细度标准差。体侧部羊绒长度和细度间呈显着(0. 01<P≤0. 05)或极显着(P≤0. 01)负相关,其他部位间呈或正或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P>0. 05),整体上呈负相关。说明可将内蒙古绒山羊体侧部作为羊绒品质选择部位,同时通过选育提高腹部和后躯的羊绒长度、降低背部和后躯的羊绒细度来改善绒山羊个体绒品质的同质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7期)

王建蒙,付绍印,丽春,白雪,刘斌[4](2019)在《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皮肤毛囊周期内,MT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2)在4月份,MT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3)在6月份,MT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4)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T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T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康凤祥,邢玉梅,包和平,乌兰图亚,梁丽丽[5](2019)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屠宰试验分析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白绒山羊羊肉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本次屠宰试验通过对羔羊的短期育肥,发现了一条绒山羊羔羊育肥途径,同时为充分挖掘和提高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的肉用生产性能,为内蒙古白绒山羊养殖开辟新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禽养殖业》期刊2019年06期)

李学武[6](2019)在《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遗传规律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间接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绒山羊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成的优秀地方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内蒙古绒山羊的毛长(自然长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通过研究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的遗传规律及重要经济性状(产绒量、体重、毛细、毛长、绒细和绒长)和次级性状(毛细/毛长、绒细/绒长和产绒量/体重)与之的协同变化规律,进而实施重要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有利于提高表型选择的准确性,从而消除了遗传评估时所需基础数据资料耗时长、费用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首先,利用1990~2014年的毛长数据记录研究了毛长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及其毛被类型的遗传规律;其次,利用2008~2011年的抓绒和体重性状及实验室测定的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的数据记录,应用方差和回归分析确定了毛被类型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影响规律;最后,利用多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对不同毛被类型各重要经济性状和次级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如下:1.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通过1990~2014年内蒙古绒山羊毛长数据记录对毛长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长毛型指数最高,表明内蒙古绒山羊长毛型个体的毛长性状具有较高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且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随毛长的增加而增加,尤其以长毛型超亲优势为正,说明长毛型形成了稳定的超亲优势。2.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不同毛被类型遗传参数发现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毛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1、0.16和0.22,以长毛型遗传力最高,遗传相对稳定,在育种过程中容易被固定。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毛型遗传进展较快,即选择长毛型可以加快毛长的遗传进展。3.以2008~2011年内蒙古绒山羊产绒量、体重、毛细、毛长、绒细和绒长性状的重复记录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和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毛被类型对各重要经济性状具有显着影响。毛细和绒细随着毛长的增加而降低,体重和绒长随毛长的增加而增加,中间型的产绒量最低。4.利用多性状重复力模型分别对不同毛被类型下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发现各性状遗传力随毛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以长毛型最高,说明通过对长毛型的选择有利于加快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5.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毛被类型对次级性状影响极显着。毛被类型在遗传评估时应该作为固定效应。各次级性状的遗传力同样随着毛长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通过对毛长的选择可以实现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范一星[7](2019)在《不同毛被类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绒山羊是一种以产绒为主的绒肉兼用型山羊,所产山羊绒因纤维柔软、光泽度好,制品保暖轻便舒适等优点而成为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被誉为“软黄金”、“纤维宝石”。课题组前期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的生产性能记录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毛长对内蒙古绒山羊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均存在极显着(P<0.01)的影响,并总结出内蒙古绒山羊按其毛长可分为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叁种毛被类型;将长毛型个体留作种用,可以加快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而实现毛长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间接选种的目的。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长毛型与短毛型个体,从绒毛生长长度等表型性状水平,以及组织形态学、转录组学等水平对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的调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对各月份绒毛生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表明羊毛与羊绒在一年中3-5月份停止生长;5月份抓绒,旧绒脱落,6月份羊毛开始生长,7月份羊绒重新长出体表;9月份是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生长长度最长的月份,且两者之间在该月份的差异也最大,推测9月份是影响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羊毛长度差异的重要时期;11-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短毛型绒山羊在 11 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长毛型在 12月份羊绒生长长度最长。2.制作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12个月份的皮肤组织石蜡切片,Sacpic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的生长周期可划分为叁个阶段:生长期(4-11月份)、退行期(12月份到翌年1月份)和休止期(2-3月份)。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的皮肤组织结构及组成上并无显着差异。但在生长期的8-10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活性初级毛囊/次级毛囊)显着低于短毛型;11月份,长毛型绒山羊个体的活性S/P值显着高于短毛型;长毛型绒山羊个体在生长期的8-9月份,次级毛囊密度显着高于短毛型。遗传是影响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主要因素。3.提取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12个月的皮肤组织总RNA并在Illumina X Ten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共获得550.73G的过滤碱基,注释到31379个转录本。其中比较12个月长、短毛型绒山羊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448个,重复出现的DEGs有108个。4.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有蛋白质导入细胞核、蛋白质靶向细胞核、核蛋白定位和脂质代谢过程等;富集到的细胞组分主要有中间丝、中间丝细胞骨架和细胞骨架部分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动力蛋白结合、蛋白质同二聚体活性和相同蛋白质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a-亚麻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这四个通路中。5.通过差异表达分析、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5个可能与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变异相关的DEGs: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2、Novel02382 和 SCD。经过 qRT-PCR 相对定量检测确定,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和Novel02382在各月份短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而在长毛型绒山羊上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差异较明显。由此推断LOC108637647、LOC108635030、LOC108633182、Novel02382 和 SCD是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重要影响因子。6.对SCD翻译出的蛋白SCD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确定其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位置。结果表明,在9月份次级毛囊生长期的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皮肤组织中,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皮下脂肪组织和真皮乳头层中表达,初级毛囊的连接组织鞘中有少量表达;在12月份次级毛囊的退行期,长毛型与短毛型绒山羊个体的SCD1蛋白主要在皮肤组织中的初级毛囊内根鞘、次级毛囊毛干以及皮下脂肪组织上表达,而真皮乳头层中未见明显的表达阳性信号;3月份在次级毛囊休止期时,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个体中的SCD1蛋白主要表达在皮下脂肪组织部位,在初级毛囊内根鞘、连接组织鞘以及次级毛囊毛干等部位有少量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富强[8](2019)在《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生殖激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生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综合筛选既简单又成本低廉的适合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补饲饲料,最大限度提高种公羊生殖激素水平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使种公羊利用率最大化。本次试验预饲期为15天,正试期60天,一共进行为期75天的饲养试验。正试期分别在第2、4、6、8周采集血液和精液,分别离心收集上清液测定血清和精清生殖激素水平以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没有显着影响(P>0.05)。2.不同补饲饲料对种公羊精清T水平有显着影响,Ⅱ组显着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含量为3.34ng/ml,Ⅰ组、Ⅲ组、Ⅳ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FSH和LH水平四个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3.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着影响,SOD活性Ⅳ组显着高于Ⅰ组(P<0.05),含量为82.11U/ml,Ⅰ组、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Ⅱ组、Ⅲ组、Ⅳ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MDA含量Ⅱ组、Ⅲ组和Ⅳ组均显着低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Ⅳ组含量最低为3.09 nmol/ml;CAT和GSH-Px活性四个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T-AOC含量Ⅳ组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含量为11.28 U/ml,Ⅰ组、Ⅱ组、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Ⅳ组与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Ⅳ组高于Ⅲ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俊杰[9](2019)在《不同补饲饲料及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公羊的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母羊的受胎率和羔羊的成活率,基础日粮的营养成分和采精频率均会对种公羊的精液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探讨不同补饲饲料和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2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精液品质无显着差异的同龄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分别饲喂4种不同补饲饲料: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150g黑豆/天(Ⅱ组)、基础日粮+500g胡萝卜/天(Ⅲ组)、基础日粮+250mg维生素E/天(Ⅳ组)。经15天的预饲期后,每叁天对种公羊采精一次,共持续60天。每次采精后立即检测鲜精的射精量、精子活率和密度,进一步利用方差分析确定改善种公羊精液品质的最佳补饲饲料。在此基础上,为探讨不同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选取6只精液品质良好的种公羊,以2次/天、3次/天、4次/天的采精频率进行采精,每个频率连续采集3天,休息7天后再进行下一个频率,对采集出来的鲜精立即检测射精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进一步利用方差分析确定最合适的采精频率。方差分析补饲饲料对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补饲饲料对精子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Ⅱ组、Ⅳ组精子密度显着高于Ⅰ组;补饲饲料对射精量有显着影响(P<0.05),Ⅱ组、Ⅲ组、Ⅳ组射精量显着高于Ⅰ组;补饲饲料对精子活率有显着影响(P<0.05),Ⅱ组、Ⅳ组精子活率显着高于Ⅰ组。因此,综上结果表明,Ⅱ组(基础日粮+150g黑豆/天)提升精液品质的效果最显着。方差分析采精频率对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采精频率对射精量有显着影响(P<0.05),2次/天的射精量显着高于3次/天、4次/天;采精频率对精子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次/天的精子密度显着高于3次/天、4次/天;采精频率对精子活率无显着影响(P>0.05),2次/天、3次/天、4次/天间精子活率差异不显着,但2次/天的精子活率高于3次/天、4次/天。综合考虑,2次/天为最佳采精频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萌萌[10](2019)在《半胱氨酸、蛋氨酸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褪黑激素对细胞增殖、角蛋白以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能量和营养感应分子AMPK-mTOR通路的变化规律。本论文试验研究分为五部分。试验一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对内蒙古绒山羊耳尖皮肤进行体外培养。对其进行观察、纯化以及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实验二向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中添加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ys和Met(1X=0.12 mM、5X=0.6 mM、10X=1.2 mM、20X=2.4 mM)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叁向成纤维细胞中添加不同比例的Cys和Met(1:1、1:3、1:5、3:1、5:1),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种氨基酸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四向成纤维细胞中添加褪黑激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eL(0、100、300、500、700pg/m L)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五在试验叁和试验四的基础上选取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较强的浓度1:1、3:1、500pg/ml、700pg/ml组进行混合添加,研究了混合添加组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角蛋白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本试验研究初步得到以下结果:(1)对培养好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发现细胞呈长梭型,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Cys可以显着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在5X浓度组为最好。可以显着上调PCNA、K10、K14、K15、P53、P21、BMP4、TGFβ、IVLmTOR等基因mRNA表达量;添加不同浓度的蛋氨酸可显着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显着提高PCNA、CCND1、K14、K15,P21,BMP4、TGFβ、mTOR 的 mRNA 表达量;(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两种氨基酸均可显着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当半胱氨酸的浓度不变,蛋氨酸的浓度逐渐升高时,细胞增殖率在1:1组为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添加不同浓度的两种氨基酸可以显着提高细胞PCNA、CCND1、CDC42、K15、P53、LOR、IVL、TGF、mTOR mRNA 的表达量。当蛋氨酸的浓度不变,半胱氨酸的浓度逐渐升高时,细胞增殖率在3:1时细胞增殖率达到最高,可以显着提高基因 PCNA、CDC42、K14、K15、P53、IVL、TGFβ mRNA 表达量;(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MeL可以显着促进内蒙古绒山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在浓度为10 pg/ml组的相对增殖率为最低,在浓度为500pg/ml组的相对增殖率达到最高。单一添加MeL可以显着提高相关基因CCND1、K14、K15、P53、BMP4、LOR、mTOR、P53mRNA 的表达量。(5)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添加组均可显着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在1:1+500pg/ml组的相对增殖率达到最高,在1:1+700pg/m L组达到最低。混合添加组还可以显着提高相关基因PCNA、K14、mTOR mRNA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内蒙古白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设计和合成TNFRSF1A基因的3条靶向shRNA,并分别插入到pSGU6/GFP/Neo载体中,成功构建出了3个干扰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干扰载体成功转入到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并利用Real Time PCR检测TNFRSF1A基因的表达量。由结果可知,TNFRSF1A基因的干扰载体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干扰载体转染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24 h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当到达48 h时,转染效率达到最大, shRNA-1、 shRNA-2、 shRNA-3叁组中TNFRSF1A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转染空载体的NC组,且shRNA2对TNFRSF1A的mRNA表达具有最佳的干扰效果。综上所述,该研究成功构建了TNFRSF1A干扰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TNFRSF1A基因在毛囊生长与周期调控的作用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蒙古白绒山羊论文参考文献

[1].李诗璐,闫晶晶,康艳云.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市场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9

[2].马丽娜,杨峰,奈日乐,谢遇春,米璐.内蒙古绒山羊TNFRSF1A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家畜生态学报.2019

[3].刘燕,李学武,王瑞军,李金泉.周岁内蒙古绒山羊不同部位羊绒长度、细度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王建蒙,付绍印,丽春,白雪,刘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9

[5].康凤祥,邢玉梅,包和平,乌兰图亚,梁丽丽.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屠宰试验分析报告[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

[6].李学武.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遗传规律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间接选择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7].范一星.不同毛被类型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8].郭富强.不同补饲饲料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生殖激素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9].张俊杰.不同补饲饲料及采精频率对内蒙古绒山羊种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10].李萌萌.半胱氨酸、蛋氨酸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成纤维细胞增殖调控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内蒙古白绒山羊11号染色体遗传...内蒙古白绒山羊窝产羔数的遗传方...内蒙古白绒山羊Ghrelin部分cDNA...根据VEGF164基因cDNA序列推测内蒙内蒙古白绒山羊VEGF164基因cDN...内蒙古白绒山羊Izumo核苷酸序列...

标签:;  ;  ;  ;  ;  ;  ;  

内蒙古白绒山羊论文_李诗璐,闫晶晶,康艳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