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转移论文_本报记者,康书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权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控制权,股权,股东,上市公司,收入,风险,表决权。

控制权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康书伟[1](2019)在《放弃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不够,表决权来凑,这是上市公司控股权易主中的一项技术性安排。但表决权来凑的方式近期有所改变。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显示,此前占市场主流的“股权转让+表决权协议委托”方式,逐渐被“股权转让+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方式所取代。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11-15)

刘安琪,王启亮[2](2019)在《基于控制权转移收入确认模型的理论基础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IASB于2014年发布了新的收入准则——IFRS15《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该准则改革了现有的收入确认模型,正式确立了控制权转移的收入确认模型。按照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既定战略,财政部借鉴IFRS15,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了2006年发布的收入准则,于2017年7月5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新CAS14),新CAS14同IFRS15一样采用了控制权转移的收入确认模型。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新的控制权转移收入确认模型的理论基础,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新收入准则抛砖引玉。(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19期)

李小华[3](2019)在《全流通后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效率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以2012—2016年发生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制权转移前和转移后一年的业绩变化,探索控制权转移的效率问题。结果发现,全流通后,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在短期内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7期)

严宽[4](2019)在《控制权转移、产权性质与定向增发中的利润承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定向增发中的利润承诺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收集2007年至2017年的数据,考察了控制权转移风险与定向增发中利润承诺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第一,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越可能要求标的公司进行利润承诺。第二,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利润承诺的实现比例可能越低,利润承诺超额完成的比例也会越低。第叁,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标的公司越可能优先采取股份补偿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组中,以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9年08期)

范茹,孟涵[5](2019)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税收规避的关系研究——基于控制权转移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进行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可能更有动机利用税收规避改善公司业绩,以稳定甚至提升股价。因此,本文以税收规避为切入点,基于我国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税收规避的关系。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更可能税收规避;(2)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非国有产权以及两职合一的公司中更加显着。最后,为缓解内生性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PSM方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检验,发现结果稳健。(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19年14期)

李娜[6](2019)在《合作研发中成果控制权转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就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一个全链条的过程。因此,在转化过程需要合作创新主体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形成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深度合作机制。基于此,本文从科技成果创新周期的视角出发,主要研究合作研发中成果控制权转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并以科技成果创新周期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遵循收益与贡献对等原则,研究成果控制权转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到316份有效问卷,运用统计软件SPSS24.0和AMOS17.0对正式问卷数据进行质量检验与分析,通过多元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两种分析方法,探讨与验证科技成果创新周期视角下成果控制权转移与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科研团队主导科技成果转化对合作绩效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合作技术成果产出的正向作用更显着;②合作企业主导科技成果转化对合作绩效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合作效益产出的正向作用更显着;③科技成果创新周期在成果控制权转移与合作绩效间起调节作用;研发期,科研团队主导科技成果转化对合作绩效的正向影响更显着;中试期,合作企业主导科技成果转化对合作效益产出的正向影响更显着,但是对合作技术成果产出无显着促进作用;商品化及产业化期,合作企业主导科技成果转化对合作效益的正向影响更显着。研究结论为合作研发中成果控制权转移促进合作绩效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丰富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研究。从科技成果创新周期的视角,分析科研团队和合作企业对科技成果控制权在科技成果创新周内如何转移的作用机理,为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徐颖[7](2019)在《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导致控制权转移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控制人出于自身利益需求或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考虑,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来参与和维护企业的经营扩展。当自有资金无法满足需求时,实际控制人会借助外部融资来实现其需求。股权质押作为时下融资热点,不仅股权质押规模逐年增加,而且质押比例也急速上升,股权质押已然成为备受上市公司股东喜爱的融资方式之一。截至2018年7月,有3338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融资,占A股总市值13%左右。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股权质押的出质人多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自2013到2018这五年间,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成几何式增长。股权质押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仅只拥有好的一面,也伴随着坏的一面。股权质押将持股人的股权变换成资金,从静态的账面数据转换为流动的货币资金,使资本进行了再次流通,可是出质人在享受融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股权质押融资所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实际控制人需要格外注意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实际控制人出于自身利益和绝对控制地位,只要涉及控制权的事项必然再叁考虑,然而面对股权质押所带来的便利与盲目自信,却一味地忽视股权质押可能引发的控制权转移风险。现有的文献研究也多集中于股权质押的动因,两权分离代理问题等,多数学者对于股权质押是否真的能导致控制权转移抱着一个怀疑状态。如果处于资本市场政策宽松时期,股权质押确实能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从而提升资产价值。但在政策紧缩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一旦上市公司股价跌落,质押股票的平仓压力会因股价下行而骤增,进而引发股价的不理性下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风险和风险应对的相关举措,不仅仅对今后资本市场上的股权质押规范运作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运作具有实践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然后探究金一文化实际控制人因不合理的股权质押行为带来的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前因后果。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的理论概述,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的概念及其特点,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股权质押的理论解释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情况及其相关法律规范,为本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为金一文化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的案例介绍,是本文的案例介绍部分。主要介绍了案例公司的基本情况、案例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及风险产生的过程、案例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的动机叁个方面的内容。第四部分为金一文化实际控制人因不合理的股权质押造成的经济后果及其原因分析,是本文的案例分析部分。主要包括了案例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对公司的影响和引发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具体原因。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主要针对案例公司股权质押的不当行为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方针与建议。本文的研究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于以往笼统的考虑如何规避控制权转移的风险,本文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因股权质押导致控制权转移的真实案例,分析了实际控制人进行股权质押的动因,引发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原因和对上市公司产生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一个因股权质押使得控制权转移的研究案例;(2)意在提高大股东对于股权质押风险的意识,揭示停牌自救、暗中维稳股价、采用重大利好消息来刺激股价等规避股权平仓手段的不可取之处;(3)本文的研究对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虽然合理恰当的股权质押能使出质人获得正向的积极作用,但是过高的股权质押比例暗藏着出质人巨大的危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需要格外关注。(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丹[8](2019)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动因及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股权质押爆仓案件不断增多,股权质押风险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高比例股权质押的大股东而言,质押动因不尽相同,质押风险主要体现在对其控制权的影响上。在股权质押期间,大股东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主要受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影响,一旦股价跌至平仓线,大股东需寻找其他渠道进行补仓。而补仓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又会加剧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升级,致使平仓危机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导致资金链的进一步恶化,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对股权质押动因及其控制权转移风险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勤上股份于2011年上市,是勤上集团下属子公司,主营LED道路照明、LED显示等照明组件。受全球市场低迷及产业竞争加剧的影响,2015年公司经研究决定向教育行业进行战略转型。在此期间,勤上股份大股东李旭亮及其一致行动人进行了两次高比例股权质押,后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股价跌至平仓线。在补仓的过程中,由于大股东的融资不慎,导致其控制权出现二次转移风波。后虽风波平息,但公司股价仍旧低迷,大股东控制权转移风险依旧存在。本文选取勤上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在对以往股权质押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在理论基础部分,结合本文内容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控制权理论进行阐述。案例介绍部分,对勤上股份及大股东进行详细介绍,对股权质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案例分析部分,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动因、控制权转移风险升级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大股东在股权质押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结论和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行为,起因是大股东资金短缺,根源在于公司发展战略及融资模式不尽完善。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动因上,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对公司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很可能是为了对公司利益进行侵占。在有效资本市场背景下,股权质押动因会影响到股票价格进而影响到控制权风险。大股东在高比例股权质押后,其控制权转移风险不仅受到质押股票股价波动影响,同时还受到母公司控制权转移风险的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期刊2019-06-01)

郭姣[9](2019)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控制权转移风险和股票回购》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方面,已有不少研究证实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存在平仓风险时,为了维护控制权,控股股东有提升公司股价的动机:另一方面国内外研究发现市场通常会对股票回购事件给予积极的反应,回购公告日前后存在超额持有收益率。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是否会被存在平仓风险的控股股东利用,通过发起股票回购来提升股价、化解风险?本文从维护控制权动机和维护控制权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本文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假设: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控制权转移风险越高,公司发起股票回购的倾向越高。为了验证本文的假设,本文选取了 2015年至2018年9月30日的32702个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以A股市场的主动股票回购作为研究类型,利用Logit混合回归模型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与股票回购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替换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和替换模型叁种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证明本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本文的实证结论:(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越高、控股股东的质押股价风险越高,公司主动回购股票的倾向越高。这一关系的机理在于控股股东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采取了提升股价措施。(2)在控制权转移担忧较小的国企组,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和股票回购之间的关系不再显着,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关系背后的维护控制权动机。(3)信号传递假设和财务杠杆假说对A股股票回购动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另外,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资产规模越小,发起股票回购的倾向越低。2018年《公司法》的修订对我国股票回购业务的发展产生了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可能的创新有以下叁点:首先是研究视角的新颖。本文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国内关于股权质押的影响研究和股票回购的动因解释;其次是股票回购类型的细分。本文区分了主动和被动回购两种类型,并专注于对主动股票回购研究。第叁,本文采用了涵盖更多信息的季度数据,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王航[10](2019)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引起的控制权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不断的发展与壮大,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与其他融资形式相比,股权质押有着门槛相对较低、手续相对便捷的特点,但是股权质押在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相对便捷高效的融资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于其在上市公司中拥有的特殊地位,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还会导致中小股东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冠昊生物为案例,采用了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构建的理论框架,以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控股股东进行大规模股权质押的动机,二是股权质押行为如何导致了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的转移,叁是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控制权的转移对公司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在案例分析部分中,本文选择了上市公司冠昊生物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冠昊生物的原实际控制人多次利用股权质押的方式募集资金,进行并购,再将并购的公司转让给上市公司,虽然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需求,但大股东也通过这种手段套取了现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利益侵占。随后受到经济环境、行业政策等的影响,大股东质押比例越来越高并由此陷入危机,最终不得不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走出困境,但也失去了控制权。案例分析表明,股权质押为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过高比例的股权融资也意味着极高的风险,一旦经济环境、市场行情等发生变化,极易引起控制权的丧失,对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股东应充分权衡股权质押带来的收益与风险。(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26)

控制权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IASB于2014年发布了新的收入准则——IFRS15《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该准则改革了现有的收入确认模型,正式确立了控制权转移的收入确认模型。按照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既定战略,财政部借鉴IFRS15,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了2006年发布的收入准则,于2017年7月5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新CAS14),新CAS14同IFRS15一样采用了控制权转移的收入确认模型。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新的控制权转移收入确认模型的理论基础,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新收入准则抛砖引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权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康书伟.放弃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新路径[N].中国证券报.2019

[2].刘安琪,王启亮.基于控制权转移收入确认模型的理论基础探析[J].会计之友.2019

[3].李小华.全流通后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效率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4].严宽.控制权转移、产权性质与定向增发中的利润承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

[5].范茹,孟涵.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税收规避的关系研究——基于控制权转移风险[J].金融经济.2019

[6].李娜.合作研发中成果控制权转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徐颖.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导致控制权转移的案例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8].李丹.大股东股权质押动因及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D].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9

[9].郭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控制权转移风险和股票回购[D].山东大学.2019

[10].王航.大股东股权质押引起的控制权转移研究[D].广州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所有样本控制权转移前后的超常...并购方样本控制权转移前后的超...目标方样本控制权转移前后的超...联盟决策权配置成本分析深市和沪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

标签:;  ;  ;  ;  ;  ;  ;  

控制权转移论文_本报记者,康书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