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境内的温带荒漠生态系统总面积超过192万km2,这些荒漠生态系统极易受到全球气候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然而受恶劣自然环境与交通条件限制,目前针对我国温带荒漠区大尺度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及其主导因素,特别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关联性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本文首先对中国温带荒漠区内855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从温带灌木、矮半乔木及草原化灌木荒漠等研究区主要地带性生境中采集84份土壤微生物样品,运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情况。同时结合土壤、气候与空间变量等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与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来探究植物与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关联性。具体结果如下:(1)一元或多项式回归模型与mantel分析结果显示:在alpha水平上,植物和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在纬度上均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变化规律,但在经度则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而土壤真菌多样性在经度和纬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变化格局。在beta水平上,植物、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相似性均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递减,但土壤真菌群落有着比细菌群落更快的物种更替速率。(2)方程分解结果表明:生境、气候与空间因素共同解释了植物alpha与beta多样性16.3%~65.1%的变异,且均存在显著的单独解释率。空间因素可单独解释了植物物种多样性2.6%~6.2%的变异,而环境因子则单独解释了 7.5%~21.4%的变异。气候因素虽然对植物alpha多样性有着最强的单独影响,但土壤、海拔等生境因子解释了植物beta多样性更多的变异。(3)生境、气候与空间变量共同解释了研究区土壤细菌与真菌alpha多样性45.3%~64.1%的变异,且三者均存在显著的单独解释率;植物、生境、气候与空间变量共同解释了土壤细菌与真菌beta多样性23.2%~36.7%的变异,四组变量同样都存在显著的单独解释率。环境变量比空间因素单独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alpha与beta多样性更多的变异。此外,植物因素可以单独解释土壤细菌beta多样性5.5%~6.2%的最大变异,而空间变量则单独解释了真菌bata多样性空间变异的最大部分(7.2%~11.2%)。(4)Beta多样性分解结果显示物种更替与嵌套组分各自贡献了植物、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 beta 多样性 93.18%~97.78%与 2.22%~6.82%、87.80%~92.63%与7.37%~12.20%、91.96%~94.65%与5.35%~8.04%的变异,这说明温带荒漠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beta多样性可能主要由物种在空间上或群落间更替导致的。此外,植物、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beta多样性及其物种更替组分的主导因素存在高度一致性,这说明温带荒漠区不同生态过程对群落beta多样性的影响可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调控群落物种更替来实现的。(5)植物alpha多样性与土壤细菌和真菌alpha多样性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但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植物alpha多样性对细菌与真菌alpha多样性均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显示植物beta多样性对土壤细菌与真菌beta多样性均有着重要的直接作用。此外,方差分解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都显示植物beta多样性对细菌beta多样性有着比真菌群落更强的影响。综上,中国温带荒漠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但土壤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地理格局存在显著差异。作者认为温带荒漠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可能存在研究区域、尺度与生物类群特异性。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由环境过滤与中性过程以及其他未知过程的共同控制,其中生态位因素有着更强的作用;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控因素在alpha与beta尺度以及真菌与细菌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受到多重因素驱动。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仅在beta水平上存在着直接关联性,而植物alpha多样性并不是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限制因子。本文强调植物、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群落间关联性可能受到生物性状、多样性水平,以及生境类型与研究尺度等多重因素的调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王健铭
导师: 李景文
关键词: 温带荒漠区,植物群落,细菌群落,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关联性,影响因素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YFC050310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黑戈壁区域植物与植被本底调查(CAFYBB2011002-6)”,国家科技部基础规划项目专题“库姆塔格综合考察二期的植物与植被调查(2012FY111700)”,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子课题“戈壁区植物本底调查(20140430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胡杨根系扩展性为及其诱导因素作用机制(31570610)”
分类号: Q948.113
DOI: 10.26949/d.cnki.gblyu.2019.000106
总页数: 145
文件大小: 13070K
下载量: 484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蒙古温带荒漠草原生长季地表反射率特征及数值模拟[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12)
- [2].内蒙古温带荒漠草原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分配格局[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02)
- [3].内蒙古温带荒漠草原能量平衡特征及其驱动因子[J]. 生态学报 2010(21)
- [4].内蒙古温带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3)
- [5].中国温带荒漠植物蒸腾过程模拟的若干问题分析[J]. 中国沙漠 2012(01)
- [6].温带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的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 [7].“典型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J]. 干旱区地理 2017(04)
- [8].温带荒漠区不同灌溉条件下的胡杨、俄罗斯杨水势变化分析[J]. 科学通报 2010(06)
- [9].山地开发与利用[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10(03)
- [10].中国温带荒漠山地垂直地带性的遗产价值[J]. 干旱区研究 2009(05)
- [11].全钢架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建造技术[J]. 农村科技 2008(04)
- [12].荒漠地区栽培高效蔬菜品种的适应性分析[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06)
- [13].有情怀的新农人[J]. 中国周刊 2018(12)
- [14].梭梭种子采集处理和育苗技术[J]. 内蒙古林业 2010(08)
- [15].典型自然带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土壤学报 2017(03)
- [16].如何突破自然带问题[J]. 高考(文科版) 2008(Z2)
- [17].倾心草原 励志破解草原大文章——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侯向阳[J]. 科学中国人 2012(24)
- [18].温带荒漠生物土壤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演替研究综述[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9)
- [19].天山,远离海洋的高山[J]. 森林与人类 2015(02)
- [20].外源氮添加对温带荒漠地表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11)
- [2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J]. 试题与研究 2014(27)
- [22].荒漠旱生植物刺山柑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3].李彦[J]. 干旱区地理 2010(01)
- [24].加快设施农业发展 带领农民增收致富[J]. 农村经营管理 2008(06)
- [25].内蒙古西部自然植被土壤碳库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8)
标签:温带荒漠区论文; 植物群落论文; 细菌群落论文; 真菌群落论文; 物种多样性论文; 地理格局论文; 关联性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